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湄潭翠芽>“湄潭翠芽”荣获2011年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湄潭翠芽”荣获2011年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19-10-1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继茅贡米之后,湄潭再传喜讯,昨日记者在首届贵州茶叶经济年会上获悉,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向社会公布了新近认定的2011年中国驰名商标名单,由贵州湄潭县茶业协会申报的“湄潭翠芽”名列其中,这是贵州首个茶叶商标获此殊荣。

贵州省工商局副局长罗保林说,这是贵州取得的两个重要突破,一是由地理保护标志转位中国驰名商标的突破,另外一个是创业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突破,中国驰名商标的“金字招牌”对贵州茶业和贵州经济形成很大推动。

  据了解,目前湄潭县已在全国各地开设“湄潭翠芽”专卖店400余家。“湄潭翠芽”公用品牌价值已达7.69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和茶农致富。除“湄潭翠芽”外,湄潭还注册了“西部茶乡”、“西部茶海”、“中国茶城”、“茶海公园”等40余个涉茶商标。其中茶叶类“兰馨”、“栗香”、“国翠飘香”、“夷州”等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湄潭翠芽”是湄潭县继“茅贡”商标以后的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具有很高知名度、良好声誉、号召力强的商标。贵州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告诉笔者,湄潭翠芽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对贵州茶叶的品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仅结束了贵州茶叶没有中国驰名商标历史,更是贵州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见证,增强了贵州打造中国茶业强省的信心和决心。

有用+10
分享

绿茶中的新贵制作工艺最讲究的湄潭翠芽

湄潭位于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在名城遵义东南侧。县如其名,听着就清凉透亮,润泽脱俗。再加上当地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极为有利,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绝非虚言。 湄潭至今仍保存着上亿年的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树茶标本。

所以,在陆羽的《茶经》里,“茶圣”就曾慨叹:虽然地处偏僻,又是烟瘴所在,但“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到了明清两朝,湄潭的绿茶,更成为贵州进贡朝廷的高档产品。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湄潭翠芽”炒制工艺非常讲究,其主要工艺分为杀青、摊凉、二炒、摊凉、辉锅等5道工序,炒作手法甚至多达十几种。所以“湄潭翠芽”的外形扁直光滑、匀整、绿润,内质嫩香持久,汤色绿润清澈,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鲜活匀整,叶肉肥壮,滋味醇厚回甘更耐泡,有板栗的清香。说一芽一叶,也许你没有概念,其实有更震撼的数字: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的芽头,即便是一级翠片,也需要4万个左右芽头,这么讲究的绿茶怎能不好喝呢?

除了口感上的好喝外,“湄潭翠芽”还特别注重观感,85°的开水一进入玻璃杯中,一片片像葵花籽般的绿叶浮了起来,垂直地立在水中,再慢慢地往下沉落,瞬间一芽一叶恣意绽放,犹如一朵朵绿色的小花在杯中舞蹈。也正因为如此,湄潭当地朋友和爱喝湄潭翠芽的资深茶友们都爱说:“要喝湄潭翠芽,必须讲究方法,要先闻茶香、观其色,再观其形,品其味,上好的‘湄潭翠芽’不管泡多久,茶形都不会变,回甘的层次感也均匀丰富。”

所以,你也许能理解并相信“湄潭翠芽”能够连续荣获48次获国家级金奖,实在是实至名归,而非浪得虚名的炒作神话。无它,唯“湄潭翠芽”品质也。

喝了“湄潭翠芽”,才懂得一生只等一壶茶

 

这座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小城,迎着晨曦在黑夜中醒来。街边早餐店热气腾腾的,茶农也早早的钻进了茶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采茶”

 

 

湄潭翠芽的采摘和炒制都极为讲究,叶梗不能留下陷痕,炒制的时候,手法和对火候的拿捏都要求特别精准,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片叶子怦然发出春的气息。

 

 

游离雅俗间

 

在湄潭会不时看见这样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一句广告语,道是:“一生只等一壶茶”。每当广告进入视线,总感觉这句话很有诗意,“一生”何其长!“一壶”何其短。而把一生这个长长的时间,用“只等”二字,投射到了“一壶茶”。这就是湄潭。

 

 

中国几千年来有个词,都是修身之道——舍得。先舍才能得,舍了生,便无所谓死;舍了老,病也无了依托。更重要的是,放了爱,不去怨,无所求,便没有那如同火焰烧灼般令人痛苦的内心。

然而,世间有几人可以做到?凡是做到的,都已成为传说。在茶中,湄潭翠芽是悟了的,在热水中被煎熬,几起几落,抖落几片翠芽,终于舍了自已,完全融入茶汤之中,散发出清醇的妙香。留下叶底还是干茶的形状,不过红尘历练一番。已经膨大,闪烁氤氲的光芒。只留下满腔香气,回甘袅袅。

 

 

水墨茶香中的小江南

 

湄潭,一个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如一位温润女子,眉若黛,目如潭,裙如翠,婷婷莞尔,如伊人,在水一方。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远在西南的湄潭就已经建立了县制,因当时江水环绕小城,城南有二水颠倒流合,弯弯如眉,汇为深潭,故为湄潭。

湄潭是中国名茶之乡,是贵州省最大的产茶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绿宝石等。

多少年过去了,湄江依旧在那里,静静流淌,温润着这座贵州小城。小城不大,却十分繁荣。中国茶城,中国茶海,茶乡大道,相关茶的广告牌、标语、路牌处处可见。茶乡、茶文化的氛围很浓。在进入湄潭城区后,抬头都可以望见已经成为这座小城标志的“天下第一壶”。这座已经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的“天下第一壶”,高高矗立在城中的那座小山上,如灯塔,照亮这座小城,让小城灵动了起来。

