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众说纷纭武夷岩茶的未来

众说纷纭武夷岩茶的未来

2019-01-30 访问量: 63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何去何从,这是一个艰深且严肃的问题。所以,我们采访了行业内各终端的资深人员,大家深入探讨,认真总结,共谋未来。

徐谦:武夷山市可茗正岩茶业创始人,目前以武夷茶事生活为乐

“人多知而奇物滋起”。自家茶好不好卖,跟市场有关系吗?说有关系,那是大势影响的,相对于消费需求旺的阶段,现在茶的买卖肯定不如以前好做。但为什么说没关系呢?因为行情再不好,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活得挺好,这部分人就是不跟风的人,炒作盛行的时候,他们不渔利,这种淡定在行情萎靡的时候就凸显出价值,用时髦的话形容,叫他们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

现在为了卖茶,用了很多仪式上的噱头,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有个茶友发来一张图片,上面写着:××茶业公司老基水仙。他问我什么是“老基水仙”,我也一头雾水,但起码不能不懂装懂,后来我看到山里的茶田插着牌子,上边写:××茶业公司老枞水仙正岩基地。我才明白这个“老基”的说法是打这儿来的,想必是“老枞水仙正岩基地”几个字太长了,所以简化成“老基水仙”,真是荒谬。

我个人不赞成说“最终伤害的是茶农和茶客的利益”之类的话,这话听起来立场好像很高,但你如何知道真正的茶农和茶客利益会受损呢?我觉得这些言必称“牛肉”、“马肉”的人,是自己把自己当成了高明的魔术师,其实旁边的观众早就知道那仅仅只是个魔术,都是虚幻的。

水仙和肉桂能够成为当家品种,是长期劳动实践经验的必然,不是市场化炒作导向而来的。但凡看过水仙和肉桂两种茶树的形状,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大家喜欢种水仙和肉桂,因为同样的人工付出下,它们的产出高。这是长期形成的,不要把当前市场困局的原因,归咎于单一品种特别出彩,茶树品种自有她自己的茶格和生命,山里边名枞很多,都跟摩崖石刻相生相伴数百年也没见她们消亡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认识的几个茶友就特别钟情白鸡冠和佛手,他们不赶“牛肉”、“马肉”的时髦,茶不照样泡得有滋有味的?

武夷山有36峰54石72洞99岩,很多种茶的地方都有单独的名字,都跟自古以来的人类活动在一起。就在南宋吕祖谦讲学的地方,现在都种上茶了,也有个“东莱先生讲学处”的崖刻,就在九曲溪畔,也不在所谓的正岩景区,更不是“三坑两涧”,这些是武夷茶真正的生命所在,也是武夷茶魅力所在。真正懂茶的人,除了茶本身,还有茶背后的东西,那些善于假借武夷山场说话的人,这是得了武夷山的地利,但要卖好武夷茶,不是哪个品种制胜,也不是哪个山头包打天下,要想长生久世经营武夷茶,还得先把武夷山这本书念好。

王贵卿: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作为乌龙茶龙头企业,年营收超过5亿元,厦茶能够从一度面临崩溃的国营老茶厂成功逆袭,源于它始终对大众茶的坚持,一心只卖健康的民生茶,倡导茶叶市场良性发展。

2007年全民大炒普洱,厦茶预测普洱迟早会崩盘,同时提前3年拟定“全盘控制武夷岩茶计划”,并于2009年抄底大红袍,掌控了70~80%的优质武夷岩茶资源,而就当2010年岩茶价格暴涨时,厦茶则坚持平价抛售库存大红袍,并联手厦门市茶叶协会先后通过央视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的十余家媒体发出呼吁,提醒茶商要理性经营、消费者要理性购买,一手平抑了价格

当年央视录制《大红袍沉浮录》时,王贵卿的回答是这样的,“普洱茶暴涨暴跌直至崩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狂炒并不能给一个产业带来真正的繁荣,我们不能忘了,茶叶终究是要拿来喝的,它就是一种大众饮料而已。只要消费者回归理性,爆炒之后的价格回归是逃不掉的宿命。”

谈及如今武夷岩茶市场的面临的境地,王贵卿表示,厦茶掌握着大面积的岩茶茶园,品种一应俱全,以满足大众的多方面需求,不讲究山场之说,倘若厦茶追求山场,恐怕任何单一山场的茶都不够供应厦茶每年的原料需求量。

