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商北方探求破局之路

普洱茶商北方探求破局之路

2019-11-1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中国普洱茶网讯:近期蔓延各个行业的“钱荒”,也令业界心惊肉跳,回笼资金期望高涨。在“赚快钱”与“打品牌”的纠结之下,岁月知味、斗记、纯臻号、勐海老博等知名厂商以各自认为可行的方式探求破局之路。

  今年春季以来,普洱毛茶收购价暴涨,部分著名茶区山头毛茶涨幅高达30%-100%,老班章单株纯料甚至开出了8000元/公斤的天价。与此同时,一线品牌大益推出的“蛇饼”、“7542”、“早春乔木”等系列也遭遇市场爆炒,到达终端的价格竟比出厂价推高数倍之多。与持续袭来的普洱茶热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面向高端消费群的山头茶商受制于成本压力,利润日渐摊薄;自创品牌一缺资金,二缺理念,生存举步维艰;随着民间存茶量趋近饱和,大藏家出货压力剧增。而近期蔓延各个行业的“钱荒”,也令业界心惊肉跳,回笼资金期望高涨。在“赚快钱”与“打品牌”的纠结之下,岁月知味、斗记、纯臻号、勐海老博等知名厂商以各自认为可行的方式探求破局之路。面对北方尚待开发的巨大市场空间,本土普洱茶商走出东莞乃至珠三角,或许并不是太过遥远的事情。

  勐海老博

  炒大益解决生计,目标仍是做自有品牌

  初夏的一天上午,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内的勐海老博茶业仓储运营中心。刘洪恩斜倚着宽大的红木沙发椅背,右手食指飞快地在手机屏幕上滑来滑去。

  在云南僾尼族方言中,“老博”即茶,而勐海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之一。昆明人刘洪恩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勐海老博”,足见其做大普洱茶生意的野心。但从5年前进入东莞茶叶界打拼以来,刘洪恩走的路并不平坦。代理的几个二三线品牌普洱茶销量一般,自创的“勐海老博”品牌也因市场认知度不高,迟迟打不开局面。直到去年开始跟着朋友炒大益茶,刘洪恩才好像找到了生意的方向。

  “现在二三线品牌普洱茶很不好做,市场上真正能跑得动的也就是大益了。”刘洪恩表示。去年下半年起,随着大益“龙印”被市场爆炒,由此带动了“7542”、“蛇饼”及最近上市的“早春乔木”等系列产品的暴涨。大批跟风者对大益的狂热追捧,让刘洪恩陡然醒悟,他决定利用自己在业界的深厚人脉,将经营重心转向大益茶。

  从大益“龙腾盛世”起步,再到“7532”到“早春乔木”等系列,刘洪恩搞到的货源大多很快就可以出手,这让他短期内获利颇丰。

  大益作为普洱茶的领军品牌,迄今勐海几乎所有的茶厂仍保留着看大益“开秤价”收茶的习惯。大益收购价上涨,大家都跟着涨。大益一停秤,茶区的收购价就应声下跌。

  刘洪恩认为,大益最终的卖点是其品牌美誉度和市场追捧度,用料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了。运作大益的成功,让刘洪恩初尝赚快钱的甜头,但大益毕竟是别人的“孩子”,他内心深处更渴望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勐海老博”做起来。

  [售茶经]

  找到赚快钱与做品牌的平衡点

  刘洪恩从2005年开始做普洱茶,其间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市场震荡。

  在茶市最为癫狂的时期,在疯狂炒作潮的裹挟之下,“勐海老博”这样的初创品牌也在寻找出路。

  按行业通行的做法,每年收到的新茶,加工成成品后要经过数年陈化才能进入最佳品饮期,价格也能上升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层次,所以仓储环节对茶商至关重要,甚至关乎品牌存亡。

