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

2019-09-16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7世纪到13世纪期间,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来到中国泉州、广州、杭州、扬州等地经商而居住下来;他们在那些地方建设清真寺,经营公共墓地,在那里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并和中国的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联姻、融合、发展。北宋沈括(1031-****)的《梦溪笔谈)中最早出现了“回回”这一称谓。到了蒙元时期,东西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中亚和西亚、波斯、阿拉伯等信串伊斯兰教的诸民族大批迁居到中国,元代史籍之中就多有“回回军”、“回回炮”、“回回工匠”、“回回药方”等专用词语。到了明代,“回回”既是对信奉伊斯兰教的诸民族的通称,也逐渐成了对回回民族的定称,这就形成了回回民族。我国除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青海的大通、化隆、民和回族自治县、新疆的焉吾回族自治县等地为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外,中国境内,不论是大陆各省、市、自治区,还是台湾、香港、澳门的大小城镇,都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回族聚居地。
回族人民不但是勤劳勇敢和富有智慧的人民,还是具有反抗压迫精神和敢于斗争的人民。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云南和西北各地回族人民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一支主要由回族官兵组成的甘肃军队,在北京的正阳门等战斗中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革命的斗争历史中回族人民也发挥了作用。在长征中,回族群众给红军送情报、当向导、支援红军,不少回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回民骑兵师和回族人民支队参战等等。

回族节日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回族的三大节日,此外还有阿述拉节等传统节日。

回族开斋节

开斋节又叫肉孜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最为盛大的回族的传统节日。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的记载、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在封斋满月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旷野,举行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吐尔”(开斋)钱。从此以后,回族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隆重庆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代·菲吐尔”的意译。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分12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每年较公历少11天,三年相差一月余。因此,按公历计算,回族伊斯兰教的节日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回历每年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凡符合条件的回族(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只在每天日落后和日出前进餐。老弱病残、孕妇和小孩可以暂不用守斋(守斋亦称封斋或把斋)。回族妇女在月经期间也可以暂不用守斋。在斋月里,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即使是不守斋的,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月有时29天,有时30天。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回族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包贴。

然后回族人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回族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

回族古尔邦节

回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或“艾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因而古尔邦节又称为“宰牲节”。在伊斯兰历年的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回族穆斯林赴麦加朝勤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它起源于先知易卜拉欣的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思玛仪勒,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易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勒带到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揭羊代替伊思玛仪勒。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举行宰牲仪式。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回族圣纪节

回传的传统节日,圣纪节,亦称圣忌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回族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成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节日活动一般在清真寺由阿訇主持。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旬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兹行和功绩。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伊斯兰教教历(伊斯兰历)的3月12日穆圣的诞生日和逝世日,也可以在教历3月内任何一天。

回族阿述拉节

西北部回族节日,届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回族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回族鹁鸽会

每年的春季,甘肃省的临夏和张家川一带的回族群众有举办鹁鸽会的习俗,届时,回族人们在一定的地点观赏、交换和出售鸽子。并同时举行唱花儿等娱乐活动。

回族亡人纪念日

中国清代回族穆斯林反清起义中殉难者的纪念囚。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为了反抗清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西南和西北地区先后爆发了各族穆斯林的武装起义,结果遭到清军的残酷镇压。据有关史籍不完全统计,回族穆斯林在这次起义中被屠杀及投于疫疾、饥饿及坠崖惨死者约两百万人。因此,后人将“众亡人”的得难日作为“亡人纪念日”,或称“舍希德节”,回族人民在这一天悼念殉难者,祈祷安拉赐他们以“舍希德”的荣誉,水享天园幸福。纪念仪式是集体到清真寺诵念《古兰经》、祈祷、游坟、施舍财物,并讲述殉难者的英勇事迹。“亡人纪念日”的日期各地不一,以当年回族穆斯林集体遇难之日为准。如云南省大理杜文秀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建立了反清政权达18年之久。1872年清军集重兵猛攻大理城,杜文秀为拯救军民率先献身就义。城陷后,清军纵兵屠城,血洗了城内外回族军民。大理回族人民每年以农历十二月十一为“亡人纪念日”。据《迁葬清咸丰丙辰昆明五万被难回教亲友碑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云南官府下令“灭回”,“格杀勿论”,昆明城干余户回族人民约5万人惨道清军杀害,从而激起云南全省回民武装反抗,史称“丙辰之变”,每年农历四月十三为昆明地区“亡人纪念日”。又据《秦难见闻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五月十七,清督指使乡团对陕西西安城内外30多个回族聚居村庄进行动掠烧杀,酿成惨案,故西安地区回族穆斯林以此日为“亡人纪念日”。另外甘肃平凉及宁夏灵武等地也以先人集体殉难之日为“亡人纪念日”。

