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六七月上市 现在还不能尝鲜大红袍

武夷岩茶六七月上市 现在还不能尝鲜大红袍

2019-05-16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尝鲜”,是近两个月来茶市的关键词。绿茶白茶普洱茶铁观音等品类的春茶纷纷上市,消费者争先恐后购买品饮,要求是越新鲜越好。然而,在这股“尝鲜”风潮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大红袍新茶到了吗?”这两天,茶城里时常能听到茶客这样咨询。而事实上,武夷岩茶虽然已经开始采摘,但要等到六七月份才能上市,如果能买到新茶,那它非常可能并非来自武夷茶区。

  

  岩茶的产量和品质历来都相对稳定,今年由于气候条件好,茶叶的质量也有所提高。目前,岩茶的采摘已完成,七八月份已有少量上市了。不过岩茶的制作工序比较繁杂,有一个烘干、焙火、复焙、退火的过程,通常需要一两个月,因而好茶还是要等到中秋前后。

  

  其实,武夷岩茶比较耐储存,品质较好的茶叶越存放味道越醇厚,而且岩茶有“隔年陈”的说法,所以根本没必要非得尝鲜。而如果消费者真的在市场上遇到、买到了“武夷岩茶新品”,其很可能并非来自真正的武夷茶区,如福建的南靖、永春、沙县、建阳、清流等地区,以及江西、安徽等外省的一些茶区。据了解,非武夷山茶区出产的茶青,4月中上旬就可以开始采制,5月份就开始在市场销售了,而它们的成本不到正宗武夷岩茶的一半。

  

  延伸阅读:武夷岩茶的正岩半岩洲茶

  

  武夷岩茶有“正岩”、“半岩”和“洲茶”的区别。所谓“正岩”,应该是产自武夷山中心区域“三坑两涧”的茶,“三坑两涧”是指倒水坑、牛栏坑、惠苑坑以及流香涧和悟源涧,在这些地方的茶园土壤都是“烂石”,由这样的烂石养出来的茶叫“正岩茶”;而所谓“半岩茶”是指整个武夷山区域内同样土质里生长的茶,它有部分的烂石,但是没有武夷山中心区域那样纯粹;“洲茶”准确是指溪河边沙洲上出产的茶,后来扩大为武夷山中心区域之外的茶园茶,当然“洲茶”是没有所谓岩韵的。

有用+10
分享

怎么鉴别武夷岩茶的品质如何鉴别好坏

武夷岩茶生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此地所生产的岩茶历史相对比较悠久,并且带有浓厚的花香岩韵。很多人会以为岩韵是检验武夷岩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准,其实不然。岩韵只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品茶感受而已。事实上,想要鉴别武夷岩茶其实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那么该怎么鉴别武夷岩茶呢?

怎么鉴别武夷岩茶的品质如何鉴别好坏

怎么鉴别武夷岩茶?可以从五个方面下手。

1、外形。品质优异的岩茶长短适中,条索紧结而又稍细。茶质给人感觉比较有重量。整体比较纯净美观。

2、颜色。鲜明的绿褐色是岩茶最突出的色泽。优质的岩茶有呈现蛙皮状的小白点。这是由于揉捻时候培火的特色之一。

3、茶香。岩茶的香气以清新幽远为最上佳,而且其香气越是强就表达越好。

4、茶汤。优质岩茶冲泡后以深橙黄为佳,清澈的鲜美就算冲泡三次以后茶汤色依然不会变淡,

5、茶味。优质岩茶入口后会感到浓厚的芬芳味。开始会有点苦涩,而后逐渐生津,回甘断且可口。

武夷岩茶冲泡次数一般在五次以上,俗话说九泡有余香,十二泡仍有余味。这才是最佳的岩茶。

武夷岩茶之五美

一、自然清静的环境美:

自古以来品茗讲究外在环境和内在精神和谐统一。自然清静的环境是品茶者修身养性,陶冶情趣的一种精神享受。徐渭在其《煎茶七略》中云:“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几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抱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二、清轻甘活的水质美:

烹茶择水,可谓中国人饮茶的传统。水之于茶,尤如阳光之于万物,玫瑰之于爱情。只有纯洁甘冽的水才能赋予茶以生命,让人们在品赏它的色、香、味、形的同时,对身体起到保健疏导作用。

