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辨识普洱茶好不好的几点知识

辨识普洱茶好不好的几点知识

2019-08-17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辨识普洱茶好不好的几点知识

  辨别普洱茶好不好的几点知识文章从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不以霉味仓别为号召、不以树龄叶种为考虑等几点为您介绍普洱茶那个牌子的好?

  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基本上,只要生茶品在干净、通风佳的陈放空间所发酵的茶品,就算放上50年或100年,茶的汤色依然不可能变黑或变深枣红色,绝对是油光气十足、色金黄转枣红才对。有些茶商此时就会在冲泡上用些小技巧来弥补一下,例如置茶量少一点,出水时间快一点,如此一来即能多少「盖」过去一些。切记真理只有一点,就是越陈越香,越泡越好喝,茶的汤色是极富生命力之感,而不是闻之杂味久久不退,喝之喉头不悦之怪现象,有道是,好茶一杯入口心旷神怡,二杯入口人生何求,您能体会到如此绝妙的境界吗?

  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谈到这里,当然就要特别强调味道,所谓味道,顾名思义就是用闻香的方式体会判断,而感觉出来的香气频率即是所谓的味道。所以在毫无准则之下,公说有樟香气味,婆说有参香陈味,而业者「杂味十足」。其实生茶品唯一的味道就是樟香味,陈年老味老韵。熟茶品就可能因人为发酵的轻重而有所谓的几分熟几分生的争议存在,分辨最好的方法就是渥堆发酵越少的茶品及在拼配蒸压时间越短越佳(因为渥堆太久,茶性全软化死性了,失去越陈越香的意义。)拼配蒸压时间太久就好像食物蒸过头担心不熟,又多蒸了一下,试问,如此一来茶品放再久还有意义吗?所以生茶品在未经渥堆方式之下,陈放发酵的陈年味道直接散发出樟香味,就看其散发出的味道强弱与否,聪明的消费者如何去体会并选择自己的最爱了。

  不以霉味仓别为号召

  仓别是决定普洱茶好坏最重要的一环,所谓仓别就是指普洱茶经采收、制作成形后陈放的空间,谓之仓别,那么有哪些区分呢?货比三家不吃亏,用同质比价、同价比质的理论定标准,相信普洱茶的世界及未来一定美好无比,个中好坏冷暖是没有侥幸的这是老爱听爱编故事的业者及消费者所无法体会的。

  不以树龄叶种为考虑

  当下众多的消费者大多以为大叶就是野生,不然就是乔木种,而众多业者依然迷信大叶才有市场。仔细观察叶子如果是大大、平平、薄薄的,一定不可能是乔木种,更不可能是野生种(因为正统普洱茶地处中国云南,位于云贵高原,生长条件极为适合,历经数千年之久)。

  特别强调,传统的普洱茶品是不用化学肥料,更不需要农药的,那些新鲜大叶种,叶子大大、平平、薄薄的茶品就是在商业利益需求下种出来的,一年四季皆可采收,只要有土壤、水份、空气、养分、阳光,自然生产的快,在农人细心照顾下,不像小时候印象中的农产品那么的纯,那么的真,如土番石榴入口后那股番石榴香微苦微涩,马上转甘转甜。因为都是有机,没有农药及化学肥料。

  人为栽种的灌木种普洱茶之所以会大大、平平、薄薄的是因为在有阳光、养份、水份照射下,经充足的光合作用,生长速度自然很快,就像「闷」豆芽菜一样的意思,真正云南野生普洱茶是没有施放化学肥料及农药的。在傣族人采收之后,经日光萎凋,制作后再陈放,等待其发酵,将新制成的生普洱茶品中的苦、涩与茶碱经由不能密封原理,由空气中的水份流动来催化(陈化发酵),时间越久,茶的刺激性越低,发酵也就越完整。正因如此,陈放成本、储存仓别空间、管理技术等问题是既得利益之经销商所不愿承受的,相形之下,造假、熟化、浮报年代等情形就层出不穷了。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形美三:对叶底的形美考究

