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普洱茶膏的功效有哪些?

普洱茶膏的功效有哪些?

2019-08-23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1、普洱茶膏所含茶叶多酚类(即茶多酚)的含量高于普洱散茶和饼茶。它的四大主体: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等在特殊的厌氧发酵过程中相互制约与转化,而产生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其中,除酚酸及缩酚酸外,其它三种均具有a-苯基苯并吡喃为主体的结构,都统称为类黄硐物质,其基本碳架为C6-C3-C6。这种类黄硐物质通过食道进入胃和小肠,并由小肠黏膜吸收进入门静脉,在肝脏酶作用下转化为各种代谢物;它能降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进总脂和胆固醇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进而促进胆固醇的流动和转化,减少血清胆固醇以及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的沉积;抑制12-脂氧化合酶和环氧合酶,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前列腺环素,减少血栓素合成而起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作用;同时,它还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强血管壁和调节血管壁通透性,从而达到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具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2、普洱茶膏中所含茶色素是属于水溶性色素,是在普洱茶膏加工过程中由黄酮类化和物和儿茶素氧化聚合的产物。茶色素能够松弛平滑肌痉挛以解除微动脉高压,协调血管内膜分泌,降低剪性应力而活跃微循环,通过调整红细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浆组分以降血黏,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自由基以防止脂质过氧化而延缓衰老,因此有很多专家认为茶色素对脑早衰有辅助治疗作用。

3、普洱茶膏中所含的生物碱主要是嘌呤碱类,较多的是甲基嘌呤衍生物。研究表明,咖啡碱能够刺激小肠分泌水分和钠,其利尿的功能一是对膀胱刺激作用协助利尿;二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而实现的。

4、普洱茶膏含有可溶性总糖(即茶多糖)是目前已知的茶叶中最高的。普洱茶膏中的茶多糖最明显的生理功能是降血糖,它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浓度,还能够对抗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所导致的高血糖,因此,普洱茶膏中所含的茶多糖对人体糖代谢的影响与肝素类似。

5、普洱茶膏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属于茶氨酸(Theanine),又称谷氨酰乙胺,属酰胺类化合物。。它的主要药理学原理是茶氨酸由L系输送系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使脑线粒体内神经传达物质多巴胺显著增加,多巴胺是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前驱体,是对传达脑神经细胞兴奋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多巴胺缺乏会引发帕金森症、神经衰弱症等。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断代:再谈历史认识

  前文:认识品种,茶叶风格的形成

 

  说起普洱茶的历史,众说纷纭;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五花八门。

 

  课程有一讲专门谈论「普洱茶史纲」,在此,依个人理解再次诠释。

 

  离开汉族视野

 

  「普洱」二字,并非汉语词汇,这个词源于傣族,是汉语音译。

 

  「普洱茶」一词进入汉语词汇,在1729年清代雍正改土归流之后。

 

  在此之前,普洱茶是一种南方民族的特有产物,不论是南诏国的罐罐烤茶还是西双版纳的竹筒茶,澜沧江流域的茶叶体系都有别于长江流域。

 

  跳脱传统汉文化视野,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普洱茶。

 

  茶马古道的观察视角

 

  早在南诏国时期,云南就有滇藏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什么?茶马古道不只是一条路,不单是一种历史文化,而更多是一种经济链条,这个链条不单是指茶与马的贸易,而是在于以茶马古道为核心的人类学观察视角。

  改土归流后,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滇藏茶马古道、中原茶马古道、南洋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繁荣,决定了云南茶产业的繁荣。

  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悠久,云南茶与康藏物产的贸易关系,不仅促进了康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也使得这一条经济链条上,得以产生商贸聚落。

 

  在清帝国统领下的滇藏与中原茶马古道,也促进了清帝国对西藏民族的秩序输入。因为经济稳定,政治就不容易动荡。

 

  中原茶马古道,得益于清朝宫廷的大力推广。

 

  为什么清王朝要大力推广普洱茶?原因在于,扶持云南茶产业,茶马古道的经济链条将可以帮助王朝有效统治西藏藏族和中原汉族。

 

  让中原成为云南茶的消费区,可以扩大茶产业,巩固云南疆土,进而发挥在东南亚的政经影响力,这是中原茶马古道的战略意义。

 

  南洋茶马古道,既源于云南本身与东南亚水陆交通的方便,也源于清帝国对于整个东亚的经济扩张。

 

  南洋茶马古道,让华侨喝惯了普洱茶,于二十世纪末,也反过来恢复了普洱茶的生产记忆。

 

  三条茶马古道,共同发展云南茶产业,便造就了清代《普洱茶记》里记载的「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生熟之争

 

  在李扬老师的分析看来,普洱茶根本不存在生熟之争,因为普洱茶本来就生熟皆有。

 

  为什么?

 

  从今天运往西藏的下关沱茶来看,茶品压制时已经具有一定发酵度,新茶汤色偏黄。

 

  运往南洋的茶,则是已经发酵了的「红汤茶」,类似今天的熟茶。

 

  民国时期佛海茶厂厂长李拂一在《佛海茶业概况》中写到:

 

  (晒青毛茶)入篮须施以少量水份,以防齑脆。竹篮四周,放以大竹,一人立栏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

  运往中原的茶,则是汉族熟悉的绿茶,也就是生茶。

 

  茶叶用什么工艺加工成什么样,因应市场需求而不同。普洱茶因为销区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制作方式,这是李扬老师提出的模型。

 

  断代,断裂的茶马古道

 

  普洱茶发展至一九四零年代,由于二战爆发,中原、南洋两条茶马古道断裂,仅存滇藏茶马古道,云南茶产业受到巨大冲击。

 

