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体验普洱茶的分步式

体验普洱茶的分步式

2019-08-16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体验普洱茶的分步式

近年来,普洱茶已逐渐成为人生生活中高尚的体验之一,其健身作用自不必说,饮茶时得到的陶醉境界更是普洱茶渐趋流行的主要原因。掌握争取地和深入的饮茶方法,在日常生活或闲暇时光中,冲一壶茶,感觉世界之大世界之奇;抿两口入口入腹,感觉历史之悠长深远,人生之无穷怀想,则不是神仙,胜似仙人:飘飘然,淡淡然,物我两忘,优哉游哉。

  这个情况让人深思;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分析后,我初步整理出了一种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暂名就叫作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现在写出来,以与各位茶友(主要是新手)共享。

  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的品饮重点在于八个字,即“分步体验,综合评估”。这一方法的得出主要来自于一种基本现象。大家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若是一个人失聪了,他的观察力就会格外敏锐;而一个人若是失明,他的嗅觉和听觉也就会比正常人发达得多。这说明一个问题,除了刻苦的锻炼以外,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分步体验式饮茶法主要即植根在这一前提下。利用这种饮茶方式,我们-即便是新手-也就会很快地和更深入的体验到普洱茶令人迷醉和沉入的快乐了。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假象,一招教你识破行业“障眼法”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假象,一招教你识破行业“障眼法”

图为:普洱茶晒青毛料(图由南茗佳人提供)

时隔十年,2017年,普洱茶市又是特殊的一年。今年茶市格局,普洱茶古树茶春茶减产、价涨已是事实,而市场方面,有业内人士断论,2017年的普洱茶新品不被市场看重。真是如此吗?普洱茶“价格倒挂”非天意,而是人在作祟。

按照常理来说,或从普洱茶消费者角度来看,由于今年春茶减产,在整体品质有所提升的同时,春茶原料价格上涨,是在常理之中;而市场方面,普洱茶新品价格应有所上涨才合乎常理。然而,普洱茶市并“不看好”今年的普洱茶制品,或抛“原材料涨价时,市场却现价格倒挂”等现象,究竟是何故?从以下几点解析。

第一,普洱茶“价格倒挂”现象,仅存于炒作中期茶的“障眼法”

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越好喝”的特殊属性,也就是说,即具备了品饮属性的同时还具备了金融属性价值。从某些角度来看,普洱茶的金融属性已经远远超越普洱茶最基本的品饮属性。也因此,在号称“茶市华尔街”的南方茶叶市场藏茶之都的东莞一带的茶商,于早期囤积了很大一部分的普洱茶制品,即类属概念茶中的中期茶。这部分概念茶又急需破仓而出,急于变现。这就是目前省外部分茶市呈现出普洱茶“价格倒挂”现状之一。而在普洱茶中转站昆明茶市,就几乎不存在“原材料涨价时,市场却现价格倒挂”等现象。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假象,一招教你识破行业“障眼法”

图为:弯弓古茶园(图由南茗佳人提供)

第二,普洱茶“价格倒挂”现象,或是某一类别的普洱茶制品

“物以稀为贵。”就目前的普洱茶产区的古树茶资源来看,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资源还不到云南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这原本就稀缺的云南古树茶资源,加之今年的春茶减产,特别是头春古树茶一类,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类稀缺的古树茶制品,并不存在“价格倒挂”现象。

举一例加以论述,今年云南古树茶头春茶采摘期间,笔者在易武丁家寨探访就了解到,2017年的弯弓古树头春茶的产量,多部分茶农家仅收了十几公斤的量,少部分茶农多则二十余公斤。诸如此类的名山头茶制品,于市场而言,是供不应求。

熟知普洱茶行业的人士皆知,在普洱茶界内,主打古树茶山头茶一类普洱茶制品的茶企,主要是具有实力一类的中小茶企品牌。就2017年的易武古树茶春茶而言,对普洱茶原料“吞吐量”较大的普洱茶茶企,无疑是吃了一棒。换句话说,需求量较大的茶企大多绝缘于2017年的古树茶春茶原料。

普洱茶“价格倒挂”是假象,一招教你识破行业“障眼法”

图为:古树新芽(图由南茗佳人提供)