对于未来,王贵卿的预测:“喝茶这件事将会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只要品质安全,什么茶都可以喝,什么茶都有市场。喝什么茶就和找对象似的,自己喜欢、合适就好,茶叶不是黄金,也不是灵丹妙药,茶叶就是一种健康饮品,它的生命力将比碳酸饮料和咖啡更长久。”

朱陈松:父辈制茶,侣年制茶及茶行业营销经验,2009年创办熹茗茶业

和中国的其它茶类相比,无论是茶叶品质,还是在可玩味性,武夷岩茶不输于任何一个茶种。武夷岩茶,一定有更广阔的市场。

在未来,各著名坑涧、山头的茶价格仍然会一路看涨。毕竟,武夷山全部坑涧和山头的茶加起来每年的产量有限。资源的稀缺性,注定了一切。而且,于资深的茶客而言,这些坑涧和山头所产茶的品质的确有别处望尘莫及之处。所以,未来武夷岩茶的高端私房茶市场划分会更加明朗。

可以茶营生,不可以茶牟利。这是“熹茗”品牌运营的六年来给我的最大感触。起初的两三年,我们和所有的茶企一样,一心想扩大规模。以为只有摊子摆的够大,才会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其实不然,稳扎稳打的走好脚下的这一步,下一步才不至于跌倒。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产品和服务上,才会形成消费者的持续购买力。目前,在同期发展的茶企业里,熹茗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优于别家。

从父辈开始的茶叶情愫,加之十几年的茶行业从业经验,我个人认为,做茶农也好,做企业也罢,对茶的那份从心而起的爱不可丢。

尤向荣:1996年创立青云阁茶庄,2000年开始从事武夷岩茶的经营

保持传统,这样武夷岩茶才可以避免重蹈铁观音的覆辙。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的思维,我并不反对创新,抱残守旧不可取的道理当然也懂。只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做法,必定有它的道理所在。武夷岩茶历史上百年,那么多辈的老茶人并不是都不懂得喝茶的香,我们这辈人并不是最聪明的。

作为半发酵的乌龙茶,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的繁琐居各类之首。焙火,作为武夷岩茶的精制环节,起着稳固茶叶品质的重要作用。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汤浓味重的“岩骨”口感滋味的形成,就是在焙火阶段。武夷岩茶从不以香魅众,“岩骨花香”本就是先有“岩骨”再谈“花香”。

如今,为了谋求更多的市场利益,一窝蜂的追着“香”跑,惟“香”是从。做香的茶,必定焙火偏轻,焙火偏轻,茶叶品质必定不稳定。当下品饮,多数茶都会花香迷人,可长则一年,短则半年,茶叶品质一定极剧下降,各种让口腔不悦的滋味都会显现。

喝岩茶求香者,多半都是对岩茶缺乏了解的新茶客。此时,难免会对武夷岩茶品质颇有微词。前期花九牛二虎之力讨好的茶客,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丢失了。杀鸡取卵的做法不可行。

做好自己远比讨好别人更容易些。武夷岩茶的未来,就只做好武夷岩茶就好。

陈宏威:80后,海归一枚投身茶行业,拜入名师门下学艺数年,自有品牌【忘归岩】

武夷岩茶要想在目前的水平上再进一步地发展壮大,提升生产效率、加速技术改进,是目前来说唯一可行的办法。尤其是在武夷岩茶核心种植区内优质树种资源日益稀缺,优质茶山资源日趋饱和的今天,提升生产效率、提倡科学制茶、提高精细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前期的做青环节中我们要提倡科学做青、提高优质率,做到不该做坏的原料坚决不能出错,降低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原料浪费,在后期的焙火环节上要更加精密,力求做到快、准、省的这三大焙火要求,挖掘潜力、提升品质、节约成本,以期增强武夷岩茶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应在武夷岩茶的运输和保存流程中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因后期保存与再加工问题所产生的额外费用,为经销商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以上这些的改进措施不但可以切实地提高武夷岩茶在全国茶叶市场上占有率,还能有效地增加当地茶业人口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完成以武夷岩茶壮大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与和谐互动。

