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去看茶

去看茶

2019-04-24 访问量: 24 茶礼仪网

去看茶

  是一种文化。过去不理解也不明白。就像吃饭一样,许多人只是胃口的需要,解决饥饿,岂不知饮食的学问大着呢!

 

    茶文化包括茶道、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光看“名头”就犯晕。好在“痴迷者”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只管尽情享用。味觉嗅觉满足了,其他也就忽略不计。

 

    喝茶确实有技巧。有人会喝,能喝出味道,喝出好坏,有的人只是喝而已,充其量品品滋味,表达一下喜嫌,很难说出个子丑卯寅。至于什么潮州的单枞茶、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云南的普洱茶等等,这些听上去就如“迷宫”般的茶配制,对多数人来说除了好奇,剩下的便是一头雾水,难以厘清。

 

    倒是当年茶叶店的“等级”茶,给人特别是上点年纪的老人留下的印象颇深。清香型的特级一级,浓香型的二级三级四级,“叶”、“碎”分得清清楚楚。不过很多时候也只是听觉上过过瘾,真正见过的很少。因为高级茶一是稀少,二是价钱太贵。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只能是指燕为羹,望梅止渴。

 

   以前许多喜欢喝茶的人,早上上班冲一大茶缸,中间除了续水,茶叶不换,一天喝到底。这些茶基本上都是“低级茶”,一斤三四块钱,有点茶叶味就不错了。但就这样,有的人也能喝出“门道”。老邻居在一家街办工厂工作,天天随一帮老工人喝茶。架不住天天喝,一年下来,这位老兄居然随便喝几口茶,就能分辨出是何品种、大约价格了。惊得邻居们瞠目结舌,刮目相看。其实现在回想那算不上什么本事。当年能喝到的或者说能喝得起的不就是凭票供应的那几种茶吗?哪像如今,各种茶叶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什么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黄茶药茶花茶,光记名称就要费一番劲,更不要说辨别了。

 

   不过茶确实有不少奥秘。

 

   前些日子朋友相约,一起到云南勐海去看茶树。旧友老丁在那儿“包”了一百多亩的茶山。去之前临时补课方知,勐海是云南普洱茶最大的种植地。我们的车顺着公路跑了一段便进入了山路。我头回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山路:悬崖陡壁,遍地乱石,坑洼不断。车跑在上面像是在跳舞,一会儿人就被跳“晕”了。看来种茶也不是个轻松事。“颠”了一个多小时,谢天谢地终于到了目的地。原以为,茶园都像电视上播放的那样,一群采茶女戴着头巾,挎着箩筐,唱着歌儿,在绿油油的大田里欢快采摘。这情景一点没见且不说,老丁领着我们去看他的茶树,竟疏疏落落分布在高坡山头上,那种绿树连片,茶花飘香的浪漫景象全滞留在想象中。大概看出我们的疑惑和失望,老丁笑笑说,集中连片又高产的是“台地茶”,那茶园漂亮,适合上镜头。但平日里需要喷药施肥、中耕修剪。换句话说就是人工养植。地道的普洱茶产自古茶树。这些古茶树短则几十年上百年,长则上千年。树与树间隔稀疏,这恰恰有利于树木成长,接收养分特别好。产量上可能受到影响,但这样环境下长出来的茶,矿物质,香,醇,浓,厚,甜,滑等特质一点也不缺,还有气韵。

 

   茶有气韵?听起来有些神秘。这又回到了茶文化。

 

   会种茶、能喝茶不等于就是茶文化。茶文化一定要有文人参与。据说中国茶文化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是《茶经》的作者陆羽,被尊为茶圣,一个是仅次于陆羽的“亚圣”卢仝。他写的著名茶诗——《七碗茶歌》,被称为至今无人能超越的绝唱。

 

   古人真懂假懂无所考证。然而现在“谙熟”茶文化的却大有人在。种茶、卖茶的“久经磨炼”“自学成才”,纷纷成为“专家”,而且对“茶文化”的传播绝对“高”于文人墨客。但凡去哪个茶厂茶庄茶室,从老板到经销人员,甚至倒茶的服务员,说起茶来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神乎其神,高深莫测。让人感觉茶已不再是饮品,简直是“神品”。

 

   带回一点新茶,也“鹦鹉学舌”鼓噪了一番。但喝了几回,太太终于憋不住了,问:气韵何在?

 

   只能怪太太不懂。其实自己也不懂。


 王溱(青岛)来源:深圳特区报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