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鉴别>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2019-05-18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甘、清、香。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名称来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大红袍茶区环境

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大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无性系茶树品种一样,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武夷山茶区所种植的大红袍,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茶叶研究所引种的,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大红袍的时间并不长,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根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

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内,共有6个品系(皆由种子发芽长成)6株茶树,不是同一个品种,叶型、发芽期等都不一样。

中国茶界权威著作《中国名茶志》,岩茶泰斗姚月明主编的福建卷记载,北斗及九龙窠的于60年代末均曾于衰老茶树上剪穗扦插,成活三株,北斗峰的称北斗一号,九龙窠的称北斗二号,十余年试制结果,均证明制优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较大量繁殖栽种于武夷不同山岩。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

商品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有4—5个品系的茶叶)。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的,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大红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良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达1.1%,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还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胆固醇等等。


冲泡方法

1.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2.茶壶及茶杯用100℃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100℃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

3.用100℃沸水高冲注入壶内,焗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

4.第二泡用100℃沸水,焗泡8秒后享用。

5.第三泡用100℃沸水,焗泡15秒后享用。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大红袍是什么茶,是红茶还是绿茶?

在中国茶文化当中,大红袍集清香与醇厚于一身,融持久与清雅于一体,馨香而不失稳重,霸气而不失温存,在茶品中,大红袍不是最香的,不是最甘的,不是最醇的,不是最鲜的,但它总像是你的一位朋友,默默的陪伴在你身边。无论你的内心是阴晴圆缺,它从不张扬,静静陪伴。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可敬的青师傅与焙师傅


青师傅,即做青的掌门人。在武夷山岩茶厂也称“头手”。以千斤茶厂而言,做青约4-5人,“头手”之下有“二手”(大厂还设“三手”),以下为“帮青”,其中有个童工,多为捡青、打杂。

青师傅是岩茶制作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出产优质茶的关键人物。所以每个厂对青师傅的选择、雇请都十分慎重。有的高手是在上年春茶“下山”时就被谈妥雇定的。有的当年在某厂制出好茶后,该厂会极力挽留,他厂老板、包头也会想方设法去“挖”;而未做出好茶者,或失误出错者,深感脸上无光,也无人主动上门聘请,只得悄悄上他厂谋事。所以青师傅们都十分在意名声,用心做茶。据说,民国初时,有位上饶县董团乡礁石村陈姓青师傅(小名:麻雀鸟)手艺极高,名声很大,成了厂家追逐的对象,工钱不但高于他人,而且每年来厂时,厂家会出钱租轿子抬他进厂,很是风光,在武夷岩上成为佳话流传。另一位名叫陈礼貌师傅,老板一次性给银50元,以作为其终身定金,身价不凡。山中青师傅陈、黄、叶、苏姓居多,以陈姓为最,原因是当时家族规定,带徒只得带本族人。

做青人之辛劳不亚于采茶工,只是不要被日晒或雨淋而已。每天上午八九时,就有茶青源源入厂。晴天要立即“开青”(即分筛抖开)晒青,一会儿要进行拼筛,再一会又要移入走廊上晾架;雨天,还得把青抬上青楼烧柴热烘,并要翻摊,翻摊时柴烟熏得眼泪直出。茶青的晒、烘是十分讲究时效的,所以做青人脚要不停的奔走,手要不停动作,眼要不停的观察。

茶青逐步移入青间后,便进入了关键的“走水”、“做青”的关键阶段,急不的,慢不的,重不的,轻不的,懒不的、勤不的……。特别是遇到极品茶时,师傅要“提起眉毛来做”,怕出半点差错。

