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七彩云南普洱茶

七彩云南普洱茶

2019-10-13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云南,彩云之南,以其四季如春的气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神州。在人们的印象里,云南是昆明,是大理,是丽江,是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是雪山,是泸沽湖,是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想象。

  “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生长。云茶素以色艳、香浓、味醇、形美为人称道。滇红、滇绿、普洱茶及其他特色茶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茶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也是云南茶区各民族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汪云刚,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将他的宿命与茶联结在了一起,他是研究者,同时也是继承者和发展者―科研上的精益求精,精心呵护着丰富的茶树资源、品种;产业推广上的不辍前行,推动着云茶的持续健康发展;文化上的大力弘扬,传承着古老的茶文化。

  茶科技的研究者

  汪云刚,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67年12月生,1991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农学学士,同年7月分配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茶树资源和茶树植保研究。2010年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推广硕士。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技副乡长,茶叶所副所长,挂职副县长,茶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等职;现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推广硕士导师、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农学通报》学术期刊编委、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理事、西双版纳州第十一届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西双版纳州科技特派员,勐海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从事茶叶研究20余年,汪云刚以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坚持良好的科研道德。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加国家“八五”、“九五”科研项目、云南省“十五”攻关课题“大叶茶抗病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研究”;参与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课题“重要茶树害虫的化学生态学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和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云南及周边地区农业生物资源调查”,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8FY210500)“茶树病虫和天敌资源调查、鉴定、保存与编目”等各类课题多项。曾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编10余部。

  在科技扶贫和宁洱县“6 ・ 3”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活动中,他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先后被镇雄县委,宁洱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宁洱县‘6 ・ 3’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做出积极贡献者”。2003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2003云南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评为“2007年度UNDP项目优秀特派员”。

  茶产业的发展者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具有两千余年历史发展的古老茶区,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

  汪云刚说,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壤中又富含有机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的芽叶长期保持鲜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提高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酚类、芳香油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云南茶叶的内在品质极佳。同时,云南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对茶树病虫害自然控制能力强,一般危害不是很重,局部突发性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不大,很少施用农药化肥,所产茶叶达到或接近有机茶标准。权威专家检测后称,云南茶叶农药残留全国最低。这些都是云南发展茶叶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云南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汪云刚对此亦了然于心:“云南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主是要茶园无性系良种率偏低,占36.2%;茶园坡度偏大,不适宜机械化耕作管理,栽培管理技术也比较粗放;加工技术落后,深加工技术欠缺,茶叶营销手段欠缺,市场开拓能力弱。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面临这些问题云茶应该如何发展,汪云刚说,云南茶区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平台 ,开展相应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才能改变茶叶生产落后的状况,推动全省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走绿色生态、清洁安全、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挖掘丰富的茶树资源品种潜力。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加工技术上,和国内一些先进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生态环境是不可多得、也是不可复制的优势,绿色种植、绿色防控,无公害茶加工、深加工,通过加工升值,挖掘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云茶发展之路。”

  为了这条道路,汪云刚躬身践行。他时刻关心云南茶区经济社会发展,关心茶企增效和茶农增收致富,以国家茶叶产业现代技术体系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八百双倍增”工程为平台,经常深入茶区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他主持的“紫娟茶繁育与示范”、“佛香3号繁育与推广”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广大茶区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为茶树良种和新技术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茶区产生经济效益数亿元。

  2010年云南省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他十分关心旱情发展。在院党委行政指导下,他一方面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搞好本所试验茶园抗旱保增收工作,为全省茶区抗旱探索成功经验;一方面积极参加院党委行政组织的“科技抗旱促春耕”活动,深入版纳、普洱等地开展科技抗旱促春耕工作。并根据云南省农科院科技处安排,亲自到昆明录制云南茶树科技抗旱措施光碟,为云南茶区科技抗旱工作提供科教素材和技术支撑,以促进茶区抗旱工作夺取最终胜利而努力!   在工作中,汪云刚甘为人梯,十分关心年轻科技人员成长,悉心指导他们开展科研工作,他的研究团队中先后有3人晋升为研究员,有7人晋升为副研究员,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1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除完成自身承担的工作外,他还承担10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其中4名已获得硕士学位。

  在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与茶业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先后为云南省茶区培养200多名茶叶实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有些已经成为当地茶叶技术推广普及骨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根据组织和领导安排,深入科技扶贫第一线,挂职科技副乡长两年,期间他走村串户,将党的扶贫政策和温暖送到贫困地区,将科学技术送到群众手中,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提出的“将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将科技成果送到群众手中,将财富留在群众家中”。

