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湖北鹤峰:推动产业化进程建设茶叶强县

湖北鹤峰:推动产业化进程建设茶叶强县

2019-04-18 访问量: 21 茶礼仪网

中国茶网资讯:茶叶是鹤峰县传统的优势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鹤峰的特色,鹤峰的优势,更是鹤峰的未来,大力发展茶产业是鹤峰县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举全县之力,把茶叶产业链条进一步做粗做长,努力把鹤峰建成茶叶强县。

一、深入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在鹤峰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上,茶叶产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鹤峰县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的第一大支柱产业。首先是基础好。一是产业规模较大,无论是面积、产量、创汇等方面,都远居全州前列。到2012年,全县茶叶面积已达到24.5万亩,接近全州的1/4,实现产量1.75万吨,接近全州的1/3,出口创汇611万美元,高居全州榜首。二是企业集群快速增长。全县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8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州级6家,加工产值达到6.4亿元。三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鹤峰茶”公共品牌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翠泉”、“白果”、“骑龙”等取得湖北省著名商标,“鹤峰翠泉茶”连续4届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连续3届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鹤峰县先后还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茶叶之乡”、被中国茶协评为“十大生态产茶县”,被国家农业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示范达标县”等。

其次是品质佳。鹤峰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同时,土壤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天然富硒,造就了鹤峰县茶叶良好的内在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

第三是人文环境好。鹤峰县产茶历史悠久,老百姓对茶有着深厚的感情,以茶命名的地名,古老优美的茶传说,以茶为题材的诗文,无不体现了鹤峰县茶文化的悠远流长。为鹤峰茶发展鼓与呼的政府官员、茶叶专家学者、民间有志之士层出不穷。茶叶产业的发展牵动着全县各届人士的心,发展茶叶产业、壮大茶叶产业、做强茶叶产业,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尽管鹤峰县茶叶产业基础好,优势显著,发展前景看好,但存在的基地档次不高、品牌不响、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销营体系不键全、茶文化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影响鹤峰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曾经的“全省茶叶第一大县”美誉也渐渐离鹤峰们远去。作为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过3亿元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寄托着1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的梦想。茶农的需求、现实的差距,都迫切需要鹤峰们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30万亩,茶业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综合税收1亿元,外贸出口达到1亿美元。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一家;打造出中国名牌农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1个,培育出1个10万亩产茶大乡,8个1万亩以上的乡镇和50个3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建成容美、走马2个茶叶产地交易市场;“鹤峰茶”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力争把鹤峰县建成全国重要的有机茶基地和生态观光休闲茶叶产业基地。

三、重点工作

(一)实现基地提档升级,推动基地生态化、有机化进程。

按照《鹤峰县茶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把茶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以走马、中营、下坪、邬阳、太平为重点,倾力打造一批茶叶产业优势集中区,依托企业,围绕市场,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茶叶专业村建设为重点,新建与改造并重,进一步扩大茶叶产业基地规模,按照良种化、标准化的要求,不断搞高基地质量和效益。到2017年,基地规模达到30万亩,其中无性系达到20万亩,3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达到50个,1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达到100个。

同时,突出生态、美化、休闲、便利的新型功能,重点加快有机茶园、观光茶园建设步伐,将茶叶产业发展与鹤峰县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达到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目的,实现农业产业功能转变,形成一批以茶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着力打造木耳山、红罗沟万亩观光茶园、中营茶园观光走廊,将走马建成最美茶乡。

(二)推动精深加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群体。

依据特色,坚持高、中、低档茶并重发展,坚持主要从绿茶生产向注重出口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多种茶类开发转变,以满足不同市场的消费需求。一是在走马、太平、五里等,以加工大综绿茶为主的茶叶主产区,建设规范化加工园区,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初加工企业入园,开展清洁化加工,解决能源难题,推动标准化生产,坚决杜绝在加工环节发生的掺杂使假等不法行为。二是围绕市场需求,分门别类,根据茶园基地面积与分布,合理布局名优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加工企业,实现与基地配套。三是以推动茶叶精深加工为核心,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科技含量高的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太平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开展精深加工。力争到2017年期末,新增一家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新增3家以上省级茶叶龙头企业,5家州以上茶叶龙头企业。

