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苦”的探讨

关于普洱茶的“苦”的探讨

2019-03-27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关于普洱茶的“苦”的探讨

苦本来是茶的原性,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先苦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是以苦味能列入普洱茶品茗的范畴中,和其他茶味道并驾齐驱。

普洱茶之所以会苦,是因为其中含有“咖啡碱”。茶之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品茗者,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成回甘喉韵功效,同时也籍此启示苦的真道。

对普洱茶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能力情况,而泡出适当苦味程度的茶汤。自古以来苦就是一种美味,在《诗经》中有赞美苦味的诗句“有女如茶”,以美女比喻苦茶,苦味真美啊!

有用+10
分享

你知道怎么购买普洱茶吗?

  茶市上的茶越来越多,不同品牌的茶更是暴涨暴跌,这让购买的人不敢贸然前行。今天来看看怎么购买普洱茶吧!

  购买普洱茶五大法则:

  一、不要被包装上的名字误导,有的不法茶商,在外包上贴上易武,班章,勐海等字样,就把购茶者骗了,收藏了一堆垃级。越是市场火的时候,假的东西就越多。

  二、少量购买,品饮后再多买,如果对茶不放心,你可以先一片片买,然后对比多个品种。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

  三、不要迷信什么大厂货,很多人以为贴上一个QS就是好茶,或是有的更牛做了绿色食品。毕竟数量做多了,质量就上不去了。

  四、理性消费,纯纯正正,毕竟喝茶的人都是有函养的群体,不像有的土老板,一下收藏了几十吨,其实没有意义只是显一下自己的阔气罢了。

  五、松而不散,反朴归真,最早的普洱茶都是的人工用石磨压出来,所以现在来品饮会很爽。到了机器年代,到了QS年代,做出来的东西都变样了。建议多收藏手工压出来的茶品。

 

普洱茶界野放茶与茶园茶的区别

茶树属于常绿木本植物,实生苗多为乔木。乌龙茶、绿茶等制程为求定性、量产,所使用栽培茶园多数为灌木,是以扦插无性繁殖,目的在于栽种管理、稳定茶性、不会有变异品种导致香气和口感的差异。

20世纪60年代前,普洱茶品制作均以栽培野生、实生苗野放为主。20世纪70年代开始则以实生苗矮乔木茶园管理,1985年计划经济结束,云南也开始大量培植良种茶,无性生殖培育云抗系列品种。20世纪90年代末期,市场又重新关注原生态的栽培野生茶。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实质影响观念与经济发展,在普洱茶历史上可以深切体会。

一、以茶树的生长形态区分

从生长环境与品种上,略可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

野生型

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米以上。茶叶因种生容易变异,在同一茶种中,常有多达四、五种变异茶种。嫩叶无毛或者少毛,叶缘有稀钝齿或者无齿,半展未开之三级芽叶长5~8cm,成叶长可达10-20cm.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捻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主副叶脉特别粗壮而明显野生型茶树通常生存于杂树丛林中,密度不大散生。目前所了解的分布区域在思茅北部、临沧中部、西双版纳的南部、保山怒江流域的两侧等地。

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低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惠甘持久且稳定。因此叶质过于肥厚而且革质化,杀青时常以水煮或者洒大量的水焖炒,若处理不当易导致酸化水薄。

许多野生型茶青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容易导致轻微中毒或者是腹泻,以中医学立场,野生型茶茶性过寒,并不适合正常人长时间饮用;以目前调查的结果,野生型茶能适合做茶品者反而较少。加上茶树过于高大,采摘不易,当地居民常将茶树砍倒以采鲜叶,为保护茶树林,政府已经明令禁止制作与采摘。
栽培型

以乔木、矮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者是办开展,树高1.5-3米。因有人工管理,茶叶因种生有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较野生型细而锐齿,亦无锯齿状况。半展未开之三级芽3-5厘米,成叶长达6-15厘米。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色或者黄绿色。主副叶脉都十分明显。