  茶文化的传承者

  唐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我国是世界上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我国,茶字的音形字义都是我国最早确立的。而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在云南全省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临川市凤庆县境内有一株32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有栽培了800多年的“茶王树”,这些依然健在的茶王们是云南悠久茶叶发展史的有力佐证和“活化石”。

  与茶叶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提到茶,汪云刚就有说不完的话。茶,已然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和伙伴。

  他对这个伙伴的情谊溢于言表:“茶叶是云南山区、半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不可替代的经济作物,从事这一行业造福群众;茶叶对人体有非常强的保健作用。同时,茶又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磨灭的标志性贡献,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双重意义。”

  说云茶必谈普洱,在过去人们惯以普洱茶作为云南茶叶的通称,即云南所产茶叶都称为“普洱茶”。 普洱茶有着悠久的产销历史。普洱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是重要的商业集镇和茶叶加工集散地。西双版纳和澜沧江沿岸各地所产的茶叶,多经普洱运销各处,普洱茶即因之得名。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清朝前期《滇海虞衡志》一书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认为产而资利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普洱茶亦有描述。由此可见普洱茶声名之著。

  谈到普洱茶,汪云刚说,“普洱茶是云南的传统名茶,它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压制成型,养分含量丰富,是全省主导产业,我们既要发挥传统优势,同时又要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强对于滇红、滇绿以及特色茶的研究,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汪云刚说:“茶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培育,奉献给世界的一个宝物。喝茶其实是一种情趣、一种快乐、一种文化的享受。”他希望能够通过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这个平台,加强与省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将国内一些先进技术和成果引进云南推广示范,服务于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发挥云南独特的茶树资源品种、自然生态优势,开发一些简便快捷特色产品,如茶膏、茶粉、高氨基酸茶、低咖啡碱茶等等;拓展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途径,除了喝茶外,还可制作茶糖、茶糕点、茶奶、茶饮料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茶袜、茶巾、茶香皂、茶浴液等日用品,让茶与人类健康和生活更为紧密。

  由于汪云刚在茶业科技普及推广和弘扬茶文化方面的突出成绩,2010年被首届中华茶商大会暨全国茶业社团会长会议组委会授予“2010年度全国弘扬茶文化突出贡献奖”;2012年被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茶业分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云南联络处等授予“2002~2012年弘扬茶文化发展茶叶产业突出贡献奖”。但是他说,“茶树是长期经济作物,选育一个品种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栽种最快也需要三年才能看到成效。”文化的浸润更是需要慢慢渗透,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像品茶需要耐心与静心一样,培育茶树品种、发展云茶产业同样需要耐心与执著,他愿意与他的同伴一起,以鲜爽醇厚的茶叶为七彩云南再添色彩。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膏是什么样的茶?

普洱茶膏简介: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研究中国茶叶发展历史发现,尤其是制茶工艺演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中国一脉相承,虽然经历了明代和民国的数百年断代,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重要的制作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普洱茶膏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当代的每一种主要制作工艺,实质上都可以看作是古代不同制作工艺的传承。

 

  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常温仿生浸提工艺这一现代科学普洱茶膏制作工艺。这种工艺模仿了清代普洱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控制在常温35~42摄氏度之间。所以制作的普洱茶膏香味十足,陈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所以制作普洱普洱茶膏的目的就在于如何更好的保存和提炼普洱茶的香气、色泽、口感,如果制作的普洱茶膏反而不如普洱茶本身,那么这样的普洱茶膏在品饮价值上就不如普洱茶本身了。现代普洱茶膏制作的三种主要工艺,在符合品饮价值这一要求上,与普洱茶原始价值贴合的应该说是常温仿生浸提工艺。


 

制作工艺:

 

  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考查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这种高温提取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分破坏严重,使其后续陈化产生障碍。他们借鉴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精华,形成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大体归纳,有如下几个环节:

 

  ①轻蒸、解块、淋洗。将云南上贡来的顶级团茶和饼茶进行蒸湿,然后解块,再进行淋洗,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及杂物;

 

  ②釆用传统酿酒工艺中的厌氧发酵方法,对茶叶进行发酵,促使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与分解;

 

  ③小榨去水、大榨出膏。采用压榨技术,先将水分挤出不用,然后再全力将茶叶内存的茶汁压出,并反复压榨,收汁:

 

  ④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层析出;其分层不同,品级也不同;

 

