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再发现】勐库:普洱茶物种基因库

【普洱茶再发现】勐库:普洱茶物种基因库

2020-01-0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说到普洱茶,人们都认为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的工艺制作而成。而云南的大叶种茶,包括了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地的数十个品种,最有名的就数勐库种,它是大叶种茶的“人中龙凤”,是云南大叶种的代表。

勐库种的大叶种茶,产于临沧市双江县一个叫勐库的地方,茶种因地名而获名,地名却以茶名而享誉四海。有史料称,勐库种大约是两百多年前,由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移苗引种繁殖的。

由于引种时经过挑选,引种地区比较集中,因此品种纯度高,以致目前勐库种还保持着较高的品种纯度,其纯度达到80%左右。茶树为有性品种,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品种纯度,在我国茶树品种资源中,实属罕见。

常言说,人挪活,树挪死。然而从六大茶山引种的大叶种茶,则在勐库提供了一个相反的例证。谁都没有想到,当年的一次移苗引种,竟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极为优秀的大叶种茶。

当然,这一奇迹的产生并非偶然,六大茶山的大叶种茶引入勐库以后,经过当地气候、地理、土壤等因素的历练,逐渐培育产生了大叶种茶这个群体中最为优秀的品种。双江县的勐库镇,也因那次移苗引种,历史地成为了普洱茶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1984年,全国茶树品种委员会经过认真的审定后,向全国推广52个“全国地方茶树良种”,名列前茅的是云南大叶种系列,而临沧的勐库大叶种茶,又是云南大叶茶的佼佼者。

事实上,早在解放前,勐库大叶种就曾以各种方式流传到全国各地。在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顺宁实验茶厂民国29年至30年的档案中,笔者查到,在民国29年1月27日中国茶叶公司福建办事处的一封来函——

云南顺宁茶厂:

本处为改良闽茶品质,扶助后方生产所见,现拟创设茶叶标本室一所,藉资观摩。特函请贵厂尽量收集各种样茶,分别包装(每种半市斤),并请注明产地、名称、种类、价格、成本及抗战前,与抗战以后产量等项目,即日赐寄本处,以便分类装璜陈列。事关促进茶叶,务希赞助,俾克观成,至纽公谊。

此至

来文处所:中茶公司闽省办事处。收文日期为29年3月4日。

而在另一份档案中,笔者则看到了一封国立浙江大学索要各地产茶区茶籽的信函:

绍裘厂长先生大鉴久仰:

盛名恨未识

荆顷在渝晤觉农先生悉:先生主持滇省茶叶改进事宜遏,胜欣幸之至,兹为研究国内茶之品种与品质起见,特向全国产茶区征集茶籽及制成之茶样以备研究分析之用,现滇省产大叶种品质特佳,冲入牛乳色泽足胜印锡产品……

弟孙逢吉顿首

当时的顺宁茶厂厂长冯绍裘先生在29年6月10日收到此信之后,于6月15日写了复信:

逢吉先生大鉴:

大札敬悉一是遵嘱寄上敝厂年春制“云红”、夏制“云红”各一罐,云南大叶种茶籽一袋希查收示复为荷。此间茶籽播种期在二三月间,此次寄奉之茶籽系去冬购自勐库,历时颇久,其茶芽力或已稍受影响,烦将台端研究结果惠示于敝厂,出品逐个详加批评,指导。盼切未复,印请大安。

冯绍裘启

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勐库的大叶种茶就已经享誉茶界了,而且勐库大叶茶种的流出,对改良和丰富我国各省市的茶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今天看来,勐库成为普洱茶的物种基因库绝不是偶然的,它地处双江县的北端,紧靠北回归线北侧,最高海拔3233米,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着优质茶叶生长所需的一切自然条件,尤其是人们在勐库的原始森林中发现大面积的野生茶林,就足以说明勐库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生长繁衍的天堂。

2002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考察组对双江野生茶进行了联合考察,他们在临沧勐库发现了大面积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双江县西北大雪山中上部,分布的面积大约有12000多亩,并且由于古茶树群落地处偏远,至今也还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专家称,这一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

据参与考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虞富莲介绍,双江种茶历史悠久,明朝中后期,勐库茶就以条索肥硕,芽叶披毫,滋味浓爽回甘而盛名天下。在其所著的《双江勐库野生大茶树考察》一文中有这样的文字: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各地相继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或野生大茶树群落,尤其是双江周边地区的临沧、耿马、永德、凤庆、澜沧、镇沅等地。然而,地处上述诸县中心地域且生态条件相似的双江自治县却一直未见有关野生大茶树的报道,这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是野生大茶树在这里出现了真空,或是还没有被发现?这一问题直到1997年才得到了答案。