普洱茶的形美三:对叶底的形美考究

推荐阅读:普洱茶的形美二:对茶汤的形美考究

叶底也称茶渣,指干茶经过开水冲泡后展开的叶子。叶底是对茶叶鲜叶状态的最大限度的还原,正如许多老茶客所言,品茶过程中许多令人疑惑的问题,可以通过品鉴叶底寻找到答案。看叶底,是品茶过程中最简单最粗暴的手段,但通常也是最有效的利器。

品鉴叶底是品茶的最后一个环节,习惯上,普洱茶是在六泡之后开始。品鉴叶底前,须将冲泡过的茶叶仔细妥当地置入叶底盘(也可用普通的白瓷餐盘,盖碗盖子的背面也可以,茶盘上也行,关键是一定要平整清洁),注意要把细碎的、黏在杯壁或碗盖上的茶叶细致清理出来,把叶子细心铺开、撳平。)N2~8z%M0f+l6])I)m

品鉴叶底,要从叶面展开度、叶底活性、叶面特征、叶底香气、叶底一致性、叶面完整度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证。考证的方法,借用下中医的常用诊疗手段,即望、闻、问、切。

望:仔细观察鉴别叶底的叶、芽、梗的构成情况,做到既察颜,又观色。

闻:跟中医的“听”不同,叶底品鉴中“闻”指的是嗅闻叶底的香味气息,这个在关于普洱茶香气的文章中已有专门讲述。

问:品鉴叶底时发现特别或异常之处,要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探究出里面的道理。从茶商尤其是制茶者处得到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从中得出结论。问,是要掌握更多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而不是要去听一大堆云山雾罩的故事。

切:品鉴叶底,不仅要用眼和鼻,还要用手去触摸、感知叶底的情况,触、捏、捻、搓,都是看叶底时经常用到的手法。

普洱茶的形美三:对叶底的形美考究

第一要考究的是叶面的展开度。普洱茶经过若干次冲泡后,叶面应该能够渐次展开最后完全舒展。按照一般经验,毛茶制程控制到位且后期储存良好的普洱茶,一般经过六次冲泡即可完全舒展。稍经冲泡即可完全舒展的普洱茶,一般是茶菁过于粗老,揉捻没有到位,这样的茶叶通常耐泡度比较差。久经冲泡而叶面却很难完全舒展或只有小幅度展开的普洱茶,生茶则意味着或揉捻过度或杀青温度过高或后期储存过程中过于高温高湿,而熟茶则反映出发酵过度甚至可能已经形成了“烧心”现象。

第二要考证的是叶底的一致性,即该款普洱茶所选用的茶菁是否单纯,如果是拼配茶,拼配的程度又如何。要从叶面色泽是否一致,芽、叶、梗的形态是否有明显的出入,叶面特征即叶形、叶缘、叶脉等是否均匀一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鉴。

关于纯料和拼配究竟哪个更好,在普洱茶行业已经是一个烂大街的话题,而且永远不会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为所有人接受,毕竟,这里面牵涉到的商业利益太多。作为品茶者,只需了解一个客观事实就可以了:明明做的是拼配茶,却口口声声宣扬自己这是纯料茶,这样的茶商比比皆是;明明做的是纯料茶,却告诉别人自己是拼配的,这样的茶商还真没见到哪怕一个。江湖是非没办法讲清楚,但从叶底看出纯料和拼配的程度,却是每个品茶者应具备的基本功。

第三要看叶面完整度,也称叶底整碎度。叶底的条索保持得越完整,说明工艺越精良。碎叶多且整个叶底很细碎的普洱茶,是很难称得上精品的。对于很早期的普洱茶,为了拼配的方便,在普洱茶精制阶段,会有切茶的工序,所以早期的普洱茶叶底很多是很细碎的,历史地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普洱茶的形美三:对叶底的形美考究