  ⑤收膏、压模。将分层析出的茶汁经低温干燥,获得稠密度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后成形,但绝大部分是收成自然的散块,放入高档瓷瓶中。

 

  这种工艺的好处是;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

 

  这种工艺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它有点近似我们今天最先进的生物工程——低温状态下的萃取工艺。这在当时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及提取设备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常温

 

  即生产过程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温度控制在40℃左右。这与清宫工艺以花梨木为碳保持温度异曲同工,都是为了更好的析出普洱茶叶中的各类有益物资。同时保证不令温度过高而导致有益物质的挥发和破坏。常温状态可以在温度高低之间找到茶叶物质保存的最佳平衡点,是保证茶膏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仿生

 

  即模仿手工工艺制作时候的气候、温度、环境、湿度等条件,清代工艺只能在一年中特定的几个月制作,与上述自然环境条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这一工艺强调的仿生,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模仿,以保证茶膏在自然的环境下产出。环境的变化会带来茶叶化学成分的改变,但这种化学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所生产的茶膏就很难保持普洱茶原有的口感。

 

  浸提

 

  即通过清晰、浸泡、压榨等工艺提取茶汤。清代工艺使用北京玉泉山之水为提取介质,说到底就是水质纯净。现代常温仿生浸提技术使用的水质同样为云南地区最为优质的山泉水,品质极高。而浸提这一工艺强调的是“浸”,代表茶叶物质融入山泉的自然、柔和的过程,这与熬制和萃取这样的暴力式提取技术是完全不同的工艺。

 

  提取率

 

  普通茶膏的提取率为15%,而使用现代常温仿生浸提技术的宫廷茶膏,仅仅保留其中的5%,这就好比酿酒中的头道酒,在纯度和质量上有着更好的品质。

 

普洱茶膏功效:

 

  1、解酒护肝的功效

 

  普洱茶的解酒功能在业界已经形成了长期的共识。不仅如此,在众多解酒产品中,普洱茶不仅是佼佼者,普洱茶中的特殊产品——普洱茶膏又是自古以来始终享有“醒酒第一”美誉的产品。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普洱茶膏含有的L-丙氨酸,在人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泛酸,以促进酒精代谢的正常进行。另外L-半胱氨酸能与酒精反应,加速酒精的代谢,并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体对酒精的承受量,它可以转化为胱氨酸,辅以牛磺酸能修复损伤的肝脏细胞、脑细胞和胃粘膜和组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解酒的过程也是护肝的过程。

 

  2、消食、解油腻的功效

 

  凡是品饮过普洱茶膏的人都知道,在吃完牛羊肉或饱食大鱼大肉之后品饮普洱茶膏,消食的速度极快。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普洱茶膏消食、解牛腻的原因,是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刺激人的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快速消食这一效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这点。科学家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几个肉片装在金属丝笼内,给老鹰呑下,经过一段时间取出小笼,肉片不见了。于是动摇了在此之前的胃肠蠕动助消化的说法。认识到胃液中有某些可以消化肉类的物质存在。其中就有胃蛋白酶、糖化酶等。这个实验也间接否定了普洱茶膏内含咖啡碱刺激胃肠蠕动助消化之说。

 

  普洱茶膏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其固有的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其它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有糖化酶,还有其它与人体胃肠的生物酶系产生反应的酶类,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强,增强了人体消食功能。

 

  3、养胃的功效

 

  普洱茶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空腹饮用,即不伤害人的胃肠,又起到养胃的功效。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是普洱茶膏经发酵——萃取——发酵——膜过滤后,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绿茶与乌龙茶则不同,中医所说的绿茶“寒性大”,恐怕都与其内含的大分子有关。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的普洱茶(我们俗称普洱生茶),也不能空腹饮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

 

  二是普洱茶膏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三是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

喝普洱茶真的有助于消化吗?

喝普洱茶真的有助于消化吗?

冬季,一方面因为天气越发寒凉,容易引发肠胃不适,消化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为了抵御寒冷,人体对热量的需求逐渐增加,食量随之增加,也容易消化不良。

普洱茶不仅滋味独特,而且还具有相应的辅助消化的功效。最近就有茶友在南茗佳人掌柜个人号(680348)留言咨询“喝普洱茶真的有助于消化吗?”本期就为茶友详细解析此问题。

1、从传统中医角度

茶叶最初就是用做药物,如《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普洱茶作为茶类的一种不仅具有解毒功效,其助消化的功效也在多部中国医学著作中有所记载。

喝普洱茶真的有助于消化吗?

