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大滇说茶1001夜之35:衡量普洱茶价值的因素

大滇说茶1001夜之35:衡量普洱茶价值的因素

2019-08-16 访问量: 37 茶礼仪网

大滇说茶1001夜之35:衡量普洱茶价值的因素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关于衡量普洱茶价值的因素的知识。因为,这是这两天困扰我的两件事,都牵扯到了普洱茶的估值问题。

  第一点毫无疑问,是看茶的品饮价值。定义这个茶的总体命运,是可以喝的茶,还是不可以喝的茶。如果可以喝,那么再看是否值得收藏,还是适合现在品饮。只是可以喝,还是好喝。这个都是导致估值的不同。如果是不可以喝的茶,那么还要看其他用途,比如能否泡脚,还是做花肥。如果不能泡脚或者做花肥,扔在垃圾堆了还怕污染环境的话,可能还要特意买个车票跑到荒山里挖个深坑——埋起来!因为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环保人士!当然,这下你就亏大了。在这个根本前提下,会得出一个基本的价值。举例说,可以喝,我们就有了探讨下一步的必要。

  第二点看包装。我想,很多人会比较排斥这一点,茶好就行了呀,包装不重要。那么,一饼88年的白纸包的茶跟一饼小厂的,很明确时间和日期的茶相比,同等条件下,无疑是有正规包装的茶价值会更高些。这即是我的痛苦根源了。因为我朋友拿来的正是N年的白纸包装的饼,你让我怎么卖啊?谁信你是8年的茶啊,谁信你是正规产品啊?

  第三点看品牌。这个的重要性不用我讲,同样是2002年的茶,同样是勐海茶厂生产,福今和大益,价格差别非常大,更不用说,一个是高端品牌,一个是低端品牌了。

  第四点看年份。这里讲的年份,既有陈期的因素,也有气候因素。比如同样是易武茶,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茶质一致的情况下,08年的易武茶,会比07的卖得贵,因为,万恶的07年,只要沾了这一点,市场上就有天然的恐惧心理。那么陈期的因素,自然,一个10年易武茶,跟一个5年的比,同等情况下,显然10年的价值更高。

  第五看原料产地。这个相当重要,你沾上了班章、易武等名山的茶,或者你走运,在班章或者昔归,冰岛不出名的时候买下了纯正的茶,那么,结果,你懂的。交易价值相当大。估值会调高很多,综合以上条件,我们会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会招致很多人的反对,但大家可以参考:

  1,白纸包的茶,只具备了品饮价值,如收藏,并不是好的选择。同等条件下,不应该收藏白纸包的茶。

  2,三无茶,很多只写了个麻黑或者班章的茶,即便料很纯正,依然只具备了品饮价值,并非收藏的好选择。除非,你就是只想自己喝,并未打算送人或者交易。

  3,无品牌茶,在太多的时候,很多茶庄制作的茶,仅仅只存在了很短暂的时间,比如2年、3年,这个茶庄就如流星一般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是否存在过。这就是太多的茶农茶,茶庄茶,在市场上,很多品质好于大厂,却不受人藏家欢迎的一个重要理由。

  4,著名茶区的茶明显交流价值高于非著名茶区的,这个是事实。但如果你够有眼光或者走运,你在一个茶区不知名的时候入货很多,最后茶区莫名其妙出名了,你会被震惊!如同大白菜,大白菜这样的茶,价格超过了陈期20多年,甚至30年的茶,只因为:班章。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存放后期,如何转化得越来越好?

普洱茶存放后期,如何转化得越来越好?

近几年普洱茶大热,不仅是受到了许许多多喜欢喝茶的茶友们的青睐,而且受到了许多的茶叶收藏者们的眷顾,因为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与其他茶叶不一样,普洱茶只要存放的好茶叶品质后期就会转化的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好价值也就越来越高,“越陈越香”说的就是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了。当然这里的重点就是要存放的好才会转化好,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一丢也会让茶叶越来越好。

普洱茶存放的好才能陈化的好,这个存放条件有什么要求呢?