  建国后,受冷战与计划经济影响,南洋茶马古道难以恢复,普洱茶产业仅靠中茶公司的出口计划勉强维持,在港台南洋茶商进入云南的九零年代之前,普洱茶可以说断代了五十年。

  九零年代,港台南洋茶商循着旧记忆,拿着老茶饼,进入西双版纳寻找普洱茶,却发现普洱茶产业几乎破败,易武人甚至不知道有普洱茶饼。

 

  从恢复普洱茶记忆这个层面来说,吕礼臻、陈怀远等人对普洱茶的贡献非凡。

  历史往往功过参半,赞扬与褒贬皆有其片面性。

 

  回溯历史,辩证分析,重新理解普洱茶,对于喝茶人而言,不仅增加了茶汤的历史厚度,也令人神思更加澄莹。

 

  下集谈熟茶

普洱茶:因为手工制作所以尽彰显奢侈

传统手工艺,顾名思义,首先是与我们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为什么传统手工艺近年来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与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的全球化、都市化发展过程有关。传统手工艺,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被遗忘了。我们的社会幡然醒悟之后,开始千方百计地保护传统手工艺。当然,传统手工艺不仅与我们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也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它从传统延续至今,还作为活态的文化传承于民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种种效用,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一种文化不能没有根,像传统手工艺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文化形式,在今天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张士闪

普洱茶:因为手工制作所以尽彰显奢侈

传统手工艺,凝聚的不只是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更是一种从生活中萃取出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艺术。从古至今,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手工艺都是一个奢侈品的必要成因。甚至可以说,传统手工艺诠释着奢侈!

劳斯莱斯汽车都要经过至少60双手的精心打造,之后才能移交至其新的拥有者手中

从苏州刺绣到Chanel高级手工作坊,传统手工艺既承载了厚重的古典文化,更引领着现代时尚风向潮流。

而当普洱茶与传统手工艺结合时,普洱茶的一大精华便得以显现!

采摘

亲手采摘鲜叶,一芽两叶为上。

萎凋

置于竹篾上,避开阳光,放在通风透气处萎凋。

杀青

用双手在高温的铁锅里翻炒茶叶,杀青。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捻成条索,放在阳光下自然晒干。

蒸软

晒干的毛茶用蒸汽蒸湿蒸软,置入纱袋做出饼形。

压饼

此时茶叶尚有余温,放在石磨下压紧成型。

包装

晾干后,包上棉纸,一饼纯手工制作的普洱茶就此完成。

传统手工制作的普洱茶饼,松紧有度,饱满大气,浑身散发着来自高山阔野的浑厚气息。数百年来,茶树在广袤的山林里积淀着天地之灵气,山水之精华,最后归于这一饼茶,静默在岁月中悠然陈香。

有一句话,叫:“因为手工,所以奢侈。”手工的奢侈,也许并不只在其价格上的定位,更多的时候是对品位的体现、对细节的执着与对传统手工艺的坚持。古往今来,世上最奢侈的,莫过于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其次便是有限的珍贵材料和精湛的手工艺。手工艺让人们更注重品位与细节,真正感受品牌背后深厚的底蕴文化。

普洱茶的精华,在于用料与手工艺;手工艺的奢侈,是注入了心,赋予了情,有时间的沉淀,有技艺的传承,因而来彰显奢侈。

浅谈普洱茶文化与原生态少数民族渊源。

既然普洱茶“越陈越香”,那么它就可以从一种饮品变成一种收藏品。如果我们把它变成一种艺术品、观赏品,当广大的爱茶人、存茶人将其摆在家里显著位置的时候,不单单保存了普洱茶原有的品质,原有的文化底蕴,而且新的文化内涵、文化元素也融入其中。这些文化元素既与普洱茶同根生,又附着于普洱茶而生长。

基于此种理念,厂商们把普洱茶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除散茶和传统七子饼外,还有小如圆珠,大小不等的沱茶、方茶、圆饼、象棋、金元宝;亦有大如南瓜,重量不等的金瓜贡茶、竹筒茶、屏风茶,宛如千姿百态的普洱茶百花园。

茶人们不满足于仅有形状的变化,还根据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在普洱茶千姿百态的形状上压制各种各样的图案,比如茶马古道图砖茶、福禄寿砖茶、云南十八怪图砖茶、屏风茶、红楼十二仕女图屏风茶、十二生肖饼茶等,以增添其文化魅力。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行业和茶人们的追求。普洱茶内外包装纸的消费趋势,愈来愈走向古朴、原生态、回归传统。为了回归普洱茶的传统属性,诸如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绵纸:傣族原生态棉纸、纳西族古老的东巴纸等,也成了当今普洱茶绵纸的最佳选择。笋壳、竹编、土陶等云南特有的地方文化物质产品则被用作普洱茶的外包装盒,极大地赋予了普洱茶的文化属性。

由于普洱茶需求量不断提高,从而也带动了一些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如竹编、造纸、陶器制造等,使这些濒于衰微的民间技艺又获得了新的生命的活力,形成了普洱茶产业链。

普洱茶原产地的各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各民族长期保留着各自独特的食茶、饮茶和用茶习俗。

普洱茶文化以普洱茶为载体,传播着云南各民族的茶文化,如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响雷茶;傣族的竹捅香茶;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拉祜族的竹筒香茶、糟茶、烤茶、烧茶;佤族的擂茶、烧茶;哈尼族的“煎茶”、土锅茶等,体现着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特色,反映了云南社会一定时期的精神文明,它既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思想,又包含美学和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因此,每有大型活动,热情的云南人必把茶风茶俗展示搬上舞台。

有了茶马古道、名人名著、西南各民族茶文化等的包装和百姓的日渐认同,普洱茶有了愈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日渐丰富起来,远远超出了作为饮品意义的茶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