这一年勐库镇公弄办事处五家村村民张云正、唐于进等人先后在海拔2500米、2700米的大雪山深处原始森林里无意中发现了成片的野生大茶树,树干径围在2米左右、树高逾20米者随处可见。这一发现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当地政府曾多次组织考察,并证实了野生大茶树的真实性和分布区域。

为了进一步明确勐库野生大茶树的演化程度、分类地位、开发利用价值以及与勐库大叶种的渊源关系,2002年12月5~8日,县政府又组织了有省内外多名专家参与的考察队进山综合考察。

据一道参加考察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和植物地理学家闵天禄调查,勐库野生大茶树所处环境条件和植被主要特点是,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山地季雨林。

其主要标志为:

①板状根较发达(樟科、壳斗科为代表);

②木质藤冠群落十分显著(如南五味广属);

③附生植物丰富(兰科、杜鹃花科和蕨类等)。

林相群落结构是:

主要建群树种为木兰科、樟科、壳斗科林木,并构成一级乔木层;

二级乔木层则以野生大茶树占优势,此外尚有五加科、茜草科、桑科等树种;

林下大面积箭竹枯死,草本层植物主要以荨麻科等为代表。

在调查地域,野生茶树所处地是原生的自然植被,保存非常完好,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且自然更新力强,在云南省有如此完好的原始植被非常少见。

在海拔2600米处,考察队发现了一株极为罕见的大理茶与蒙自山茶CamelliahenryanaCoh(属山茶属离蕊茶组Sect.HeterogeneaSealy)连体的野生大茶树。

大理茶树高26.3米,树幅1.7米,主干直径0.64米;蒙自山茶高16.3米,树幅18.6米,主干直杆0.6米。双株树干连生处干径1.05米,净空高4.6米。两株不同种的茶树虽连生一起,但均按各自的遗传特性生长,两者除树干外观较相似外,芽叶特性有明显差别,蒙自山茶幼枝披黄色茸毛,幼芽呈紫红色,叶片小,叶薄革质,叶色深绿色无光泽,叶脉微凹,主脉披毛。遗憾的是未能采到花果,对它们的后代是否会因“无性杂交”而发生变异无法了解。不过这仍然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资源。

专家认为,勐库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属野生型茶树,在进化上处于较原始的阶段,物种单一,是大理茶种,那株连体的蒙自山茶不是茶组,说明该地区未发生过生物侵袭,植物组群处在最原始、最封闭的状态,植物遗传性也最稳定。所以,勐库野生大茶树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大理茶种,对深入研究大理茶的特性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这片野生大茶树也是构成云南野生茶树网络的重要部分。

尽管专家们认为勐库野生大茶树并不是勐库大叶种的原种,但是有一点是不用置疑的,那就是勐库具有生长优质茶叶所需的一切自然条件,一个有力的证明是:

2003年3月,人们用勐库1号古茶树制蒸青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1号大茶树水浸物48.3%,对照样勐库群体种49.8%、云抗10号47.0%;茶多酚29.6%,对照样勐库群体种34.7%、云抗10号28.4%;水浸物和茶多酚含量介于两个对照之间;氨基酸4.4%,对照样勐库群体种2.4%、云抗10号3.6%,明显高于对照样;咖啡碱3.6%,对照样勐库群体种4.9%,云抗10号4.7%,明显低于对照样。

仅就主要内含成份指标而言,勐库野生古茶树已达到或优于栽培茶种的水平。可以说野生茶的品质都如此优秀,人工优选驯化的培育的,品质自然是更加优良,因此勐库自然就成为了引进的六大茶山大叶种茶在此繁衍、进化、升级最好的温床。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作者雨婷说:“如果静坐茶桌,我会以艺演绎茶本味。若是暴走茶山,我会淋漓记录茶源,用客观带回真实。茶艺是茶的表达。茶源是茶的根本。学茶以来,幸运的是能走遍茶山,寻得茶源。行走在茶路上。始终保持初心习茶艺,保持热情走茶山。只愿能呈现出客观的语言,真实的文字,抓心的图片。”今日和你共享作者茶山行系列图文之《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突然想起写这个系列,说是知识分享,其实更像是自己的回忆。所有现在脑子装的,记得住的,没有一项是从书上看来的。印证了那句话,实践是真理的来源,没有之一。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先从踏进茶这个行业开始回忆,06年进大学,师从云南茶学院老师,习茶,三年不断学习,看书,只是表皮罢了,见到真茶,连分辨都难,更别说去尝滋味,闻香气。机缘下,网上看到茶叶公司招聘茶艺兼主持人,不明就里的就去应聘,便被老板录用了。接着紧锣密鼓的就去茶山,那时的我,刚19岁,揣着是高级茶艺师名号就自信满满的去茶山了。结果,茶树什么样都不知道,拿着公司文案准备的稿子一通背,说的云里雾里。

