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口感之——薄与淡

普洱茶口感之——薄与淡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普洱茶口感之——薄与淡

薄与淡跟厚与浓是相对的,理解厚与浓,就不难理解薄与淡了。薄,指单薄,寡,单一;淡,指不浓,清淡。薄与淡在实际上不易分清,尤其是对茶认识不很深的人,容易混淆。

茶,可能会更多人喜欢清淡,清雅,很多茶友亦常说清心饮茶。俗话也有,一杯清淡的茶。清淡的茶,的确可令人更常饮,多饮,或更健康。试想,浓烈的茶,可以喝很多吗?又有谁可以长期受用呢?

清淡的茶,不失其滋味丰富,才可口,人才会喜欢喝它;相反,如果清淡的茶,味道单一,寡口,人是不会喜欢喝的。薄和淡是两回事,薄是天赋的,是由其茶质所决定的;淡,是人为的,由冲泡决定。薄的茶,可以冲泡得很浓;也可以冲泡得很淡。淡的茶,则有厚、薄之分。

文/无非妙道,原题:薄与淡——2011年细说普洱(三十一)

有用+10
分享

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

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

2018年6月29日上午,云南茶叶流通协会“2018年第三次会员双月活动——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在西双版纳茶仓有限责任公司茶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主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茶仓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此次活动还受到了云南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等多家单位的共同支持。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杜寒冰女士;原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先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鲁成银先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杨秀芳女士;以及关心普洱茶发展的领导、茶叶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各大主流媒体。

本次双月活动的主题为“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普洱》杂志2018年4月刊曾推出深度报道——独家关注《普洱茶原产地仓储能成气候吗?》,以不同的企业案例深度阐释了“原产地仓储”的理念。其中科学家陈杰先生通过《普洱茶原产地专业窖藏的生物学意义》一文科学分析原产地仓储的生物学意义。从非产茶区的昆明、下关,到普洱茶主产区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云南本地普洱茶仓储已呈四处开花之势,甚至万吨级的仓储大鳄已经呼之欲出。本刊与茶界同仁一起探讨、分享原产地仓储的实践、价值、意义。

面对同一款普洱茶,因储藏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在时光的浸染下会慢慢呈现出不一样的品性。正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是澜沧江两岸秀美的连绵山峦,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普洱茶。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需要有高质量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甚至有行家总结出“热藏熟、冷藏香”的经验。虽然原产地的自然仓比人工控制的现代仓转换速度要慢,但有赖于优异而又庞大的生态系统,加工好的普洱茶在母亲的环抱中自然地舒展、呼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时光相伴一起成长,使得其口感更丰富、更饱满。

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

会议开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杜寒冰说,“茶叶在种植、加工过程中,仓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此次论坛对在仓储环节提升普洱茶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本场论坛由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主持,以下为论坛嘉宾发言摘录:

问: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功能物质和呈味物质具体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

刘仲华:茶叶储存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这是我们茶叶科学中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但目前还处在研究之中,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最令人信服的办法是对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产品在不同地方的仓储进行追踪、检测。但是茶产业发展太快,目前的科研还跟不上市场,暂时还没有做到科学的引领,只能在普洱茶存放中进行研究,样本可能来自不同茶园、不同茶厂,所以我们只能从趋势上进行研究。

简单来讲,茶的品质和功能成分是重叠的,影响存放品质的三大物质是多酚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在存放过程中,多酚类物质随着时间不断氧化、衰减,总量在下降。氨基酸成分,在我们的样本中发现,一方面是游离氨基酸的减少,另一个方面是蛋白质从不可溶变成可溶。生物碱类比较稳定,变化规律不是特别明显。另外,糖类从多糖变成双糖,变成单糖。果胶从不溶变成可溶,大分子物质会变成小分子,增加可溶物质。我们对不同年份普洱茶的水浸出物的分析,水浸出物总量基本没变,但是物质组合发生了变化,所以存放得当的普洱茶会让我们感受到浓、醇、厚、滑……

问:如何建立“仓储品控”?

鲁成银:当一个企业选择一个/几个参数,就要严格控制。入仓就要做感官审评,按照一定的参数不断取样,存放一段时间后检测,感官审评还可以结合化学指标来分析。我感觉现在仓储还是比较乱,还没有出现逻辑完整的系统,我希望企业可以更完整的建立系统。

霉变和吸味的问题我来处理的话先需要做风险评估,测定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我会做感官审评,如果汤色已经变暗,有酸馊味,茶叶完全腐败,就可以放弃了。如果茶汤滋味浓醇回甘、茶汤红艳,只是表面霉变,我会想办法挽救。可以再进一步进行微生物分析,做霉菌的鉴别、做真菌的色谱。

问:政府部门有没有可能制定仓储的国标?

