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湄潭翠芽>茶香来自湄江畔探究“湄潭翠芽”的制造工艺

茶香来自湄江畔探究“湄潭翠芽”的制造工艺

2019-04-15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中国茶网讯:绿茶是中国的主要类之一,常饮能防癌,降血脂和减肥。在近年来新崛起的绿茶中,贵州湄潭的“湄潭翠芽”,无疑是此中翘楚,颇为夺目。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唐朝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湄潭茶味很美的论述。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湄潭翠芽”前身乃是湄江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制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叶香,随着时光洗练,逐渐演变为今日驰名省内外的“湄潭翠芽”。

首先说“湄潭翠芽”的茶底堪称“漂亮”,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色泽绿翠,香气清芬。冲泡之后,扁平秀直的茶条如花绽放,一芽一叶,嫩绿均匀,茶香清新爽嫩,汤色黄绿明亮,既高雅,又不失亲和力,正是这种美感,似的“湄潭翠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于世。

“湄潭翠芽”为何如此让人过目不忘?究其原因还在于其独特的制造工艺,相较于其他的绿茶而言,“湄潭翠芽”在采摘和炒制方面,都卯足气力,肯以贵州人特有的执着与踏实,坚韧与单纯,下别人不愿做的十二分之工夫。

欲饮好茶,采摘当先。手采法是中国的传统采摘法,好茶均手采。”湄潭翠芽”基于传统,根据湄江翠片树龄、树势和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采用与要求相对应的打顶采摘法亦称打头采摘法、留叶采摘法、留鱼叶采摘法等3种工艺,保证了采摘精细,也使得“湄潭翠芽”具有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等特性。

“湄江翠芽”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二炒、辉锅三块。

“湄江翠芽”在杀青时,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用力讲究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这样一来,去除了鲜叶的青草气,又使得茶香显露,茶条平伏;

二炒的目的是为茶叶继续做形和失水,当茶叶转软,有热手感时,换用拉、带、拓、推、磨手法,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为茶叶成形做准备;

辉锅即是为了使叶片定形、干燥。先将茶叶贴紧锅壁,往返磨擦,尽量将茶叶磨光压平。当茶叶将足够干燥时,以手轻抓、轻磨、轻推,使叶片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末,起锅摊凉。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末及其他夹杂物。

所有工序,从始至终,都是纯手工完成,一丝不得懈怠,正因如此,清香嫩爽的“湄江翠芽”得以新鲜问世,静候一品。

正因为在技术工艺上肯下工夫,“湄潭翠芽”备受饮茶者和业界关注。2015年1月6日,“湄潭翠芽”与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入驻老舍茶馆国茶汇精品馆。

众所周知,老舍茶馆是集京味儿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的传统著名茶馆。被誉为“京城名片”,是中华老字号茶楼,也是外国政要、社会名流品茶、赏茶的首选地之一。入驻其中,与这么多传统名茶并驾齐驱,“湄潭翠芽”匠心独诣的制造工艺,自然非同凡响,不容小觑。而这正是“湄潭翠芽”好看好喝的公开秘密,用心做茶,一如用心做人。

不经历人世的萎凋就不易成形,即便成形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难免被打回原形。不经历岁月的磨练,就不会有辉煌的成就,更不会有面对辉煌的从容和淡定,难免爬得高、跌得惨。

这也许就是一杯“湄潭翠芽”给我们的人生启示,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唯有踏实勤勉,才能有所作为;唯有本心坚定,才能有所成就;唯有坚持不懈,才能真诚动人。如茶所寓,如是我闻。

有用+10
分享

湄潭翠芽茶功效与作用

  在我国,喝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同时也是很多人的习惯。湄潭翠芽茶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不仅口感滋味鲜爽可口,其保健养生的功效与作用也非常显著。

  湄潭翠芽茶功效

 

  1、抗衰老

 

  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抑疾病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对于缓解偏头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4、利尿解乏

 

  有助于利尿解乏,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5、缓解疲劳

 

  绿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推荐在上午饮用绿茶,以免影响睡觉。

 

  湄潭翠芽主要成分的作用

 