  2007年,刘洪恩在业界首次提出普洱茶“仓储式销售”的概念。“这个行业习惯了遮遮掩掩,好货都放在仓库里不肯轻易示人。我就是要把所有的存货都摆出来,客户喜欢什么茶自己挑,多数茶都可以当场试泡检验品质。”刘洪恩事业的新起点选在特别适宜于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东莞,将仓库与展厅合二为一。

  “创品牌的人很痛苦,做出好茶舍不得卖,因为卖了就没有了。”在刘洪恩看来,茶商首先要解决自身生存问题,而仓储又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这迫使他不得不另谋他途。

  在云南茶区多年,刘洪恩深知众多茶厂所面临的共同困境,那就是没钱,没理念,不懂得营销。基于此,他利用自己在行业积累的深厚人脉,组建了一个集普洱茶原料、产品销售及咨询策划、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专业性服务平台,与云南数十家茶厂结成合作同盟,帮其代销产品。今年大益热炒,刘洪恩终于打了个翻身仗,“通过销售大益和其它品牌产品,让我有时间成本来维持自己品牌的运营,找到了赚快钱与做品牌的平衡点。”

  斗记

  弱化山头茶概念,以拼配茶培养客户群

  相对于近期大益在市场上被疯狂爆炒的热闹景象,大朗茶商刘新法却显得无动于衷。他从2006年斗记普洱品牌创立开始做起,与合作伙伴走出了一条独具东莞特色的发展之路。

  2008年之后,玩家群体对云南著名茶区山头茶资源争夺日渐加剧。随着毛茶价格不断推高,品牌厂商收购山头纯料开始成为一件既痛苦又纠结的事情。去年,斗记派出9名员工在老班章蹲点收鲜叶,当时大树鲜叶已涨到480元-530元/公斤。几人费尽心机才搞到1.2吨料,算上投入的人力物力,成品的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今年,老班章毛茶暴涨至3500元-4000元/公斤,刘新法断然放弃了这个山头。

  刘新法与合伙人意识到,如果将创品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高端山头茶上,发展之路势必越走越窄。斗记近两年开始有意弱化山头茶概念,而是根据用料树龄及产区不同,将产品划分为大斗、上斗、金斗、玉斗等若干个系列,以独特拼配口感培养自己的客户群。目前,斗记年产量200吨左右,其中拼配茶占一半,山头茶占三分之一,其余为红茶、熟茶等,“从做山头到做品牌,斗记是被市场逼到了这条路上,但品质始终不能丢,我们保证不用一片台地茶。”

  产品的基调确定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进行品牌扩张。论产能,斗记的规模不大不小,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原地踏步,也不宜将战线拉得太长。刘新法一再向身边的朋友强调,“我们的经营理念是做强,而不是做大。不求量,有量就没有质。”

  [售茶经]

  店里不卖其它品牌的茶

  与勐海老博狂炒大益转而“反哺”自有品牌发展的做法相比,刘新法近乎固执地将全部精力都投在斗记上面,他的店里不卖其它品牌的茶。

  “大益是一些茶商用来投机的工具,这种路子我学不来。斗记的产品买回去是用来喝的,市场的涨跌与我们关系不大,这就是区别。”作为一个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群的“精品品牌”,斗记与近年来东莞诞生的几个小众普洱茶品牌一样,信守“被动营销”理念,靠日常试茶、斗茶等交流活动培养拥趸。这种方式看似笨拙,却扎实有效,几年间斗记的代理商已发展到86家,其中有50家是专卖店,生意甚至做到了韩国。

  刘新法认为,当前股市、楼市不景气,大量游资持续涌入普洱茶行业,再加上追求品质的客户越来越多,长远来看,有质量的古树、大树茶价格会持续上扬,每年至少有20%左右的涨幅。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积极预期,斗记从2010年起对旗下全系列普洱茶产品实施回收制度,以仓储状况、新茶市场价为参照系,陈放三年以上产品回收价都在发行价3至5倍以上。

  未来数年,刘新法与合伙人的目标是将加盟店数量发展到100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省会城市。

