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与你相约郑州

普洱茶与你相约郑州

2019-11-1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原茶人、茶友对普洱茶的钟爱,今年9月2日—4日,一场以“普洱茶香·溢满中原”为主题的普洱茶河南品鉴展示会将在郑州国香茶城举办。

  届时,“普洱第一人”邓时海,被称为“刘妈妈”的台湾普洱茶巨头胡玉梅,云南普洱茶知名专家苏荣新等人将来到郑州,与中原茶友一同感受普洱的魅力。此外,此次品鉴展示会还吸引了云南、郑州两地的许多知名茶企和茶商前来,如云南昌泰茶业集团、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云南双江勐库戎氏茶叶有限公司、云南大境界茶业有限公司、少林元典禅茶、郑州和茶趣茶行等。

  据了解,展示会上还有一系列精彩的活动等着中原的广大茶人:河南茶产业流通领域发展论坛、普洱茶讲座、普洱茶现场压制、普洱茶老茶展、河南首届民间普洱茶斗茶会、河南首届名优普洱茶评比等。

  当下,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健康品质,而普洱茶以其强大的保健养生功能、丰富斑斓的民族文化和收藏投资三大深层次的价值赢取了人们的芳心。随着普洱在河南市场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普洱茶作为可以喝的古董,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001年起,随着台湾、香港等地茶商陆续进驻中国茶叶市场,同时由于这些茶商较早接触普洱茶,经过他们的宣传和普及,喝普洱老茶慢慢成为消费主流,“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风气一时在消费者中流传。与此同时,普洱茶的文化研究和推广宣传也逐步展开。普洱老茶在收藏市场、拍卖市场迅速扩张。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成分含有哪些?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是世界上的无糖饮料。古代曾语:“茶”字拆解:サ+八十+八=一百零八,代表着长寿,普洱茶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茶品,普洱所含的成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多喝对身体有益,那么普洱茶成分有哪些呢?

  普洱茶成分第一类是人类生命新陈代谢的最主要的三种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茶叶中的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嫩茶叶含氨基酸2-5%,有20多 种,多数对人体是有益的,其中氨酸含量较高,是茶叶的特殊氨基酸,其他还有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上述几种氨基酸,能促进人的生长和智力发 展,对预防人体早衰和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盆血等都有积极作用。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30%,能冲泡出来的大约5%左右。脂类在茶叶的含量为 2-3%,其中有磷、硫脂、糖脂和甘油三酸脂。茶叶中的脂防酸,主要是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是人体所必须的,是脑磷脂和卵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洱茶成分第二类是维生素和酶。普洱茶中含有维生素P、B1、B2、C、E等。这些维生素,用开水浸泡十分钟后,平均有80%可以浸出,所以普洱茶是人体 维生素的很好来源,尤其B2和C最为重要。B2又称核黄素,是我国人民膳食最易缺乏的维生素。缺乏B2会引起代谢紊乱和口舌病,在茶叶中维生素B2的含量 为100克中含有1.2毫克。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于防治动脉硬化、抗感冒、抗出血、抗癌、抗肝炎的意义,已引起普遍重 视。茶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而且都溶于水,能充分利用。

  普洱茶成分第三类是矿物质。茶叶中含有4-7%的无机物,多数能溶于水而被人体吸收,其中,以钾、磷最多;其次是钙、镁、锰、铝等;再次是微量的铜、锌、 钠、镍、铍、硼、硫氟等。医学专家指出:无机物可维持人体液(渗透压)平衡,对改善机体内部循环有重要意义,又是人体“硬组织”(娟骨骼、牙齿)的原料, 与骨、牙等的生理关系十分密切。钾为细胞内液的重要成分,茶叶不但含钾高,而且容易泡出。

【解读】普洱茶的“干醒”与“湿醒”

【解读】普洱茶的“干醒”与“湿醒”

爱茶的我总觉得普洱茶就像老朋友,真挚友谊是要用心去呵护的。它有自己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要让普洱茶展现她完美的一生,我们对待她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醒茶便是这无数细节中的一点。凭借对老友的了解,选择最适合它的方式,温柔地将它唤醒,这是对待友谊应有的态度。友谊是相互的,不仅我们唤醒了它的内在气质,在与茶交流的时候,它也带给我们清心雅致的氛围,让我们有机会去清心、去醒脑,这便是难得的朋友。

醒茶是使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苏醒过来,令叶片自然的呼吸,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因普洱茶独特的气质与内涵,通常所说的普洱醒茶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冲泡前的唤醒,我称之为干醒;另一个是冲泡时的唤醒,称为湿醒。

①.干醒普洱茶

【解读】普洱茶的“干醒”与“湿醒”

干醒茶是通过改变普洱茶的存储方式,达到唤醒茶质、凝聚茶香的目的。刚打开包装的普洱茶,冲泡时无法完美的展现出深沉饱满的韵味,通过醒茶这道细致的工序,可令普洱茶的滋味更加醇厚与纯正。每个茶人都有自己对干醒普洱茶的理解,所以干醒茶的方法与程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推荐一些茶友常用的干醒茶方式。

