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投资者的黄金赚钱法则是什么?

普洱茶投资者的黄金赚钱法则是什么?

2019-03-14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要想在普洱茶市场中稳定获得财富,就应该将“越陈越香”这四个字发挥到极致。直到今天很多人对这4个字的理解仅仅是批量收藏一款茶,在仓储良好的情况下等到这款茶成为中期茶或者老茶的时候加价卖出。

  普洱茶投资者的黄金赚钱法则是什么?

  要想在普洱茶身上赚大钱除了利用越陈越香这一普洱茶特质更需要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当今普洱茶主流圈子中,陈化5-10年的普洱茶被当做中期茶,10年以上则属于老茶范畴。那么就可以将5-10年作为一个市场周期来作为赚钱周期。因为普洱茶市场尤其是毛茶市场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波动会很大,在行情惨淡的年份一公斤老班章毛茶不过几百元,而在行情火爆的年份老班章的价格却能高达8000元以上。

  毛茶价格的巨大差异为获取暴利奠定了市场基础,以2008-2014年这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市场为例,一名茶商如果在2008年以300元一片的价格大量买入老班章成品茶,在行情火爆的2014年上半年则很容易以3000元一片的价格卖出。原因很简单,在老班章毛茶价格最高的2014年一片纯料老班章新茶最起码要3000元以上。同样都是纯料一个是中期茶一个是新茶,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显然中期茶更容易出手。而这对于茶商而言,卖中期老班章获利在10倍左右,卖老班章新茶的几乎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倒贴。

  很多人都认为牛市好赚钱,但是真正在牛市中赚得大钱的人往往都是熊市大量入手茶叶的人。熊市买牛市卖才是普洱茶市场中真正的“黄金赚钱法则”。

有用+10
分享

喝普洱茶的感观体验之“视觉”

  

  视觉的产生是通过光源光或反射光刺激晶状体,晶状体将光线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又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后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视觉只能对可见光(即波长为380m~780m内的电磁波)有感觉,而且在可见范围内,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也会影响视觉的分辨能力。

  如受强光和各种眩光刺激时,眼睛容易疲劳,不能准确分辨色差。即只有黑、白、灰的视觉。因而判断茶叶的色彩和汤色,要在足够的光线下进行。

  对于评茶师来说,在评茶前要尽量避免食用大蒜、茄子、韭菜、葱等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神经,使视觉模糊,影响色泽的辨别。视觉对茶叶的感知,主要是茶叶的外观和是颜色的变化。其判断因子主要包括明亮、鲜活、灰暗、混浊等。经多年存放的普洱茶,由于黄酮醇类化合物的保留和酯类化合物的形成,其汤色的返光性较好,品质较高。

只有3%的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为什么?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全国普洱茶的存储量的确非常惊人。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但是否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则有待商榷。

  原料、工艺、仓储,是成就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三大主要因素。优质原料是基础,良好的仓储环境是必须,而工艺是三者中对技术要求最高、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纵观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数不胜数的各式普洱茶,号称采用“古树茶”“大树茶”原料的不在少数,可是说到工艺,一笑而过或者换个话题,总之就是不愿细聊。

 

  为什么明明是成就越陈越香最重要环节的工艺,却是文章做得最少的板块呢?为了“提升品质”,从而借鉴其他茶类的工艺,对普洱茶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萎凋是简单的鲜叶失水到产生酶促氧化反应的一个过程,对于白茶、红茶和青茶来说是必要工艺,但将其引入普洱茶的制茶过程,则会造成酶促氧化反应,即前发酵。前发酵会急剧降低茶多酚含量,普洱茶后期陈化所需的内含物质基础已经提前耗尽或者被破坏,这就会导致后劲不足,造成最终呈现的茶汤滋味淡薄、茶水融合度差、陈香较弱等等。

 

  低温长炒对某些茶类来说不可或缺,将其用于普洱茶制作,茶品短期内的“优秀”表现显而易见。但与萎凋类似,低温长炒同样也会促成普洱茶前发酵,或因叶温过低导致锅内发酵,或因叶片失水过多导致揉捻不充分,或因茶汁溶出过多导致成品茶溶出不够,等等。

 

  普洱茶白茶化、普洱茶红茶化、普洱茶乌龙化、普洱茶绿茶化……以牺牲长远价值为代价,短时间内呈现出“老茶的口感和香气”,如此还期望普洱茶越陈越香,未免要求太高?

