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武夷山大红袍只是一个文化

武夷山大红袍只是一个文化

2019-11-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武夷山除了以天游、九曲等山水闻名,大红袍也是武夷山旅游文化中叫得最响亮的一个品牌。有关武夷山大红袍的传说版本众多,甚至有些已经将其神秘化,比如训练猴子采茶,

派遣部队守护,大红袍茶叶去向,等等。传说越传越神,吸引的游客也就越来越多,游客来的越多,大红袍也就越来越奇妙。

传说中的正宗武夷山大红袍尚有六株,生长在距离地面约十米的半山岩石上。如果不是茶树旁“大红袍”三个大字,以及下面中华全国绿化委员会树立的“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中华古树名木”标识,这六株茶树,在我看来几乎有点不堪,貌似山上随意长出的几株杂草。其貌不扬的茶树,居然能让无数人跋山涉水前来观望,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这六株茶树产出的茶叶味道如何,质量是否上盛,我敢断定,绝大多数人都不晓得。茶树被神话,文化与传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地的向导说,这六株茶树产出的茶叶,目前是否还有人能够享用。回答是,大红袍年产量仅为数克,产品全部被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大红袍目前只仅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象征,无论级别多高,有多少财富,都无缘享用大红袍,只有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柜,可能还能嗅到一点点从密封罐里飘出的大红袍的味道。还据说,武夷山市政府为这六株茶树投了一个亿的保险。

“大红袍”现在作为武夷山岩茶的一个品牌,与传说中的大红袍相差甚远,但借着大红袍的美名也开始在市场上走红,其价格逐年看涨。但真正的大红袍,应该是看得见喝不着的那六株。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老百姓,甚至于外地来的游客,所津津乐道的,所指大多也是那六株。大红袍成为武夷山的一种文化,六株半山坡上长出的茶叶,是这种文化的指代,并且被不断传说,日益神话。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红袍周围,没有传说中的武警部队警卫。向导介绍,除了民国时期政府曾有过一段时间派兵把守之外,解放以后,从未有过部队守护,大红袍全部由当地政府雇请村民自己看守。六株大红袍茶树离地面约十米,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可敬的青师傅与焙师傅


青师傅,即做青的掌门人。在武夷山岩茶厂也称“头手”。以千斤茶厂而言,做青约4-5人,“头手”之下有“二手”(大厂还设“三手”),以下为“帮青”,其中有个童工,多为捡青、打杂。

青师傅是岩茶制作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出产优质茶的关键人物。所以每个厂对青师傅的选择、雇请都十分慎重。有的高手是在上年春茶“下山”时就被谈妥雇定的。有的当年在某厂制出好茶后,该厂会极力挽留,他厂老板、包头也会想方设法去“挖”;而未做出好茶者,或失误出错者,深感脸上无光,也无人主动上门聘请,只得悄悄上他厂谋事。所以青师傅们都十分在意名声,用心做茶。据说,民国初时,有位上饶县董团乡礁石村陈姓青师傅(小名:麻雀鸟)手艺极高,名声很大,成了厂家追逐的对象,工钱不但高于他人,而且每年来厂时,厂家会出钱租轿子抬他进厂,很是风光,在武夷岩上成为佳话流传。另一位名叫陈礼貌师傅,老板一次性给银50元,以作为其终身定金,身价不凡。山中青师傅陈、黄、叶、苏姓居多,以陈姓为最,原因是当时家族规定,带徒只得带本族人。

做青人之辛劳不亚于采茶工,只是不要被日晒或雨淋而已。每天上午八九时,就有茶青源源入厂。晴天要立即“开青”(即分筛抖开)晒青,一会儿要进行拼筛,再一会又要移入走廊上晾架;雨天,还得把青抬上青楼烧柴热烘,并要翻摊,翻摊时柴烟熏得眼泪直出。茶青的晒、烘是十分讲究时效的,所以做青人脚要不停的奔走,手要不停动作,眼要不停的观察。

茶青逐步移入青间后,便进入了关键的“走水”、“做青”的关键阶段,急不的,慢不的,重不的,轻不的,懒不的、勤不的……。特别是遇到极品茶时,师傅要“提起眉毛来做”,怕出半点差错。

