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泡法>普洱茶中的老黄片及老黄片的冲泡

普洱茶中的老黄片及老黄片的冲泡

2019-08-17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普洱茶中的老黄片及老黄片的冲泡

老黄片,是指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茶菁等级较低,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菁,俗称为“老黄片”。有不了解情况的人说,老黄片是“病叶、枯叶”,这是不对的。因为那样的叶子茶农是不会采的,原料收购时也是不会过关的。

老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一般不会到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这部分茶菁拣出,那么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就差了。

由此可见,老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相反,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生长时间较长,所以其苦涩感已经大大减弱,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老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有兴趣、有条件的茶友,甚至可以煮来喝。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储存:为何普洱茶勿用塑料袋包

茶叶最容易吸收空气中的异味,但一般家庭储存条件有限,不小心就沾了油腥味、烟酒味,实在是件窝心的事。那么,要怎样才能避免杂味串味呢?

普洱茶的储存:为何普洱茶勿用塑料袋包

一、要力求储存环境清洁无杂味,最好每天晨起开窗通风,让家中的异味尽快消散。

二、用竹箬包装。传统的竹箬包装有过滤杂味、确保清纯的效果。如果将已拆开包装的普洱茶改用塑料袋密实地包起来,天气湿度变化时,容易发生霉变和异味,破坏普洱茶的原味。

普洱茶是可以长久存着喝的茶,并且在存储过程中,茶的滋味千变万化,对于很多茶友来说,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存好普洱茶是个难题,这里以亲身经历为例,和大家分享几点平时怎么存普洱茶。

一、省钱省力的纸箱存放

防止茶叶受潮有几种简单实用的小方法,第一是用塑料袋封起来存放在纸箱里,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又省钱。如果家里茶不多,可以把每饼茶都用塑料袋或者自封袋包起来,放在纸箱里,纸箱不要放在地上,以免过多接触水分,尤其湿度较高的例如广州浙江等地区,纸箱具有吸收少量水汽的作用,可以放在书柜上或者搭个简易架子,尽量避免接触水。

有些地区在梅雨季节时,墙面会渗出水珠,千万注意这个时候纸箱摆放位置不要接触墙壁,为了保险,每隔几天要去检查一次普洱茶是否受潮。

另外,普洱茶要避免光线直射,存放时要避开阳光直射。

二、强烈推荐的罐子存法

第二种方法也是南茗佳人在微信:dydy880经常和茶友推荐最多的一种方法——罐子存储,陶罐或者紫砂罐都可以,如果有条件,可以准备小罐子,每款茶一个小罐子,把茶饼撬成散块存放在罐子里,既有醒茶的效果,又能防止受潮,罐子口要封起来,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

小罐子的存放是比较科学的存储方式,普洱茶虽然外形很粗犷,但其实它的存储要求是很细腻的,光线、温湿度、异味都会造成普洱茶变味,而且普洱茶非常容易吸味和串味,所以在用纸箱存放时为什么一定要套自封袋,除了避免受潮,也能避免串味,这些细小的差别,都可能导致普洱茶的味道发生变化。

罐子存储的另一种是大罐子,可以准备两个大的紫砂缸,生茶和熟茶分开存,避免串味,每饼茶用自封袋封好放在紫砂缸里。每款茶之间的香味不尽相同,尽量避免两款茶直接亲密接触,时间长了会导致两款茶的香气不纯。也可以不用自封袋,但生熟茶一定要分开存放,无论多大的缸,一定要封口,以免茶味消散。

对于熟茶饼茶来说,尤其老茶,最好的存储方式是单个小的紫砂罐,紫砂罐透气性好,老茶是很需要醒茶的,老茶出仓之后,撬成散块放在紫砂罐中醒茶一月左右,滋味会更加醇厚,香气尤其纯粹。

如果是整提有笋壳包装的茶,可以直接摆放在书架上,要避免光线照射和吸收异味。

三、散茶存储

还有一种情况是散茶的存茶,散茶并不提倡茶友存储,前面说过,普洱茶很容易散味吸味,散茶没有经过压制这道工序,尤其容易散味,存储两三年的生散茶香味已经减弱的非常厉害,短期存储散茶可以使用自封袋或者紫砂缸,密封存储。

有茶友会把茶饼放在冰箱中,这种方法其实非常不当,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其实在不停的转化,和空气接触后,茶叶中的物质才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滋味才会变得更好,存在冰箱中的茶由于温度过低,茶叶中的物质转化被遏制,普洱茶也就不能“越陈越香”,反而会吸收了冰箱中的其它异味。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存茶,千万不要抱着一放下就一了百了的心态,最少每三个月必须检查一次茶品有没有异状,或者发霉长虫,并且给茶品翻翻身透透气。

科学的普洱茶存储需要注意的要素有:温度、湿度、清洁、受潮、异味、光线直射,存储时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使普洱茶正常转化,从而达到“越陈越香”的目的。

诠释普洱茶茶叶外形术语

普洱茶的茶叶有多种外形,各种外形不同,又有不同的专业术语,家下来给大家诠释关于普洱茶茶叶外形术语。

1、细嫩 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 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 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 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 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 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 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7、粗松 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8、壮结 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 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心芽 (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11、显毫 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12、身骨 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3、重实 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4、匀整 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15、脱档 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6、破口 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7、团块 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8、短碎 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9、露筋 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20、黄头 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21、碎片 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2、末 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3、块片 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4、单片 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5、红梗 茶梗红变称之。 色泽评语

26、墨绿 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27、翠绿 翠玉色而带光泽。 

28、灰绿 绿中带灰。
 
29、铁锈色 深红而暗无光泽。 

30、草绿 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31、砂绿 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32、青褐色 泽青褐带灰光。 

33、鳝皮色 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34、蛤蟆背 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35、光润 色泽鲜明,光滑油润。 

36、枯暗 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37、花杂 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中国千年文化:客来敬茶之礼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