  纯臻号

  从茶仓销售,转向品牌运营

  从拥有数百吨二三线品牌囤货量的藏家,到高端山头茶玩家,再到品牌化运营的行业大鳄,发端于东莞的龙门茶仓纯臻号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茶商突围轨迹。

  7月6日,刚从西双版纳返莞的谭文辉正在茶仓中盘点新压好的春茶。他的茶仓设在道滘华南茶叶市场,8个库房存茶量约500吨。此外,谭文辉在老家惠州龙门的茶仓也有400余吨储量。

  “今年收到的春茶总共有20吨,主要是老班章、老曼峨、昔归等名山古树纯料。其中有5吨左右是圈子内朋友定制产品,已经做好交到客户手上。”谭文辉表示,做山头茶是一件颇费周章的苦差事,必须亲力亲为到茶农家里才能收到靠谱的毛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量也十分有限,而且利润空间太过透明。

  谭文辉多年前从囤茶起步,在2007、2008年的市场低谷期,抄底了古云山、大益等品牌的大批拼配茶。随着古树纯料概念被高端玩家热捧,谭文辉也加入了上山收茶大军。通过销售囤积的老茶,他获得了充裕的收茶资金,以著名山寨古树纯料为定位的纯臻号慢慢在玩家群体中叫响。

  [售茶经]

  以库存支撑品牌运作

  “目前库存的二三线品牌普洱茶已经进入了最佳品饮期,出货量比较稳定,解决了生存问题。以此为基础,做强纯臻号品牌才能实现后续的发展。”谭文辉表示,由于古树纯料毛茶收购价逐年上涨,做到一定量之后就会面临一道难以突破的瓶颈,过高的成本令茶商最后无利可图。因此,近两年他在做山头茶的同时,开始与勐海一些大厂的老师傅合作,尝试开发了几款拼配茶。

  “每一位谋求长远发展的茶商都要先过"品牌"这道坎,山头茶的路过于艰险。”谭文辉说,在突围过程中,产品定位、品质掌控、渠道拓展、品牌推广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纯臻号在这几方面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

  谭文辉表示,纯臻号将以高品质普洱茶为品牌定位,面向高端品饮消费市场发力。

  岁月知味

  量与品质结合,控制易武茶区半壁江山

  今年上半年以来,岁月知味已连续三次参加茶博会。从广州、天津、大连一路走来,郑少烘发现今年的普洱茶市场分化更加明显:一是走高端路线的小众品牌,以高品质山头纯料为卖点;二是市场认知度较高、能流通的“行货”,以大益、下关为代表;三是面向低端市场的二三线品牌,以品质还过得去的中期茶为主。郑少烘认为,目前二三线中期茶“贡献”了较大市场份额,但投资回报率不高。如2006年的熟茶,市场价百元以下就能买到。对于大量囤货的藏家来说,这批茶已陆续进入品饮期,靠走量还是能够赚取一定的利润;大益等“行货”茶是否卖得动,主要取决于价格。由于“龙印”等几个经典系列被经营者炒至高位,接盘者观望心态加剧,但只要价格略往下行,仍会有大把的藏家接手;现在比较麻烦的是那些走高端市场的山头茶品牌,“用料首先要纯正,也要有充足的量作为支撑,不单是看茶商的资金实力,还要看其对原料的控制能力,这对多数茶商都是个"大考"。”

  身为岁月知味品牌创始人,郑少烘对自己的产品有着充分的信心,他将岁月知味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量与品质的结合”。按郑少烘自创的普洱茶高端品牌价值综合评定公式,品质是A,数量是B,年份是C,仓储是D,只有A+B+C+D四项得分都较高,品牌综合价值才能得高分。

