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2019-04-04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顺南古茶资源富集,面积约为四五百亩左右,最老的茶树有三四百年。当地人把古茶分为家茶(人栽的)、野茶(山上自己生长的)。据了解,顺南的栽培型古茶树有上千棵,但更多的是野生古茶。顺南村地处景谷县凤山乡最高峰光山的山麓上,而光山是景谷著名的野生茶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海拔2300米到2500米的高处,有1000亩,分属不同的村子,顺南村占了相当一部分。吸引我的还不仅仅是古茶资源,而是数百年来发生在顺南大地的一幕幕传奇。

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朱元璋后人隐居的地方

相传明朝灭亡以后,顺南的光山一带是朱元璋后代藏身的地方,其故事详见笔者写的《景谷顺南村:明朝皇族隐居的世外桃源》一文。这些明朝遗民的后代,在光山附近发现并开发了恩耕盐井,从而积累了惊人的财富,但没有惠及光山,因为他们把最初的藏身地当成了熬盐的柴火基地,并大量种植大烟,光山成为了廉价的能源供应基地,树也被砍光,所以曾经的官山被叫成光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高利润产业支撑,加上生态遭到破坏,靠种粮食与大烟为主的顺南,就陷入了长期贫困之中,被外人贬低为“困难光山”。再后来,恩耕井的辉煌也在历史的星空中黯淡下来,熬的盐锐减,而且在解放初期就被关闭,顺南的植被也逐渐恢复起来,加上天保工程林的大力推进,如今的顺南村地处小黑江源头数万亩天保林的腹地,山清水秀,郁郁葱葱,堪称天然大氧吧。

顺南人不再是生态难民,但“困难光山”的贫困帽子一戴就是数百年,至今还没有摘掉。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顺南村无疑就是中国最后扶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其该如何脱贫致富,这个山坳上的有着历史荣光的山村该何去何从?顺南人的穷说到底还是缺乏支柱产业的带动,选择什么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也是相当考智慧的一件事,其实顺南的先民们老早就给出了答案,就是种茶。

顺南人种茶很早,从留存至今、树龄四百年的大茶树看,其种茶史当在四百年以上。顺南的平均海拔在1800米以上,这是典型出名茶的海拔地带,云南许多著名古茶产区海拔都在1600—1800米,而且周边生态环境优越,具备生物多样性,远离城市没有什么工业污染,是出产优质茶的宝地。在历史上,顺南虽然许多人家也种茶,但都以自用为主,交易为辅,种的不多,缺乏集中连片的茶园。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乃是顺南经济的发展长期与恩耕井捆绑在一起,以盐业经济为核心,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分工,镇沅的瓦桥村被安排种茶,于是老海棠茶早在清代就闻名于世,而顺南没有交上这么好的命运,被作为能源基地,供应廉价的木柴。

今天,我们在顺南实施“爱心茶园”项目,就是想将之做成脱贫致富的一张全新名片,以公共品牌的名义邀请与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顺南村的精准扶贫事业中来,以茶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使顺南人通过产业扶贫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

标题之所以用“百年传奇”来形容,乃是其是传奇的朱元璋的后人,从遥远的江西追随永历帝来到云南,最后避乱于景谷与镇沅交界处的光山、南彩山、丁帕山。其在当地也创造了盐业经济的奇迹。再后来,顺南人为了摆脱依附于盐业经济的尴尬地位也做了许多努力,最终他们找到了茶,先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八九十年代,两次大力发展茶叶经济,都创造了属于不同时代的辉煌,可惜最终功败垂成,到了2007年之后顺南茶叶经济一蹶不振,茶价长期低迷,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发展,留在家乡的也对种茶不感冒,大都去忙烤烟了,导致顺南2000余亩的茶园长期抛荒,乏人采摘。

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从“农业学大寨”到世行贷款

先让我们回顾顺南两次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历程: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誉为“景谷陈永贵”,顺南村的传奇人物谢宣登带领全村人民在光山社种了四百亩茶。

