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019-05-27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喝茶,闻茶香,品茶汤,是最为真实的评茶标准,而茶叶的叶底,则是最终呈现出的。叶底,历水后却依然美丽,才能堪称好茶。普洱茶叶底可以传达出一款普洱茶的用料优劣、工艺是否得当、浸出物是否丰富、香气是否纯正、存放是否得当等诸多信息。

搜集整理三十种普洱茶茶叶叶底,作为品韵、冲泡普洱茶的参考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1)优秀的古树头春,叶底肥厚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2)头春的台地料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3)秋茶,初平淡,后劲有力,水路粗,生津不错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4)革质感明显,叶脉粗犷,已有相当的树龄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05)转化完美,叶面起了蛤蟆皮,活力暗藏,很好的茶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6)老树新芽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7)大树料的柔软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8)肥厚的大树料,耐泡度高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09)野放料。粗老嫩幼齐集一身,滋感较有力度,口感较丰富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0)野放易武茶的特征明显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1)易武茶,香,柔,微甜润是其特色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2)熟茶7572,可看出特别的拼配料。活力及油光感是好茶的特征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3)优质熟茶,这就是活力的外在表现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4)二十多年的优质陈茶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5)正常存放的88青,叶底仍有活力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6)转化优良的香港仓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7)混杂的雨水料,杂味,水薄而寡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8)台地料,且有高温烘青嫌疑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19)标准的雨水料,淡薄,香弱,毫无吸引力,不如喝水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0)红变叶,杂甜味,不利后转化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1)生熟劣质拼配,滋寡而汤浓,杂味过重。一个字:乱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2)恐怖的劣茶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3)杂质过多,烟焦(杂)味产生条件之一,对身体健康可能有很大影响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4)灼伤的叶底,常伴随杂(火)味过重,已失后转化能力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5)7542的B货叶底,尾水有回甘,但喉燥感特强,劣质拼配的标本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6)大树料常见的轻微红变,算正常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7)不名来路原料压成饼状冒充高档普洱茶,假茶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8)人生难得几回尝的“号级散茶”(用铁壶煮三壶水后的叶底)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29)廖福散茶(越南菁)


茶之本味—普洱茶的叶底直观感
(30)出现高温香,叶底灼伤的茶叶。滋味呈绿茶化,后续转化可疑

整理编辑:木蘭

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中的烟味,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普洱茶中的烟味,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很多茶友在品鉴普洱时会感觉到烟味,并不习惯这股味道,只有在最后几泡才感觉到退去。

烟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有工艺方面,也有人为的贮存方面。但是从很多茶友的经验上来看,产生烟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产茶季节本身的因素

烟味茶,在雨季茶中可以说普遍存在。夏季连续几个月的下雨,雨水也给茶园带来生机,茶叶长得又肥又快。因此,雨季经常是冒雨采茶或是雨水根本不干就得采茶。可以说,自然的雨水是烟味的主要来源。

加工制程中的原因

云南的好多产茶区,经济落后,加工条件有限,在杀青时候烟气往锅里灌,也会造成有烟味。茶比较容易吸收异味,特别是在雨季天,烟气较重。

随着陈放的时间越来越久,烟味也会随之退去。到了一定时间,茶叶的烟味退却以后,茶会更加好喝。但是,也有老茶友会说,带有烟熏味的茶可以综合新制生茶中的部分寒气。

单从品饮感受而言,烟味的存在因人而异,有些茶友对于烟味并不排斥,甚至还会觉得是某种标志。对于介意烟味的茶友,可以在冲泡时候进行一些调整来规避。在冲泡的时候尽量用温度高一些的水,可以适当驱散部分烟味。

普洱茶四大著名小产区

普洱茶四大著名小产区
 

现在普洱茶的产区已经扩大到了勐库、勐腊、保山、德宏等地区,但是以前普洱茶主要产区还是集中在以下四大产区。

 

 

一、下关茶区:为2004年以前,下关茶厂主要茶青收购地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青均有调拔,至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州的茶青调拨。目前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市、保山市与临沧市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同特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日照少、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青的特色。

 

 

二、勐海茶区:20世纪5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且1952年开始,勐海茶厂及所属南糥山分厂开始收购部分鲜叶直接在厂内加工,成为初、精制合一的最早典范。目前勐海茶区涵盖在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糥山、勐龙、勐宋、勐遮等地区;广义勐海茶区,涵盖至勐海茶厂收购毛料茶区,如临沧地区南部、思茅西南部茶区。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是此茶区茶青主要特色。

 

 

三、易武茶区:现今狭义的“易武茶区”则只称易武与慢撒,广义的“易武茶区”涵盖范围包括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等茶区。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所是所谓的澜沧江以北的江内茶,涵盖当时六大茶山。在茶种与茶性、茶质上的特色较难分辨,只能以地理气候环境造成的物质加以分析。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最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茶质厚重、各种茶种香气特异、苦涩度低,是此茶区茶青特色。

 

 

四、六大茶山:出普洱所属六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而倚邦、蛮砖味较盛……古六大茶山茶区有五座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攸乐(基诺山)位于景洪市境内。今易武茶区隶属古慢撒山。以目前蛮砖、慢撒、攸乐均以大叶种为主,香气饱满、口感均布、滑顺甜水;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口感较集中、刺激性稍高。

 

 

以上就是普洱茶以前著名的四大产区。

为什么普洱茶不建议以散茶形式存放?

为什么普洱茶不建议以散茶形式存放?

普洱茶不建议以散茶形式存放!

普洱茶的初制过程是将鲜叶加工成毛茶的过程,精制厂家的毛茶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自己的初制厂,二是私人自建的初制所,三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茶农小锅初制,如果初制加工在阴雨天进行,杀青叶的干燥就成了问题。

初制所和初制厂可以利用烘干机和萎凋槽使杀青叶干燥,但在农户家中由于条件限制,杀青叶在被摊平后散放于文火上慢慢烘干,此时如室内通风不良或空气不洁,茶叶就会有烟味和异味。

烘干或晒干后的茶叶如不能及时售出,长期存放,茶叶表面与空气过多接触,茶叶自身的氧化就会加快,内含物质间的链式转化一旦被切断,香气就会在空气中挥发,空气中的浊物随水分进入茶体,导致品质产生异化。

所以,以“后发酵”为特点的普洱茶,只有以紧结的方式聚集才有利于物质之间的换转,形成新的化合物。“冷藏香”是一个过程,它的化学原理是茶体利用内外生物酶的参与和帮助,通过缓慢的、链式的物质转换,造就陈香。

普洱茶的生茶不建议以散茶的方式存放,理由如下:

1、空气接触面过大,氧化加快,香味物质因分子结构较小而很容易在空气中散失。

2、由于空气中氧的浓度过高,内含物质尚未转化,即在空气中挥发。

3、过快的氧化速度,散失了不同氧化阶段的口感。

4、生茶只有以紧结的方式聚集才有利于物质之间的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5、茶体过于紧结(铁饼)会影响氧化进程。

6、人工石模饼的紧结度更容易造就优质普洱茶。

7、型茶比散茶多一道给水的工序,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8、在相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型茶中的有害菌繁殖缓慢,死亡率高,代谢物少。

9、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个缓慢、渐进的传递式氧化过程,它主要依靠外在生物酶促进其内含物质产生变化,茶叶一旦被空气隔离(如果茶叶以散茶的方式存放),氧化就变成了单一的自身的酶促氧化,这种孤立的氧化结果是有益内含物的散失,茶叶过早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