  1.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湄潭翠芽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湄潭翠芽茶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湄潭翠芽茶带有苦味,是构成湄潭翠芽茶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湄潭翠芽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湄潭翠芽茶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湄潭翠芽茶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湄潭翠芽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湄潭翠芽茶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湄潭翠芽茶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贵州“遵义红”与“湄潭翠芽”一红一绿成茶叶新贵

遵义红”与“湄潭翠芽”,一红一绿,茗动天下,这热闹喧腾的“黔风暴”背后,却是贵州人实现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的雄心壮志和坚实脚步。

2015年初夏的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交易火爆。经过谷雨清明,从春节前后到五一节,这是北京茶叶市场传统的“黄金销售期”。异军突起的贵州“遵义红”与“湄潭翠芽”,毋庸置疑的成为引领市场风骚的茶业新贵。

引起这场热销风暴的核心,却在两千公里之外的贵州湄潭,一个听起来就异常秀美的茶乡。位于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北部的湄潭,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当地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极为有利,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里就曾多次提到当地的茶叶“其味极佳”。只是从唐代到明清两朝,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成为制约湄潭佳茗外销的瓶颈,虽然是进贡朝廷的高档产品,深得皇家青睐,但实际上,却难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

正如贵州人给全国同胞面前的印象一样,“遵义红”与“湄潭翠芽”,曾经也是不善言辞,酒香也怕巷子深。这种情况直到湄潭人解放思想,开始一场关于茶业革命的头脑风暴。

好山好水出好茶,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这就是近现代中国茶叶发展史的里程碑式标志,更是湄潭茶业独一无二的资本所在,有资源、有技术、有名头,凭什么不能走出贵州,进军更广阔的市场呢?

湄潭茶业走出贵州,走向中国的几步棋,都几乎是中国茶叶市场上的一阵排炮。自2001年起,除了当仁不让的“贵州名茶”的称号外,“遵义红”携手“湄潭翠芽”更连续荣获“中茶杯”特等奖、一等奖,“中绿杯”金奖,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际茶博会金奖,共28次,几乎刷新了中国茶叶史。

随着“遵义红”和“湄潭翠芽”的声名鹊起,湄潭茶“一红一绿”,比翼齐飞,引领市场风骚的新格局带动着贵州茶产业的阶梯型成长和集约式壮大。如今,48万亩茶园、407家茶企、3万吨茶产量、30亿茶产值,参与茶叶种植的农民占到全县农村人口的60%-80%……这样的数据,早已确立了湄潭在贵州,乃至中国茶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但在国内,“遵义红”和“湄潭翠芽”,这一红一绿的“宝石组合”,还从德国市场寻求突破,进而杀入欧盟。众所周知,德国是茶产品进口大国,更是对茶品质要求最高的国家,能以30克每盒5.99欧元的价格仍然脱销的骄人战绩,也足以证明湄潭当之无愧的茶乡地位。

舌尖上的黔茶:湄潭翠芽

舌尖上的黔茶: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的采摘和炒制都极为讲究,叶梗不能留下陷痕,炒制的时候,手法和对火候的拿捏都要求特别精准,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片叶子怦然发出春的气息。

游离雅俗间

行走在贵州的高速公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一句广告语,道是:“一生只等一壶茶”。每当广告进入视线,总感觉这句话很有诗意,“一生”何其长!“一壶”何其短。而把一生这个长长的时间,用“只等”二字,投射到了“一壶茶”。这就是湄潭。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只有放下,才是重生。
中国几千年来有个词,都是修身之道——舍得。先舍才能得,舍了生,便无所为死;舍了老,病也无了依托。更重要的是,放了爱,不去怨,无所求,便没有那如同火焰烧灼般令人痛苦的内心。
然而,世间有几人可以做到?凡是做到的,都已成为传说。在茶中,湄潭翠芽是悟了的,在热水中被煎熬,几起几落,抖落几片翠芽,终于舍了自已,完全融入茶汤之中,散发出清醇的妙香。留下叶底还是干茶的形状,不过红尘历练一番。已经膨大,闪烁氤氲的光芒。只留下满腔香气,回甘袅袅。