  从2005年品牌创立,岁月知味就将选料重点放在易武茶区。以郑少烘的判断,易武茶非常适合做纯料,而且干仓陈化速度比其它茶区更快,可以较早进入品饮期。同时,易武茶区每年产量约900吨,刨去四成雨水茶,春秋两季总量约540吨,可以支撑企业的规模化运作。作为较早一批向易武茶区渗透的东莞茶商,岁月知味已控制了该茶区春秋两季毛茶“半壁江山”。依托易武茶区上佳的毛茶品质与可观的数量,岁月知味在A、B两项拿了“高分”。

  年份方面,郑少烘通过控制新茶进入流通环节的数量,来确保自己卖的茶够老,“每年的新茶只卖三成,其余的囤在东莞仓库中自然陈化。去年我们售出的茶中,有63%来自往年的库存。”郑少烘说,把年份拉长有助于提升品牌附加值,也为经销商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这对品牌做大至关重要。

  [售茶经]

  计划年销售额冲至1.5亿元

  山头茶需要解决如何卖出去的问题。新进入者一无品牌,二无配方,强调“山头主义”是生存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经过几年沉淀的茶人,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客户圈子,就开始有意弱化山头概念,以强调品质征服客户。郑少烘认为,茶人如果只做顶尖的纯料茶,风险会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封杀你很简单,只需抬高收购价,收不到原料别的就无从谈起。”所以,一个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及早在原料储备方面下功夫。

  “茶商未来的竞争是优质茶树资源的竞争,手中有粮心不慌。”从去年起,郑少烘开始指挥团队加速向景迈、贺开、南糯山等优质茶区渗透,以买断采摘权等方式掌控山头核心资源,“去年,岁月知味已在临沧茶区的昔归买下了200多棵古树,目前买断的古树已达400多棵。我们现在储备了很多10年后的"子弹",10年后"子弹"会变成"炮弹",20年后就是"核武器"了。”

  产品定位方面,岁月知味将顶级产品严控在年产量的1%左右,这部分产品只针对小众玩家,平均价格分布在2500元-8000元/公斤的区段。走量的产品主要为价格适中的乔木系列、常规古树等品类,“如果把普洱茶等级比作一个人的话,我们的产品是在腰部以上。”郑少烘计划数年内将全国店面扩充至100家,年销售规模达到1.5亿元。

  探路

  北方的机遇:“走出去”将是一条出路

  面对优质毛茶原料暴涨、民间存茶量趋近饱和的困局,东莞茶商纷纷将目光投向辽阔的北方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从3月份开始,道滘华南茶叶市场纯臻号的店内就不断迎来一拨又一拨北方客,其中来自东北的茶商占了多数。在茶庄多过米铺的东莞,仅靠本土的消费力根本无法支撑店面正常运营。随着普洱茶在北方市场的普及,“走出去”将是多数茶商的共同出路。

  “来考察的北方客已经有十多批,大连、鞍山、沈阳、长春的茶商都有。北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仅辽宁就有4位茶商要代理我们的产品。”纯臻号老板谭文辉表示,找上门的北方客大多是业内朋友介绍来的,他们对普洱茶品级鉴别、冲泡技巧、品饮等基础知识学习非常认真。

  也有茶商对北方市场的机遇并不乐观。勐海老博总经理刘洪恩认为,普洱茶北上开拓市场难度相当大,因为短时间内人们的品饮习惯很难改变。

  利好

  建融资平台破解资金周转难题

  收茶、囤茶要占用大笔资金,针对部分茶商资金周转燃眉之急,去年底,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与民生银行合作,在华南茶叶市场成立名为“茶叶合作社”的融资平台,迄今已为茶商贷款10多宗,总额达数千万元。

  “这种融资模式主要服务于华南市场的经营户。”东莞茶协秘书长高飞介绍,华南市场作为融资的担保方,协会则负责作为抵押物茶叶的品质、价值鉴定,经营户通过银行审核后,抵押物封存至市场指定仓库,可获得150万元-300万元额度的贷款。融资平台运营半年来,已有十多个知名普洱茶、黑茶品牌商成功贷款。

  说法

  东莞普洱茶“几辈子也喝不完”

