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茶知识之关于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

茶知识之关于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

2019-06-07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不同武夷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武夷岩茶独具的“岩韵”,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专用术语。2002年6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武夷岩茶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

茶知识之关于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

1、“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

武夷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8-18.5℃之间,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日照较短,既无风害,更无冻害。

武夷山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剖面发育颇不完全,具有母岩的棕红色,径风化、冲蚀,表面呈棕色松散状,厚度1m以上,pH值为4.5-5.2之间。

据省茶科所对武夷山土壤调查,正岩茶产地: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等地号称“三坑两涧”,由于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渗水细流,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气温年变差和日差较小。正岩茶园土壤含砂砾量较多,达24-29%,孔隙度50%,土壤通透性能好,土层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制出如岩韵显。半岩茶产地:青狮岩、碧石岩主要是厚层岩红土,土层较薄,铝含量高,钾特少,酸度较高,质地较粘重,制出的岩韵微显,马头岩一带主要是黄壤土,狮子口、九曲溪畔是冲积土,土壤中钙含量高,土壤肥沃,制出的君山银针茶韵不明显。

2、“岩韵”与树龄有关

茶农根据多年对“三坑两涧”等地采下的鲜叶进行加工,发现幼龄茶尤其是水仙,其香气容易做出,但韵不明显。树龄短的茶树则有岩韵,20年树龄以上的老茶树,采制的茶不仅香气高,且岩韵十分明显。

3、“岩韵”与鲜叶老嫩度有关

大开面鲜叶表皮细胞较厚,角质层已分化完全,角质层外覆盖的腊质含有高碳脂肪酸和高碳一元脂肪是形成武夷岩茶香气的成分,较成熟的鲜叶中类胡萝卜素,淀粉、糖类,醚浸出物含量高,有利乌龙茶“岩韵”的形成。

4、“岩韵”与加工技术有关

有用+10
分享

八张图认识武夷岩茶

一、武夷岩茶的身世

武夷岩茶的正规定义是以景区中心为点的72公里以内范围。其品种主要包括肉桂、水仙、奇种(菜茶)以及四大名丛等。经过武夷岩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

二、武夷岩茶的产地范围

按国标来讲,岩茶产地范围包括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按流行的山场观点,武夷岩茶依生态条件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外山茶。其中正岩区号称岩岩有茶,其中三坑两涧最为著名,其余坑涧也是各有特点。

三、武夷岩茶生长环境

武夷山常年温度在25℃,气候偏湿,景区的茶生长在红褐色砂砾石头和分化岩上,加上里面的小气候,才有了高品质的正岩茶。

四、那些年我们喝过的岩茶

武夷岩茶不是单一的品种,它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茶树的品种就有280种的区分。

五、武夷岩茶的工艺

传统武夷岩茶工艺,大致分为: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烘干(初烘、摊凉、复烘)→毛茶(捡剔)。

六、岩茶品饮

备器—温壶—投茶—冲水—出汤—分杯

七、岩茶品鉴

八、涨姿势

母树大红袍身价高且产量少,我们是在市场是不可能买得到的。我们所能喝到的是经过原母树扦插嫁接后的茶品。

武夷岩茶入门级常识

武夷岩茶的产地主要是在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武夷岩茶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体现着极大的地方特色。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行成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正岩品质最著名。

产于海拔高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和流香涧、悟源涧等地,称"三坑两涧"品质香高味醇。半岩茶又称小岩茶。产于三大坑以下海拔低的青狮岩、碧石岩、马头岩、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略逊于正岩。而崇溪、黄柏溪,靠武夷岩两岸在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为洲茶。武夷岩茶的产地就是在这里,也是这里的特殊环境和气候似的武夷岩茶有着独特的口味。饮茶之时,不忘武夷岩茶之美。

岩茶的共性特点:含上述"属性"中的特点,兼有红茶和绿茶的优点,且性温健胃,具"岩骨花香"之特征。

岩茶的个性特征:

(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

岩茶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渥味、烟味、酸馊味等当作"韵味"。

(3)岩韵: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形成岩茶独有风格及特征多样化的因素主要

(1)独特的生态环境。

(2)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

(3)传统的栽培制作工艺。

"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

"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

"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环境特征(特定的地域特征),应区别于茶叶的品种特征和工艺特征。也就是说,不要把工艺特征和品种特征当作岩韵特征。

岩韵(特征)的体现和感觉描述: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人说"水中有骨感"就这意思;饮后回甘快、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茶叶耐泡、一般可泡7-10水以上;品质稳定(茶叶耐储藏)。

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岩韵"归纳总结为"活、甘、清、香"四个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纯辛锐,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纯无杂,没有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

甘。指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为"苦茗"。

活。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这种感受在"啜英咀华"时须从"舌本辩之",并注意"厚韵"、"嘴底"、"杯底留香"等。

"一般的岩茶都可体现"香";

等而上之才体现"清";

再上之才表现出"甘";

最佳者才表现为"活";

后者都包含有前者的特征,有前者的特征就未必能体现后者的特征。所以真正好的武夷岩茶应该是以"活"为上。

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活、甘、清、香",妙不可言的"岩韵",所以蜚声四海,誉满九州,令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

品种介绍

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历代对岩茶的分类严格,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最为突出。其中最著名的有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还有普通名枞如瓜子金、金钥匙、半天夭等。武夷岩茶驰名世界,跟武夷名枞分不开。武夷岩茶分武夷极品若干号,水仙、奇种各分特级到四级,另加粗茶、细康、茶梗。

