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那些年:曾经“一克普洱一克金”

普洱茶那些年:曾经“一克普洱一克金”

2019-07-03 访问量: 20 茶礼仪网

文化缺失、恶意炒作、消费者非理性地追捧等等,成为上一个普洱热潮泡沫、缩水、跳水、崩盘的最终解释。专家认为,“一克普洱一克金”的财富神话已经破灭,现在的普洱茶市场属于趋于理性。当然,热潮也让普洱茶获得了相当多的忠实消费者,这些人能够通过经验判断出普洱茶的好坏,那么一般的消费大众怎么鉴定呢?目前,市场上的普洱茶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辨别。一般说来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鉴定。

普洱茶那些年:曾经“一克普洱一克金”

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种,属后发酵茶,以粗老茶为原料,分为散茶和紧压茶,散茶分特级和一到十级及级外茶,紧压茶有饼茶、砖茶、沱茶、柱茶、金瓜茶、人头茶等。

查外形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等级,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松紧适度,色泽以青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以青饼为例,一般3-5年,茶饼紧结,圆边完整,茶梗泛淡紫色;5-7年,茶饼完整,茶梗全紫;7-10年,茶饼边轻,边缘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饼边松,叶际边缘模糊。

看汤色

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玻璃杯内观赏汤色。普洱茶的汤色红浓明亮,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80%左右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再加上较高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形成了普洱茶滋味浓厚、汤色红褐的基物质础。茶红素是汤色呈“红”的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促使茶黄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随着普洱茶陈期延长,发酵时间的增加,普洱茶中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逐渐增多,茶的汤色也就变得越来越红。茶汤泛青、泛黄为陈期不足,茶汤褐黑、浑浊不清、有悬浮物的则是变质的普洱茶。

观叶底

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若叶底无弹性、花杂不匀、发黑,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品滋味

有用+10
分享

现在市场上的普洱茶是卖给什么样的消费者?

  一、发烧友

 

  过去几年,发烧友们被塑造成了意见领袖,他们把自己打扮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普洱茶山寨专家,发表了难以计数的同时又是最不负责任的普洱茶山寨理论。真正的发烧友的特点是意见不统一,各有各的理论,再加上对象是普洱茶,于是出现发烧友互相拆台和诋毁的现象。假冒伪劣的发烧友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不管是真发烧还是假发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基本上很少自己花钱买茶。

  二、爱好者

 

  爱好者是低一级别的发烧友,他们自己买普洱茶,往往在交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学费之后,要么对普洱茶失去了兴趣,要么成为了发烧友。在传统普洱茶的消费当中,爱好者的消费占了相当的比例。

 

  三、附庸风雅者

 

  这部分消费者是前几年普洱茶消费的真正主力,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们构成了普洱茶消费的主力军,尽管他们也许至今也不明白,也不需要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消费普洱茶。

 

  四、功能需求者

 

  这部分消费者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过这几年的宣传,普洱茶被神化、妖魔化,普洱茶几乎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这部分消费者是有目的的,目的是健康。然而普洱茶在健康方面的微小的功能,不足以满足这样的需求的消费者,所以这些消费者均在短暂的激动过后,归于理性。

 

  五、送礼需求者

 

  如果从销售数据上来看的话,礼品的需求在过去几年中,绝对是普洱茶最大的需求。由于普洱茶“越陈越香”以及“健康饮品”的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较为合适的礼品。

 

  六、好奇者、尝试消费者

 

  这类消费者基本上很难持续消费,基本上一锤子买卖。

新时代普洱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发展(一)

新时代普洱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发展(一)

在茶山的调研,有很多常困扰我们的问题,诸如古茶山的开发保护和小规模普洱茶加工生产的发展等。这些年在探索云南山区传统茶叶经济发展方面各级政府都十分关心重视。易武等六大茶山在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主持下,曾开展了长达2年的课题调研,去努力寻找一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山区茶叶生产的发展模式。

茶是云南的传统产业,是山区农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普洱茶历史上的发展,是与云南茶农长期的生产实践,尤其是在日益扩大的茶叶贸易需要下不断促进了各地茶叶加工工艺的变革分不开的。历史发展形成的以云南大叶种茶晒青为原料的各种紧压茶,也就是今天的“七子饼茶”,成了普洱茶的象征和代表。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至今的长时间内,因种种原因,云南边地茶叶产业的发展一直缓慢,没有能形成大气候。茶叶的总产量、单产量和产值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各地茶业一方面是发展迅速,一方面又有不少困难,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希望和困难同在,能否继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0世纪90年代后,六大茶山随着普洱茶的美名远扬,再度成为普洱茶的金字招牌。近几年新老六大茶山及其周边茶山的毛茶价格连年翻番。在市场的推动下,古茶山人抓住机遇,重拾中断了数十年的传统,承传七子饼普洱茶工艺,使传统普洱茶的种植、加工迅速恢复发展起来。目前仅易武古镇集种茶、制茶、售茶为一体的小作坊已达30余家。

