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基础知识:普洱生产大概流程

普洱茶基础知识:普洱生产大概流程

2019-03-19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1、鲜叶采摘

  最佳时间在日出后半小时后,避免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于萎凋与杀青。早上十至十二点左右会完成采摘、萎凋、杀青与揉捻,而后进行日晒干燥至下午四点左右结束,依晒茶量与气候而定。采摘季节则有旱季雨季之分,旱季春茶在二月底至五月中、谷花茶则在九月底至十一月底之间,五月底至九月底为雨季茶。

  2、萎凋

  主要将鲜叶水分含量减低,可柔软叶质与降低杀青温度。在旱季自然阴干萎凋,在雨季则以热风萎凋。

  3、杀青

  普洱茶杀青主要方式为锅炒或滚筒式,其温度应该在摄氏180度以下,全程6分钟左右,温度与时间都需依实际投茶量、茶青嫩度、水分含量等等因素做调整。完成后,正常茶青叶色由鲜绿转为深绿或墨绿。杀青完后,仍是将茶叶摊凉,准备进行揉捻。绿茶杀青目的在于停止发酵,而普洱茶则只需使发酵减缓速度。

  4、揉捻

  传统制茶以手工进行揉茶,且依茶青粗细,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別著重二次复揉。现代制茶则多以机械式盘式揉茶机处理,而后再人力进行部份加工或挑捡。

  5、解块

  盘式揉茶机通常会造成茶青结块,以现在制程会以解块机进行解块。传统手工揉茶则无此情形出现。

  6、毛茶干燥(晒青毛茶)

  揉捻完后,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晒加热幅射,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度。如果干燥不完全,将会使茶青过度发酵,甚至可能发霉现象。干燥完全的滇青毛茶,色墨绿或深绿,叶身较薄者为略带黄绿色。此即俗称「晒青毛茶」。

  7、毛茶分级

  将晒青毛茶依芽毫多寡、心叶比例,或以单叶大小筛分等级。一般野生茶以人工方式挑选,台地茶(茶园茶)则多以筛分机处理。

  8、渥堆

  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吨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青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內部温度不可高于摄氏65度,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青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青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视所需发酵度状况,约时四至六周。

  目前熟茶制作方式,除了上述传统潮水渥堆,喷雾式增湿、菌类发酵等等也有不少厂方进行试验与实际生产,产品各有特色,也期待现代科技能提供传统产业新方向。

  9、灭菌

  以高温干燥渥堆完成之熟散茶,消灭茶品中可能不利于人体之菌类。

  10、拼配

  依不同之需要,将不同级数或茶区、茶种、制程之茶青混合成特色茶品。

  11、蒸压与干燥

  将青毛茶铁筒之中,以蒸气蒸软后压制。有渦轮蒸压之蒸压时间,100g沱茶或小方砖约三秒、250g沱或砖茶约五秒、357g饼茶约七秒;传统煮水蒸气蒸压法,100g沱茶或小方砖约二十秒、250g沱或砖茶约三十秒、357g饼茶约四十五秒。紧压摊凉后,解外套棉布,进行干燥。传统干燥方式有二种,一为自然阴干,在旱季约2天,或是正反面日晒二小时后,再阴干一天。刚制成的茶品水分含量通常在9%以上,而在静置存放二日左右后,水分含量会渐减(蒸发)至9%左右;但在自然环境存放后,水分含量随环境水分增减而自然调整。现代干燥工序则多以烘房干燥,如果干燥温度过高,则容易破坏茶质,直接影响茶品香气口感,且不利于陈化。这也是目前现代普洱茶制程中,最关键与矛盾的一环。

  12、压制成饼,风干水分,包装

  这些是普洱生产的大概流程,核心部分在于不同厂家,配方工艺各不相同。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陈化和转化”

普洱茶的“陈化和转化”

说到普洱茶,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越陈越香。殊不知,其中的“越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在这个时间的概念里,自然也离不开空间。普洱茶中的空间也就是仓储存放的环境。

那么普洱茶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两个词语,一个是“陈化”、一个是“转化”。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点呢?