(三)畅通流通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

一是突出抓好茶叶产地交易市场,在走马、容美新建茶叶专业交易市场;探索性地在主产区建设茶青交易市场。二是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鼓励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及重要茶叶交易市场设立茶叶直销窗口,建立营销网点,设立专卖店、专柜和开展连锁经营。三是通过补助展位费、参展人员交通食宿费,支持企业参加各种茶叶展会、洽谈会。四是支持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个人在大中城市开办具有鹤峰特色的茶楼茶馆。五是积极探索建立网上销售和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四)实施品牌战略,突出鹤峰茶整体形象的宣传。

把“鹤峰茶”确定为品牌打造的重中之重,突出宣传公共品牌,政府按照以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规模,加大对“鹤峰茶”品牌宣传的投入。要以电视宣传为主要阵地,将鹤峰县如诗如画,而又气势如虹的茶山茶海,处处青山绿水的生态美景有机融合,围绕“以桃源圣地美如画,白鹤故里鹤峰茶”为重要宣传内容,将茶叶的品牌宣传与旅游宣传实现有机结合,强化宣传效果。同时,整合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加大品牌立体宣传效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企业在公共品牌之下对拥有的自有品牌的宣传。加大资金扶持,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及中国名牌农产品。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茶叶产业科技含量。

一是要建立一支具有科技水平的生产、加工科技人员队伍和善经营、会营销的管理队伍。通过请进专家教授、选送一批人员外出培训,培养科技种植示范户、加工技师和研发人员;选派重点茶区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分期分批在外挂职“取经”,培养一批“内行”领导。二是由农业部门负责,建立本土化的良种选育和育苗基地,有效防治良种不良和“水土不服”的现象出来。三是加大与中茶所、华农大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使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质量和效益。

(六)拓展新功能,加快茶文化产业大发展。

一是重点抓好木耳山、红罗沟、汪家堡及中营龙家湾、白鹿等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并定期组织开展茶山民歌对唱等,将茶产业向茶旅游产业延伸;二是以县城及交通要道、企业厂区,种植高大茶树,展示鹤峰茶资源的丰富,并演变为一种茶文化;三是在茶叶批发市场区域建设茶乡风情一条街,展示土家茶文化。四是建设一批茶楼、茶馆,开展土家四道茶等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努力打造游、品、娱、住于一体的茶文化产业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大员上阵,高位推进。

县成立由王小平书记、苏勇县长分别任正副组长的茶叶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将茶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茶产业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起“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实责的高位推动机制。从人、财、物全方位保障茶叶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要让领导小组成为基地茶农、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娘家”,全方位解决他们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优惠,资金扶持。

一是由两办牵头,尽快研究制定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长期有效的土地流转和征用、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机制,建立起对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品牌宣传、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扶持奖励机制。二是建立茶产业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每年县财政至少要整合转移支付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真金白银”,专项用于品牌宣传、以将代补、企业资金周转等方面,确保建设茶叶强县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投入。三是要充分整合利用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发展茶产业,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金融部门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政策,允许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茶农等以投产茶园作为贷款抵押,积极为茶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提供贷款,以解决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

(三)突出绩效,强化考评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对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主要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显著的乡(镇),要由两办发督查通报,不能完成工作目标的,可调离或降职使用;对工作成效显著,对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茶书记”、“茶乡(镇)长”,可提拔使用。

(四)部门配合强化服务

农业部门要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全方位抓好技术服务,确保从生产、加工的各个方面都能按“鹤峰茶”的标准进行;质监部门要开展上门服务,组织企业搞好产品质量认证,解决在创建名牌产品、开展QS等认证当中存在的问题,按最低标准收取办证费用,严励打击在生产加工及营销过程中损害“鹤峰茶”品牌声誉的不法和不良行为;工商部门要全力以赴,协助企业创造条件,开展优质服务,积极解决企业的困难,争创驰名、著名商标;茶叶协会要按照协会章程,抓好行业自律。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