回族的节日饮食

回族主食

回族的日常主食有小麦、青棵、大麦、豌豆、洋芋等几种。其中,城镇及川水地区回族以小麦为主食,辅以洋芋等,山早地区多以青棵、大麦、洋芋为主食,辅以豌豆、小麦等。

主食分为干、稀两个品种。干的有馄锅摸、锅盔、花卷(包括白面与杂面相间做成的砖包城花卷)、油饼、油香等;稀的有软面片、拼面片、长面、拉面、旋面儿、寸寸儿、旗花儿、麦仁饭、扁食、搅团、傲饭等。

每一个回族妇女在做饭之前,必先洗手,并以阿拉伯语默念“比斯命亮”(奉特慈普慈的真主之命),然后才开始做,进餐时也同样。按俗,吃饭先敬长辈、客人;在有客人时,妇女不同桌吃饭,吃摸摸时,要册开吃,不能直接用口去咬食,厌恶抛撒饭菜。

回族各种酸菜

回族在冬天要腌制的酸菜和花菜,外加窖藏的冬萝卜、红黄胡萝卜、大头菜等。酸菜,是用当地产的大白菜配以青盐、花椒、辣椒等调料腌制的,花菜,是以红黄胡萝卜丝为主,杂以芹菜丝、大头菜丝并加青盐、花椒、辣椒等腌制,这种菜红、黄、白、绿等诸色相间,故名花菜。回族每年秋末开始腌制,一直吃至第二年春末。两样菜泼油后,就可以和主食一起食用,酸菜还用以炒菜或下在面饭中食用。

回族祭祀食品

回族称祭祀祖宗和亡人的活动为“念亥亭”。此时的食物与平时不同,一般为:先上油香、花卷、奶茶(用获茶熬成),再上称为双碗的熬肉米饭,最后上旗花面,或麦仁饭。

油香亥亭的规模依主人财力的大小,分为大油香、小油香二种。小油香呈光面,大油香边缘捏有花边。一般有条件的回族人家,在上桌的油香上洒有蜂蜜或糖水。熬肉又叫熬熬,是以熟羊(牛)肉块、熟洋芋块、红白熟萝卜片、凉粉块加各种调料烩成的烩菜,习惯上盛在碗里吃。

从事炸油香的回族人都是家中的年长者或主妇,事前必须沐浴,着干净衣服。凡属“亥亭”上的食物,先请阿訇、长者吃过后众人才能吃;主人敬客时,说“大家口到”(“口到”即品尝的意思),而忌说“吃”字;“亥亭”所用的肉(不论牛、羊、鸡肉),都是主人举念后专请阿訇宰的。大“亥亭”上宰的牛要煮熟打成份子,同大油香一起分送远近亲友。

回族喜庆食物

每逢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儿女结婚之日,回族各家各户都要竭尽全力,做出富有特色的传统菜点,以示庆祝。

尔德节面食以油炸食品为主,油香、蜜撒、油果儿、馓子、花花儿、哈里瓦等琳琅满目,馨香四溢;菜肴主要是熬肉、手抓羊肉、麦仁饭、稀粥饭(大米、羊肉汤和羊肉熬成)。古尔邦节的食物大致与上述相同,只是少了油炸食品馓子、花花等。回族婚嫁宴席的食物有城乡之别,一般城镇注重菜肴,有条件的回族人家还要摆八盘筵席;乡下则与尔德节食物相似。

回族馓子

馓子是以精粉配以适量青油、蛋清、花椒水团成面团,搓细(或神细)而炸成簸箕形的一种回族面点,清香脆酥,油而不腻,人人爱吃,馓子既可干吃,叫“磕馓子”,又可泡在茶水中吃。花花儿,分有馅无馅两种,巧手的回族妇女们喜欢制作各种形似花卉、果品、小鸟等多种多样的花花儿,色彩鲜艳,味道甜美。“哈里瓦”,以熟面、糖、清油拌合,模压而成,形式多样,引人喜爱。

回族八盘

青海城镇回族人家喜欢以八盘待客。以西宁回族为例,其菜谱是:酸辣(羊牛)里脊、烧羊筋、大块鸡(或糊牛肉毛)、手抓羊肉(或糊羊肉)、酥合丸(或八宝饭)、葛仙米汤、蘑菇炒肉、兰片炒肉八种,最后上后四碗、酸汤。主食有大米饭或花卷等。

有用+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