叶建辉:武夷山市夷发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

正岩与半岩、洲茶之间的价格差,既合理又显得不合理,茶叶的品质没有办法量化,所以定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某些稀缺性的资源,更是推动高端茶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市场认可的情况下,那么高价就合理,市场不认可,自然而然也会被淘汰。目前,半岩或是洲茶的价格会相对合理一些。

现今茶叶价格的组成部分,我觉得应该大体有这些:土地资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包装物流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品牌部分溢价+稀缺资源部分溢价+经销商利润溢价等。其中成本部分基本可控,溢价部分很难控制故而导致茶叶市场价格相对混乱。

对于目前市场牛栏坑肉桂的昵称“牛肉”,我个人觉得不利于长远发展,虽然这种叫法一定时间内会让人觉得通俗易懂且博人眼球,但是包装上写着“牛肉”,里面装着茶叶,真的适合吗?

目前“等级”规范茶叶的呼声很响,但个人认为目前的等级划分制度存在操作短板。茶叶在统购统销时期等级比较清晰,但也是由少数几位审评师依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平时的工作经验定出主观上的等级。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商家自主权变大,茶叶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口感表现,目前还没有出台让大部分茶商都愿意遵循的有效机制。

另外,我觉得现在的茶叶包装标识存在较大的问题,绝大部分厂商,不管自己的产品达到什么样一个级别,包装物上统一标识特级。这样做一是容易混淆消费者辨识,再者让本身混乱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要解决这种问题,第一靠厂商自律,第二靠消费者自我辨识,第三是靠政府实行市场监督管理职能。

对于肉桂成为主流的现象,个人认为有一定必然性。几年前,大宗岩茶交易,还是以水仙为主。曾几何时,八百名丛百花齐放,现如今,又剩下了几种?我觉得肉桂能独当一面,不仅是市场选择,也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首先是经济效益,其次是品种改良、产能优化的结果。灌木型的茶树是有生命周期的,不是所有品种都适合老枞。存活率和制优率高的品种自然产量就大,例如,同样条件下,做好一泡铁罗汉要比做好一泡肉桂难度大很多,而肉桂的市场辨识度也比较高,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

叶蓉:武夷山艺京茶叶负责人

当下市场,对于“牛肉”大部分消费者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没有足够能力去辨别“牛肉”的真假,盲目跟风只会让牛肉”价格越来越高,演变成下一个“金骏眉”。无论是正岩茶、半岩茶还是洲茶,如果出现杂味、怪味、叶底不匀等情况,均称不上好茶,只有茶汤喝起来香气干净,滋味纯正,才能表明这茶至少“路子”是正的,如果盲目纠结于岩茶的山场,只会让市场越来越混乱。

有用+10
分享

大红袍,究竟指的什么呢?

 说起名扬天下的大红袍,那个古老的状元故事我们就不讲了。来讲讲植株本身,这几株德高望重的老祖先--母树大红袍。其生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即表明可大规模栽培和种植这几株茶树树种(六株三种品系。母树和无性繁殖后代植株差异性本不大,但好品质的形成更关键在于好的山场与树龄)

目前,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有4万多亩。

大红袍,究竟指的什么呢?

母树大红袍的那些骇人听闻

1.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2. 2005年第7届武夷山茶文化节,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

3. 大红袍母树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起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确保其良好生长。

4. 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大红袍,究竟指的什么呢?

现如今的大红袍,仅能简单地代表产品名了。市场说的大红袍有三个概念,一指经大红袍制法而得的普通岩茶(统称);二指多种茶拼配出来的具备活干清香的最佳特性的茶;三指经北斗、奇单、雀舌(母树的品种)无性繁殖而得的纯种大红袍。

而优质的大红袍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显。有花果香、奶香,杯底留香足(冷嗅),有三节色、蛤蟆背和三红七青等特征。

神级茶农青狮岩大红袍价格-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色素

神级茶农 青狮岩大红袍价格-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色素

青狮岩大红袍价格

红茶研究院丨鲜叶篇:色素

绿茶为什么呈现清汤花椒新品种大红袍绿叶?红茶为什么呈现红汤红叶?带着这些问题,本篇将带你探寻茶叶的颜色密码,在五彩斑斓的茶叶色素中寻找答案。







茶叶色素

色素是一类存在于茶树鲜叶和成品茶中的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外形色泽、汤色及叶底色泽的成分,其含量及变化对茶叶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茶叶色泽中,有的是鲜叶中已存在的,称为茶叶中天然色素;有的则是在加工过程中,一些物质经氧化缩合而形成的。