如清代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

《木经逢源》也中记载道:“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止痢之功”。

《物理小识》也记载道:“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除此之外还有《随息居饮食谱》《普济方》等多部医书,也记载过普洱助消化、解油腻的功效,可见普洱茶助消化的功效由来已久,并且为传统中医所认同。

所以寒冷的秋冬时节,如果油腻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吃多了,不妨喝普洱茶来辅助消化。

如果是肠胃比较好,体质偏热的茶友,可以适量品饮普洱生茶去油解腻效果更佳,如南茗佳人2017年普洱生茶《千峰翠》,喉韵清凉,汤质饱满。

喝普洱茶真的有助于消化吗?

如果是肠胃不太好,体质又偏于虚寒的茶友,可以适量品饮普洱熟茶,既能助消化,又能暖胃,如南茗佳人(ID:nmjrtea)2015年勐海熟茶《华年》,茶性温和,滋味甘淳,正适合此时品饮。

2、从现代医学角度

除了传统中医,现代科学研究也多方面的证明普洱具有助消化的功效。并且除了辅助消化,普洱茶还能够使肠壁舒张,缩短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可减少小肠对甘油三脂和糖的吸收,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同时饮用适宜浓度的普洱熟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这也是长期饮用普洱茶可以起到养胃、护胃的原因所在。

喝普洱茶真的有助于消化吗?

如南茗佳人2015年勐海熟茶《华年》滋味甘醇、汤质醇厚,且性价比较高,较为适合肠胃不好的茶友长期饮用调理肠胃。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科学研究都表明普洱茶具有辅助消化的功效,普洱熟茶在暖胃、养胃方面功效尤为出众,普洱生茶在消食去油腻方面功效更为明显,茶友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茶品。

参考文献:《普洱茶化学》《随息居饮食谱》《本草纲目拾遗》,

2点鉴别普洱茶的好坏

  一、 外形(干评)鉴别的外形因子包括:条索、整度、色泽和净度4项。

  1、条索:条索是指各种成品茶所用茶青的大小、长短、粗细程度。通过看茶叶条索的外形,可以初步判断制茶鲜叶的嫩度和制茶水平的高低。

  2、整度:是指茶样中茶叶个体条索的大小、长短、粗细的均匀程度和完整程度。

  3、色泽:主要是指茶叶本身的颜色和光泽亮度。

  4、净度:是指茶叶中茶类夹杂物如茶梗、茶渣等和非茶类夹杂物如辣椒皮、干草、泥土、头发、编织袋等等。

  大抵来说,好的普洱茶外形条索清晰、肥壮、整齐、紧结,无非茶杂物,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棕褐,油润有光泽;紧压茶(饼茶、砖茶、沱茶、瓜茶等)外形匀整端正,棱角整齐,模纹清晰,不起层掉面,松紧适度。如果闻起来有霉味或者其他异味,表面看上去模糊灰暗、有霉斑的普洱茶就是劣质茶叶。

  二、内质鉴别(湿评):内质因子分为汤色、汤感、滋味、叶底和香气5项。

  1、汤色:即茶汤的颜色和亮度。普洱茶的汤色淡黄、黄绿、红浓、红褐、杏黄;汤色又剔透明亮的茶叶就算品质较好的普洱茶。

  2、汤感主要是涩(生津)、滑(顺滑)、化(苦味停留时间短而甘甜)、利(通常说的锁喉)、润(通常说的解渴)等几个方面。一款好的普洱茶,其汤感要滑顺,甘甜。滑顺是指茶叶鲜活稠滑,茶汤在嘴里有手摸丝绸的感觉;回甘是指茶汤入口以后回甜的感觉(吃了橄榄后再喝水的感觉)。

  3、滋味:滋味包括酸、甜、苦、咸四味。通常甜味、苦味令人愉悦就属正常。酸味、咸味属于特例茶味,主要是地方风俗产生的。

  4、叶底:冲泡多次以后的茶叶就是这里说的茶底。看叶底主要是看老嫩、匀杂、整度、色泽的亮暗和叶片的展开程度。色泽饱满一致,揉捻有韧性,叶片张开较为完整的就算作好茶。

  5、香气:嗅香气主要是闻香气中有没有杂味、霉味、香气的浓淡和香气持久的长短。普洱茶主要看香气的纯度,区别霉味与陈香味。霉味是一种变质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陈香味是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多种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质产生的一种综合香气。有的似桂香、枣香、兰香 、樟香等,总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气。如有霉味、辣味、火烤味、闷味或其它异味者则为劣质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