三、巧夺天工器之美:

中国的品茶艺术,最注重韵味和情趣。所以品茗讲究好茶配珍贵茶具。壶添品饮情趣,茗增壶艺价值,恰如红花绿叶,相映生辉。“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这是对品茗习俗的生动写照,可见茶具在品茗中的地位。

四、高雅温馨的气氛美:

品茗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不仅要求环境美,而且非常重视气氛美。要营造一个高雅温馨的气氛,使品茶者进入一个艺术的氛围和崇高的境界,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精神愉悦,体味高雅的品茗情趣。武夷山的茶艺馆中御茶园和茶观在这方面各有其独到之处。

五、妙趣横生的茶艺美:

茶艺是以茶为载体,以茶馆或舞台为展示场所,并以古曲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向饮茶人和来宾演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其表现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表演型、待客型、实用型,有绿茶茶艺、花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艺(也称功夫茶)、“禅茶”“三道茶”等等。还有地方特色的茶艺。

武夷岩茶是国外红茶的始祖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我国的乌龙茶最早起源于武夷山,尔后传至闽南的安溪县,再传到广东和台湾二省。现从闽北、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生产的工艺来看,已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而后有传入印度、欧洲等国。

由于武夷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所以茶叶的天然品质极其优异,再加上明、清以来数百年间,引进外来的先进制茶方法,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不断研究、改进,创造出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逐渐形成了一套乌龙茶的工艺技术,流传到闽南、广东、台湾等茶区。” “武夷岩茶的制造方法对世界制茶工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清初,醇香的武夷岩茶通过海路进入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就使那些绅士们颠倒入迷,品尝武夷岩茶成为王公贵族们竞相追逐的一大乐事。他们往往追求价格昂贵、品种稀特的武夷茶,而且品赏时讲究繁文褥节,礼仪奇特,因而为政敌所诟病和嘲讽:“茶叶色色,何舌能辨?武夷与贡熙,白毫与小种(白毫、小种均为武夷茶名),茶熏芬馥,麻珠稠浓。”在诗里,英国自由党人把品饮武夷茶做为侈靡的见证用来讽刺鲁利勋爵。相当一个时期,欧洲的上层社会都以品饮武夷岩茶为时尚。一些欧洲的作家、诗人还创作了赞美武夷岩茶或借以抒情的文学作品。如英国诗人爱德华·扬所写的诗句:“两瓣朱唇,薰风徐来,吹冷武夷,吹暖郎怀”,就是借品尝武夷岩茶来表达热恋中的男女情爱。

清时武夷茶就形成集散地,其先在本邑下梅街、星村街,道咸间(1821—1860)下梅茶市移至赤石街。由于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完善,深得饮者青睐。自乾隆初始,武夷茶由山西客商贩运至蒙古和俄罗斯,大得其所,同时岩茶遍销闽粤台和东南亚,销路宽广,价高利厚,从而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据1942年《崇安县新志》卷十九载:清时茶厂近百家,产量逐增,1875—1908年约40万斤,且价格攀升,创历史最佳水平。

…十九世纪初,印尼殖民当局派荷兰人杰克逊从福建引进大批茶种和制茶工具,聘请中国技术人员传授茶叶制造方法。杰克逊写的《茶树栽培方法》一书中叙述的制茶工艺……与武夷茶制法基本相同。直到1880年以后,印尼华侨经营的茶厂,还仿造武夷茶在市场出售,以后才改制红茶。印度总督于1835年派英人戈登到中国研究茶叶技术,购进大批武夷茶种,并聘请中国工人作指导,在阿萨姆地区发展茶叶。他们最初采用的制茶方法也与武夷茶大体相同……1871年以后,简化萎凋手续和时间,前后只有五道工序……逐渐改为红茶。

由此可见,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尼等国的红茶制法,无疑是从半发酵的武夷岩茶的制法脱胎而来。” “从19世纪印度开始种茶后,所采用的加工方法,是从武夷乌龙茶加工方法引进的,也可证明乌龙茶是印、锡红茶加工的始祖。”

当时,欧洲社会以茶待客盛极一时。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英吉利人云:武夷茶色红如玛瑙,质之佳过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远甚,凡以武夷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其为外人所重视如此!”

(责编: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