天然色素

鲜叶中含有各种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黄素(黄酮醇类)、花青素。

其中,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不溶于水,一般称脂溶性色素。主要对茶叶干茶色泽及叶底色泽起重要作用。

花黄素、花青素等易溶于水,称水溶性色素。主要决定着茶汤的汤色。

脂溶性色素

叶绿素

茶鲜叶中所含色素以叶绿素最多,占鲜叶干重的0.24%-0.85%。在正常情况下,叶绿素足以掩盖其他色素,使鲜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绿色。只有在花青素含量特别多的情况下,鲜叶才会呈现红紫色。例如紫鹃茶因其花青素含量高而具有紫茎、紫叶、紫芽的特征。

紫娟茶

茶树品种不同,施肥、遮荫等栽培管理技术不同,都使鲜叶叶绿素含量不同。叶绿素含量随着新梢伸育老化而逐渐增加,叶色也由嫩叶的黄绿向老叶的深绿转变。

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不同,对茶类的适制性亦不同。叶绿素含量高的深绿色鲜叶,制成的绿茶香气高而鲜爽,滋味醇厚,汤色、叶底翠绿明亮,品质好。

若采用深绿色鲜叶制成红茶,则干茶色泽乌暗,香味青涩,汤色泛青,叶底较暗,品质较差。浅绿色鲜叶制成的红茶,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鲜甜,香气纯正,汤色、叶底红亮。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胡萝卜素(呈浅黄或橙色)和叶黄素(呈黄色)属多烯色素,统称类胡萝卜素,鲜叶中含量不高。

水溶性色素

花黄素类主要指黄酮及武夷山什么时候去最好其衍生物。鲜叶中的黄酮色素及其苷主要有檞皮素、杨梅酮、黄芪中药美白茶苷。檞皮素在生理上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是维生素P的组成成分。

黄酮醇类极易溶于水,呈现出黄绿色,是形成绿茶汤色的主要成分。

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素

在制茶过程中,因制茶技术条件不同,会形成多种色素物质,其对构成茶叶品质特点及不同茶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多酚类化合物等多种物质氧化形成了茶黄素和茶红素等色素,使红茶具有了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茶黄素类(TFs)是红茶中的主要成分,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与咖啡碱、茶红素等形成络合物,温度较低时显出乳凝现象,是茶汤“冷后浑”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红素(TRs)是一类复杂的红褐色的酚性化合物,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该物为棕红色,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深红色,是构成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重要作用。参与“冷后浑”的形成。

茶褐素类(TB)为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主要组分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多酚类物质,由茶黄素和茶红素进一步氧化聚合而成。是造成红茶茶汤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红茶加工中长时间过重的萎调,长时高温缺氧发酵,是茶褐素积累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5(2007.3重印)

[2]制茶学/夏涛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018.6重印)

[3]茶叶生物与化学/宛晓春主编.-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016.12重印)



武夷大红袍和肉桂的区别

武夷大红袍和肉桂的区别是:

【肉桂茶】

1、茶树

肉桂为无性系茶树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园,叶身内折,叶色绿或深绿,叶肉厚,叶尚软,叶缘略具波状,锯齿细浅。芽梢绿色,毫少。

一芽三叶百芽重53.0克。花冠直径3.0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开花结实率低。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

2、香气

成品茶条索壮实,色泽清褐泛黄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或姜味,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明显,汤色澄黄或金黄清澈,叶底黄亮柔软,绿叶红镶边。

据原崇安县肉桂茶课题技术组研究报告,肉桂茶香气主要成分为正辛酸,水杨酸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正丁酸,顺-3-己烯酸,吲哚,β-紫罗兰酮,顺-茉莉酮等,并指出其香气成分总含量和组成含量大于武夷水仙,为武夷肉桂高香品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肉桂茶贵在奇香,制作工艺沿用武夷标准。要求晒青、做青程度适中,做青至杀青全过程保持“一路香”,香气由清香向花果香转化。

3、滋味

肉桂茶汤的滋味虽然在醇厚度方面略逊水仙,但也同样具有甘鲜滑爽的感觉。有的肉桂初入口时会有轻微苦涩,但是一般很快回甘,而且留韵长久,回味无穷。

肉桂抗旱、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高,适制乌龙茶,品质优良。成品茶条索壮实,色泽清褐泛黄带砂绿,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或姜味,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明显,汤色澄黄或金黄清澈,叶底黄亮柔软,绿叶红镶边。