杨秀芳:茶叶储存的国家标准有相关规定,包括产品包装、水分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普洱茶关系大的是对黑茶和紧压茶的储存标准,比如温度小于25℃,湿度小于75%,但是还需要相应的细化标准。普洱茶仓储标准2016年下半年已经正式立项,但还在推进,还需要时间。绿茶的储存主要是保鲜,而普洱茶在储存过程中有转化和提升,这依赖于仓储环境和时间,环境不当的话不利于品质,甚至出现有害,香醇厚滑顺是消费者心中好的品质。

普洱茶仓储量越来越大,全国各地都有仓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仓储方式不一样,我们需要从行业的角度进行引导。储存了5年、10年的普洱茶以后上市,没有标准的话,消费者可能会很迷惑。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仓储标准还要细化。如果按照科学研究的角度,10年,15年都不够,但是市场等不到那么久。所以我们目前在调研不同的仓储模式,如果在座的有不错的模式可以推荐,我们去调研。我们的底线是安全和品质……

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

问:请分享一下东莞仓的仓储经验及营销理念。

卢树勋:东莞以前是消费、流通普洱茶的小城市,为什么成为藏茶之都,这是业界、媒体界的认可。东莞在10年前是物业过剩的地方,有物业来放茶。广州房价贵,广州是流通仓,中转仓。东莞是标准仓储。东莞的气候和温湿度比较适合普洱茶的后发酵。这几年南茶北调,临沧茶、版纳仓,西北东北我都走过,可以说无仓不成普洱茶,区域不一样,普洱茶口感不一样。普洱茶要定国标,但是可能时间要很长。我觉得可以先做区域仓储的地方标准。版纳仓的建立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有影响,但也不是很大,我们每个仓可以多做交流。我们可以广东放几年,昆明放几年,可以叫旅行仓……

问:六大茶山做过哪些仓储实验?

阮殿蓉:我们在昆明、临沧、版纳、东莞都有标准仓,我们做过实验,昆明香高,临沧甜爽,西双版纳韵足、东莞醇厚。我们今天喝的茶——“窖藏”,是四个仓的拼配。今年我们也推了旅行仓。我们做成的成品在旅行、我们的原料也在旅行。

问:云南是否能成为普洱茶仓储交易的集散地,让税收回到云南。

卢树勋:我觉得流通还是交给大流通市场,原产地提出原产地仓储没问题,我认为不违背经济大环境,怎么都可以。原产地做仓储有它的好处,法国的葡萄酒都是存放三五年之后再出厂。原产地还可以做原料的仓储,成品的仓储可能要交给大流通市场。

刘仲华:我觉得在国家标准的条件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从产业经济来讲,如何从原产地走入消费群体,我觉得可能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原产地应该有原产地风格。我觉得可以厂仓联动,最终走向消费环节。

阮殿蓉:我觉得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了解西双版纳。

最后,原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对此次双月活动给以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次活动的主题‘仓储论坛’,根本就是要我们探讨普洱为什么会越陈越香?仓储是普洱茶加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仓储要首先符合茶叶仓储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对普洱茶来说就要有符合普洱茶转化的条件。我认为对普洱茶的仓储来讲,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不同消费者有不同喜好,只要他们喜欢就是佳品。但基本前提就是符合标准、安全卫生、没有异味、没有有害物质,所以我不主张讲哪里的仓好。仓储的过程中,我希望科研单位可以研究出不同仓储条件下茶的最佳品饮期,来扩大消费量。最大量的茶我们要推荐给消费者在最佳品饮期喝掉,回到普洱茶的基本属性“饮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喝到才能得到健康”。

会议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西双版纳茶仓公司的标准化茶仓。版纳茶仓在2017年建成投运时,令业内大为惊异。西双版纳乃古六大茶山雏形之地,茶马古道源头,当仓储这一体现了成品销售的模式始现规模时,业内人士莫不驻足观望。版纳茶仓总计60亩,极具现代感,立体化空间、流水线运作,让人眼前一亮,它体现了普茶界中激流勇进的姿态,集文化、茶旅、商业为一体,六大茶山掌舵者阮殿蓉借版纳茶仓的实体,挥洒毕生志向抱负,她自己承认,把买珠宝的钱都用于普洱茶收藏了。版纳茶仓富于个人色彩,网罗阮殿蓉半生收藏,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它的魅力不在于藏了什么茶,多少茶,而在于,你对这些茶的态度。

