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的制作过程

大红袍的制作过程

2019-06-09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完成大红袍的制作需要3大步骤,细节如下:

1、大红袍的采摘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2、大红袍的初制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

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判断做青适度与否,通常于亮处透视第二片叶,以叶面呈亮黄色,叶缘呈焦枯色,近叶缘之叶内呈淡黄色,靠近主脉及叶柄处呈淡黄绿色,俗称“三节叶”为做青叶的理想状态。前期较嫩原料,叶片由于失水不平衡而收缩面叶下凹的“汤匙形”,以手触之,柔软如棉;后期原料硬化则有刺手感。嗅之,青草气逐渐为花果香所替代,清香向熟香转化,即谓之兰花香,具有幽而清,浓而不浊、香甜扑鼻之感。做青在岩茶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费时最长,一般需要8~12h。若操之过急,苦水未清,则会给茶汤滋味带来不良影响。

有用+10
分享

大红袍的岩骨花香九曲流韵之非凡品质

武夷山岑峦叠翠,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水绕山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惟有如此不凡境界,才能孕育出大红袍的岩骨花香、九曲流韵之非凡品质。

大红袍的岩骨花香九曲流韵之非凡品质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

茗山大红袍产于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峰)下天心庵(永乐禅寺)之西九龙窠,其海拔600余米,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平均气温18.5摄氏度,土壤全系酸性岩石风化而成,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品质突出之处是它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青褐柔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呈“宝光”,叶片红绿相间,具有明显的“绿叶红镶边”之美感。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香高而持久,饮后齿颊留香,“岩韵”明显。

品茗之,有岩骨花香,九曲流韵之美。香气缭绕,犹如坐筏漂流于九曲溪上,极目皆图画,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呈现出武夷山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美。

大红袍关键词

2006年,武夷山市做出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的决定,以确保其良好生长;由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母树的生态环境。

以往,每到春茶采摘季节,武夷山都要组织由专家、科技人员组成采摘、制作队伍,采摘大红袍母树茶青,制作出数量弥珍的大红袍。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周期性,特别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制的《世界遗产公约·自然文化遗产:中国武夷山(文本)》,大红袍茶叶母树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是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需要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武夷山市做出停采留养的决定。(谢莉)

浪漫武夷·风雅茶韵

“浪漫武夷·风雅茶韵”是武夷山在近年推出的同一主题的系列茶旅推介活动。

2006年5月20日,武夷山在福州举办“浪漫武夷·风雅茶韵”大红袍春茗推介会,吸引了福州各阶层人士。一场茶香四溢、情艺交融的文化盛宴,尽显武夷浪漫风情,给到场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福州“浪漫武夷·风雅茶韵”大红袍春茗会之后,武夷山先后在北京、晋江、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成功举办“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推介活动,强势开展武夷山大红袍推广、旅游市场推介、项目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地向当地市民和中外游客推介国茶大红袍和“世界双遗产”品牌,展示武夷山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山水茶魅力。在一系列的“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推介活动中,武夷山一直注重形式的创新和突破,头春大红袍榕城‘摇青’、 大红袍冻顶乌龙续缘武夷山、大红袍慰问国旗护卫队、推出茶文化主题展区、老舍茶馆展示武夷山茶艺茶歌舞、北京市民收养大红袍茶苗……

一系列充满创意的营销活动,使大红袍成为全国媒体和茶人关注的焦点,知名度得以很大提升。连续举办的营销活动,让大红袍更接近消费者,让更多人了解大红袍,对武夷茶的市场营销产生了很大作用。(谢莉)

茶旅营销

茶旅营销是将世界双遗产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武夷茶叶结合起来,开展整体营销,推动二者双向促进。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茶叶资源,借助茶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旅游本身也在为文化提供一个载体。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武夷山启动“茶旅结合营销”始于2006年,把“茶旅结合”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武夷山逐渐确定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思路,将茶、旅紧密结合,采取“政府搭台”的形式,开展强势茶旅营销,两者互动拉动两个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茶文化的融合,让茶兴旅,使旅兴茶。让山因茶而秀,茶因山而名。

随后,武夷山推出了一系列茶旅推介活动,福州大红袍春茗会、大红袍周晋京活动……将茶品牌展示与旅游推介融为一体。(谢莉)

国家地理标志

2001年4月,武夷山市政府向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将福建武夷山市列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的保护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前身)。当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公告。此举有利于保证武夷茶优异独特的品质,弘扬武夷茶文化和维护武夷茶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加产品附加值。

2002年2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北京召开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专家审查会。同意武夷岩茶原产地保护申报委员会提出的范围,并建议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和质量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重点保护武夷岩茶地名优品牌,严格执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地规定及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2002年3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确认武夷山提出和地域范围。(谢莉)

哥德堡号

260多年前的“哥德堡号”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到中国采购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瑞典兴起饮中国茶的时尚。

1745年9月12日,第三次从中国返航的“哥德堡号”在距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触礁沉没。据资料记载,在打捞出的“哥德堡号”370吨茶叶中,大部分是武夷山茶。

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茶共有2677箱(Bohea.BR),其中超过500箱功夫茶,148箱小种也就是红茶。Bohea…此茶名源自江西福建两省边界的武夷山地区的方言,东印度公司进口的80%以上的茶都是Bohea…

2006年7月19日至23日,武夷山市有关领导在广州“哥德堡号重访广州活动组委会”的邀请下,参加了哥德堡号访穗系列活动,这是我省唯一被邀请的茶区。武夷山大红袍再次登上了瑞典哥德堡号,与这艘在260多年前就与武夷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古帆船再次亲密接触,哥德堡号的大副和船员与武夷山茶人在哥德堡号上一同品尝武夷茶,并将武夷山大红袍带回瑞典。(谢莉)

入藏国博馆

2007年10月10日, “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内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武夷山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成为该馆收藏的首份现代茶叶。

仪式上,国家博物馆向武夷山市政府颁发《国家博物馆收藏证书》,40多家中央级、北京媒体及知名网站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都是稀世珍品,存世量很少。武夷山大红袍底蕴深厚,而且此次收藏的绝版母树大红袍具有唯一性,在中国茶里面影响深远,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国家博物馆选择收藏大红袍。(许庆庆)

出使巴拿马

武夷山大红袍的外形特征

大红袍茶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大红袍茶树形态特征

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

大红袍茶叶外形特征

外形上看:大红袍的干茶外形看起来整齐匀称,茶叶的条索壮实紧结,稍微有些弯曲状。茶叶的看起来油润有光泽,陈茶看起来颜色则显得灰褐。

毕竟如此,大红袍还拥有独特的色泽:

蛤蟆背,从这样颜色中可以体现出焙火时的火攻。对于具有蛤蟆背的大红袍茶叶来说,其是经过传统制法制作出来的。大红袍茶叶在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焙火后,茶叶的局部在受热的情况下会鼓起来,形状如同蛤蟆背一般。

大红袍茶叶品质特征

大红袍又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

大红袍茶叶具有外形是条形的,紧紧扣住。色泽是非常嫩绿的,冲泡之后茶色是橙黄明亮,并且最经典的是,茶叶是会有红边镶嵌着,大红袍最突出的就是有着兰花香,香味非常持久等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