4、外形

肉桂外形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禄,油润有光;干茶嗅之有甜香,冲泡后之茶汤,特具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冲泡六七次仍有“岩韵”的肉桂香。

5、产地

肉桂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另一说原产是在马枕峰。

6、加工

现今制作,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做法,鲜叶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几道工序。鲜叶萎凋适度,是形成香气滋味的基础,做青系岩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做青时须掌握重萎轻摇,轻萎重摇,多摇少做,先轻后重,先少后多,先短后长、看青做青等十分严格的技术程序。近年来做青多以滚洞式综合做青机进行。

7、叶底

叶底黄亮,红点鲜明,呈绿叶红壤边状;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

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冲泡六七次仍有“岩韵”的肉桂香。

【大红袍】

1、茶树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斜生,叶近阔椭圆形,尖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质稍厚而发脆,嫩芽略壮,显毫,深绿带紫。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名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更是岩茶中的王者,堪称国宝。在早春茶芽萌发时,从远处望去,整棵树艳红似火,仿佛披着红色的袍子,这也就是大红袍的由来。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稍稍展开,分枝比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着伸展开去,叶子是宽的椭圆形,尖端稍钝向下垂着,边缘则往里翻卷,叶子颜色深绿有光泽,若是新芽,则深绿带紫,露出毛茸茸的叶毫来。

大红袍的树龄已有千年,是稀世珍宝。九龙窠绝壁上仅仅有6株,它们由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润,不用施肥,而生长茂盛。人们每年五月的十三到十五日高高地架起云梯采摘,产量极少,大约只有11两,被视为稀世珍宝。

武夷大红袍,属于品质特优的“名枞”,冲泡9次后还有着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母树所产茶叶极少,六株母树年仅产茶一公斤,古代被列为贡品,价值连城。广州茶会上,广州著名酒楼南海渔村以十八万元人民币,买走了二十克母树“大红袍”。武夷山开辟大红袍旅游文化线路以来,众多海内外游客加入探奇寻宝行列,一睹“大红袍”母树风采。

2、香气

6棵茶树中3、4号香气一样,2、6号香气一样,剩余的1、5香气一样。

3,4号成熟早,节间短,叶小而长,叶面光滑,叶齿浅,叶边平,制成乌龙茶,岩韵明显(有棕叶香),香气较浓,味醇不淡,叶底黄亮稍暗。

2,6号成熟居中,节间短,小叶型呈椭圆,叶质细嫩,叶齿细不明显,叶边平,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味醇稍薄,叶底黄亮,绿叶红镶边适度。

1,5号成熟期最迟,叶齿粗而深,叶边呈波浪式,制成干茶香气比3,4号强,但不及2,6号,滋味似2,6号,叶底黄亮。

无论是冲泡者还是品饮者此时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个茶的外形,色泽,包括干茶的香气。当然,此时香气尚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通过下面的步骤就可以闻到大红袍的迷人香气了。

大红袍的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大红袍的香气千姿百态,但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岩骨的花香,而且大红袍入口醇厚回甘,具有岩韵当中特殊的地域特征。

3、滋味

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特级:岩韵明显、醇厚、固味甘爽、杯底有香气;

一级:岩韵显、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

二级:岩韵显、醇厚、回甘快、杯底有余香。

4、外形

大红袍是武夷山最传统乌龙茶的代表,武夷山可以说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有据可查)乌龙茶得名于乌黑呈龙形故称乌龙.所以大红袍必须是乌黑呈龙形的单叶条索形茶.如果是其他外形的可以确定为非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5、产地

武夷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峰)下天心庵(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窠。山壁上有朱德题刻的“大红袍”三个朱红字。该处海拔600余米,年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在80%左右,四季气候温和,年均气温约18.5℃。山间溪涧飞流,云雾缭绕。土壤全系酸性岩石风化而成。

大红袍产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6、加工

初制工序: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精制工序: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7、叶底

特级: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一级:较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二级:较软亮、较匀齐、红边较显。

综上,武夷大红袍和肉桂的区别分别表现在茶树、香气、滋味、外形、产地、加工和叶底等七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