栽培型茶树为先民所栽种,茶树较为密集、较有规律种植。目前较老的古茶树区以景迈、困鹿、南糯、版纳的古六大茶山等茶区较为出名,思茅(现改称普洱)中北部地区的镇沅、景东、景谷,临沧中南部双江勐库、永德等地也陆续发现古茶区。早期先民所培育种植茶种很明确,以云南特有原始之中小叶种茶居多,比如景迈、倚邦、莽枝、南糯等都有大量的原始中小叶种茶存在,其特点是香甜而韵深是其特色。

栽培型野生茶茶性较之野生型强烈而质地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但是,当地茶农所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许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者是1950年代种植而后野放的老式茶园,甚至有些是1970-1985年的实生苗群体种。

邦东古树茶特点和口感_邦东普洱茶_邦东茶的岩韵

茶圈里,一提到是邦东的茶,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邦东岩茶”、“邦东岩韵”。很多人知道武夷岩茶,也知道福建茶和台湾茶常说的岩韵,但是对于邦东岩茶及岩韵,却不知道是指什么。

邦东茶之所以被叫做岩茶,首先是环境给人的最直观印象。进入邦东古茶园,乱石丛中,古茶树茁壮生长,叫邦东岩茶,最贴切不过了。

岩茶讲究岩韵,韵是一种主观感觉,茶韵是一种特别意象化的东西。武夷岩茶或台湾岩茶的岩韵已经诠释得很全面,一边喝茶一边查看相关资料就可以学到几分。但是邦东岩茶的岩韵,很多人却不明所以。

对“茶韵”比较恰当的比喻是“气质”,我们描述一个人说很有气质、气质独特,其实也是一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很多人在喝邦东茶时,会感受到那种独特的“茶的气质”,但是要想把这种感觉解释清楚,却不容易,很多人也只能做到模棱两可。

但不管如何模棱两可,现在大家对于邦东茶的岩韵都是公认的了,而且已经是茶行业的一个共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感知邦东茶的岩韵呢?

岩韵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是文字演变法。在形容茶的滋味时,经常会说一款茶“酽”,南方方言里常有“酽茶”一说,而酽字生僻难写,所以用“岩”字替代,这种做法也比较常见。这个“演变”看起来最不合逻辑,但例证实多,尤其以“武夷岩茶”为最;

第二是茶树环境说。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生烂石者为上”。为什么生在烂石中的茶是上品呢?那些生长于烂石中的茶树,其根系除了吸取正常的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外,还能吸收石头长期风化之后和土壤融为一体提供的矿质元素。这样的茶树原料制成的茶叶,在茶香、茶味和茶韵方面与众不同,多了一层别的东西,这东西概括起来,就叫岩韵。

第三是环境与工艺。这个说法特指武夷岩茶,用福建武夷山那些岩石生长环境下的茶树为原料制成的乌龙茶,都叫岩茶。不管是哪一种岩茶,总之,这种生长于“烂石”环境下的茶树,都公认是一种好茶。

关于邦东岩茶岩韵的形成,达成共识的是上面第二种说法,多数人相信源于茶树生长的独特地理风貌。

邦东古茶“茶石共生”,邦东岩韵是邦东石与厚土特殊的生长环境特征所形成的,跟大家说的武夷岩茶并不是一回事。

以上是简要分析邦东岩韵形成的原因,那么岩韵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武夷岩茶判定岩韵的四个公认的维度:活、甘、清、香,

“活”是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冽。

“甘”是回甘时间短而快,清爽甘润。

“清”是茶汤清纯不杂,清快舒适,叶底清丽明亮。

“香”是口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有齿颊留香之感。

从上面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提炼几个主要而定关键词:入口爽朗,喉韵清冽、回甘迅猛、汤色通透、汤质清纯、香气高扬、齿颊留香。

除此之外,邦东岩茶的岩韵还具备一种独特的“特点”: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周边岩石的丰富矿物质,茶汤入口有矿物质的硬朗感,就像你去触摸邦东的石头一样有质感。邦东岩韵内含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为茶叶后发酵提供了充足养分,在后期存放过程中转化潜力大。

所以,邦东岩茶除了本来存在的香气、滋味、韵味外,“矿质感”、“硬朗感”、“质感”才最能代表邦东茶岩韵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