讲究叶面尽可能完整,美观的要**显而易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同期茶汤表现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叶面更完整的普洱茶,其后期转化的效果,要比细碎的更有可能后劲绵绵,更有可能出彩,这个结论从茶叶溶出度的差异来理解,是很简单的。

第四要看叶底的活性。普洱茶,尤其普洱生茶,被人们广泛誉为有生命的茶,是因为普洱生茶整个的低温制程,使得茶树鲜叶的表面和内在的活性物质得到最大的保留,在漫长的储存陈化过程中,活性物质可以被氧化、被分解,但整体活性仍有。品鉴普洱茶,叶底的活性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活性好则意味着茶菁选料精当、工艺控制到位、储存条件良好,有极大的可能成为上品,而活性丧失殆尽的普洱茶,通常可以把它理解为已经死亡的茶叶,完全失掉了普洱茶的真性,这通常是由于茶菁选料过于粗老、工艺出现失误和储存条件过于高温高湿而导致茶叶变质。

对叶底活性的鉴别,要以眼观、用手捏。仔细观察叶底颜色,当年新制的普洱生茶,表面颜色为鹅黄嫩绿的,春茶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有机会是明前采摘,反之,叶面颜色碧绿乃至深绿的,秋茶和雨水茶的概率比较高。普洱茶储存过程中会被氧化,叶面颜色逐渐向红色调变化,年份极久储存条件良好的普洱生茶,可以转化为栗色和深栗色,但整体的观感仍然是软嫩且有光泽的,说明茶叶的活性仍在。用手轻轻捏叶片,触感弹性强者为佳。将叶子轻轻撕开,出现较多的类似藕断丝连的长纤维的,如果弹性还比较强,说明该款茶的选料老嫩得当,工艺和储存不存在问题,活性相当不错。反之,如果叶脉突显,触感生硬,缺乏弹性,无疑,这只能列入次级品。

正常的生茶叶底,即使已经储存了若干年,其叶片应该有一定的韧性,用手轻搓,叶片不会被破坏。在品鉴叶底中,经常会遇到叶片轻轻一搓就会烂掉,甚至会成泥状,这属于不正常的叶底,应引起警觉。

叶底出现该种情况的原理是叶角质与纤维素分离,原因很多,大致有:茶叶生长茂盛期过度使用化肥或喷洒农药过量,导致毛茶农残过多;阴雨天采摘,鲜叶表面带水,没有及时进行萎凋,使鲜叶被闷到了,这种情况一般还会叶面带黑淤,汤色较浑浊;茶叶经过长期高温高湿的存放,即通常所讲的湿仓茶,叶片非常容易揉烂,且会有锁喉感;茶菁较嫩而泡茶中又高温闷泡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叶片容易揉烂;熟茶如果发酵过度,叶片很容易形成烂泥状,这种情况一般叶面显黑褐色,汤色偏黑。

第五要分析叶底的叶面特征。叶面特征可以反映出普洱茶采摘季节、种植环境关键信息,所以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之一。

普洱茶以古树为贵,讲究树龄要老。对古树的定义,有许多的争论和说法,在此不便展开论述。关于古树这个话题,探究茶叶跟真正原生的野生茶树鲜叶有多大的距离,进而得出茶菁采自的茶树有多少人工干预成分,是最有意义的,是茶客煞费苦心区分古树茶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学会去品外,学会从叶面特征分辨,是一个很好的辅助。

简而言之,从野生茶树到人工栽培古树再到近几十年广泛种植的新品种茶树即通常所讲的台地茶,叶面特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如果用比较形象容易理解的数轴来描述,把野生茶树作为原点,新品种茶树作为最大值,则叶面特征从原点开始的变化规律是:叶缘的锯齿变得愈加细密尖锐;叶脉更加稠密明显且愈发规则;叶面革质感弱化而蜡质感强烈;叶形更加趋圆;相同采摘季节的叶面颜色由深趋浅。掌握了这一规律,对比下要品鉴的茶叶叶底情况,看的多了,积累了经验,才会明了手中的茶品大致处在哪个阶段,是否真的所谓古树,也就有了言之有据的结论。野生茶实际品饮时并没有太多为人称道的美感,但为什么很多人趋之若鹜?除了少数人的盲目跟风猎奇外,拿到野生茶作为原始的参照标本,方便研究,才是许多资深茶客的目的。

