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江苏省茶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及江苏其种类

江苏省茶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及江苏其种类

2019-08-2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江苏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产茶圣地,名茶数不胜数。

一、江苏的茶叶有:

1、唐代就有阳羡紫笋、润州茶、洞庭山茶、蜀冈茶等生产。

2、绿茶有: 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阳羡雪芽、茅山青峰、阳羡雪芽、无锡毫茶、金山翠芽、金坛雀舌、荆溪云片、南山寿眉、前峰雪莲、茅山长青、银芽茶、杨州绿杨春、水西翠柏、太湖白

云、太湖翠竹、二泉银毫等。

3、花茶有:苏州茉莉花茶

4、红茶有:宜兴红茶。

5、白茶有:溧阳白茶。

二、江苏省茶文化的发展:

1、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便有“阳羡买茶”和汉王到茗岭“课堂艺茶”的记载,表明宜兴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招收学童,传授茶叶生产技术了。

2、到了三国孙吴时代,所产“国山茶”,名传江南。 《宜兴县志》此据记载:阳羡“有名山一百三十六”。“离墨山牗即国山,三国时孙皓在善卷洞立国山碑而易名牘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

3、据查考,阳羡茶正式列入贡茶在唐肃宗年间,是由陆羽推荐而开始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所说的“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就是阳羡紫笋茶的出典。根据陆羽的说法,最嫩的茶芽,芽未展,形似笋,色近紫,称“紫笋”;一叶一芽者为“旗芽”;一芽二叶者为“雀舌”。

4、李郢《茶山贡焙歌》云:“凌烟触露不停采,官家赤印连贴催。”许有谷诗云:“陆羽名荒旧茶舍, 却教阳羡置邮忙”。卢仝在《谢孟谏寄新茶》中云:“安知百万亿仓生,命坠颠崖受苦辛。”南岳寺的僧侣也深受贡茶之苦,诗人郭三益在南岳寺题壁云:“古木阴森梵帝家,寒泉一勺试新茶。官符星火催春焙,却使山僧怨白蛇。”可见,贡茶虽好,在旧社会茶农却饱受压迫和剥削,这也是茶圣陆羽后来又著写《毁茶论》的主要原因。阳羡紫笋的贡茶地位反映了它与社会政治的紧密关系,也使阳羡紫笋摆脱不了要被政治抛弃的命运。改朝换代之后,由于开国之君往往摒弃旧王朝传统,另立新贡以彰更新之象,因而到了宋朝,福建省福宁茶被立为贡品,而把阳羡紫笋罢贡。失去了贡茶地位, 阳羡紫笋茶的生产也就逐渐衰落并最终失传。

5、在元朝蒙古统治者先前俱以游牧为生,饮奶嗜酪,不论是兰膏、酥签、玉磨茶等,都必是采用末茶,湖州、常州和平江(今苏州)这些商品经济较为发展活跃的区域,适应蒙古贵族的饮食需要,茶类生产复又转向以研磨制造末茶为主的方向发展。

6、在明初茶类生产转制的突变中,宜兴没有再出现和宋初顾渚贡焙转移而中落的情况,充分利用自身成熟的经验和传统,在制造金字末茶的技术基础上,创制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蒸青绿茶新品种——岕茶,不但没有掉队,还很快挤进了全国各种名茶的前列。

7、在清代宜兴茶叶一度仍作为贡品,但随着全国茶叶品类的增多,到康熙时,对贡茶就不再完全取某一品种作专项进贡,而是凡“佳皆贡”。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等成为皇帝的“新宠”。这样,到乾隆年间,阳羡茶也渐渐淡出了一千多年的贡茶历史。同时,随不久之后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江南宜兴作为畿辅要地,战乱不止,使茶业遭到严重损失。据史志记载,清顺治初年,宜兴有茶地2525.77亩,至康熙五年,还新增茶地568.77亩,道光年间约为3000亩,可是到光绪六年(1880年),宜兴茶园就锐减到不足500亩。到清末,受维新思想影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倡议实业救国,如在光绪32年,宜兴李逢庆等创办了阳羡垦牧树艺公司,招股五万元,买民山八千余亩,山田一百余亩,湖滏沙滩房屋基地十八亩建造总厂,遣客民栽植松、 茶、竹、 桑等树,是为我国最早的民营茶业企业之一。当时尽管产量较低,但所产茶质量上乘,在民国四年,茗岭、湖滏、张渚茶农戴长卿、洪顺元、戴骐所制雨前雀舌茶,曾获得巴拿马赛会金质奖。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