  东莞茶协秘书长高飞认为,目前东莞普洱茶仓储量巨大,仅靠本土消费,“几辈子也喝不完”。炒短线的茶商可以选择大益、下关这样流通性强的品牌,把握住机会就能赚到钱;山头纯料茶尽管价格逐年上涨,但水涨船高,终端成品价涨幅也非常明显,关键是要看茶商对原料的掌控力度及销售渠道能否持续;做品牌对于茶商并非易事,除了产品定位清晰、品质稳定外,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市场接受过程,能最后坚持下来的毕竟是少数。高飞表示,未来普洱茶行业将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高端市场追求的是山头古树纯料,低端的中期拼配茶则靠性价比取胜,重蹈大厂覆辙“炒冷饭”的厂商则难以为继。

  方向1:多——将产品划分为多个系列

  方向2:快——找到赚快钱的有效途径

  方向3:好——把自己的品牌做强做好

  方向4:省——做足原料储备省心省力

  [Tips]

  在云南僾尼族方言中,“老博”即茶,而勐海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之一。

  茶商声音:

  “通过销售大益和其它品牌产品,让我有时间成本来维持自己品牌的运营,找到了赚快钱与做品牌的平衡点。”勐海老博刘洪恩

  “我们的经营理念是做强,而不是做大。不求量,有量就没有质。”斗记普洱刘新法

  “做山头茶品牌,不单是看茶商的资金实力,还要看其对原料的控制能力,这对多数茶商都是个"大考"。”岁月知味郑少烘

  “每一位谋求长远发展的茶商都要先过"品牌"这道坎,山头茶的路过于艰险。”纯臻号谭文辉

  采写:南都记者 徐盛伟

  摄影:南都记者 梁清

  作者:徐盛伟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入门的五个小秘诀

普洱茶入门的五个小秘诀

秘诀一

没有最合适的,只有更适合的

普洱茶不像其它食品,真正享用的人常常会自己去买。从自身及众多普洱茶爱好者的普洱茶消费习惯分析,普洱茶才是真正属于自己想用的东西,不像烟酒之类的礼品。自己到茶庄品饮后挑选适合自己的普洱茶,而不是直接付钱匆匆拿走然后束之高阁,一个产地一个批次的茶叶都可能完全一样,需要亲自平常哪个更适合自己。普洱茶对于真正爱茶的人来说,没有最适合的,只有更适合的。

秘诀二

选普洱茶要辨内外品尝之后再决定

普洱质量的好坏,体现在外形和内质两方面上。首先是辨外形。好的普洱茶饼两面、内外叶片均匀一致,茶梗少、黄叶少。生普洱茶色泽光亮,若生茶发黑,则可能是没有储存好发霉了;其次是闻香。好的茶叶是茶叶本身的气味,不会有杂味和霉味;最后要品尝。当你看好一饼普洱茶,可以让茶艺师用那一款同等的茶叶冲泡,甚至直接掰一块冲泡品尝。品尝口感、闻香气、看汤色。

秘诀三

普洱茶也有掺假太便宜的不要买

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同时市场商业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比如以次充好。有的茶商将茶饼外面用非常好的茶叶,里面掺入一般茶叶;还有少数茶商用越南的一种树叶冒充普洱茶;甚至有用做茶的下脚料,加入胶紧压而制成茶饼的。一般的普洱茶一饼357克,会卖到100元以上,高的还有成千上万元的。目前最受大众欢迎的是300--800元普洱茶。一二十元等太便宜的普洱茶,建议不要买。

秘诀四

普洱茶冲泡有讲究茶和汤要分离

首先普洱茶要洗茶一两遍,除掉茶叶中的灰尘等,去沫,同时温杯。然后开始冲泡茶。生茶冲泡出汤要块,以免产生熟汤味。一般可冲12泡。普洱茶最好用农夫山泉冲泡。生普洱需要100℃的水温,熟普洱需要100℃沸腾的水冲泡。冲泡时,水不要直接冲到茶叶上,要沿着杯壁周围冲水。