武夷岩茶水仙

武夷岩茶水仙(Wuyi Narcissus tea)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在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T18745-2006)中,单独作为一个系列,武夷山茶叶界有一句话"香不过肉桂(武夷肉桂),醇不过水仙(武夷水仙茶)"。武夷岩茶水仙茶的最大优点是茶汤滋味醇厚,品鉴清醇为武夷岩茶第一,武夷山水仙的成品干茶有一股幽柔的兰花香,有的则带乳香和水仙花香。但无论何种香型,都带有轻甜味。沸水冲泡之后,香味更为明显和悠长。武夷水仙茶最重内质,其香气滋味又是重中之重,基本决定了武夷水仙茶的内质水准。优质的水仙滋味醇、甘、鲜、滑爽,带着黏稠度与柔韧性的“沙感”。武夷正岩水仙三、四泡韵味最佳,七泡犹觉甘醇。

武夷岩茶水仙(Wuyi Narcissus tea)其制作工序是: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初烘(俗称走水焙)、包揉、足火.成茶条索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沙绿,呈“青蛙腿”状;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清醇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

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在清光绪年间产销量曾达500吨以上,畅销闽、粤、港、澳、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旧金山等地。

水仙茶原产于福建建阳水吉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水仙茶原名也叫祝仙茶。武夷水仙系半乔木状,树势高大,自然生长树幅高5米左右,枝干直立,主干粗大,叶色浓绿富有光泽,叶面平滑富草质,叶肉特厚。制成的成品茶外形壮实匀整,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沙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水仙茶香气浓郁芳芬,颇似兰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即“三红七青”,足火水仙,水顺滑,较稠厚,喝去炭火香中带清凉感,回甘快。武夷岩茶老枞水仙(Narcissus tea):树龄长久,足火加工,韵味幽长,兰香明显,耐冲泡,汤色橙黄,有独特的老枞味。

武夷岩茶水仙茶(Narcissus tea)是闽北乌龙茶中两个花色品种之一,品质别具一格,“水仙茶质美而味厚”(《建鸥县志》1929年,“果奇香为诸茶冠”。

水仙茶树是无性系品种,半乔木型,自然生长树高幅5米左右,叶色浓绿富光泽,叶面平滑富草质,叶肉特厚,栅状组织双层;花冠大,整齐美观,开花不结实或极少量结实。 “开花不结子,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后因墙崩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传各县”(见《建瓯县志》)。采摘时按“开面”采,顶芽开展时,采三、四叶。正常年景分四季采摘,春茶(谷雨前后二、三天)、夏茶、(夏至前三、四天)、秋茶(立秋前三、四天)、露茶(寒露后)。每季相隔约50天。水仙品种,适制乌龙茶。但因水仙产地不同,命名也有不同。闽北产区用福建水仙种,按闽北乌龙茶采制技术制成的条形乌龙茶,称武夷水仙.武夷山所种的水仙种,约在光绪年间传入,其成茶称水仙或武夷水仙。闽南永春产地以福建水仙种,按闽南乌龙茶采制而成的闽南水仙. 广东饶平、潮安用原于产潮安凤凰的凤凰水仙种,制成的条形乌龙茶称凤凰水仙。凤凰水仙种是有性群体品种之一,选用优良单株栽培、采制者,又称凤凰单枞。

1929年,《建鸥县志》也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严义山,山上有祝仙洞”,“鸥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见《闽产录异》),可见水仙栽培历史约在130年以上。

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根系分布较深,栽植时,土层宜深厚;株型高大,行株距稍放宽;分枝能力弱,应及时修剪、摘顶,促进分枝;有易衰现象,枝干害虫多,宜加强培肥,采养相结合.

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制茶过程,做青阶段一般乌龙茶基本相似.做青后的工序则有不同,闽南乌龙注重外形的卷曲紧结,增加包揉工序与次数.闽北乌龙茶,为条形茶,不包揉.近来武夷水仙有的也增加包揉.杀青后的焙制工序,采用武夷岩茶的杀青与揉捻方法交叉时行,高温水焙和文火慢烤的技术又相异之处.

宣统二年,南洋勤业会进行第一次茶叶评比,金圃、泉圃、同芳星诸号的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均获优奖.1914年又参加巴拿马赛会,詹全圃得一等奖,杨端圃李泉丰得二等奖.1982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获中央商业部银质奖章. 一叶赢得万户春,今日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已占闽北乌龙茶中的百分之六、七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

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叶肉肥厚,做青时必须根据叶厚水多的特点,以“轻摇薄摊,摇做结合”的方法灵活操作.在全部工艺中,包揉工序为做好水仙茶外形的重要工序,优质的水仙茶讲求揉至适度,最后以文火烘焙至足干.闽北水仙的成品茶条索紧结沉重,外形壮实匀整,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砂绿,并呈现白色斑点,俗有“蜻蜓头,青蛙腿”之称;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滋味醇厚,入口浓厚之余有甘爽回味;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带有鲜艳的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清”.与闽北水仙同为水仙品种的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和凤凰水仙,其品质也堪称止品.武夷水仙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叶端褶皱扭曲,好似蜻蜓头;叶片色泽青翠黄绿,油润而有光泽;内质香气浓郁清长,“岩韵”特征明显.冲泡后,汤色橙黄,深而鲜艳,滋味浓厚而醇,具有爽口回甘的特征,叶底肥嫩明净,绿叶红边,十分美观.

武夷岩茶水仙(Narcissus tea)制作过程鲜叶采摘标准及管理.水仙鲜叶原料以中开面一芽三叶为佳,武夷水仙制作工艺,可视综合闽北、闽南的传统工艺“中晒中摇”为特色;其成茶品质稳定,具有闽南制法的清香而又具有闽北制法的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