现阶段在易武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在云南省都可以说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一是分散经营、规模较小。这些小作坊、小茶庄目前仍是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生产条件较差。30多家小茶庄平均每家年加工茶叶不到5吨,产量及附加值低,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原始加工状态。二是以手工为主的分散的生产模式,使易武茶业一直都无法形成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且茶树种植基本以农户为主体,生产规模狭小,技术手段落后等。三是生产力水平低和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种植和管理粗放、茶园基础差、加工不规范、缺乏可控的质量标准等,加上不规范和众多外来厂商无序竞争,使易武茶产品质量和价格混乱,此外品牌意识差及食品检验安全卫生的问题等,已形成对易武茶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四是过度的掠夺式采集和不规范的生产造成资源破坏,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破坏已产生严重的后果。

由于古茶山的乔木古树茶原料的紧缺和需求价格的暴涨,掠夺性采摘和资源的破坏及加工不规范,产品良葵混杂,加上少数以次充优、以假乱真扰乱市场行为导致矛盾日益加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茶农认识到只顾眼前利益的做假行为只会断送未来的前程,他们已自觉行动起来抵制不良行为,希望通过市场准入来进行公平正当的竞争,让不同品质茶叶的茶价能真正反映市场价与出产价的合理与公平。

针对上述矛盾,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和省质监局经过调研并报送政府的报告认为:量化普洱茶理化和卫生安全指标,制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规范普洱茶生产工艺,提高并稳定普洱茶品质,确保其食用安全和保健功能发挥,才能净化普洱茶市场,才能弘扬普洱茶文化,树立国际品牌,才能在混乱中挽救面临凋亡的危险。按照准入标准(国家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为从源头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了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以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进行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核查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才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进行QS认证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是规范市场的当务之急。

但易武等地大量存在的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基本以农户为主体,生产规模狭小,技术手段落后是难以实现现代化生产并获得市场准入的。对此,有两种意见:一是取消这些达不到要求的小茶厂和小作坊生产,引进生产能力上千吨现代化大工厂生产才能市场准入;另一意见是保留并继续发展作坊式生产。(参考文献——蒋文中教授《古茶乡韵》,来源:云茶传习讲坛)

只有3%的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为什么呢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全国普洱茶的存储量的确非常惊人。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但是否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则有待商榷。

只有3%的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为什么呢

原料、工艺、仓储,是成就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三大主要因素。优质原料是基础,良好的仓储环境是必须,而工艺是三者中对技术要求最高、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纵观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数不胜数的各式普洱茶,号称采用“古树茶”“大树茶”原料的不在少数,可是说到工艺,一笑而过或者换个话题,总之就是不愿细聊。

为什么明明是成就越陈越香最重要环节的工艺,却是文章做得最少的板块呢?为了“提升品质”,从而借鉴其他茶类的工艺,对普洱茶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萎凋是简单的鲜叶失水到产生酶促氧化反应的一个过程,对于白茶、红茶和青茶来说是必要工艺,但将其引入普洱茶的制茶过程,则会造成酶促氧化反应,即前发酵。前发酵会急剧降低茶多酚含量,普洱茶后期陈化所需的内含物质基础已经提前耗尽或者被破坏,这就会导致后劲不足,造成最终呈现的茶汤滋味淡薄、茶水融合度差、陈香较弱等等。

低温长炒对某些茶类来说不可或缺,将其用于普洱茶制作,茶品短期内的“优秀”表现显而易见。但与萎凋类似,低温长炒同样也会促成普洱茶前发酵,或因叶温过低导致锅内发酵,或因叶片失水过多导致揉捻不充分,或因茶汁溶出过多导致成品茶溶出不够,等等。

普洱茶白茶化、普洱茶红茶化、普洱茶乌龙化、普洱茶绿茶化……以牺牲长远价值为代价,短时间内呈现出“老茶的口感和香气”,如此还期望普洱茶越陈越香,未免要求太高?

当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眼前利益,只有3%的普洱茶具备收藏价值 ,你还觉得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