通俗点说,“陈化”、“转化”这两个就像一对夫妻,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主外”——陈化

陈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表象的普洱茶特征。比如看到的普洱茶条索的颜色,普洱茶的汤色,普洱茶的滋味,普洱茶的叶底,普洱茶的香气。

而这种普洱茶的外在表现,只要一直观察,是用人体感官器官能感受到的。陈化,更准确的说是描述普洱茶某一时间段的外在表现结果。

“主内”——转化

转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内在表现,也许就是暂时的一个过程。

普洱茶的“陈化和转化”

普洱茶研究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变化是因为普洱茶里的微生物作用产生了变化,而微生物我们用感官器官是看不见的。比如一定年份的普洱茶颜色从黄色变为了棕褐色,这是由茶黄素变为茶褐素。这是微生物的变化。

普洱茶描述

了解了普洱茶中的陈化和转化的不同点,就会发现在现实中,大家时常说的“普洱茶转化得怎么样了?”“这茶转化得不错。”是多么不靠谱,普洱茶的“转化”,肉眼是看不到的,转化的是微生物。

那我们换成“普洱茶陈化得怎么样了?”、“这茶陈化得不错”这样的说法,展开对话下去就是:

Q:“普洱茶陈化得怎么样了?”

A:还不错,你看茶条颜色,你看茶汤,来喝杯品品有什么不同?

“这茶陈化得不错,你看啊,条索颜色和茶汤颜色都变了,你来喝喝看。”

普洱茶的“陈化和转化”

在普洱茶的描述用词中,很多词语都是误用的,有些甚至是生搬硬套的。而也正是这些形容词的滥用,把普洱茶变得这么的复杂。

尤其是普洱茶的香型,大多数人现在是按拟物的方式来描述,有接近30种。

比如蜜香、青香、甜香、梅子香、陈香、橄榄香、花蜜香、糯香、花香、果香、茶香、木质陈香、复合香、板栗香、豆香、药香、果蜜香、兰香、枣香、木香、山场香、梅香、樟香、蜜兰香、麦香及菌香等。

如果按品饮上来描述: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按工艺来描述:“原香”和“工艺香”。说这些描述不对吧,它也是对的。但这样会让普洱茶变得很复杂又分不出好坏。这里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描述,用:“强、弱、没有”来描述。因为普洱茶的香是分鼻子嗅到和口腔感觉到的,这样分开来说普洱茶的香。这样就会让人很容易了解一款茶。

普洱茶让我们宅一起——家庭如何存放普洱茶

众多茶友们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在普洱茶的品饮或者工艺产地上,对于普洱茶的存放并不会花太多心思。经常会有意外偶得的好茶,兴冲冲地背回家后,随意摆放在阳台,柜子里,随着对普洱茶热爱的温度升高,家里的茶也越来越多,如果只是随便找个地方就算是存放了,那么就千万不要奢望经过几年后,时光会让它们变得柔软与惊艳起来。

普洱茶让我们宅一起——家庭如何存放普洱茶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存放普洱茶这件事,我们不妨听听一块不幸被随便摆放而惨遭污染的七子饼的悲伤告白:

我本是一块来自勐海老班章村,地位尊贵无比的七子饼,当被如获至宝一般地迎到主人家,我非常笃定自己一定会受到最好的待遇。主人确实看重我,把我放在了客厅陈列柜的正中央,我就那样醒目的伫立在那里。白天安然无事,夜晚来临,我忽然感受到一道强烈的光线刺入身体,那是熟悉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味道,但是却不是太阳,是主人柜中的石英灯亮了。我开始感到周身的温度上升,我体内的一些物质开始慢慢变化了……实际上,光照对我们普洱茶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伤害,经过晒青的阳光之后,我们是不能再被太阳光直接照射了,否则会出现“晒味”,那是一种发酸的不良口感。然而,家庭这些灯光的照射能让我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内质发生光分解。被“光污染”过后的我,皮肤发红有光泽,有一天,主人泡我来喝,发现开汤后颜色偏红,完全失去了以往我所带来的甘甜味,茶气很淡,香味也明显减弱。

普洱茶让我们宅一起——家庭如何存放普洱茶

主人很疑惑,把我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内心狐疑“明明就是那片喝起来非常棒的茶没错啊?”随后,令他失望的我就被打入冷宫,先是呆过厨房的碗柜,吸收了很多潮气油烟气,特别是湿气,让我浑身哪里都不对了,身上还长了霉菌。有一天,女主人终于将我收拾出来,拿到卧室里泡了一壶茶看书,却又随手丢在了抽屉里,和各类香水与乳液小姐们为伍,我这样一个汉子就凭白无故沾染了这许多浓郁的脂粉味。

说起来都是泪,人在社会这个染缸都不免会染上很多不好习性,为什么就不懂茶叶也是一样的道理呢?终于有一天,满面尘灰烟火色的我又被重新拿出来泡,每个人都从我身上喝出了类似流氓混混的江湖气息,五味陈杂感聚焦在一起,无人能识已经泯然众人矣的我了。主人非常愤怒地质问道,都放了这么多年了,怎么味道这么差?

