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振兴陕茶正当时

振兴陕茶正当时

2019-04-09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正是春醉人时。

4月中上旬,我省农业部门筹备的“陕茶走出去”表彰奖励大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此同时,省茶业协会组织专家组赴陕南三市,开展茶产业调研活动,进行陕西十佳茶企的评选。

开春以来,从西安到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茶人、茶商、茶农纷纷走上市场前台,以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茶艺、经销和生产加工整个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当泾阳“泾盛裕·丝绸之路文化之旅”驼队的驼铃声还在中亚国家上空回荡的时候,3月10日,在省茶文化研究会支持下,午子绿茶公司打造的“午子大讲堂”走进大学校园,在西京学院首场开讲;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省林业厅和茶叶产区市县的官员、干部,陆续走出办公室,深入到茶园、茶叶企业调研支招;陕西茶业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肖斌早已在汉中、安康茶区扎营,他主持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汉中试验站、西北农林科大西乡茶叶试验站成为陕南茶农心目中的圣地。

振兴陕西茶叶产业的春天来了。

历史与现实——拾起记忆,重振雄风

陕西自古出好茶。

早在西周初期,陕南巴族人已开始采茶种茶,并把他们制作的茶叶作为珍贵的上贡品,开启了中国贡茶之路。到了唐代,品尝新茶已经成为“清明宴”必不可少的节目,宫廷茶道随之兴起,茶由此成为“国饮”。唐德宗贞元年间开始实施茶马互市,到宋代时茶马交易已十分活跃。因此,陕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着3000余年生产贡茶、官茶的历史。

茶产业是陕西的传统产业,但真正发展起来却是近几年的事,尤其是“十二五”时期。2012年,我省茶叶种植面积150万亩,到2015年,全省茶园总面积已经发展到220万亩,茶叶年产量近8.5万吨,综合产值达300亿元,种植面积列全国第七位。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有22个县区种茶、产茶。其中西乡县茶叶生产覆盖了全县18个乡镇和75%的农户,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西乡、紫阳、平利、商南等县,茶产业总产值已占到当地GDP的20%以上。

3月下旬,记者到汉中茶区采访,无论是县上的农业局、茶叶局,还是茶园、茶叶加工企业,到处是忙碌的景象。由于受春初雪冻、霜冻、气温低的影响,陕南茶园采摘时间同比推迟了10天左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茶农、茶企对茶叶品质的追求。西乡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志龙告诉记者,局里几乎所有工作人员白天下乡,晚上要到茶企和加工点去指导,再怎么着急抢市场,也必须保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

近年来,众多茶人为尝一口鲜而追捧“明前茶”,因此,明前茶价位为绿茶全年最高。清明前夕,汉中茶厂鲜叶收购价格为每斤65—100元,每5斤左右鲜叶加工成1斤茶叶,加上制茶成本,每斤茶叶的价格在700—1800元左右。位于南郑县牟家坝的陕西新美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双平说:“明前茶的价位因为稀缺也相对较高,但并非离谱,已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而快速崛起的茯茶,发展势头更猛,去年产量达1.03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跻身我国茶产业大方阵。

陕茶企业和产品正以品质和文化两张王牌,令中国茶界刮目相看。

政府与百姓——面向朝阳,富民兴陕

茶叶产业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无论是茶农、茶企,还是政府部门,目前热情十分高涨。

早在2004年,省政府就制定了《关于加快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省政府发布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14年,省政府再次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用现代工业、流通、金融、生态理念大力发展茶产业,强化扶持政策措施,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全面提高茶产业发展水平。

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振兴告诉记者:“和陕西苹果一样,陕西茶叶内在品质非常好,这已经得到了外界的普遍认可。”省政府最新出台的这个发展意见指出,到2020年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00万亩以上,全省茶园面积达到280万亩,年产茶叶10万吨以上,培育国家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3—5个,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15个,打造国内知名品牌3—5个,茶产业发展跨入全国强省行列。