秘诀五

生熟普洱茶的茶壶一定要分开使用不能混泡

普洱茶的泡茶器以宜兴紫砂为首选,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温性,泡茶不易走味,能较好的体现普洱茶的香气和职位。用瓷质盖碗冲泡普洱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用盖碗冲泡有助于观察和欣赏普洱茶茶汤的变化,并且瓷质盖碗比玻璃器皿更容易挂香。此外泡生熟普洱茶的茶壶一定要分开,不能混泡。另外,只有好的普洱茶才会越来越好,即所谓越陈越香。不好的茶再放也很难“脱胎换骨”。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收藏普洱茶时,首先应注重其品牌,而且还要注重品质。(

普洱茶究竟算作是什么茶?

普洱茶究竟算作是什么茶?

普洱茶究竟算作是什么茶?这是一个颇有趣味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追问自己:我是谁?这个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知道自身的属性与归属,有助于在茶的家族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茶与人,在这一点上,找到了共鸣之处。

文献最早记载云南产茶是在唐代。樊绰只是用了寥寥数笔来记述。因循中国茶惯用的命名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茶称作:银生茶。

宋代的李石因袭了樊文的说辞,所以也可以沿用“银生茶”这个名字。

唐宋两个时期,“散收,无采造法”的银生茶究竟算作是什么茶?透过现有文字的记载,无从知晓,顶多算是一种草昧的制茶法。

明代,云南茶的文字记述远较前朝为多。它们可以被归纳为两类:其一是散茶,如感通茶、湾甸茶与太华茶等;其二是蒸而成团的普茶。散茶、团茶应该都可以归纳于绿茶的门类,无论它是为人所称誉或者贬薄。前者很有可能是晒青绿茶的制法,后者则最有可能是晒青绿茶的散茶蒸而成团的。

清代,云南茶的文献记载集中涌现。

普洱茶究竟算作是什么茶?

散茶中,有感通茶、湾甸茶、太华茶,还有宝洪茶等等。大旅行家徐霞客入滇游历,在感通寺的所闻所见,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记述。由此,我们获知,感通茶确属于晒青绿茶的工艺,其他的茶也应该与它相似。这些散茶,不属于普洱茶。

团茶中,脱颖而出的当属普洱茶。这种茶因产于普洱山而得名,后来却以六大茶山所产为上品。并因进贡皇室而名遍天下。声誉日隆的普洱茶家族不断扩展,不作团的蕊茶、芽茶等散茶也被收纳了进来。进贡之茶有小而圆的蕊珠茶(一两五钱重),四两重的女儿茶,一斤重的普洱茶小团茶,三斤重的普洱中团茶,五斤重的普洱大团茶(也叫人头贡茶)。清宫的档案与上贡团茶的实物两相对照,惊人地吻合。它们只有重量规格的差异,形态全部相同。散茶中的蕊茶、芽茶瓶承上贡。贡品中还有普洱茶膏。但它们统统都被归纳在普洱茶的名下,在种类繁多的贡茶家族中,亦是倍受珍视,京师尤重之。

贡后方许民间贩售的有粗普叶,从名字上看,应当还是普洱散茶。除此之外,不同规格、形态、产地的团茶,被商贾货之远方,甚至“市之西番”。它们中有普洱粗茶、顺宁粗茶与其他的粗茶等。

有清一代,无论是感通茶、湾甸茶、太华茶或者是宝洪茶等散茶,与声名远播的普洱茶(包括蕊茶、芽茶等散茶,紧团后的圆茶,熬制的普洱茶膏),在初制工艺程序,都是采用的晒青绿茶的制法。然后蒸而成团,仍然属于绿茶类紧团茶。熬制茶膏,勉强可以归类为再加工茶类。它们的工艺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今天看来,仍然有许多不规范之处,而恰恰因此,催生了其他的茶。