听了我的血泪辛酸史,相信大家都能够认识到普洱茶在家庭存放的重要性了。其实我们要求并不高,只是需要能够有适合的容器来给予盛放,还没开封的成件的我们,最好保留原包装不要拆开。考虑存放的方便。如果短期内要喝且量不大,可按自身条件选择紫砂罐、陶瓦罐、纸箱等存放我。最好不要用塑料材质或瓷器密封普洱茶,这样不透气的材质会让我在里面窒息。纸箱是存放我们普洱茶最常用的包装物,由于纸箱占用空间少,方便实用,防尘,有一定的透气和防潮性,价格便宜取材方便,是理想容器,可与其他容器和包装配合使用。

有些朋友还会问放在阳台好不好?放柜子里可不可以?对这类环境变化大且极有可能出现异味的地方,我觉得都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栖身之处。其实,我这里只想提两个非常简单却不易行的小小要求——避光通风和无异味。因为我很容易吸收其他的气味。例如你的宠物大小便会令房间有异味,或者有老人在使用祛风油、跌打油、风湿膏等,那么就拜托让我离这些味道能有多远就多远吧。

普洱茶让我们宅一起——家庭如何存放普洱茶

氧气对普洱茶的作用对我而言是有的,但需时很长,效果不明显。通风的作用大概在于平衡室内跟室外的温湿度,防止室内温湿度过高或积存异味。对于通风时机,可选择秋冬季湿度低的季节进行对流通风,夏季高温时可进行交换式通风,即只开窗或门,防止通风量过大。请尽量避免在梅雨季节、雨后的晴天等湿度大的时间给我放风。如果房间湿度过大,可以给我配备一些吸湿剂,如木炭、石灰、吸湿硅胶等。其实,如果家里有条件,我更希望能够拥有一间单独的房间来自己生活。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我被污染的几率。

云南茶马古道:普洱茶贸易运输的古代“高速公路网”

云南的历史总是与路有关,五尺道、蜀身毒道、茶庵鸟道、茶马古道,道路串联起来了当地人对于先辈历史的记忆。在崇山峻岭、地势复杂的西南地区,茶马古道好比古代的“高速公路网”,将一个个古茶镇串联起来,其上“飞驰”的马帮,不仅将普洱茶运往了世界,还为云南刻下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

茶马古道源于西南地区民间自发形成的贸易互市,早期主要是以马易物。到了唐宋时期,随着茶叶饮用的盛行以及煮茶烹茶之法传入藏族地区,开始有了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自此一直到民国时期,这些古道成为了西南地区汉藏交流,甚至是与东南亚交流的重要交通商道,而“茶马古道”也因此而得名。

广泛意义上讲,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不止一条,比如有记载的陕甘茶马古道、陕康藏茶马古道,是以陕西商人为代表的内地贸易路线西行的主道。然而历史更悠久且更出名的茶马古道要数川藏、滇藏这两条。每条主道与区域内的各支线一起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西南贸易交通网。普洱茶原产地区的茶叶产销重镇就是滇藏茶马古道贸易网上一系列重要的节点,从产茶、采购到贩运都始自这里。而产自古六大茶山的普洱茶则从茶马古道这条条古代“高速公路”,或作为贡品传入清朝的宫廷,或是化作藏胞毡帐飘出的浓郁的酥油茶香……古代“高速公路网”——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改进制茶方式后的普洱茶不仅口感更醇厚,且更便于运输,因此逐渐成为茶马古道上的明星产品。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直到北京的官马大道。清朝时期的普洱贡茶就是经由这条路由骡马运至昆明的。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年间,这条古道向南逐渐延展,从思茅,再到车里(景洪)、佛海(勐海)辗转出国到缅甸,当时许多老字号茶庄都从这里出口普洱茶。而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佛海则更进一步发展成为近现代普洱茶产销重地。

茶庵鸟道

普洱城北的“茶庵鸟道”就是留存下来的一段茶马官道,路面“五尺”是官道标准尺寸,以青石板铺就,因为曾是古驿站“茶庵塘”所在,因而得名。建成官道前,尽管鸟道已通行,可沿途却十分险峻,“崎岖鸟道锁雄边,一路青云直上天”正是对此的真实写照。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为了方便普洱贡茶进京,先在这里修建了两米宽的“官马大道”,直到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才得以完全竣工,有了现在看到的规模。从此,这里不仅是普洱贡茶进京的必经之路,从普洱县城出发销往各地的所有茶叶都要从此经过,之后再经过孔雀坪、过把边江渡口,从墨江、玉溪到达昆明,全长580多公里,沿途还设有哨所、汛、塘等进行严密的防守。

