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2019-03-27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众所周知,越陈越香的特性一直是普洱茶令人着迷的地方。不管是作为投资收藏产品,还是饮品来讲,想要值钱,想要好喝,这个仓储状况,是直接关系到后续转化品质的关键一环。仓储对于茶企自身发展,对于延伸和挖掘品牌、产业的价值,都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仓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环节

普洱茶加工制作特别,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没有破坏其内质活性,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在业内素有“可以喝的古董”之美誉,一饼老茶动辄拍出数万乃至数十万元高价已非新鲜事了。

在时间的见证下,面对同一款普洱茶,因储藏于不同的地域、或者在不同的贮藏环境中,会慢慢出现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品性。这从一些中老期茶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因此,仓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一直是广受普洱茶界、消费者以及市场所关心、关注的问题。

而仓储对于普洱茶产品的后期价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像明星茶品“88青饼”,在广州市场来看,正品88青的市场价从5万—8万不等,为何同一款茶价格相差如此大?一位从事老茶交易的商家告诉笔者:抛开商家的个人信誉及稀有性对茶品价格的溢价体现外,最主要还是仓储因素,不同的仓储对茶品品质的影响,同样会造成市场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不一样。

正因为如此,在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普洱茶出厂的那一天才是生命的开始,把仓储看做普洱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一饼茶能不能达到其该有的后期转化价值,都得依靠优质的仓储。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二、近20年来,普洱茶“仓储”获得快速发展

早前,内地并没有普洱茶专业仓储的概念,对仓储,仅停留在茶商私人存储和企业的仓库货架上,随着普洱茶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仓储这一环节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茶叶的原产地、销售地区,都会有茶仓设置,既便于茶叶流通,又可以为茶客、收藏者提供一定的茶叶储存空间。所以,干仓、湿仓、原产地仓,旅行仓、北方仓、大马仓,甚至北美仓等各种关于普洱茶仓的概念,这些年也逐渐出现在众人面前。

虽然茶仓概念划分众多,但目前市面上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消费者,普遍认为储存效果最佳的当属气候环境优越的自然干仓。干仓应该是个很大的范围,从本质上讲是对人的品饮有益的仓储,有助于茶品口感提升,或者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聊到仓储,就绕不开东莞。2003年以后的国内普洱茶热,带动普洱茶的高速发展,也成就了东莞藏茶之都的美称。这近20年的发展,也是仓储走向专业化、系统化的阶段,东莞不仅有着惊人的普洱茶藏量,而在于,其这么多年摸索沉淀下来的普洱茶仓储经验与技术,更显珍贵;同时,也出现了双陈普洱这样以仓储成就核心竞争力的成品普洱茶企业。

从1995年开始至今,“双陈普洱”已经建立起13万多平方米的普洱茶陈化仓库,并创设了一套完整的专业仓储管理流程,其设立的五大仓储系统之间互通有无共,同构成整个生态仓储系统。

手握仓储这张牌的双陈普洱,不仅为其产品品质保驾护航,为其围绕普洱茶的存、养、交易等“后市场”的商业模式上的打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四、仓储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愈显重要

在当下,专业化、系统化的普洱茶仓储成为重要的一个细分发展领域,仓储所带来的产品品质变化、服务模式、产业链延伸方面的改变,将越来越被普洱茶行业、市场、消费者所关注。目前一些茶企也意识到仓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在着力打造普洱茶产业链中的仓储环节,意图为消费者、收藏家、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如前面提到的普洱茶专业仓储开创者双陈普洱,这20多年一直在专注仓储领域的投入,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打造自然科学的存储管理,一些有历史沉淀的普洱茶企如六大茶山、澜沧古茶也在布局完善仓储这块,宣传普洱茶仓储概念。包括一些B2B的普洱茶交易平台也在涉足仓储的建设工作。早前,茶企都忙着上茶山抢资源,占山头、比生产。

普洱仓储解读:“仓储”是普洱茶企的机会?

五、未来,还要拼仓储!

布局带有“仓储”环节的普洱茶产业链,消费者可以方便追溯产品来源,有利于确保食品安全和稳定供应。而对企业而言,有利于企业统筹控制各个环节,延展自身的业务与商业价值。

如利用仓储带来大量准确的产销数据与客户资源,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从开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增值服务来扩大盈利。此外拥有仓储优势的茶企,在身份追溯、年份证明、交易变现等,也是吸引客户的优势所在。

站在市场角度来思考产业,如果企业只是盯着市面上追捧的山头茶概念,那么其实也会错过很多不错的竞争赛道、适合扩张的领域。仓储现在已经成为普洱茶流通环节中必要的一环,甚至可以通过由仓储而完善整个行业体系,达到整合资源,树立品牌,带动普洱茶发展的作用。或许,拥有专业仓储能力的普洱茶企,在全产业链发展的道路上,未来更具有扩张性跟想象空间。