首先普洱茶陈化过程需要一个仓库,如果想得到陈化的比较好的茶叶,而茶叶的数量也不少,那我们最好就有一个独立的存放普洱茶的地方,这个仓库一定要避免阳光的爆晒,当然也要避免雨水,温度保持恒温在23度左右,室内空气的湿度为50%-70%之间为宜。

不仅不能密封存放,而且存放茶叶的仓库还需要通风,一定要保持室内干净不要把茶叶和其他有味道的物体放在一起,茶叶的吸附性很强,这样时间一长茶叶就容易窜味。

茶叶在存放的时候,可以定期的翻动它的顺序,特别是存放散茶的时候,我们最好就是定期的把茶叶给翻动一下,这样定期翻动茶叶可以使茶叶在转化的过程中更加均匀,紧压茶也可以把新旧茶的位置换动一下。

茶叶在后期转化过程中,茶叶的水分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后期转化品质的好坏,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一定要使水分保持在10%左右!

决定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一)

决定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一)

常喝普洱,但在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中,又偏爱熟普。而身边喜欢喝普洱茶的朋友、同事,大多喜欢生普,多是因为好的生普香气馥郁,闻之实在醉人,且汤色多呈黄透亮,年份久些的普洱生茶汤色更是黄中透出几分雅致,色泽美丽极了。但纵使普洱生茶千种好,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二选一,笔者还是会选择普洱熟茶。只因喝过的普洱熟茶,不仅养眼,更是在喝的当下让我觉得暖身、暖心,茶汤之中有种难以言喻的岁月感。

于是,总想选购一款好的普洱熟茶,存上若干年,等茶饼浸润满时光的味道,再拿出来喝。不禁想:什么样的熟茶才算好的熟茶,一饼好的熟茶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本期话题,揭秘“决定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

普洱茶无论生熟,其初始原料均为晒青毛茶。故关于普洱熟茶原料篇的相关知识可参考上期文章《决定普洱茶生茶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一)》。

决定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一)

工艺篇

普洱熟茶的加工和生茶一样,分为毛茶初制(初制工艺)和成茶精制(精致工艺)两个环节,只是成茶精制的加工工序不同,普洱熟茶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其特有的“渥堆”工艺。普洱熟茶的渥堆工艺又是从何而来呢?

普洱茶最初称“普茶”,清初,最好的春茶被加工成茶芽、蕊茶、宫廷团茶等进贡,其余的茶被加工成晒青毛茶。晒青毛茶的工艺决定了其是绿茶中含水分含量最多的,同时晒青毛茶在运出产地时要装入竹筐,为了防止毛茶在运输途中受压碾碎,在包装前需喷洒少许清水,翻拌均匀,这也加大了毛茶的含水量。通过此种方法处理的晒青毛茶从产地运出,人背马驮到茶叶集散地,少则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多则需要十多天,毛茶在运输过程中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冷发酵。毛茶运到茶叶集散地后,一部分毛茶经挑拣,通过散茶的形式用于内销。一部分茶叶被蒸压成饼茶、砖茶运往西藏边销。其中用于边销的饼茶,7饼为一筒,外包浸湿的笋叶,这也加大了茶饼的潮湿度。当时从思茅经传统的茶马古道到拉萨,车马劳顿,时间漫长,在此行程中由于茶叶本身和笋叶中含水量,足够使茶饼进行缓慢的冷发酵,由此形成了云南特有的后发酵普洱茶。故,普洱茶是无意中催生的特定的地理、气候和运输过程的历史产物。

决定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一)

20世纪30年代后,运输交通,茶叶包装和仓储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茶叶进藏时间大大缩短,普洱茶的自然发酵较难完成。于是,行业内出现了“人工发酵”茶的迹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普洱茶生产供不应求,鉴于此种情况,昆明茶厂于1973年成功试制出发水渥堆熟普洱茶工艺。1975年,昆明茶厂正式采用此工艺大批量生产普洱熟茶,下关茶厂也于1976年试制此法。

从普洱茶的生产发展可以看出,普洱茶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因时而变。而现代普洱熟茶的工艺为:原料准备、潮水、后发酵、翻堆、干燥、分筛、拣剔、拼配、仓储陈化。