省园艺站站长巨海林认为,陕西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节点应该是2013年。此后连续三年,我省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从50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5亿元。按省政府的产业规划,到2020年主要是调整优化茶产业发展布局,实施板块推进,在汉中建设以优质绿茶和有机出口绿茶为主的生产基地150万亩,在安康建设以紫阳富硒茶为主的优质富硒茶生产基地90万亩,在商洛建设以有机绿茶和红茶为主的生产基地40万亩,在咸阳建设以陕南夏秋茶叶为加工原料的现代茯砖茶生产园区,因地制宜实施茶园观光、茶文化展示等项目建设,形成绿茶、黑茶、红茶和高档、中档、低档等多品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茶产业布局。

省林业部门早就把茶园建设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明确提出陕南可把茶树作为退耕还林20%经济林构成部分予以支持,享受退耕还林相关政策。《陕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全省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之一,提出以西乡、紫阳、宁强、商南、平利等为重点,建设生产基地100万亩,同时加速低产茶园改造,建设高效无性系茶园,推广机制技术,提高中高档茶比例,培育龙头企业,整合茶叶品牌,开发利用夏、秋茶叶。

陕西茶业协会会长纪晓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茶产品并非简单的农副产品,产业链极长,陕西茶产业已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具有非常远大的前景。近年来,陕西茶叶电商发展明显提速,仅在阿里平台上,陕西茶叶销售额就从2013年的270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5000万元。尤其在茶叶主产区,茶叶电商正成为青年创业的重要领域。

“有茶树,无贫困。”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陕南秦巴山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去年,紫阳县扶贫、林业等5部门筹集资金900多万元,调运茶苗2500多万株,在16个镇50个村新发展茶园6200余亩。城关镇青中村村主任冉维富指着山上成片的新茶园说:“去年,我们村以贫困户为主新建茶园300亩,茶园总面积将近2000亩,人均达到2亩以上,脱贫致富有希望了!”

优势与机遇——增效提质,做强做大

有专家指出,秦巴山区是我国优质茶叶的最后一座“金”矿。

的确,陕西不光种茶历史悠久,更重要的还有地缘优势。陕南是我国茶叶主产区的北缘,距离茶叶主销区最近,西安历来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心和茶叶最重要的集散地,陕南茶区处于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带,交通十分便利。

对茶叶这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农副产品来说,陕茶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生态优势。陕南是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是大熊猫、朱鹮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水和空气洁净,具有做有机茶、出口茶的绝好基础。

独特的地缘和生态优势,造就了陕茶卓越的品质。陕南茶区北屏秦岭,南倚巴山,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生产的茶叶香高味浓,氨基酸含量高,是生产无公害有机茶的最佳适生区。

茶叶产业的振兴,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各级政府的扶持支持,最重要的还是茶叶企业的努力拼搏。令人骄傲的是,2015年,紫阳富硒茶获“质量之光”年度十大魅力品牌,成为我省唯一入选获奖的品牌;咸阳茯茶获米兰世博会金奖,省政府给予隆重的表彰奖励;午子绿茶登录资本市场,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为陕西首家上市茶企;陕西苍山秦茶集团再次荣获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陕西怡泽茯茶集团与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以文化之旅为形式,组建的大型仿古驼队,驮上泾阳茯砖茶最终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陕西村;陕西鹏翔集团9000多公斤绿茶出口马来西亚,实现了陕茶自营出口零的突破。

有识之士认识到,陕茶复兴遇到最大的机遇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陕甘茶马古道是历史上第一条与丝绸之路交错的西部交通大动脉,明代中叶以后,“泾阳茯砖茶”强势崛起,成为陕甘茶马古道的主打产品,迅速占领西北市场,带来泾阳茯茶400多年兴盛。在当前新丝路战略的大背景下,陕茶当大有作为。西北大学教授、陕商研究专家李刚说:中亚西亚地区具有旺盛的茶叶需求,是中国茶叶最终消费地区,因此,把丝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茶叶企业、协会、茶人联合起来,成立丝路茶业联盟,建立丝路茶业命运共同体,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发展新丝路经济带的茶产业,实现双赢或多赢。

东方风来满眼春,振兴陕茶正当时!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