沱茶、圆茶有两种风格的茶,一种是绿茶制法,清香独绝,汤色为绿色的产品;另一种是红色茶汤,发酵制法的产品。到底是在初制、复制或者是贮存的哪个阶段发酵?或者是兼而有之?这都还是一个谜。发酵过的紧茶,可以归类为黑茶类。未发酵过的沱茶、圆茶,可以归类为绿茶紧压茶。可是,沱茶、圆茶究竟用何种方法发酵?目前无法确定,只能暂且归类为紧压茶。至于属于何种紧压茶?则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当时,在产区,唯有圆茶是与普洱茶画等号的。出了产区以外,在不严格的意义上,紧茶、沱茶与圆茶都可以算作是普洱茶。

普洱茶究竟算作是什么茶?

如今,在普洱茶的名下,依靠科学的指引,普洱茶的身份得以明确。200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定义:以地理标注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晒青毛茶属于普洱茶的原料,它属于绿茶类。晒青毛茶一经紧压成形,不拘形制,无论是饼、砖、沱等何种造型,都属于绿茶紧压茶。经过长期存放之后,会逐渐向黑茶紧压茶演变。晒青毛茶经过渥堆发酵,即改换身份成为普洱散茶(熟茶),属于黑茶类。复经紧压成形,方非一式,圆不一象,都属于黑茶紧压茶。

现今的普洱茶,依照标准来解释:十分科学,非常复杂。但这并没有平息围绕普洱茶产生的争论,而种种争论早已经超出学术探讨的范畴。围绕普洱茶的分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将争论下去。回溯普洱茶的源头,展望普洱茶的流向,唯有“变”才是不曾中断的脉络。这会将普洱茶引向何方?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普洱茶名字的来源

普洱茶是历史名茶,诞生于世界茶乡-思茅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之中,又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普洱茶的得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一种历史机缘,又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在广大普洱茶区,关于普洱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在巍巍无量山间、滔滔澜沧江畔,有一个美丽的古城普洱,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东业。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更是以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每年都有许多茶高赶着马帮来这里买茶。清朝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个大茶庄,庄主姓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由于濮民茶庄各色茶品均选用上等原料加工而成,品质优良稳定,加之店主诚实守信,善于经营,所以到老濮庄主这代,茶庄的生意已经做得很大,成为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而且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贡品,特别是以本地鲜毛茶加工生产的团茶和沱茶已经远销西藏、缅甸等地。

这一年岁贡之时,濮民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定为贡品。清朝时期,制作贡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材料要采用春前最先发出的芽叶,采时也非常的地讲究,要“五选八弃”,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从、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芽瘦、弃芽曲、弃色谈、弃虫食、弃色紫”;制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锅师傅要沐浴斋戒,炒青完毕,晒成干茶,又要蒸压成型,风干包装,总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复杂。

照惯例,制成饼茶后,是由老濮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贡茶入京。不巧这年老濮庄主生病卧床了,眼看时间紧迫,就只好让少庄主和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此时的濮少庄主正值青年,大约二十三四岁,有如清明头遍雨后新发的茶芽,挺拔俊秀,英姿勃发。白小姐亦是主圆几十里出名的美人。正所谓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两家火笼酒早就噶过了,聘礼也过了,再过几天就打算迎亲了,眼下正筹办婚礼呢。然而皇命难违,濮少庄主只好挥泪告别老父和白小姐。临行前,众人都叮嘱他送完贡茶就赶快回乡。濮少庄主经验不足,又有心事,加之时间紧迫,天公亦不作美,春雨下得连绵不断,平常都庄主晒得很干的毛茶,这一次却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一个大祸根。

濮少庄主随同押解官罗千总一道赶着马帮,一路上昼行夜宿,风雨兼程赶往京城。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其间跋山涉水,正逢雨季,天气又炎热,大多数路程都在山间石板路上行走,骡马不能走得太快。经过一百多天的行程,从春天走到夏天,总算是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