有用+10
分享

2012年细说普洱:台湾茶商的入市《九十九》

  前文,普洱新茶由于生涩和刺激性大,不适合南方人的口感;旧茶温驯、刺激性小却符合了南方人的口感。所以市场渐渐就兴起了普洱旧茶来。旧茶一方面不断分散;另一方面不断消耗,三是数量有限,等到大家发现某茶品好,追着买时,市场会不断升价。这就是普洱茶炒高价的前凑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普洱旧茶其实掌握在香港人手里,无论是干仓老茶,或是湿仓旧茶(港仓)。这些香港茶商是一些很有经验的生意人,他们掌握了旧茶这个资源,很会用这一资源来赚钱。他们手头上的旧茶,卖一点,又升一个价。市场上只有他们有那种货的茶叶,没办法,你要买,高价也只能帮他们买。这是日后普洱茶炒作的一个前提基础。

  台湾人又是怎么参进来的呢?台湾人在东莞投资办厂经营制造业,他们在香港、东莞、广州三地走,当时由于他们身份特殊,有通行便利的方便,可以通行于香港、内地。一些有眼光,头脑灵活的台湾人看到了普洱旧茶这个商机,从香港拿货到芳村茶叶市场推销。由于台湾人文化底蕴比较深,能说会道,市场很快被他们吹起来。从2000年开始,普洱旧茶渐渐有了市场,销量越来越大。当然,台湾人从香港人手里拿的旧茶绝大部份是湿仓茶(港仓)。当时,广州的人接触普洱茶不久,知道的甚少。台湾人来推销,以为他们有多神,当正他们是大师像小学生听课一样,听他们讲普洱茶。幸运的是,务实的广州人并没有全听他们的,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不断地实践和体验,才没有完全走入湿仓茶这一误区。不然普洱茶要再走一段弯路。这是荔湾茶人的功劳,是他们为普洱茶作出的贡献。从2000年至2003年,是台湾人推销湿仓茶,和荔湾茶人辨清湿仓茶的博弈。最后以荔湾茶人取胜,从此市场开始告别湿仓茶,走向纯干仓普洱茶。这是普洱茶发展的一个伟大胜利,可以说是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台湾茶商从香港人那里进旧茶,拿到芳村茶叶市场推销,等到好卖了,卖完了,再去帮香港人拿货,香港人又升价了。台湾人想这也不是办法,好像为他人做嫁衣一样。后来,他们也想掌握资源,跟香港人一进就一大批,先放在东莞,再拿到芳村茶叶市场卖。台湾人也学足了香港人,等到芳村的茶商好卖了,卖完了,再跟他们进货时,他们就升价。这个时间,普洱茶市场开始形成炒作之风,或说这是炒作的雏形。芳村的茶商也会感觉是为他人做嫁衣,迫着他们想办法,找出路。那么,以后的路是怎么样走的呢?待续。
文/无非妙道 

缺乏创新才是普洱茶消费市场的硬伤

缺乏创新才是普洱茶消费市场的硬伤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收藏市场的一块金字招牌,但是这是针对高品质普洱茶而言,因为陈化因素使得这部分普洱茶的生产必须保持传承。但是对于消耗品市场而言,我都不知道坚持传统的意义是什么?

普洱茶市场想要走出泥潭必须要拥有更庞大的消费群体,要想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产品必须实现多样化。纵观近10年的普洱茶市场,普洱茶产量节节攀升,品牌越来越多。但是普洱茶产品种类却千篇一律,以消耗品主力的熟茶来说。除了大益的黑马技术、巅茶的竹篮发酵、润元昌的春茶发酵以及云元谷的离地发酵之外,还有什么能拿来说说的。而且这些技术对普洱茶熟茶品质提升非常有限,还没有到让一个没喝过普洱茶的人从第一杯茶就爱上它的地步。

所有普洱茶企业都将在2016年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疲软、高端消费遇冷、消费人群增长放缓都将迫使茶企做出改变。让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口感多种多样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现在很多茶企一看到产品变革就头大,大家担心的最多的就是后期转化。作为消耗品而言,它需要后期么?放哪里转化,在肚子里转化几十年?