第一次去茶山,2009年春季,我们一行四人从昆明直接去了临沧,这个大叶种茶树的发源地,看之不尽的茶树,走不尽的茶山,但是对于地理位置知识的盲区,只晓得跟着车走,上车背稿,下车讲稿。当时对于普洱茶的认识,和现在很多喝茶人相同。茶树什么样,不知道。产茶区有哪几个?不知道茶叶怎么做出来的,不知道。一系列的知识和疑问,都是在茶山行的时候,在茶寨里,跟着茶农,渐渐明白过来的。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2009年,第一次茶山行,短短一个星期。因为全程要拍摄制茶过程,跟着茶农采茶,晾晒,跟着他们炒茶晒茶,在收干茶,最后试茶。仅一个星期,脑子里,也有一副清晰的普洱茶图。七天的茶寨生活,彻底明白茶叶制作,再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机械过程。

普洱茶的采摘,一般是在早晨9点左右开始,一来9点太阳光柔和,会适当降低叶片含水量,有利于茶叶制作时香气的产生,二来是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后续加工。采摘的标准,多为一芽二叶,这是叶片生长的成熟状态。或是一芽一叶,采摘细嫩,做成茶商要求的定制茶(一芽二叶,叶梗的长度适中,在茶叶生长的时候,叶梗传输养分水分,一些多糖类物质会留有在茶梗中,茶叶冲泡出的茶汤便会相对柔甜。所以并不是全芽尖就是高等级茶)。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采摘后会有一个摊凉的过程,主要是利用流通的空气,带走茶叶中的水分,茶叶中一些低沸点的芬芳物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臭气,会在摊凉的过程中散发,有利于下一步的制作。一般茶农就用竹席,把新鲜的叶片撒在上面,放在自家后院晒不到太阳的地方。摊凉一般进行两小时,新鲜的叶片会慢慢的萎缩,变柔软。

而后进行制茶的主要步骤,炒茶,专业上叫做炒青,茶农用大生铁锅,架在两头通风的水泥火炉上,用柴生火,待到明火可见,倒下鲜叶,只要几分钟,鲜叶与铁锅接触之时清脆可听的噼啪声,伴着清新又带有熟香的炒茶香,溢满四周,茶农的手不断翻动,鲜叶和锅壁碰触又离开。叶片更加柔软,香气更加浓郁的时候,茶农迅速翻炒几下,把鲜叶捧出铁锅,抖散在簸箕里。一捧又一捧鲜叶在铁锅内炒制完成。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就在屋檐下,茶农的家人各自开始揉茶,来回快速揉搓茶条,让原本经过高温柔软的茶条更加紧结。茶农反复把揉搓在一块的茶条抖散,又揉合,再次抖散。直接放在屋前的空地,接受正烈的阳光直晒。

现在回想6年前的经历,我想我是幸运的,在结束学院派的习茶后,能马上去到茶叶原产地深度习茶。这是雨婷亲历的习茶过程,我把6年的亲历写成一个系列“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与你分享。

普洱茶:我在茶山行走中认识你之初上茶山

普洱茶干茶香型及强弱



闻干茶香型及强弱

看完条索色泽后,要闻茶香。不同普洱茶山的茶香型、强弱有别,台地茶与老树茶区别明显。

闻茶香鉴别的难度要更大些,因为各人的嗅觉灵敏度有差别,同时香气又是一种可以意会难于言传的东西。

嗅觉灵敏的人老班章、易武、景迈这些名山香型可以较明显分辨。但要说出老班章是什么香则难于表述。

同样台地茶与老树茶的香在强烈度、深沉度上明显有别,老树茶香闻之有沁人心脾的感觉,台地茶则有飘忽、轻浮的感觉。有标准样参考也是重要依据。

普洱茶好茶的3个嗅觉指标

  普洱茶好茶的3个嗅觉指标

  1、干嗅气味透着清纯、茶香浓郁;

  2、冲泡后热嗅气味纯正、香气持续时间长;

  3、嗅杯底,香型明显、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