 

 

中国茶叶第一扇大门

 

1939年秋天,由著名茶人张天福、李联标等率队在西南4省12个产茶区考察后,选址在湄潭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其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战时茶叶经济,意图通过西南国际通道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将曾受到国际青睐的中国茶叶出口国外,以换取更多的枪支弹药支持前线抗战。

 

 

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县十年时间,汇聚了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朱源林、夏怀恩等40余位国内知名的茶叶、昆虫、农业技术等专家,在具有悠久产茶历史的湄潭茶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生产活动,创造了累累生产科研成果。不仅成为中国茶叶科研生产机构和茶叶规模化示范种植的开端,开启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还对湄潭县乃至贵州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湄潭县在中国现代茶业和贵州当代茶业的历史性和基础性地位,也为贵州、乃至全国茶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生只等一壶茶

 

在茶乡湄潭,大街小巷,到处是茶馆。
 

贵州高原上的天亮得比较晚,早上八点不到,街上的商铺一家家都还在沉睡时,唯有一个行当的铺子,是肯定开门营业了的——那就是茶馆。
 

尽管茶馆老板起得很早,却仍不及等早茶喝的人早。微寒的晨风里,老板忙前忙后地赶工,喝早茶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店门口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也不催,好像老板忙不忙,全然与他们无关。

壶里乾坤,茶中日月。一个骨子里都流传着水与茶灵魂的地方。在湄潭,人和茶之间似乎与生俱来就有着一份默契,不浓也不淡。那份感情融在每一杯翠芽里,看不见,只得用心灵去品,才品得出。

 

 

核桃坝的“翠缘”

 

茶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享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行走在这里,茶园青翠,满目是诗画乡村景致,满腔清新空气,满耳婉转茶歌。林木葱笼的浅丘、山峦,绵延起伏的茶园,黔北民居错落亮眼,湄江河岸绿树成荫,公路两旁樱花绚丽,新增种的桂花树郁郁葱葱。一到春暖花开时节,在桃红柳绿的映衬下,满山遍野的茶树呈现出盎然生机,形成了一道亮丽而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每家每户在雕花窗上,都刻有精致的小茶壶图案,与县城“天下第一壶”遥相对映,显得格外别致。

 

 

 

上世纪60年代前,当地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核桃坝,几道弯,十年就有九年干,顿顿吃的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小伙一心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 

核桃坝在老支书何殿伦的带领下,率先在非耕地上试种茶叶,试种成功后,由党员一户带几户推动种茶,核桃坝村百姓依靠茶业发展,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先后接见该村老支书何殿伦,曾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的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中国茶业界十大风云人物,并以其为原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老茶农》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老支书去世后,当地村民在村里最好的地段,为他修亭子和塑像。

一碧万顷的茶园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将这个村子完全包围。一天的忙碌和喧嚣后,人们坐在公园里,闻听虫鸣。外来观光客坐在游园,悠闲地刷微博、发微信。中国工程院首位茶学院士陈宗懋在参观了湄潭茶乡尤其是核桃坝生态园之后说:“这是我走过全国很多茶区都没有看到的林茶相间的生态环境。”他认为,这样的茶园是一流的、全世界少有的。

 

 

何殿伦,中国茶业界十大风云人物,并以其为原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老茶农》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播出。当地村民在村里最好的地段,为他修亭子和塑像。

 

 

 

 

 

除以上论述外

早在康熙年间湄潭县令

杨玉柱邀韩时应等同僚

游湄潭象山时

韩时应触景生情

遂吟出

两岸踏歌声

士女采茶工且艳

 

之后

象山茶园一直保留到民国

才有了后来的实验茶场总部

设于象山脚下的万寿宫

 

才有了今天的的湄潭翠芽

一生只等一壶茶

 

 

 

资料来源:湄潭旅游网官方网站

部分资料来源《20世纪茶工业的背影》

湄潭翠芽的泡法,这样泡滋味鲜爽可口!

湄潭翠芽可谓是绿茶中的珍品茶叶,其在贵州省是属于十大名茶之一,而且内含的物质也很丰富,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茶叶。所以在冲泡湄潭翠芽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这样才能使泡出的茶汤滋味鲜爽可口,那么湄潭翠芽的冲泡方法是什么呢?

湄潭翠芽的冲泡方法

1、茶水比

湄潭翠芽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湄潭翠芽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湄潭翠芽的有效成分。

2、泡茶水温

水温高低是影响湄潭翠芽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湄潭翠芽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

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湄潭翠芽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C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

用煮渍法沏茶,可使湄潭翠芽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湄潭翠芽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40-50°C)冲泡,尽量减少湄潭翠芽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3、冲泡时间

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

湄潭翠芽成分容易浸出,冲泡3-4分钟即可;加奶或糖等调饮而作一次性冲泡时,可冲泡至5分钟。冲泡时需用沸水浇淋壶身,保温性好,而且茶水比大,冲泡时间可适当缩短,第一次“洗茶”,不宜超过1分钟,第二、三、四次冲泡依次延长,分别采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钟即可。这样冲泡,茶汤不至于出现前浓后淡的现象。紧压茶一般用煮渍法沏茶并进行调饮,最好把湄潭翠芽风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来,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要求煮沸10-15分钟。

4、置茶有序

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湄潭翠芽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湄潭翠芽,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湄潭翠芽,则为上投法。不同湄潭翠芽,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湄潭翠芽,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湄潭翠芽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饮,故多作四次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