青师傅是要“两下子的”,否则不敢“走厂”。“开青”是第一关:茶青进厂,倒入青弧(一种如电视收视器的锅状大竹篓),师傅(或二手)和老手帮青对面而立。一摞竹筛靠于开青人身后,师傅提起竹筛放在茶青上,对面帮青二手抓起一把甩于筛上,师傅两手持筛一转,茶青均匀散开,偶有缺处,帮手抓起一撮补上,下手们依次传递整齐推上晒青架。这是一手绝活非常迅速,开一筛就是几秒钟。有的不会“转”则用“抖”,反正要均匀摊开,否则,不敢站在“开青”位置上。有的人帮了一辈子青,到老都不会“开青”,古话说这种人“无师傅命”。传云,有位师傅能双手背后开青,如反弹琵琶,令人惊叹。

当然青师傅的“绝技”还要会看“倒青”、“走水”、“还阳”和“辨香”……。武夷山的很多青师傅,都“各有一手”,山人给他们的外号有:勤师傅、“懒”师傅、“睡”师傅、“蛮”师傅……,勤者自己老盯住茶叶,且动手;懒者只看不动手,一般为大厂师傅;睡者每晚交待清楚事后,必定要睡一会儿,不等下手叫唤就会起来,生物钟极灵,从不误事;蛮师傅,只在青继不上炒时,或“不来时”会用“重手”或“堆放”促之发酵,但促之有度,不会坏事。这些高手们都有诀窍,但关键还在认真。

青师傅待茶青炒揉完毕,才可去睡觉,待到翌日八九时,就得起来操作当天的事情,如此周而复始,一个头春大约要20来天,其中“中拨”(中期大忙)时间,一般有七八天,此间一天只有二三个小时睡眠,极度疲劳。一期春茶下来,人的眼窝深陷,脸色发黄,胡子拉碴,都得掉了好几斤肉。

做青人虽苦,但常得到老板和包头的看望、鼓励,特别是青师傅。老板临厂时,一定会加菜小宴青、焙师及带山等,青师傅自是第一“上宾”。如果茶做得好,老板还会施点小惠,如发点补贴、给点香烟、送点猪肉,反之也会给以难看脸色。青师傅工钱当是全厂最高的,另外还有红包。

焙师傅、指焙茶的掌门人。也是武夷岩茶制做的重要人物。焙师傅全盘指挥,并要白天复火;“二手”晚上负责看管走水焙、簸黄片、晾茶索;“下手”白天收茶、入焙等。

焙茶靠得就是一个“火”,岩茶工艺有:焙火、炖火、复火、足火、过火……“火”字在岩茶制作工艺中十分讲究。“火功”,指的是用“火”的技巧和功夫。如用火来固条索,用火来止发酵,用火来定香气,用火来调汤色,用火来散杂味,用火来防霉变,用火来延久存……。

做焙人每天晚上要把炭火烧旺、烧透、打碎、堆成塔形,复以薄灰,做高火来走火焙(初干),为何曰“走”,是因为揉后的茶索进入焙笼后,要依次由高火逐走向较低火,到最末时起焙,看焙人也要不停地走动,故曰“走”;用细灰厚盖,是做低火慢炖茶。炭多炭少,做成的焙也随之大小;火急火慢,靠用加盖细灰的厚薄来调节。用一把铁制焙刀和一把木制灰刀,调动火力;靠一双手背,一双眼睛,测定温度。那时没有温度计,更没有红外线测温仪。前不久我暗中考了一下做茶的侄儿,其积累起来的感觉,与温度计八九不离。

焙有水焙、复火、补火(俗称坑火),温度高的要120度,低的也要80多度。所以焙间如火炉,不管天气多热,焙茶师基本上整天都在焙间煎熬。

做焙人每天打焙时要面对烈火,每天焙茶时要身近高温。他们无法离开热气,躲不开高温,免不了吃灰尘,个个蓬头垢面。

在武夷山常有“活青死焙”的说法,那不是外行之说,就是青师傅在抬高本行。焙师傅对此大有意见。

其实焙茶师是能通过焙火,对青师傅做出有欠缺的茶进行补救的。如对水走得不透、稍有渥着的茶叶进行补火、慢炖等,清掉部份青气和杂味。如此为之包头和青师傅也会对他深存几分感激。

