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宜昌茶省内飘香省外不名茶产业需抱团迎春

宜昌茶省内飘香省外不名茶产业需抱团迎春

2019-05-15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宜昌是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传统三大红茶之一——“宜红茶”的次要原产地,是农业部规划的长江上中游特征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拥有“采花”、“萧氏”、“邓村绿茶”等多个茶叶品牌。可是,在“中国十大名茶”里,作为茶叶主产区的宜昌却没有一席之地。

怎么培育宜昌茶叶品牌?让宜昌的茶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连日来,记者走进宜昌几大茶企,试图探寻宜昌茶企转型发展的出路。

4月28日,市农业局发布音讯,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宜昌绿茶公共品牌,加快建设茶叶强市,造福全市广大茶农,从即日起至5月6日,向社会各界征集具有代表性的宜昌绿茶公共品牌称号。

宜昌茶的为难:省内飘香省外不名

作为农业部规划的长江上中游特征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宜昌市从低山平丘到海拔1200米左右的区域都有茶叶种植,2015年,全市茶叶面积达84.7万亩,产量6.8万吨,面积、产量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31.5%、74.9%,综合产值打破100亿元。茶叶面积居全省第二位,综合效益居全省第一位。

在4月16日举行的茶博会现场,宜昌市签下了8亿元的购销协议,签约茶叶数量近万吨。但就是在这么一份傲人的数据背后,茶企老总们却透露着些许为难。缘由何在?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万发道出了其中缘由,产品销售遭到区域局限性影响,采花虽然在省内知名,但在外地知名度并不高,“2009年,我们在济南某茶叶市场走访了两天,接触了当地的100家茶叶批发商,除了来自英山县的一个批发商晓得采花毛尖之外,其他省外的批发商没有一个听说过采花毛尖”。

湖北邓村绿茶集团董事长黄宗虎也表示,湖北茶在全国的产量、面积和地位排名是前三,但是在全国的知名度却排在十名之后。甚至曾有外省人很诧异地问:“宜昌还产茶叶?”这让身为宜昌茶企老总的黄宗虎颇有点为难。“我们的茶叶在市场的价格相较于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也是无法比较,”黄宗虎说,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知名茶叶卖1000元/斤、2000元/斤甚至更高,“但我们的茶叶我卖600元/斤都有点不好意思”。

宜昌茶的转变:从打地域牌到创区域牌

宜昌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夷陵区、五峰县都曾尝试创立区域品牌,但都以失败告终。由于夷陵想主打邓村绿茶,五峰想主推采花毛尖,但辖区内的其他茶企都“不买账”。将某个龙头茶企的品牌作为区域公共品牌,明显行不通。

打企业品牌不行,就打区域品牌。怎么打造?邓村绿茶集团董事长黄宗虎以为,首先需求明确,不打某一家企业的品牌,而要打地域品牌,国内成功的茶品牌,无一不是地域品牌。在组织方式上,需政府引导,行业协会主管,各茶企加盟,确保一个声音对外,“我们可以打双商标,比方我们对外就叫宜昌绿茶,然后下面有邓村绿茶等等”。

而面对国内茶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黄宗虎以为做大区域品牌,是地方茶产业发展、企业谋生的出路。“全世界还有140多个国家喝茶但不产茶,国际贸易的市场十分宽广。品牌做起来,才能开辟新的市场。”

宜昌茶的出路:“一把手工程”做强茶产业

4月1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全市茶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上提到,宜昌茶叶产业要做到“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必需做到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建设。要把茶产业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施行“提升绿茶、复兴红茶、发展黑茶”战略,兼顾白茶黄茶发展,加强品牌整合,注重转型创新,做大做强宜昌茶产业。

在转型晋级方面,夷陵区萧氏茶业集团总经理刘汉武以为,宜昌茶叶要把茶产品的多元化、深度开发做好,要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日前茶叶市场已经饱和,茶叶以‘喝’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已触到‘天花板’,”刘汉武说,茶叶不仅要能喝,还要可以在吃、用、穿等多领域发展。日前,萧氏投产上市的茶叶相关的产品包括茶食品、茶粉、茶饮料、茶籽油等,“这一部分的产值占到了公司总产值的25%。”

关于宜昌茶叶的发展,宜昌市农业局局长熊长权以为,眼前茶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尽快打造像“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一样知名的公共品牌,“既然区域品牌概念提出来了,在3-5年内,我们既要打造出来,还要将品牌推行出去。”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