青师傅是要“两下子的”,否则不敢“走厂”。“开青”是第一关:茶青进厂,倒入青弧(一种如电视收视器的锅状大竹篓),师傅(或二手)和老手帮青对面而立。一摞竹筛靠于开青人身后,师傅提起竹筛放在茶青上,对面帮青二手抓起一把甩于筛上,师傅两手持筛一转,茶青均匀散开,偶有缺处,帮手抓起一撮补上,下手们依次传递整齐推上晒青架。这是一手绝活非常迅速,开一筛就是几秒钟。有的不会“转”则用“抖”,反正要均匀摊开,否则,不敢站在“开青”位置上。有的人帮了一辈子青,到老都不会“开青”,古话说这种人“无师傅命”。传云,有位师傅能双手背后开青,如反弹琵琶,令人惊叹。

当然青师傅的“绝技”还要会看“倒青”、“走水”、“还阳”和“辨香”……。武夷山的很多青师傅,都“各有一手”,山人给他们的外号有:勤师傅、“懒”师傅、“睡”师傅、“蛮”师傅……,勤者自己老盯住茶叶,且动手;懒者只看不动手,一般为大厂师傅;睡者每晚交待清楚事后,必定要睡一会儿,不等下手叫唤就会起来,生物钟极灵,从不误事;蛮师傅,只在青继不上炒时,或“不来时”会用“重手”或“堆放”促之发酵,但促之有度,不会坏事。这些高手们都有诀窍,但关键还在认真。

青师傅待茶青炒揉完毕,才可去睡觉,待到翌日八九时,就得起来操作当天的事情,如此周而复始,一个头春大约要20来天,其中“中拨”(中期大忙)时间,一般有七八天,此间一天只有二三个小时睡眠,极度疲劳。一期春茶下来,人的眼窝深陷,脸色发黄,胡子拉碴,都得掉了好几斤肉。

做青人虽苦,但常得到老板和包头的看望、鼓励,特别是青师傅。老板临厂时,一定会加菜小宴青、焙师及带山等,青师傅自是第一“上宾”。如果茶做得好,老板还会施点小惠,如发点补贴、给点香烟、送点猪肉,反之也会给以难看脸色。青师傅工钱当是全厂最高的,另外还有红包。

焙师傅、指焙茶的掌门人。也是武夷岩茶制做的重要人物。焙师傅全盘指挥,并要白天复火;“二手”晚上负责看管走水焙、簸黄片、晾茶索;“下手”白天收茶、入焙等。

焙茶靠得就是一个“火”,岩茶工艺有:焙火、炖火、复火、足火、过火……“火”字在岩茶制作工艺中十分讲究。“火功”,指的是用“火”的技巧和功夫。如用火来固条索,用火来止发酵,用火来定香气,用火来调汤色,用火来散杂味,用火来防霉变,用火来延久存……。

做焙人每天晚上要把炭火烧旺、烧透、打碎、堆成塔形,复以薄灰,做高火来走火焙(初干),为何曰“走”,是因为揉后的茶索进入焙笼后,要依次由高火逐走向较低火,到最末时起焙,看焙人也要不停地走动,故曰“走”;用细灰厚盖,是做低火慢炖茶。炭多炭少,做成的焙也随之大小;火急火慢,靠用加盖细灰的厚薄来调节。用一把铁制焙刀和一把木制灰刀,调动火力;靠一双手背,一双眼睛,测定温度。那时没有温度计,更没有红外线测温仪。前不久我暗中考了一下做茶的侄儿,其积累起来的感觉,与温度计八九不离。

焙有水焙、复火、补火(俗称坑火),温度高的要120度,低的也要80多度。所以焙间如火炉,不管天气多热,焙茶师基本上整天都在焙间煎熬。

做焙人每天打焙时要面对烈火,每天焙茶时要身近高温。他们无法离开热气,躲不开高温,免不了吃灰尘,个个蓬头垢面。

在武夷山常有“活青死焙”的说法,那不是外行之说,就是青师傅在抬高本行。焙师傅对此大有意见。

其实焙茶师是能通过焙火,对青师傅做出有欠缺的茶进行补救的。如对水走得不透、稍有渥着的茶叶进行补火、慢炖等,清掉部份青气和杂味。如此为之包头和青师傅也会对他深存几分感激。