另一条重要的古道是从普洱县城往西北出发,经过下关、丽江和中甸(今香格里拉)从滇藏茶马古道进入藏地,到达拉萨后再由藏胞经营的大马帮将茶叶运到到尼泊尔、印度等国。此外,接通南亚国家的古道还有江莱茶古道、旱季茶古道以及勐腊茶古道,都是从普洱出发,可见在当时普洱地区不仅是重要的茶叶产区也是云南地区茶叶货物的集散中心。茶叶首发、中转站——茶马古镇

如果说这些主干与支线交织的茶马古道是古代云南地区鲜活历史的血脉,那么星罗棋布在古道上的易武、普洱、攸乐、云南驿、腾冲、丽江等古村镇更是茶马古道的灵魂所在。

在谭其骧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曾经标出唐朝时期,易武被称作“利润城”

易武古镇自唐宋以来就是六大茶山中最大的制茶中心和运销地,尽管当时这里的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民间,但市场却很繁荣。茶马古道也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动荡而中断。据考证,易武在唐朝的南诏时期就被称为“利润城”,可见当时的贸易规模不小。到了清朝,这里被划归普洱府,而普洱府的设立以及普洱茶作为贡茶后,随着雍正朝后期汉族移民的迁入,带动了当地制茶工艺的发展与普洱茶品质的不断提升。普洱茶作为贡茶,在清朝占据了贡茶的很大比例,而这些普洱贡茶,则又以易武所产之茶为多。

示意七子饼茶

而关于易武贡茶,更是有段不得不说的故事。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的影响,许多汉族百姓南迁往云南移民谋生,因此也有了“穷走夷方,急走场”的说法。移民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劳动力,更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勐腊县志》中就记载了雍正年间石屏等地的汉族迁居到勐腊后,对树林茶进行改造,开山种茶,建立茶园。原本以野生茶株为主的自生自灭型茶园,正是在乾隆嘉庆年间开始过渡到栽培型的茶园。

同样被改造的还有对茶叶的加工程序。后来成为贡茶的“元宝茶”就是因此而产生的。至今易武的当地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雍正年间从石屏宝秀宝山街来的移民刘汉成,到了易武不仅开辟了上百亩的茶园,还创制了新的制茶工艺。

以往制茶,一般都是采摘茶叶后直接入锅炒制,等到变软凋萎后,再揉搓成条状,晒干或者晾干,雨天的时候微火烤焙干制成粗制的青毛茶。一般这样的散茶就直接装麻袋卖给茶商,再托运到普洱卖掉。从这个制茶过程来看就知道,这些茶叶不仅优劣难分,好茶次茶混杂,而且还难以运输,不易存放,唯一仰仗的就是这里的山水养出的野生茶叶。盛易祥。

刘汉成则是将这些茶叶分选、拼配、装筒、蒸茶、揉圆、紧饼、解袋、包扎,经过这八道工序,普洱茶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粗制,而是“条索紧卷,龙尾凤尖”,这些茶叶都被蒸压定型做成规格一致的饼状,七饼一垛用竹笋叶包裹,也就是流传至今的易武“七子饼茶”。乾隆年间开始运往京城的贡茶就是“七子饼茶”,乾隆曾作诗“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说的就是作为贡品的普洱茶了。

到了清朝末年,光是易武一个镇就有30多个大茶号,在清末民初,单是易武普洱茶的年出口销量最多曾达到6000多担,同庆号、乾利贞号还有车顺号等茶号也都声名远播。而易武成为普洱茶区最大的加工基地。滇西和川藏的茶商都来到易武购茶,易武街上也常常是“人喧马叫,骡马塞道”,从普洱、大理、丽江来的马帮驮着易武的茶叶,送到滇西北的滇藏茶马古道上,入西藏,出印度。易武当地的茶号也有自己的马帮或者是牛帮,驮着普洱茶南下到越南、缅甸、香港,再由海上销往日本和欧洲。至今在茶马古道的许多遗址上都可以看到当年一个个过往商队留下来的马蹄印,而当地的马帮文化至今都留存在当地人对繁荣过往的回忆与描述中。如果你有时间去到易武古镇,易武老街上的青石板上,马蹄留下的印记犹在,而当年马帮结队出发之处的公家大园,会让你抚今追昔,思绪联翩。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