谢宣登是顺南村大水沟人,是农业学大寨的风云人物,他带领全村人开了1000多亩梯田,花了两年时间从岩石上开凿出两公里的引水渠,并发展多元经济,建设小水电,被当成先进人物不断宣传与提拔。当时有“第一学大寨,第二学顺南”“远学大寨,近学顺南”等宣传口号。

“我还是小娃娃的时候,谢宣登就带领全村老百姓在光山社种了四百亩茶,当时给每个社都下了任务,要派工到光山开茶地。可惜这些茶树在8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时候毁了种苦荞,现在有些茶树的根还在。”1959年出生的刘伍汉说。

刘伍汉目前的身份是顺南收购鲜叶量最大的初制所,其不管茶价如何,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收鲜叶,不像其他的初制所只挑茶价好的时候收,因此在老百姓心中口碑甚佳。其于2004年出来创业,搞自己的初制所,之前在集体企业顺南茶厂当会计。

顺南茶厂是继谢宣登在光山兴办茶园之后的另一个传奇,其缘起于1986年、1987年顺南利用世界银行百万元贷款种了2000亩现代茶园。

早在80年代初期,因为顺南太穷,就有许多青壮年跑到当时堪称云南茶产业一面旗帜的景洪大渡岗茶场去当临时工,从事开茶沟等任务。这些来自闭塞落后山区的青年在大渡岗开了眼界,他们中有个叫佘志学的有为青年,返回家乡,于1985年按照大渡岗模式种了顺南村第一块现代化茶地,虽然只有一亩半,却在村子里炸了锅,大家纷纷翻山越岭前来参观膜拜,学习外地传来的先进经验。村干部也眼前大亮,于是顺南村在时任村支书李天洪的带领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种了2000亩茶,都是像大渡岗那样开成现代茶园。

“顺南穷,没有支柱产业,我们想学大渡岗茶场的模式种茶,就向乡政府汇报说想利用世行贷款打造茶产业,这样做我们是第一家。当时一百万元是巨款,一下贷这么多,我承受的压力太大。”李天洪说。据了解,景谷县当时搞了二十二块世行贷款茶园基地,凤山乡有四个基地,分别是顺南、海庆、文绍、柏林。这些基地都是在顺南勇吃螃蟹的示范作用下搞起来的。

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顺南光山茶”的傲娇与悲怆

顺南茶厂于1991年建厂,就是用来专门加工顺南这2000亩现代茶园的。因世行贷款是凤山林工商公司担保的,最开始顺南茶厂归凤山林工商公司管,后来由凤山供销社管,最后属于为集中打造凤山茶品牌而成立的凤山茶业公司管。凤山茶业公司经营不善于2003年倒闭,失去公司平台的顺南茶厂也走上了自生自灭的路途,在2004年搞了一年承包后,因几位承包合伙人意见不统一而于2005年倒闭,2007年被一家外地茶企收购,但其在顺南所收茶叶很少,顺南茶厂等于名存实亡。

之所以提顺南茶厂的隶属关系,是想表明其一直是凤山乡整体打造凤山茶品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棋子,是整体运作凤山茶产业的企业下属一个重点茶厂。其也在90年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那些年,顺南茶厂专门生产名优绿茶,在思茅茶叶市场打响了“顺南光山茶”的名声,这也是顺南人最傲娇的时光,前途一片光明。

“顺南茶开始是凤山供销社拉去下关茶厂卖,后来拉到思茅茶叶市场卖。市场评价说,我们的茶做得好。90年代顺南还走品牌道路,引进大渡岗茶场下海创业的两位技术骨干开发“光山云针”,做手工芽头茶,注册了光山牌,开发了塑料小包装。当时茶厂红火,给的鲜叶价较高,我们收芽头,十一二元/公斤,收一芽二三叶1.1元/公斤。茶农采茶高峰期一天收入七八十元,非常高兴。”刘伍汉说。