 

  当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眼前利益,只有3%的普洱茶具备收藏价值,你还觉得是危言耸听?

普洱茶的蜜香是怎么出现呢?

关于普洱茶的蜜香:
  一、大多数紧压茶在1-5年陈期会表现蜜香

  这将是一个注定要引起争议的观点。如果非要让我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大滇。以我们制茶的实践经验来看,个人所制作的茶,在1-5年期确实大部分都呈现过蜜香。请注意这里的严格表述,呈现过,而不是一直呈现。这就是说,蜜香是生茶在陈化过程中某个阶段必须产生的过程。我简单举个例子,某款茶品,在2011年秋天的时候试喝,有明显的蜜香,而在2010年的时候,喝中茶2007年赢饼,也感觉出蜜香。这款茶,都确实正呈现出蜜香。类似的例子大家还可以去发掘。

  不过这一观点,激怒了另一个观点,即传统上认为,蜜香是景迈茶的专利,或者说是高档茶的专利。事实上,大滇的研究就是从老观点出发的。首先,获得了关于蜜香的样本,即大家所认为的景迈茶蜜香,研究景迈茶的蜜香是怎么出来的,是特定的茶树鲜叶还是工艺因素。结论是:工艺因素居多。

  我们首先从景迈茶搞明白什么是蜜香,然后再搞清楚景迈茶的蜜香是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然后把这种特殊工艺应用到其他茶区,得到相同的蜜香。根据这种特殊工艺的原理,推广到普洱茶的陈化过程,继而,得出了上述结论。

  二、在鲜叶加工过程中,通过增加摊晾时间(达到前发酵效果)或者杀青后堆放,可使得新鲜毛茶产生蜜香

  我们回顾景迈贡茶的制作,要求:

  春茶,一芽一叶制作,文火杀青,揉捻后均匀堆放,分两天晒干。其中我们省略了若干繁琐步骤,最值得注意的是:揉捻后不立刻摊薄晒干,而是堆放后再晒干。即在从揉捻到晒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发酵。

  由此看来,蜜香形成的因素是发酵。杀青前的鲜叶发酵、杀青后堆放不揉捻,或者揉捻后不立刻摊开晾晒,这些环节都会导致发酵。应用这些工艺在其他毛茶制作,比如去年老班章B工艺,苦涩度降低,蜜香呈现,证明了蜜香不是景迈茶的专利。

  根据我们喝茶的经验,同样的蜜香也出现在不同年份的其他茶上。即,新茶阶段没有蜜香的茶,存放了几年后有蜜香。这中间贯穿的一个核心因素,还是发酵。而对紧压茶,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蜜香,根据不同原料和不同的存储条件,时间无法确定。但大滇依据推理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普洱生茶紧压茶,经过一定时期的陈化,会出现蜜香,然后继续转化为其他香型。蜜香并不是普洱茶陈化的终点,只是其中的一个过程点。因为我们在喝超过20年的普洱茶时,几乎没有听过用蜜香来形容。而在较潮湿的地区,比如广东,我把这个结论提前到10年。在云南干仓存放的茶,7-8年,还呈现蜜香的茶,也有喝过。

  我们的这个推论,我希望大家去验证,这不是定论,是一个还需要更多事例去验证的推论。

  三、关于散茶

  保存良好的散茶在1-3年陈期会呈现蜜香。这个结论是大滇的总结,需要加上若干条件,比如:纸箱、密封等。散放在空气中1-3年的茶,香气早已丧失。基于大滇五载版的制作经验,毛茶存放半年到一年后,试喝的时候,会感觉出这一点。而在用这样的茶经过蒸压,制作成紧压茶,这个蜜香会散失,然后半年后又有表现。我有茶商朋友制作邦崴茶,把毛茶存放一年后压制,茶名:蜜香。也曾有把易武毛茶存放一年后压制,表现出强烈蜜香。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也曾试图找一些科研方面的数据。从普洱茶陈化过程中,产生了上百种香气物质,涉及到各种醛类、醇类,看得头晕。在不同阶段,因为氧化分解,某些醛类或者醇类占据了香气的主导地位,使得某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茶香。而蜜香、樟香等都是不同阶段占据了主流地位的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