2013、2014年搞创新或许不合时宜,如果创作出来的新品市场不认可,不但浪费了成本还可能错失赚钱的机会。但是2016年这种情况明显不会存在,2015年这一年的产能大部分都作为库存静静的躺在茶商经销商的仓库里,所以2016年已经没有必要在增加传统产品的数量了。

现在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的毛茶会非常便宜,便宜到超乎想象。有了便宜的原料最适合拿来做新品的研发,用少量新品去试水市场,一旦被接受就规划化生产。不创新就是等死,创新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解。(作者|天火)

普洱茶界的大师

  我认识一位普洱茶“大师”,年届不惑,以蹭老茶喝出名。

  起初,此君无论听到哪里有老茶喝,不待邀请,便欣然前往,软磨硬泡,非蹭一盏过喉不可,然后无论什么茶,先一番褒奖,赞不绝口。有人夸奖,主人固然高兴,遂留下名号,下次饮茶,便为座上客。

  后来,邀请其喝茶者越来越多,其间不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之茶,此君品过之后,照旧褒奖一番,称赞一番。他称赞茶品有个特点,就是只说自己感觉怎样怎样,一律不涉及历史、茶山之类,茶叶主人即便想揭穿,也无从下手,因为他只说自己的感受。

  普洱茶市场一天天变得烫手,此君也一天天受到重视,夸张的时候,每天竟有7、8次邀请,邀请者一律以老茶作为诱饵,他也不拒绝,不管什么茶,总是先喝后赞。有茶商开始使用他的话卖茶,向客人推荐茶叶时,总说:某某大师说此茶如何如何,某某大师对此茶赞不绝口,之类。

  普洱茶市场突然之间又变得冰冷,喝老茶的活动一天天少了下来,此君受到的邀请也一天天少了下来。现在,他基本不喝普洱茶了,问他喝什么,他一般会说,普洱茶算什么,能和黑茶比么?(普洱茶形式急转直下,很多人预测黑茶将会是下一个炒作的对象。)

  这便是普洱茶大师之一类。别的不说,我认识的这位,长此以往,不成大师都难。有一次我问他,何以不管喝什么茶,他都总是褒奖一番?答之,茶之所以为茶,并非茶本身,而是茶之外。我听得糊涂,他又说:我喝茶,其实是口中无茶,心中也无茶。那有什么呢?答曰:心中有人耳!

  我还认识一位普洱茶顶尖高手,当然也是大师级人物,年不过三十,以辨茶山之味出名,领相关行业协会品茶大师称号。有一次,幸与其相遇于一个品茶会,茶会上所品之茶,十余种之多,来自云南各地,多以著名山头之茶为主。此君似真有本事,所有茶品皆一一道出茶叶所属茶山,与会者目瞪口呆,此君一品成名,从此名满普洱茶界。如今,这位大师已经很少人提起,他起来很快,下去也很快。追其原因,原来那晚在品茶之前,此君已经暗设埋伏,就像刘谦魔术一样,设置了机关,只是我等看不出来而已。

  后来,这类大师层出不穷,出得多了,也就没有太多人关注了。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大师之外,还有一种大师,他们以专业闻名。所谓专业,并非科班所说的专业,而是自悟的一套理论,反正别人没有研究过,只要一研究,甭管结果如何,皆成大师!

  在普洱茶界,有这么几类大师,是日常所见的。

  一、普洱茶收藏大师。所谓的湿仓、干仓的标准和理论,便是这些大师们完成的,他们的理论,更多的时候,属于玄学的范畴,因为太神秘,领悟之人就少。

  二、普洱茶生产大师。此类大师,多是以前国营茶厂的技术人员或者领导,在国营茶厂纷纷改制后,另起炉灶,被炒茶者奉为大师者有之,自己封自己大师者有之。

  三、普洱茶策划大师。这类大师,最不靠谱,他们东游西逛,推销各种营销理论,云南的普洱茶企业,多半憨厚老实,没怎么见过世面,所以他们就游刃有余。

  四、普洱茶理论大师。这类大师,多著书立说,宣传普洱茶健康功效,普洱茶之所以成为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很大程度上是借他们的手来完成的。

  五、普洱茶文化大师。这类大师,多以茶马古道为研究主体,然后找企业赞助。

  还有很多方面的普洱茶大师,不知道应该归在什么类别上,比如说有一位大师,因为祖先是大师,所以自己也号称普洱茶大师,说他是制造的大师吧,其不会生产,说他是文化的大师吧,其不懂何为文化,没法,只能说是遗传大师了。

  其实,我并非要讽刺这些大师,因为客观的说,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至少,在传播普洱茶这三个字上,他们的功劳是别人不可取代的。

  但是,这些大师传播的普洱茶知识,是需要辩证看的。如今,普洱茶泡沫破了,大师们也归于沉寂。在神话普洱的时代,他们是制造神话的积极分子,在科学普洱的时代,消费者才是普洱茶的“大师”。

  所以,在神话普洱的时代,企业家只要听听大师的意见,便能在普洱江湖上一展身手,而如今,科学普洱的时代已经到来,听大师的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怕是要听听消费者怎么说,他们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