那么,与古树茶春茶原料绝缘的茶企是不是就没有古树茶制品了呢?答案无疑无非就在这道题中。选择“有的”这一部分的茶企,或两情况:一有多山拼配的少量的古树茶;二有小树茶、台地茶冒充的古树茶。

第三,普洱茶“价格倒挂”现象,或是某一类型茶企的普洱茶制品

就2017年的古树茶价格来看,特别是名山茶,已将一部分无实力的中、小茶企拒绝在古树茶的门槛之外。实则已将其拒绝在门外,但是呢?这部分茶企上架的普洱茶制品,棉纸包装上仍是“名山茶”。这对于具有辨识能力的普洱茶消费者,不知其一,也能知其二了。

综上所述,就当下的普洱茶市场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的“价格倒挂”现象——这仅仅是普洱茶圈内的某些行业人士特意制造出来的用于然乱消费市场秩序的“障眼法”罢了,仅此而已。

特此声明:本文系独家原创稿件,

什么样的茶才算是一款好普洱茶?

什么样的茶才算是一款好普洱茶?

在平时所碰到的问题中,这是各地的茶友客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好普洱茶不止一款。其次,好普洱茶们因为用料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存放的方式与时间不同等原因,彼此之间往往也不存在可比性。就好比我们很难以相同的价值观去要求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我们也无法要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都挑起一样重的担子或者绣出一样好看的花来。我们前面谈过,不应该拿某一款历史名茶(比如红印)去跟所有的茶作比较,它只应该跟同时期的茶或者同价位的茶去作比较。

一、新熟茶

先谈谈新熟茶。我们说的新熟茶一般指五年存期以内,必要时可以延伸到十年存期以内,也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第一、第二两个阶段,仓储情况以干仓或者自然仓储为主。

如果非要给熟茶在口感、香气方面分个类别的话,实际上可以分为勐海系、下关系和昆明系。为什么叫“系”呢?意思就是这些茶厂的老板或者技术骨干主要地是早年在某个大厂工作过,从大厂出来后在新开的茶厂按以前该大厂的用料、工艺等做茶,形成有基本相同的口感香气特征体系。口感香气上面的差别实际上反映出了不同的茶厂在用料、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差别。

在十年以下自然仓储存放下的茶中,勐海系的茶突出表现为明显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米香,发酵较重一般为七成熟左右。如果发酵、散堆等环节做得都比较到位的话,勐海系的熟茶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一个明证。相比之下,下关系(代表产品:历年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系(代表产品:2006年以后的7581熟砖)的熟茶在十年之内作干仓存放的话就没什么优势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喝到过一款十年陈期以内好喝的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我的个人偏好和个人口味,姑且听之不足为凭)。事实上分辨起来也很简单:头三口一喝之下出酸味的不是下关系就是昆明系,有明显熟米香的基本是勐海系的茶。

另外常见的,如果一泡茶喝起来有明显的“铁腥味”(也就是有一种嘴里含着铁器的感觉,这在近十年的新熟茶中比较普遍),那么一定是茶汤中氟含量较高的原因,而氟含量高是因为用料较粗老的原因。

二、老熟茶

喝到老熟茶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的茶友拿新熟茶的要求来衡量老熟茶,稍闻到一点陈味就大喊“湿仓”。其实,好喝的老熟茶往往跟好喝的新熟茶一样难找。

我们一般把十五年以上陈期的熟茶称为老熟茶,十五至二十年称为第三阶段,二十年以上称为第四阶段。

作为三阶段以上的老熟茶来说,我认为还是香港传统仓储(有人称之为湿仓)放仓到位退仓也到位的比较好喝。除了熟茶所共有的“香甜醇厚滑”五因子标准外,一款好的老熟茶还应该具备化感和气韵。所谓化感就是茶汤入口不应象干仓中生代茶那样收敛,而是入口即化,有一种发散感,往往让人有“口腔中若有似无,说无还有”的奇妙感觉。气韵要生动,喝了茶要有精神,茶汤入口产生的是正能量和愉悦感,喉部舒展,有喝了还想再喝的感觉。

最后,老熟茶的香气与新熟茶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如果是香港传统仓储的话一般是参香甚至药香,相比新熟茶的香气表现得更加高雅更有贵族气息。