茶商故事:无聊乱弹普洱时事

今年随着新一界政府颁布的压制三公消费政策后,很多行业的生意去到了冰点,从茅台酒厂到一些平时供官宦吃喝的豪餐厅。这些餐厅要不选择歇业,要不唯有低下曾经高贵头,选择做平民生意,低姿态的推出很多优惠套餐系列。

茶生意呢,分两种,一种是走包装礼盒生意的,最终都去向三公消费居多,今年自然也受到很大的政策压制。这类茶以正山小种红茶,铁观音居多。大红袍一分为二,那些普通的以精美包装提升价格的品种也受很大影响。而正岩的高品质的包括什么牛肉马肉之类的依然奇货可居,价格高企。至于绿茶,通常都是地方政府消费和上贡的选择,所以自然受打击也非常之大。普洱茶行业又如何呢?以我站在普洱市场的角度看,今年全体生意额都超过去年,普洱批发市场又迎来一个较好的年份。但去到终端如何,这个我不敢肯定,也没有做过太大调研,以我对普洱茶终端市场的看法,我估计生意额未必如批发市场这般红火。终端消费受阻,为何上游批发市场又能高歌呢?这个貌似很矛盾的一个现象。但只要您读过我七年前解读"2007年普洱市场风波"的一篇专业普洱文章后您就能理解道理所在。这篇大论是迄今为止我最满意的一篇专业普洱论文,虽然有些很枯燥,也不如平时行文充满生活化,但它的确从普洱最深层处剖析出普洱市场动荡的内因,你若给自己一些耐心,您就能看的清清楚楚,里头逻辑环环紧扣,基本不会有缪论出现。我建议大堡礁的茶油好好看看,既然你都选择投身普洱收藏这个阶层。

以"普洱消费的两个需求"看待普洱市场终端消费下降,批发市场火热,您会发现,终端消费通常都是指各个小地区的普洱经营店,这些店多多少少和公款消费送礼都能扯上关系,自然它的经营受影响。这个就是普洱消耗需求受到抑制。但普洱茶两个需求中,还有一个是"投资收藏的需求",这个需求是不以暂时饮用或者送礼为目的的,只是为了完成普洱老茶的再生产过程,或者直观的说越陈越香的过程,这个领域的需求目前还是很强劲。这个强劲体现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大品牌炒作换手领域,一个是高端普洱原料的收藏领域。

我店楼下面有三家福建安溪人开的茶店,十年八年来他们都是经营福建安溪茶的,不知何时开始,尽然都选择大益普洱了。在今年这波炒作风波中,竟然都赚到盘满钵满的,又是奥迪Q5,又是豪宅,各种土豪行为发挥到淋漓尽致。何故,当然就是生意很好啦!

而我经营的风格更趋向保守,稳固,我自己都能创造理论出来,说明我看到的潜在风险更清楚,当然未来普洱机会我其他不说,比楼下三家更为之了解。所以我不会贸然去博,宁可少赚点高血压暴利,也要保持好正能量的平常心态。虽然我的生意额增速今年比不过楼下三家玩铁观音出身的,但我们的生意额实实在在说也超过往年。

那么以大品牌运作的企业今年生意发展神速,而以高端新茶原料为主的那些厂家又如何呢?这就是我本文最想说的一个环节。就以前段时间把市场搅得天翻地覆,赚尽眼球和话题的某新贵厂家为侃资说说吧!

前段时间我大体看过很多普洱知名人士或网络名人对这个厂家的各种分析,有不明其里的,更多是愤愤不平的,认为如何一片新茶能去到15000元。大多都说不到点子上来。

而我想这个愤愤不平的效果正是这个厂家需要的其中之一结果,因为愤愤不平,因为不满意,因为弄不清一片茫然,才自然让话题奔走相告,口口相传,每个夜晚茶叙的来临都是坊间必谈的话题,那么瞬间,这个品牌就弄的街知巷闻。这样的传播效果试问一个新厂而言,要花多少钱才能做到。走传统广告渠道,比如央视,钱多效果不好,看央视的百姓有几个玩普洱的,知道又如何,不由头到尾整年的博,起不到效果,这整年的央视广告要花多少钱呀,何况传统收藏领域广东地区不怎么看央视的。