可惜,顺南的支柱茶企顺南茶厂在2005年因经营不善倒闭,茶叶长期陷入了小散乱无序发展的困境,茶叶卖不起价,大量茶园被抛荒,只是春茶价高胡乱采摘一下,造成要产量没产量,要卖相没卖相,茶价也起不来,老百姓收入低,许多人被迫到版纳种茶叶、咖啡、橡胶。如今咖啡与胶价极不理想,顺南人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留在家乡,茶叶很难做起来,仅靠烤烟不是长久之计,在外面谋生的,咖啡、橡胶市场低迷,顺南人路在何方?顺南,该如何产业脱贫……

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爱心茶园”撑起发展新希望

自从谢宣登时代起,顺南人就在探索走茶叶振兴经济之路,并于八九十年代打响造了顺南茶的名气,这证明顺南是发展茶产业的宝地,经过几十年大力发展茶叶顺南已经拥有非常厚实的基础,只要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寻找全新的商业模式,主动与外部市场接轨,定能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在茶产业的强劲拉动下,会带动顺南村百业兴旺,外出的青壮年也会纷纷返乡安居乐业,甚至创业,从而使得顺南不再是“贫困光山”。

2016年,云南省农科院携手云南省茶叶电商协会走进顺南村,开启了“科技+互联网”扶贫新模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云南省农科院的专家将用前沿的科技应用成果全面提升顺南村的种植业、养殖业与加工业水平,用科技来支撑特色农产品开发,大幅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而“互联网+”代表全新的商业趋势,农业科技与电商的深度结合,能将这个偏僻的山村,第一次与现代文明进行无缝对接,创造以前难以想象的发展机会。

“爱心茶园”就是“科技+互联网”扶贫新模式的一个核心落地项目。这些经过科技力量提升改造的茶园,将以“互联网+”的名义在网上公布,招募企业、团体与个人来认购,贫困户的直接回报就是,只要纳入“爱心茶园”并被认购的,其所交鲜叶大幅度提价收。

顺南村拥有最生态的茶园,因远离市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一直卖不起价,“爱心茶园”项目的实施,走的就是与市场深度对接之道路,以商业和公益深度结合、相得益彰的模式,来对顺南茶叶进行提质增效,最终增加茶农收入。

顺南除了野生茶、古树茶资源富集之外,面积最大的茶园定植于1986年、1987年,种的是老品种,总共有2000亩,其后几乎没有种茶,因此顺南的茶叶都是种了三十年的乔木生态茶及百年古树茶,没有后期几年、十多年、二十多年的茶。2007年以后,茶叶降价之后,茶价一直低迷,严重挫伤了老百姓种茶的积极性,大量茶园被抛荒,成为放养型茶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虽然产量低,采摘与加工粗放,茶叶卖相不好,但却是最生态,内质不错的茶。

起底顺南“爱心茶园”百年传奇

如今,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种植、加工专家已经入驻顺南村,打算以顺南2000亩生态茶为核心,推行生态留养茶园,倡导全手工制茶技术,打响凤山生态茶品牌。其做法为:①松土,用割草机除草,施羊粪等生态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产量;②引进景谷大白茶、省茶科所培育的优良品种,嫁接在现有的茶树上,用良种来提升茶质。③搞生态茶园留养,种植覆阴树,营建茶园生物多样性,对密植的茶树进行间伐,释放茶树的生长空间,尽量不修剪,让其自然生长。④进行精细化采摘与加工,指导与培训全手工制茶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介绍,“爱心茶园”所产生态茶拥有七大品质保证:①数万亩天保林腹地的高山茶园,鸟语花香,天然大氧吧;②抛荒多年的三十年茶园所产,不施农药、化肥的放养茶;③著名茶专家打造生态留养工程,间伐茶树,释放茶树生长空间;④嫁接省茶科所培育的良种,大幅提升品质;⑤精细化采摘与加工,全手工制茶,茶叶专家全程指导;⑥以顺南茶为基料,拼配外地优质原料,茶科所配方保证;⑦茶园直供认养者,全程质量可溯源。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