决定普洱茶熟茶品质的几个主要因素(一)

普洱熟茶的加工,以“后发酵”为例,茶叶在后发酵过程中,如发酵时间过长,发酵温度过高,会出现茶叶“碳化”(俗称“烧堆”)的现象,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叶,冲泡时茶香低、味淡、汤色暗红。反之,后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太短,温度太低,会造成发酵不足,以此制作出来的茶叶香气粗青,滋味苦涩,汤色黄绿,不符合普洱熟茶的品质要求。

故宏观上,从普洱茶熟茶加工工艺的历史变化,微观上透视普洱熟茶工艺中的“后发酵”环节,工艺对普洱熟茶品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普洱熟茶特有的“渥堆”工艺,也决定普洱熟茶茶性温和,可常饮,制出的新茶可立即饮。故老茶客间流传着“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的说法。

下期将继续解读“决定普洱熟茶品质主要因素之仓储篇”,请持续关注。(本文图片由“南茗佳人”提供) 

普洱茶新生代专家品鉴录:96年的9682野生青饼

1996年的9682野生青饼,云南省茶叶公司生产,香港仓储。

9682为云南省茶叶公司1996年收购勐海、思茅各茶区野放型大树茶集中混拼压制而成的青饼,为普洱茶第一次以野放大树茶概念出现,从此拉开了整个茶叶界追求野放、野生大树茶的序幕。
普洱茶新生代专家品鉴录:96年的9682野生青饼

干茶情况:饼形不够整齐,条索粗壮肥大,呈褐红稍起油光,干净,有淡淡陈香味。

开汤情况:快速出汤,呈现橙黄色。

叶底情况:呈现褐红色,叶子肥硕,鲜活饱满。

第一泡品鉴情况:6秒出汤,橙红透亮;回甘一般,稍带杂味和少许仓味,有隐约返青迹象;茶水交融的厚度一般;入口顺滑,汤水柔但不够细腻;汤水较平滑,不够活泼。

第二泡品鉴情况:6秒出汤,红亮透明;回甘较好,略带苦涩;水茶交融,厚度渐现;纯净无杂味;汤水柔仍不够细腻;口感平滑但不够劲道;留韵浅显。

第三泡品鉴情况:5秒出汤,红艳透明;有少许木质香味出现,回甘渐显;陈香无杂味;厚度较强;入口顺滑,汤水柔,细腻感逐渐出现;口感劲道,汤水活泼,生津留韵渐强;有身体发热、打嗝的体感出现。

第四泡品鉴情况:10秒出汤,橙红透亮;木质香味明显,回甘渐深,有木糖醇的甜味出现;纯净且有陈香显现;茶水交融,较厚;入口顺滑,汤水细柔;汤水活泼生动,口感劲道;体感明显发热及打嗝反应。

第五泡品鉴情况:10秒出汤,橙红透亮;入口即化,回甘较好;纯净无杂味,有一定的厚度;入口顺滑,汤水细柔;汤水活泼生动,口感劲道,生津留韵渐强;体感特征更明显。

第六、七泡的茶汤优点尽显,木质香味、韵味逐渐加强。第八、九、十泡等,茶味渐弱,但厚度和细滑度不减。

综合情况:此款茶由于各种野放茶的混拼,没有讲究茶味的搭配,使其前期味道杂乱无章,直到第四、五泡才逐渐显现大树茶的特点,并且表现越来越强。另外仓储过程中可能不太注意,导致有少许返青的情况。整体处于从杂乱无章到逐渐有序的转化过程中。

沈培平:汤色黄,略显红色,叶底弹性稍差,回甘度中等,有仓味,入口平实,汤水活泼度稍差。

余秋雨:汤色栗黄,干净,回甘不明显,仓储过湿,入口平实,缺少冲击力。

董碧莲:干茶条索肥硕,干净,茶汤桔黄明亮,入口顺滑,饱满,生津留韵。

王曼源:汤色清亮转红,叶底粗壮,回甘度好,属正在转化的佳品。

张奇明:汤色栗红,叶底匀整,茶性温和,水茶较薄,入口细柔,茶气一般。总体感觉温和留香,是一款适合大众口感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