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叶品牌>江苏省溧阳市品牌兴茶之路

江苏省溧阳市品牌兴茶之路

2019-08-02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茶乡“茶经济”的精彩演绎

江苏省溧阳市品牌兴茶之路

——看江苏省溧阳市品牌兴茶之路

这是一个让人感慨的现象——

一叶茶,开启了一座城市的开放大门;

一叶茶,放大了一座城市的品牌效应;

一叶茶,铸就了一座城市的富民产业;

创造这个现象的就是江苏省溧阳市,一个让茶提神而实现畅想的城市,一个演绎精彩茶事的千年茶乡。

由茶生节,茶乡崛起

溧阳,一座秦代建立县制的文化古城,因历代沿袭栽桑种茶习惯,故享有“丝府茶乡”美誉。

1990年,实现撤县设市后审视自身特色,唯有茶叶生产得益于千年种植历史,已显示明朗的产业优势,而“客来敬茶”的纯朴乡风,蕴含着茶事的一道礼仪,一份高雅,一种文化,以茶为缘,正是人际交往的理想选择。

1991年,首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款款走来,溧阳从此健步开启了开放大门。

1992年,溧阳实施丘陵山区综合开发,茶产业被定位重点培育优势产业。

20年来,伴随着十一届中国溧阳茶叶节的成功举办,溧阳茶声誉鹊起,香飘海内外,溧阳茶产业赫然成为富民产业。如今,全市拥有茶园6.77万亩,年产茶叶2600多吨,2009年产值达3.47亿元,是江苏省第二大产茶(县)市、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其中占茶叶总产量30%的溧阳优质名茶,构成了全市茶业80%的利润空间,溧阳名茶已步上茶市的“利润高地”。“茶经济”已成为溧阳闪亮的城市名片,有效带动了周边区域茶业的发展。

20年来,茶叶托起溧阳知名度,吸引着海内外投资的目光,溧阳由此成为长三角承接产业投资的理想前沿,并相继被评为全国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今天的溧阳,宁杭高速、扬溧高速在此交汇,穿境而过的宁杭高铁即将建成,发达交通已凸现省际中心城市优势。极具活力的“茶经济”,折射出千年茶乡“后发现象”。

品牌兴茶,超前探索

如果说,茶叶节拓宽了78万溧阳人发展目光的话,那么,走精品名茶路线则显示其强烈的品牌意识。

溧阳区域面积1535平方公里,拥有“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资源禀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独特的山水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溧阳就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名茶领导小组,引领全市茶业发展。1983年,溧阳南部山区的江苏省前峰茶场(原名社渚农场)率先进行名茶研制, 1985年,其推出的“前峰雪莲”通过鉴定并获得农牧渔业部全国名茶评比优质奖。1986年,“南山寿眉”、“水西翠柏”通过鉴定,1987年,“水西翠柏”获江苏省供销社优质奖,1989年,“前峰雪莲”、“南山寿眉”在西安同时获农牧渔业部名茶奖,紧随其后,“太湖白云”、“沙河桂茗”两只地方名茶通过鉴定。1993年,溧阳依托天目湖旅游知名度,注册了“天目湖”商标,1999年,经云南省园艺博览局准许,“天目湖”牌系列茶叶为’99世博会“唯一指定无公害产品”。

名茶研制的超前探索与良好的市场效应,坚定了政企做强做优茶产业的信心。审时度势,溧阳市委、市政府将茶产业定位于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并将茶叶发展纳入丘陵山区乡镇农业综合开发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考核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走“品牌兴茶”之路。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各镇村、企业紧紧抓住丘陵山区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世纪初丘陵山区深度开发及“一村一品”建设的机遇,以加快新茶园开发和老茶园改种换植为重点,推进无性良种茶园种植,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到2004年,市茶产业领导小组根据全国茶业行业动态,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茶产业发展状况,做出战略性策划,并先后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无性系良种茶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促进了茶产业的稳步、健康、高效发展。据统计,近10多年来,全市新垦茶园达3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1.1倍,其中无性良种茶园24560多亩,比1990年的49亩翻了几翻;茶树品种多样、茶树树龄趋壮,为茶产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培育茶叶竞争新优势,溧阳围绕国家开展无公害行动计划,立足茶业科学持续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2003年被列为首批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推进县,2004年创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以来,茶叶生产就一直是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排头兵。2005年,溧阳通过了创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的验收,并作为江苏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市获得了首届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2007年,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的验收。