普洱茶的形美三:对叶底的形美考究

叶面特征可以清晰反映出普洱茶的采收季节,在很多时候,比如品鉴储存年份较久的茶叶时,甚至比依靠品饮都来的更准确。普洱茶采收的三个季节春季、秋季、夏季,其对应的茶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叶形趋大,叶面颜色由嫩绿趋向墨绿,叶缘的锯齿趋向稀疏粗钝,叶脉趋向粗线条。通过多观察鉴别叶底的叶面特征,会逐渐掌握熟悉茶区茶菁的季节特点,自然会对判断茶品的采收季节心中有数。

品鉴普洱茶叶底时,经常会听到一个术语:马蹄面。叶底中出现马蹄面,老茶客会把它作为春茶尤其是明前采摘的判断依据,这个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细看出现马蹄面的茶梗,会发现形成马蹄处是多层春芽根部组织构成的。由于普洱茶不采冬茶,到了万物回春的初春,长达近半年积累的养分急需萌发茶芽,而此时却适逢云南的干湿两季的交汇,水分和气温的不稳定使得萌发茶芽并不是一次成功,多次层叠的结果,就形成了马蹄面。清明后,气温升高加速,出现降雨的概率大大增加,茶芽基本可以一次萌发完成,所以出现马蹄面相应会减少许多。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明前采摘的茶菁中出现马蹄面的几率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秋茶和夏茶中绝对不会出现呈马蹄面的叶梗,所以单纯依靠是否出现马蹄面来判断是否春茶和明前茶,是太过片面的。同时,出现马蹄面的茶梗,木质化比较重,如果有太多的量,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茶叶的品感。

第六要用心嗅闻叶底的气息。关于这一过程,在谈普洱茶香气篇中已有详细描述,不再赘述。

关于叶底香气,补充说明一点:在嗅闻叶底香气时,经常会出现叶底香气与杯底香和汤香不一致的现象,比如,杯底香和汤香明明是很典型的蜜香,而叶底香气,特别是冷了以后,却是幽幽的兰花香。出现这个现象,说明该款普洱茶正处在急剧的转化期,杯底香和汤香反映的正是经过陈化后在该阶段形成的新的香气,而叶底香气反映的是前阶段普洱茶更本底的香气,是尚未转化的香气物质的表现。如果杯底香和汤香已经让人很满意,那么再假以时日,这款茶的后期表现将会更让人惊喜,这是普洱茶在林林总总的茶类中能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

文/堂主

普洱茶微博精选:6月27日

  6月27日普洱茶微博精选,小编先与你共享。

  @茶人王心:几乎所有的茶客都有这样的经验:几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还说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经微微出汗了。随即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舌下生津。如果说体态的“轻盈”二字来形容绿茶,而对普洱茶而言,则以自己不轻盈的外貌,换得了茶客身体的“轻盈”。《品鉴普洱茶》

  @普洱茶大马家:普洱茶经久耐泡,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51普洱网:早上要用白茶来开胃,因为我们的气,从底下往上升,人变得有精神;中午要用龙井,因为甘洌消食;晚上要睡个好觉,所以要用温和的普洱茶做底。
        

  @河南卢仝七碗茶:【如何使用茶刀分解普洱饼茶】普洱茶多为饼砖沱等紧压茶,要使用茶刀分解开便于冲泡:1.把茶刀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插入;2.稍用点力,把茶刀再往茶饼里推进去些,这样不会把茶饼撬的很散碎;3.向上用力,把茶饼撬开剥落;4.再用同样的方法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的撬开。