焙师傅每天要严格按照青师傅的通知,按时烧炭打焙,以便开始炒揉后就有火可供焙茶。打早了,浪费了火力,增加了成本,包头不高兴,第二天的焙茶的火力也会减退许多;焙打迟了,赶不上焙茶,带山及采茶工会骂骂咧咧,因为起床了无法开始炒揉,浪费了金子般的睡觉时间。焙师傅也有难处,反正做茶这碗不容易吃。

焙师傅还要检查、督促女工捡茶。首先是要按时完工,以便入焙,到时起茶、装箱;其次是要女工们捡的干净。还要检查簸茶人是否簸净黄片,以净茶品,减少涩味。

焙师傅的工钱略低于青师傅,但在厂中也数“高薪阶层”,同样受到老板、包头的器重。

做青间气流因子与做青环境

武夷岩茶是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一带茶叶的总称。它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被誉为乌龙茶中的明珠。其采制方法独特:要求外形粗壮、紧实,色泽油润,红点明显,净度高。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制法计有十三道工序,享有“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誉。

做青是形成武夷岩茶风格和品质的关键工序。包括摇青、做手与静置。做青是摇青(含做手)与静置交替的过程,它兼有继续萎凋的作用。做青过程是叶细胞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不断摩擦损伤,形成与多分氧类化合物酶性氧化为主导的化学变化,以及其它物质的转化与积累的过程,逐步形成花香馥郁的,滋味醇厚的内质和绿叶红边的叶底。

做青是在摇青与静置中,叶梢走水叶片呈紧张与萎软的交替过程(即走水)。摇青时,叶子受振动摩擦,叶缘细胞损伤,促进水分与内含物由梗向叶的运输转移。静置前期,水分运输继续进行,梗脉水分向叶肉细胞渗透补充,叶呈挺硬紧张状态,叶面光泽恢复,青气显,俗称“还阳”。静置后期,水分运输减弱,蒸发大于补充,叶呈萎软状态,叶面光泽消失,青气退,花香现,俗称“退青”。退青与还阳的交替过程即是走水。在退青与还阳的交替中,内含物化学变化的产物不断累积,至做青后期,由于青叶厚堆,叶层湿度加大,叶水分蒸发受到限制,叶子水分得以补充,叶片挺硬背卷呈汤匙状,叶缘红边显现,做青过程的理化变化如表。

武夷岩茶做青有手工摇青、摇青机摇青和综合做青机摇青等方法。做青遵循重晒轻摇,轻晒重摇和先轻后重的原则,具体做法是:转数先少后多,用力先轻后重,静置的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程度逐渐加深。

大红袍母树在哪有什么传说

这棵大红袍母树可以说是相当昂贵的 哦,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大红袍母树在哪有什么传说

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母树知识介绍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a href='https://z.xiziwang.net/cong/'>葱悴沤鸢裉饷辛俗丛贡徽形叉饴怼R桓龃喝眨丛吹轿湟纳叫欢鳎诶戏秸傻呐阃拢昂艉笥担搅司帕剑捅谏铣ぷ湃旮叽蟮牟枋鳎σ斗泵伦乓淮卮啬垩浚谘艄庀律磷抛虾焐墓庠螅肥强砂@戏秸伤担ツ昴惴腹恼筒。褪怯谜庵植枰杜莶柚魏谩:茉缫郧埃糠甏喝詹枋鞣⒀渴保兔恼偌汉铮┥虾煲驴悖郎暇诓上虏枰叮粗坪笫詹兀梢灾伟俨 W丛艘蟛芍埔缓薪被噬稀?/p>

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目前卖的大红袍是不是假的

目前卖的大红袍是不是假的

其实大红袍由八十年代初就已研制出无性繁植技术并已在武夷山大量培植,加上武夷山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经过20多年的工艺累积,故现时的大红袍其实都能保持原母树的基本特性。
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红袍为商品大红袍或者拼配大红袍,不是单一品种,具有一定讲究的拼配茶的师傅有很多好茶的。目前口感接近母树的品种有:奇丹,北斗1号,北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