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古劳茶>古劳茶储藏>古劳茶的储存方法

古劳茶的储存方法

2019-05-14 访问量: 23 茶礼仪网

古劳茶在生活中不是很常见,但是它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这是古劳茶最大的特点,很多人买回来的古劳茶喝不完,在保存的时候出现很多的问题,其实茶叶保存影响着茶叶的品质,那么下面就简单介绍下古劳茶的储存方法,古劳茶保质期是多久。

古劳茶的储存方法

古劳茶的储存方法

1、瓦罐藏保存法

将茶叶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瓦罐中再放置一袋石灰,用棉花团将坛口盖住,每隔1-2个月换一次石灰。使茶叶不受潮,效果较好,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茶叶品质。此法简便,取同方便。

2、塑料袋保存法

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3、热水瓶保存法

将热水瓶水倒干净,即使内壁有垢迹或断了底部真空气孔的热水瓶也可以,只要彻底消除水分,然后将茶叶放进去,把瓶塞盖紧,用蜡封口。

4、冰箱保存法

古劳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密封,然后放进冰箱的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古劳茶茶叶的品质。

古劳茶的保质期

古劳茶的储存方法

古劳茶的保质期为18个月,一般茶叶在常温的情况下大概在一年左右时间,如果拆封的茶叶就要保存起来,这样茶叶就不会变质和变味。

古劳茶如果保存得当,还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所以茶叶一定要保存完好。

判断茶叶是否过期,主要看它是不是发霉,或出现变味,一般古劳茶冲泡过后看汤色是否变褐、变暗,这样的情况就会失去茶叶本身的口感,且对身体没有多大的作用。另外再看它包装上的保质期,如果是散装茶叶,最好不要超过18个月再进行冲泡。

古劳茶的保存方法很简单,以上介绍了几种家庭式比较方便的保存方法,望大家采纳!

有用+10
分享

古劳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古劳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据史书记载,古劳茶山产茶于“宋元时期已现端倪”,而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六条村庒在550年前已开始植茶。茶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这是因为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露水丰富,适宜植茶。

丽水石岩头一带的山地就特别湿润,故种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岩、龙芽、雪菊、银针等著名品种。翠岩采自石地者为最佳,乾降牌县志载有“翠岩味匹武夷而带芳”,银针形似寿眉,尖如针,叶背显露白如银,叶底青翠,茶汤浓滑芳香。新会人黄炳坤的《忆岭南》诗中有银针“香味远出寿眉数倍”“久经脍炙人口”之句。

雍正10年(1732),鹤山建县,鹤山茶园不断发展,道光初年达到鼎盛期。据道光版《鹤山县志》称,古劳茶山、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树”,出现茶烟万顷的景象。当年,茶山和山脚的丽水有茶园1000多亩。古劳茶曾通过广州沙面洋行销往欧美、澳大利亚,香飘万里,名扬五洲。那时,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临走时总是喜欢带点银针回去,送给亲友,共享家乡特产风味。抗日战争爆发,鹤山茶业开始衰落,许多茶园荒芜,1937年古劳茶山、丽水的茶园仅存448亩,产量301担。

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供不应求,古劳茶开始复苏,那时各地出现一些以龙眼叶、鬼灯笼等制成的假茶,严重影响鹤山茶的声誉,造成大量茶叶积压滞销,打击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山村不少茶农不得已改种经济效益好的素馨花,也因为这缘故,至今仅余百亩左右茶园,往日“一望皆茶树”景象不复存在。

古劳茶的制作工序

古劳茶的制作工序

古劳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银针茶据品质的优次分为高级古劳银针、普通古劳银针和古劳青茶三个花色品种,高级古劳银针又称雀舌茶,采于春分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 1.5~2.0厘米,芽色黄绿,茸毛多,称之“雪谷芽”;普通古劳银针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色泽深绿,称之黑蕊;古劳青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称之 “劈蕊”。

制作工序

古劳银针为手工炒制。主要工艺分摊青、 杀青、搓揉、烚炒、焙干五道工序。

摊青

目的是散发芽叶的表面水分。经过短时薄摊,表面水丧失后再行杀青。

杀青

当锅温150~200℃时,投入700克左右摊青叶,以扬炒为主。当叶质柔软,叶面光泽消失,折梗不断时,起锅摊凉。

搓揉烚炒

在锅内进行。目的是做形和蒸发水分。当锅温80℃左右,投入摊凉叶700克左右,将茶叶置于两手掌间,自上而下轻揉、轻搓,边蒸发水分,边将茶叶搓紧、搓直、搓圆。手势用力由轻到重。当茶条圆直形似针,茸毫显露,含水量为30~35%,降低 锅温至50~60℃进行烚干。烚干时手势应轻,保持芽叶完整。当形状固定并发出沙沙响声时进入焙干过程。焙干可以直接在锅内烤干,也可起锅在烘笼内烘至足干。

制作特点

历史上经炒揉好的古劳毛茶,放入温度高达300℃以上的滚筒中滚炒。当茶叶发出焦香味,手搓即成叶屑时为宜。正如《桐君录》中所说的“取为屑茶饮”。古劳茶因具有独特的高火香味,故又称之“火花香茶”。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元代耶律楚材称颂岭南茶诗道:“高人惠我岭南茶,烂尝飞花雪没车,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古劳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古劳茶的历史

古劳茶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古劳茶山产茶于“宋元时期已现端倪”,而茶山顶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锣鼓地、塔磨塘等六条村庒在550年前已开始植茶。茶山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这是因为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露水丰富,适宜植茶。丽水石岩头一带的山地就特

别湿润,故种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岩、龙芽、雪菊、银针等著名品种。翠岩采自石地者为最佳,乾降牌县志载有“翠岩味匹武夷而带芳”,银针形似寿眉,尖如针,叶背显露白如银,叶底青翠,茶汤浓滑芳香。新会人黄炳坤的《忆岭南》诗中有银针“香味远出寿眉数倍”、“久经脍炙人口”之句。 雍正10年(1732),鹤山建县,鹤山茶园不断发展,道光初年达到鼎盛期。据道光版《鹤山县志》称,古劳茶山、 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树”,出现茶烟万顷的景象。当年,茶山和山脚的丽水有茶园1000多亩。古劳茶曾通过广州沙面洋行销往欧美、 澳大利亚,香飘万里,名扬五洲。那时, 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临走时总是喜欢带点银针回去,送给亲友,共享家乡特产风味。抗日战争爆发,鹤山茶业开始衰落,许多茶园荒芜,1937年古劳茶山、丽水的茶园仅存448亩,产量301担。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叶供不应求,古劳茶开始复苏,那时各地出现一些以龙眼叶、鬼 灯笼等制成的假茶,严重影响鹤山茶的声誉,造成大量茶叶积压滞销,打击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山村不少茶农不得已改种经济效益好的素馨花,也因为这缘故,至今仅余百亩左右茶园,往日“一望皆茶树”景象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