水墨茶香中的小江南

湄潭,一个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如一位温润女子,眉若黛,目如潭,裙如翠,婷婷莞尔,如伊人,在水一方。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远在西南的湄潭就已经建立了县制,因当时江水环绕小城,城南有二水颠倒流合,弯弯如眉,汇为深潭,故为湄潭。
湄潭是中国名茶之乡,是贵州省最大的产茶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绿宝石等。
多少年过去了,湄江依旧在那里,静静流淌,温润着这座贵州小城。小城不大,却十分繁荣。中国茶城,中国茶海,茶乡大道,相关茶的广告牌、标语、路牌处处可见。茶乡、茶文化的氛围很浓。在进入湄潭城区后,抬头都可以望见已经成为这座小城标志的“天下第一壶”。这座已经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的“天下第一壶”,高高矗立在城中的那座小山上,如灯塔,照亮这座小城,让小城灵动了起来。

中国现代茶叶第一扇大门

1939年秋天,由著名茶人张天福、李联标等率队在西南4省12个产茶区考察后,选址在湄潭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其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战时茶叶经济,意图通过西南国际通道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将曾受到国际青睐的中国茶叶出口国外,以换取更多的枪支弹药支持前线抗战。
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县十年时间,汇聚了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朱源林、夏怀恩等40余位国内知名的茶叶、昆虫、农业技术等专家,在具有悠久产茶历史的湄潭茶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生产活动,创造了累累生产科研成果。不仅成为中国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和茶叶规模化示范种植的开端,开启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还对湄潭县乃至贵州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湄潭县在中国现代茶业和贵州当代茶业的历史性和基础性地位,也为贵州、乃至全国茶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生只等一壶茶

在茶乡湄潭,大街小巷,到处是茶馆。
贵州高原上的天亮得比较晚,早上八点不到,街上的商铺一家家都还在沉睡时,惟有一个行当的铺子,是肯定开门营业了的——那就是茶馆。
尽管茶馆老板起得很早,却仍不及等早茶喝的人早。微寒的晨风里,老板忙前忙后地赶工,喝早茶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店门口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也不催,好像老板忙不忙,全然与他们无关。
壶里乾坤,茶中日月。一个骨子里都流传着水与茶灵魂的地方。在湄潭,人和茶之间似乎与生俱来就有着一份默契,不浓也不淡。那份感情融在每一杯翠芽里,看不见,惟得用心灵去品,才品得出。

核桃坝的“翠缘”

茶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行走在这里,茶园青翠,满目是诗画乡村景致,满腔清新空气,满耳婉转茶歌。林木葱笼的浅丘、山峦,绵延起伏的茶园,黔北民居错落亮眼,湄江河岸绿树成荫,公路两旁樱花绚丽,新增种的桂花树郁郁葱葱。一到春暖花开时节,在桃红柳绿的映衬下,满山遍野的茶树呈现出盎然生机,形成了一道亮丽而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每家每户在雕花窗上,都刻有精致的小茶壶图案,与县城“天下第一壶”遥相对映,显得格外别致。
上世纪60年代前,当地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核桃坝,几道弯,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吃的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小伙一心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

核桃坝在老支书何殿伦的带领下,率先在非耕地上试种茶叶,试种成功后,由党员一户带几户推动种茶,核桃坝村百姓依靠茶业发展,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先后接见该村老支书何殿伦,曾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的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中国茶业界十大风云人物,并以其为原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老茶农》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老支书去世后,当地村民在村里最好的地段,为他修亭子和塑像。
一碧万顷的茶园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将这个村子完全包围。一天的忙碌和喧嚣后,人们坐在公园里,闻听虫鸣。外来观光客坐在游园,悠闲地刷微博、发微信。中国工程院首位茶学院士陈宗懋在参观了湄潭茶乡尤其是核桃坝生态园之后说:“这是我走过全国很多茶区都没有看到的林茶相间的生态环境。”他认为,这样的茶园是一流的、全世界少有的。
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行走在这里,茶园青翠,满目是诗画乡村景致,满腔清新空气,满耳婉转茶歌。
何殿伦,中国茶业界十大风云人物,并以其为原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老茶农》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当地村民在村里最好的地段,为他修亭子和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