焙师傅每天要严格按照青师傅的通知,按时烧炭打焙,以便开始炒揉后就有火可供焙茶。打早了,浪费了火力,增加了成本,包头不高兴,第二天的焙茶的火力也会减退许多;焙打迟了,赶不上焙茶,带山及采茶工会骂骂咧咧,因为起床了无法开始炒揉,浪费了金子般的睡觉时间。焙师傅也有难处,反正做茶这碗不容易吃。

焙师傅还要检查、督促女工捡茶。首先是要按时完工,以便入焙,到时起茶、装箱;其次是要女工们捡的干净。还要检查簸茶人是否簸净黄片,以净茶品,减少涩味。

焙师傅的工钱略低于青师傅,但在厂中也数“高薪阶层”,同样受到老板、包头的器重。

做青间气流因子与做青环境

武夷岩茶是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一带茶叶的总称。它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被誉为乌龙茶中的明珠。其采制方法独特:要求外形粗壮、紧实,色泽油润,红点明显,净度高。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制法计有十三道工序,享有“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誉。

做青是形成武夷岩茶风格和品质的关键工序。包括摇青、做手与静置。做青是摇青(含做手)与静置交替的过程,它兼有继续萎凋的作用。做青过程是叶细胞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不断摩擦损伤,形成与多分氧类化合物酶性氧化为主导的化学变化,以及其它物质的转化与积累的过程,逐步形成花香馥郁的,滋味醇厚的内质和绿叶红边的叶底。

做青是在摇青与静置中,叶梢走水叶片呈紧张与萎软的交替过程(即走水)。摇青时,叶子受振动摩擦,叶缘细胞损伤,促进水分与内含物由梗向叶的运输转移。静置前期,水分运输继续进行,梗脉水分向叶肉细胞渗透补充,叶呈挺硬紧张状态,叶面光泽恢复,青气显,俗称“还阳”。静置后期,水分运输减弱,蒸发大于补充,叶呈萎软状态,叶面光泽消失,青气退,花香现,俗称“退青”。退青与还阳的交替过程即是走水。在退青与还阳的交替中,内含物化学变化的产物不断累积,至做青后期,由于青叶厚堆,叶层湿度加大,叶水分蒸发受到限制,叶子水分得以补充,叶片挺硬背卷呈汤匙状,叶缘红边显现,做青过程的理化变化如表。

武夷岩茶做青有手工摇青、摇青机摇青和综合做青机摇青等方法。做青遵循重晒轻摇,轻晒重摇和先轻后重的原则,具体做法是:转数先少后多,用力先轻后重,静置的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程度逐渐加深。

茶叶大红袍的历史介绍

茶叶大红袍的历史介绍

茶叶大红袍产自福建武夷山,具有岩骨的花香,醇厚回甘,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征。什么时候有这种茶的,茶叶大红袍的历史是怎么样的?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一介绍。

相传说,武夷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神农氏年代,到宋时武夷茶则盛极一时。不过,那时的茶主要是称为“龙凤团茶”的蒸青饼茶。而作为半发酵乌龙茶的散形条索状岩茶,直到明末才出现,于清代流行天下。至于大红袍之名,正式出现的时间是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证据就是九龙窠的摩崖石刻:“大红袍,民国三十二年 吴石仙题”。吴是民国初崇安县长。将题字搬上摩崖的,是天心寺僧人。据武夷山老茶人们说,大红袍的前名是“奇丹”。这种长着紫红芽叶的岩茶,虽然很稀少,但绝不止九龙窠一棵。民国时《蒋叔南游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九龙窠,天游岩、珠帘洞等处也有。不过,产量极少,不过一、两斤。因此价格昂贵。

岩茶专家回忆,当代茶圣吴觉农四十年代初在武夷山进行茶种调查时,也曾在北斗岩发现过大红袍。奇丹之所以改名大红袍,据说是当年吴石仙游览天心寺时,僧人以茶招待。吴石仙品赏之后,大加赞叹。于是,主持便带他去九龙窠看茶树。时值黄昏,夕阳如血,丹岩如火,映衬的茶树红光闪闪,如同披了一件红袍。所以,当吴石仙问起茶名时,主持便脱口而出:大红袍。

综上所述,茶叶大红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神农氏年代,正式起名为民国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43年。

关于大红袍的几个小常识!

