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2015年普洱茶膏将遭受巨变?

2015年普洱茶膏将遭受巨变?

2019-07-11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茶膏是普洱茶五种形态“砖、饼、团、沱、膏”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速溶茶”。它是将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并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引自陈杰老师的茶膏专著)。

茶膏的历史脉落,由唐至清,盛也罢,衰也罢,皇室与权力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历史发展的实际和物质精英化的必然结果。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这种产品在时代的巨大落差面前,退出历史舞台也是自然之事。

如果以今天的视野去讨论,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梳理出其在现代兴起的基因。尽管在清朝,茶膏的终端消费人群是皇室、贵族和权臣,但真正使茶膏具有杰出品质和功效的,是那些精通技术和制作工艺的无名工匠(工匠集体)。他们就像一层历史的隐身衣,我们能够识别他们的直接元素,依然是存放在故宫物院的清代茶膏。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茶膏,除了让人们眼见为实外,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历经时间的洗礼之后,它作为技术集群的胜利价值依然存在。可以说,技术集群是古代茶膏兴盛的擎天支柱和现代茶膏兴起的定海神针。

强调技术集群,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创造精神的活计。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双手的活动,也呈现了人类的才智,就像人类最初用土作陶,用骨头做针,用石片作刀具一样。技术集群对人类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是人类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高尚行为。

茶膏在古代被刻意的皇室化和贵族化,属于特殊时代的必然逻辑。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这种从“民贡”走向中央和皇室的产品,由于国家专业人才的大量集中和有效使用,使得它的传承和走向更高形态具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

历来茶业的兴盛,技术集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强调茶膏的制作工艺,并将大锅熬膏,中药提取加喷雾干燥,低温制膏等工艺术进行对比并加以区隔,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生产机制的改变。

就像今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的压力一样,表面看起来是新媒体杀死了旧媒体。实际上是这个行业背后的权力法则、生产流程、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以及使用工具的开放意识,以至于整个组织架构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微刊《茶叶复兴》就是现成的好例子。

还是回到茶膏的生产工艺上来说吧:以前,我们的祖先和前辈对茶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是出于自身的体验和受益于人类文化流传的影响,远远没有深入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与锚点:

譬如大规模、集群化的科学普洱研究不会超过十年时间;譬如我们都知道渥堆发酵对普洱茶的革新意义,但是如果讨论自然接种向人工接种的变化路径与可能模式,其精微细致之处,又岂是感官所能胜任的;我们说低温制膏工艺的核心是发酵技术,但这项需要微生物参与的技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遑论讨论其发酵模型与发展路径,这两者都是需要在大众门槛之上,更具创造性和精细化才能完成的。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该如何细品

  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品评普洱茶时,茶汤入口后,应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充分感受各种滋味物质的状况,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辨别普洱茶的滋味。

  此外,品评普洱茶的滋味,应特别注意茶汤的温度,把握好茶汤的"品评温度",一般以50℃左右较合适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时,一是低温情况下的味觉对"滋味"敏感度下降,二是茶汤自身的滋味物质经热汤调和导致协和度下降,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在品评普洱茶之前,最好不要吃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会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收藏吗?

你知道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收藏吗?

值得收藏的普洱茶一定有粘稠度,那什么是普洱茶的粘稠度呢?

粘稠指的是浓厚而带粘性。就普洱茶而言,是指其水溶性物质是否丰富,也就是茶多酚、氨基酸、果糖、果胶质等成分丰富与否。

优质的普洱新茶,在入口后,若是感觉满口馨香,生津回甘迅速,味蕾感知到丰富的味道,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款茶的粘稠度是上乘的。

在喝茶人口中,有所谓的“满口是茶”,这便是粘稠度很好的诠释。喝下一口茶,可以感受到茶叶的味道,很多优质普洱茶产区的所出产的普洱茶,就具备良好的粘稠度。

当品饮者抿下一口茶汤后,满口留香,生津迅速,回甘连绵有序,这便是粘稠度极佳的茶品。粘稠度高的茶品,甚至其茶汤用肉眼看过去,都能感觉凝腻,犹如果冻一般。

普洱新茶很忌讳寡淡,一款又寡又淡的新茶,很难令人相信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越陈越香。

总的来说,一款优质的普洱新茶,其香气必须低沉优雅、生津回甘必须迅速而持久、茶汤协调度好、富于变化、层次丰富、具备粘稠度。只有这种滋味浓强的普洱新茶,才具备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经过合适的仓储,才会成为优质的陈年普洱茶。

普洱茶抗毒的功效

普洱茶叶中茶多酚的主体儿茶素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也是一种自由基强抑制剂。茶多酚进入人体后能与致癌物结合,使其分解,降低致癌活性,从而抑制致癌细胞的生长。茶多酚及咖啡碱,两者所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养神之效,更使普洱茶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抗毒的功效。

把普洱茶用作抗毒灭菌、排毒的良药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农时代(约公元前年前),我国就发现野生普洱茶树,并用普洱茶作为解毒药物。有“神农尝百草,日迂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在《史记·三皇本记》、《淮南子·修武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这其中的“茶”,就是现在的普洱茶。普洱茶能解毒,不仅经过历代医药家的证实,而且沿用为解毒剂。

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这部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茶叶著作中关于“普洱茶的效用” 的古文译意是“因普洱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饮料…… 如感到体热、口渴、凝闷、脑疼、眼倦、四肢疲劳、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四、五口普洱茶就显效”。陆羽所列举的上述症状与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就很接近。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有写道:“止渴除疫。贵哉茶也”。著名宦官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把“以茶除疠气”列为普洱茶德之一。自唐以后,历代茶疗学也有新的类似以普洱茶解毒灭菌叙说,但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将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统称为“ 瘟疫”或“ 疠气”,虽未点明是何种细菌、病毒,但喝普洱茶有助抗毒灭菌的事是已被证实了的。 近代科学、医药界对茶的保健作用研究不断深入,也对此作了各种概括、摘要,如“普洱茶的十大功效” 2000年12月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在茶的保健作用一节中,也以现代保健知识认证了普洱茶的灭菌和抗毒作用。现代科学研究又不断有了新发现,如果说喝茶有助于抵御病毒还只是一种定性推断,那么,美国科学家在2003 年出版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学报》上报道:“普洱茶叶中名为‘茶氨酸’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人体低御感染的能力增强五倍” ,可算是定量推断。 美国科学院研究人员还发现普洱茶叶里的一种成分能加强免疫系统,抵抗入侵的细菌、病毒、真菌。提高抗感染能力。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专家认为,常饮普洱茶是有效预防(非典)的手段之一,因为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类黄酮等成分。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化学物质。中国专家汪玲平(上海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对普洱茶的抑菌御毒作用的实验表明,普洱茶汤达到一定的浓度,对细菌的繁殖就有抑制作用。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博士内科副主任、医师耿庆山最近医学同行及个人研究,在如何远离非典的问题中,京、沪、穗三地专家讲防非典的方法中提出多喝普洱茶,将积聚喉咙中的病菌冲走,因为普洱茶中富含消毒成分的物质。

现代社会的很多因素会导致我们体内产生可怕的垃圾物质——自由基。由基的大量堆积,给人体留下了隐患,加剧了自由基对各种正常细胞的损伤作用。氧化自由基对人体细胞有侵害作用,极易引起包括癌变在内的各种病变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