  @云南弘益茶文化中心:#茶史沉浮#唐宋"斗茶"活动风行天下,以此为乐。而当时各地出产的茶叶绝大部分都是"蒸而饼之、蒸而团之"的,工艺流程很是讲究,投入甚大,颇为奢侈。朱元璋称帝后废除团茶,斗茶之风也一扫而去,由于普洱茶地处云南,较为偏远,新政鞭长莫及,饼茶、团茶的工艺才得以保留至今。

  @国际礼士:【普洱茶贮存陈化过程中茶多酚的变化】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活性物质,在茶汤中呈苦涩有较强的刺激性,多酚类物质在普洱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聚和、缩合反应,产生大量的水溶性氧化产物,使发酵普洱中的茶多酚较原料减少50%—70%。生普在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均呈减少趋势。

  @行走古茶山:#普洱茶#实景图片,解读普洱茶晒青毛茶制作过程。茶园(台地茶、古树茶)→采摘→摊晾→杀青(锅炒)→揉捻→日晒→装箱。此流程为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现大多采用滚筒杀青,机器揉捻,但必须是日晒干燥。普洱茶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其滋味、香气皆为茶叶自身内含物质决定,当然也受工艺及天气影响。

  @普洱会:「我看普洱茶未来」普洱茶水深吗?太深!普洱茶神秘吗?神秘!你若真爱好普洱茶,水一点不深。因普洱茶就是喝的茶,喝的人缺"参照物"!而现在的人会上网搜!看"书"!嘿嘿,马甲出现了!N多故事、N多老师、N多???。百年老茶用料是老班章?刮风寨?冰岛?昔归?红印又是怎样?无人问!也许不敢问。

  @普洱会:最近普洱茶爆出很多新闻!马云、李连杰到云南喝108年普洱茶,马云亲自做茶;央视爆普洱茶;现又爆88青高仿!普洱茶的故事真多啊!不过可说明一点,普洱茶是好东西,很吸引人。都想拥有值得显摆的好茶,就是认知不足,编故事的人才会多!否则,不会有这么多新闻鸟。

  @一品阁茶会所:【经典的话】普洱茶最能磨练人的心志,温润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浮噪。若想品到好的普洱茶,水与器都很关键,包括泡茶时的一招一式都会影响到茶性的发挥和释放。面对好茶,我们都得静心观己,如果连自己的内心都安顿不下来,如何在茶汤里捕捉到光阴岁月的味道?每一道各不相同,唯有在一个静字里才能获得!

  所有微博资讯均撷取自各大新浪微博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者修改。邮箱www@puercn.com

深圳人最爱小包装普洱茶

  深圳的旅游分子们大概永远消磨不了对云南的爱,而这一回轮到云南向深圳“输出”了。云南省商务厅于金光华广场举办的2012深圳“云品(云南商品)大集”展会今日将闭幕,相比早就风靡中国的普洱饼茶,深圳人对小包装普洱茶、小粒种咖啡、云南绣品更倾心。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云品大集”集合了云南省各州市的36家企业300多种商品,包括茶、酒、特色糕点、山珍野菌、酱菜、小工艺品等品类,除了强调云南地域特色,还强调产品的“绿色”、“生态”、“公信”,大多数品种是经过国际认证、国家评选或云南商务管理体系YC认定的。云南品牌企业促进会副秘书长林子晖透露,除了绣品和小包装普洱茶,小粒种咖啡和野生菌明显也成了深圳人的心水之物:“不少客人对小粒种咖啡的香型赞不绝口;至于野生菌等干货,我们接到了韩国、欧洲很多订单,这几天在深圳被询问最多的就是‘这个怎么煲汤?’。”

  据了解,作为官方的推广活动,“云南商品大集”过去两年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今年首次来到深圳,并以深圳为开场,接下来还将在台湾、北京等地陆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