说来好笑,我楼下三家做观音的却改了大益。而我楼上两间相熟的普洱茶商不知何时,门前也支起了雨林的条幅,做起雨林经销商了。所以我知道雨林第一次分货的一些情况,一个二级的最多配到两桶"凤起蛟腾",另一个三级代理只配到一桶"凤起蛟腾"。听闻这桶茶原始价也不便宜,大约几万元一桶。但最让我奇怪的是这么贵的普洱茶,尽然每家有分货的都拆开让客人试喝,毫不犹豫。我立即就明白了其中道理,这是厂家内部规定的,第一,让喝茶的客人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毕竟主人家撬开给您喝的是号称一万多一片的新茶。第二不喝你怎么知道茶为何好,其实这片茶用料肯定不会差,而且肯定也不是啥纯料,若给你喝出是纯料老班章,你自己不会去买吗?也花不到一万五一片呀。喝到好,你还不知道这是啥,你也做不出来,才有未来想象空间,这点谁做的最极致呀,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福今"啦。我有幸喝到一泡凤起蛟腾,我觉得以制茶而言,很精致,而且把大众做看重的因素,如香气回甘都做到很完美。我惟独更看重茶气,我认为茶气一般。而强烈的回甘和香气就是"福今"成功的关键因素,今年它有个小师弟循迹着这条路过来了。只不过是小师弟来势汹汹,大有后来超越之势。

喝完这泡茶后,我对周围的朋友说,这个品牌可能会冲击到的是福今和陈升,大益应该暂时拱不动的,至于以后怎么说,暂时我还看不懂。

但其实,我对这个一万五的单价也没有任何惊讶感觉,我自己曾经从资本市场走过来。当年天价股亿安科技都已经教会我们知道高价股如何简单得来,其实是不需要看值不值的,有筹码有资金,随意一个骇人听闻的价格都能去到,只是如何变现才靠技术。二线配两桶,三线配一桶,已经说明庄家虽然要花钱做宣传,但也要控制成本。这些二线三线代理在芳村浸淫多年,比猴还精,比狐还滑,你以为他们傻吗?一定是有内部共识才会进货,而且我认为,厂家虽然要花钱起效果,也要让这些下线赚到第一次喜悦,也不会傻到足以让他们赚到"(15000-进货价)*7*14==这么多",各中道理您懂的,自己琢磨吧,画公仔画出肠来没意思。

昨晚我看到一个网络经营的"大家"不知道又抽了哪条筋,以这个15000说事,愤愤不平的解释什么料区的茶才能做到15000一片,什么透支了别人二三十年价格卖茶等。我想,好心您都是大家了,就不要再如白丁一般的选择这个角度看待,给一些浮华背后的精确分析啦。

说句真心话,虽然我对这个15000不以为然,但我承认厂家有魄力做这些事情,因为都是真金白银垫出来的效果了,我虽然不如"网络大家"谈的这么平庸,但我不也以它为案例长篇大论了一番吗?还是那句话赚尽眼球和话题,这个目的新晋普洱贵族做到了,但后面的路子怎么走呢,我还是充满期待去观察。

最后,我必须说一句心里话,不管是炒作还是不是,投入这么大资金进来,这些都是必须的。不管这家企业炒作的如何,以他们投入之大,基础工程做的如何完善,我必须也要向这个新晋厂家敬个礼。因为您是真花钱了,追求回报也是必然,希望您一路走好,我看好这家企业。

文/普茶藏珍

为什么有些茶种不适合做普洱茶?

  回顾普洱茶的定义:云南省一定范围内,大叶种,晒青茶通过一定工艺制作。这些关键的要素,总是没有更准确的诠释?

  第一、为什么一定是云南省范围内?第二、为什么一定是大叶种?

  云南省范围外的大叶种晒青,就不能制作普洱茶吗?以前归属于云南省范围内的,缅甸部分地区,越南部分地区的大叶种晒青茶制作的,到底是不是普洱茶?按定义不是。

  倚邦地区的小叶种,著名的贡茶,是不是普洱茶?也许,官方的定义里自有玄机,不得而知。但作为制茶人,实在有所不便。深怕越过国界,做出了非普洱茶。

  而事实上,布朗山也好,刮风寨也好,都在边境上。山这边是云南,那边是异国。长着相同的树,也曾喝过缅甸大树茶,似乎味道也不错。所以,我忘记了这个官方普洱茶的定义,寻找自己的答案。那么,茶多酚,就成为我关注的一个指标。

  也许,茶多酚含量会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茶种不适合做普洱茶。那么,来看几个典型地区的茶:

  (一)、勐库大叶种:有实验数据,在一芽二叶标准蒸青样品中,含茶多酚30.19%;

  (二)、凤庆大叶种:在一芽二叶标准蒸青样品中,含茶多酚33.76%;

  (三)、勐海大叶种:在一芽二叶标准蒸青样品中,含茶多酚31.17%;

  (四)、景谷大白毫:在一芽二叶标准蒸青样品中,含茶多酚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