大家好,我们是专业大红袍网,与多家茶园合作。欢迎咨询茶知识!下面文章希望你喜欢。

众所周知,大红袍茶叶的名气是非常大的,它产自于福建省的著名风景区武夷山,属半发酵的乌龙茶类,因产地环境方面的独特性,再加上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品质优越,所以是我国的特种名茶之一。大红袍干茶外形条索紧结,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饮有纯天然的兰花香,香高持久,岩韵非常的明显。那么,今天就在这里给大家说下,关于大红袍的几个小常识,这篇文章会让大家更加了解大红袍。

关于大红袍的几个小常识!

一、大红袍是红茶吗?

不,大红袍属于是半发酵的乌龙茶,属青茶类。

二、大红袍和武夷岩茶有什么关联?

所谓的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无性繁殖和栽培,并且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去加工制作而成的,具体特殊岩韵品种特征的乌龙茶。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四大名枞,也是当家品种,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即是茶树品名,也是茶树品种名。

三、市场上的大红袍价格为什么相差那么大?

关于市场上的大红袍,可以说是价格参差不齐的,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品种不同。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大红袍,都属于是纯种大红袍,还有拼配大红袍。

1、纯种大红袍,是来自于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栽培而成的茶树为原料加工的,并且采用的是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因为产量稀少,因此价位是比较高的。

2、拼配大红袍,是根据市场对大红袍的需求量,然后把武夷山不同的岩茶品种,按照一定比例匀堆组合而成,在香气、口感方面是经过一定改良的,这一大红袍的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因此价格方面也是比较低一些;还有不同地域、不同等级的大红袍,价格方面也是有所差别的。

四、拼配大红袍的质量好不好?

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都是拼配大红袍,它是武夷山其他岩茶品种拼配而成的,为了保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茶叶的品质,它的生产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因为茶青的来源不一样,采摘时间不一样,做青技术部一样,每一个制作环节包括烘焙火候的掌握,都是直接影响到成品茶质量的,尽管是同一个茶厂,那么不同批次生产的茶叶质量都是不一样的;而市场上对于大红袍成品茶也是有很高要求,同时还分等级;其实说到底,拼配大红袍的质量好不好,完全是取决于技术问题。

五、冲泡大红袍,有泡沫就是脏吗?

不是的,茶叶冲泡的时候所产生的泡沫,是茶叶中含有的茶皂素作用下产生的,这些无物质本身就是起泡的;当然,这和茶叶里面所含的果胶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茶叶里面的泡沫不是脏东西,也不是灰尘,这和茶叶的品质有关系,泡沫不能成为大家去判断大红袍品质优劣的标准。

六、为什么大红袍喝起来有火味?

很多茶友们都反应,自己购买回来的大红袍,冲泡后茶汤喝起来有一种火味,甚至是有点糊味,于是质疑这样的大红袍是不是品质不好。其实,一些焙火程度比高,时间比较长的大红袍,那么在喝起来的时候会有一种类似于咖啡的焦香味,并且是比较浓郁的。

七、大红袍可以存放多长时间?

一般来说,大红袍的保质期是在2-3年左右时间的,根据焙火程度的高低,因此存放期限也是存在不同的,如果是一些焙火程度比较低的大红袍,那么是不耐贮藏的,因为香气很容易散发掉;而那些焙火程度比较高的大红袍,火工足,所以可以存放更长一段时间,不过这需要等到火气慢慢的褪去以后,那么口感、香气会更加的优异。

当然,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水温、温度、氧气、光线等;存放大红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避光、防潮、通风、无异味,同时还需要隔绝空气、水分的接触,避免茶叶受潮出现变质的现象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几个大红袍的小常识介绍了。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大红袍哦,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