需要补充的是:特别干燥存放的老熟茶,因为转化(熟茶也有转化的问题)的原因,往往表现差强人意甚至不如新熟茶。曾经有当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的朋友拿来九十年代初昆明茶厂生产的“福禄寿禧”熟砖来让我品鉴,希望能送上拍卖公司的拍卖台,但试过以后确实让人失望,放得太干了,口感非常不好。另有一位旅日华侨托人送来了早期出口去日本的7562熟砖,同样也因为放得太干而口感表现很差。

前面谈到过下关销法沱和昆明7581砖在第一、二阶段如果干仓存放则口感表现一般般,但在经过了香港传统仓储之后,往往给我们以惊喜。

在我看来,熟茶要么喝第一阶段的精品,要么喝第四阶段的精品,中间阶段特别好的真不多价格也不便宜,当然第四阶段的精品(比如文革砖)价格更贵。

三、中生代生茶

对普洱茶的理解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不要以为把新熟茶随便放放就会变出参香药香来,同样地也要用完全不同于熟茶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不同时期生茶的表现与变化。说得更透彻一点:你就把新熟茶、老熟茶、中生代生茶当成三种完全不同的茶好了。

红印宋聘公认好喝,但我们不能拿红印宋聘当成唯一标杆来衡量所有的生茶,于是我们把普洱茶人为地划分成了若干个时间段(我划了四个阶段,分别是04年以后、04年至96年、96年至86年、86年以前),每个时间段都可以树立一个乃至几个标杆。中生代生茶包括了04年至96年以及96年至86年两个时间段,其中的标杆茶不见得是最好的,但通过试喝这些标杆茶至少可以让人有一个比较、有一个方向、有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这些标杆茶大致符合“三句话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气。茶气强烈而刚猛、香气持久而绵长,则这款茶一般茶质厚重且仓储较干,滋味丰富表示有苦有涩有冲击力,但愉悦则是“苦化甘、涩转津”速度较快的具体体现。你看,这些标准跟熟茶的标准是不是有着天壤之别啊?

从历史的传承性上来看,往往长期坚持生产有大量各类产品出产的大厂表现更为突出,尤以勐海茶厂从原料的使用和拼配工艺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要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会只落到大益(勐海茶厂)的头上呢?因此,我在“三句话标准”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个“味最酽”的判别标准,这是对一个茶从用料、工艺、仓储以及今后转化走向都很有意义的判别标准。

雷达发现目标需要“特征参数”,“三句话标准”加上“味最酽”就是我判断一款中生代好茶的“特征参数”。如此说来,能够拿得出手的中生代好茶大概就可以排排队了,80年代中期以来存放较干的厚纸8582、88青饼、92方砖、96紫大益青饼、97水蓝印7542、00年无R红大益7542、01年简体云7542、01年四号饼,大概就这些了吧。2007年初,白水清先生第一次来北京,有茶友问他88青之后什么茶有价值,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的回答就是上述后五种茶。今天再看,白先生当年的回答是真诚而实在的,当然,其中有些茶因为订制者的不同而会产生几个不同的版本,用料不同、仓储不同、品质也各异,这是爱好者要十分留心的。

也会有人喜欢同期其他茶厂的产品,但在反复比较之后,我还是更欣赏大厂特别是勐海茶厂产品中的那种独特的神韵。从性价比方面考量的话,有些下关茶厂的产品比如被称为83铁的90年代初无纸铁饼(一说为去了包装的8653)、仓储得当的1999至2001年间的中茶牌繁体字铁饼、01年厚纸8853等都可以列入其中。还有一款茶不能忽视:有一定年份并受相当一部分茶友喜爱的下关甲沱。

至于老生茶,建议大家找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和杨凯先生的《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看看,虽然有个别谬误但总体写得都很好,只是老茶的价格已经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可以讨论的了。围绕近几年生产的新生茶,说的人很多,说法也不少,我个人认为可以再观望一下,等待中生代好茶的“特征参数”的出现,等待用料、工艺、仓储等各方面因素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之后再下结论不迟。

喝普洱茶时,偶尔会有点苦,为什么?




喝普洱茶时,偶尔会有点苦,为什么?

  
原因:

1、茶蕊未惕除干净。

  
2、茶青采摘时较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