抓住成功创建全国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及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的契机,市农林局、质监局加大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力度,加快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并通过园区和基地的辐射,带动、提高全市茶叶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至2009年底,全市有效期内的无公害茶叶产品35只,绿色食品茶叶12只,24家企业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2000亩茶园通过了农业部GAP认证,有效地保证了茶叶产品的安全性。

整合优势,抱团闯市

为了给茶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引导茶企业朝着“茶树品种良种化、茶园生态化、加工机械化、产品优质化、包装精美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方向发展,2005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无性良种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发展良种茶园给予每亩400元良种补贴,并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向优势产业倾斜。地方配套资金加上国家各级各类扶持资金,每年注入茶产业发展资金均超过1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引导鼓励工商资本投入茶叶生产,于是,工商、民间资本纷纷介入,这笔资金占全市茶产业的一半以上,对茶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得益于政策扶持与资本注入,全市茶园面积由2004年底的48747亩,迅速扩张到目前的67747亩,增加了19000亩,增长了39%;品种更新、无性良种茶园由2004年底的5046亩,发展到目前的24562亩,良种茶园占总面积比例由2004年的10.3%上升为36.2%,比原面积扩大了4倍,且茶园沟、渠、路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形成茶园林网新格局。

新生力量的充实,催化资源优化整合,显示良好效应:溧阳市天目湖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江苏省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溧阳市凌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凭借在其他行业取得的雄厚资本,立足高起点、规模化,不仅进行茶果种植、加工、贮藏,还创新了产业经营模式,利用生产基地与生态资源,拓展以养殖、观光休闲、餐饮服务等为内涵的旅游农庄,许多茶园已由单一的茶叶生产向观光休闲、生态旅游方向发展,形成极具活力的“产品——品牌(文化)——旅游”新业态,使茶产业赫然成为丘陵山区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在政府部门引领下,溧阳的茶业经营者放下各自小利益之争,建立新的联合体,主动开展合作生产,抱团闯市场。1997年,溧阳引种安吉白叶茶1号,2000年开始大面积引进,现种植面积发展到1.4万亩,为了保证质量,规范市场,2004年8月,由4家白茶的规模生产企业牵头,成立了常州市天目湖白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全面实施“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包装”的运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了产量、质量、效益同步大幅增长。现合作社的6家成员全部通过了产品质量认证,其中5家通过了有机认证,1家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共同打造的“天目湖白茶”被认定为江苏名牌产品 ,并被人民大会堂选为特供茶(现续签为宴会用茶)。除常州市天目湖白茶专业合作社外,全市还有以有机茶生产为纽带的“溧阳市天目湖伍员春茶果专业合作社、溧阳市天目佳茶叶合作社”、以地域经济合作的“溧阳市竹箦镇茶叶合作社”、以幽香苏品牌创建为核心力的“溧阳市苏源茶叶合作社”等茶经济专业合作社,虽然其合作形式不尽相同,但在整合资源下,均实现了开拓市场,共同发展的目标。

摘金夺银,誉满八方

2010年,由天目湖生态农业园生产的天目湖富子白茶作被评为上海世博十大名茶,进驻世博会联合国馆区,并以品牌的力量,创下1公斤12000元的销售佳话。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何溧阳的茶企业能登上去?溧阳市副市长夏国浩说,走精品路线,创名茶品牌是一个关键因素。

确立品牌兴茶战略,凝聚着溧阳政企一个共识: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质量、价值的体现,更意味着产业整体水平与市场竟争的实力。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溧阳茶业以孜孜追求品牌为目标,紧绷产品质量这根弦。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