第一步首先是去掉包装,解散紧压的普洱茶。新压制的普洱茶结构比较紧,解茶时可用茶针或茶刀来解散普洱茶,解茶时需控制好角度与力度。对于茶饼,可以从中间凹槽处向外入刀解茶;茶砖则可以从侧面入刀,比较容易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分成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可从边沿或侧面入刀解茶。解茶时尽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顺着叶片的规律去开解。解茶也可使用蒸汽的方法,将茶饼放在开盖煮水的壶口。利用蒸汽使茶饼松软,这样解茶可以保持叶片的完整。在解老茶时则称为“拨茶”,因为年代久远的老茶,往往茶体已经比较松散,用手指轻轻的拨动或触碰,叶片很轻松地就会散落下来,在拨茶时需注意不要将茶叶拆得太碎。

第二步通风透气,使叶片自然呼吸,散去茶叶中的多余杂味。将解散的普洱茶摊晾于清洁、蔽荫处,使其与空气充分我的接触。在这期间可在茶叶上覆盖一层宣纸或棉纸,避免落入尘土。并且摊放的环境不要有异味,以免吸收杂味影响茶叶品质,同时还要避免日光灯长时间照射。摊放空间的湿度不能太大,以免茶叶受潮变质。通风的时间视茶叶状况而定,对于陈年老茶与洁净度较高的茶,醒两到三天即可;而新出堆的茶与带有仓味的茶,则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以便更好的散去茶叶中的杂味。

【解读】普洱茶的“干醒”与“湿醒”

第三步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透气后,将普洱茶收纳于具有通风性能、无杂味且干燥的醒茶罐中,使普洱茶自然苏醒回气。我一般会使用有盖的紫砂罐进行储存,因为紫砂具有双向气孔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避光和隔热性也非常的好,可以保持罐内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收入紫砂罐后,醒茶时间大致为一至三个月。经过醒茶这一细致的过程,茶叶会因茶质凝集而产生饱满、厚重的香气与口感。新的紫砂罐内可能含有土气与火气,用它来存储茶叶会影响品质。可以使用开壶的方法处理一下,先用开水浇灌、浸泡,刷洗,每日可重复操作一至两次,经过数目后将紫砂罐充分晾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浸泡后的紫砂罐务必晾晒至完全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湿气会令茶叶受潮变质。检验紫砂罐是否干透的方法,是将一些生茶投入罐中,盖上盖子存放一天,如茶叶没有吸潮变软,便证明紫砂罐内部已完全干透,可以放入待醒的茶叶了。醒茶罐除了紫砂材质外,还可以选择竹制的、藤编制的、陶制的等等,还有茶友使用没有杂味的纸盒,信封或者牛皮纸袋,都可以起到醒茶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茶来决定。

②.湿醒普洱茶

湿醒普洱茶通常也称润茶,通过叶片与热水的接触,可以提高容器和茶叶自身的温度,帮助叶片慢慢的舒展,令茶叶充分地苏醒过来,激发出茶性,而且可以带走茶叶在各个环节中附着的浮尘,在润茶之后冲泡能更好的释放出茶味。

【解读】普洱茶的“干醒”与“湿醒”

前期干醒普洱茶,是通过解散茶叶使之通风透气,让茶叶自然呼吸,散去本不应当属于茶叶的,闷、杂、堆、陈等味道,令茶叶恢复本质,存于紫砂罐中凝聚自身的韵味。而湿醒普洱茶是在干醒茶的基础上,用水及温度帮助茶叶唤醒本质,有助于在正式冲泡时展现出最佳的品质。湿醒茶的方法是,先用热水充分温热茶具,投入茶叶注入热水,数秒左右立即倒出。

一般情况下,普洱生茶润茶一次。普洱熟茶视茶润茶一到两次。润茶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决定着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对之后的冲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润茶时需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看干茶来决定水温。

生茶、新茶与嫩茶需降低水温,熟茶与老茶则需要提高水温:时间的控制也很关键,浸泡的时间不能过长,如果润茶时间过长,茶叶中浸出物释放过多,将会影响正式品饮的茶汤口感和茶叶本身的耐泡度,所以要快速倒出润茶水;在润茶时,可以观察润茶水的汤色,可以帮助判断正式泡茶时所需的水温与浸泡时间。对于陈年老茶的醒茶方式,资深茶人对此非常地讲究。

【解读】普洱茶的“干醒”与“湿醒”

首先将老茶放入干燥的紫砂壶内盖上壶盖,用铸铁壶将水煮沸浇淋紫砂壶外部,而后轻轻摇动紫砂壶,反复高温淋壶、摇壶两至三次,大约用时五至十分钟,相当干为老茶做了一次干蒸桑拿。壶内聚集的温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老茶,此时开盖便可闻到老茶的沉香,这时再向壶内注水润茶。使用这样的方式润茶一次便可,老茶珍贵实在不忍浪费。然后再依据这款老茶的特性,掌握好浸泡与出汤的时间。普洱茶通过这两次不同方式的醒茶,帮助茶叶更好地展现内在气质,提高了茶汤的香气与口感。当然,醒茶的方法不仅限于此,小伙伴们只要对普洱茶的特性有所了解,也可以创造出更多醒茶的方式,帮助茶叶更好地展现它的特质。(来源|《茶.健康天地》2011年11期,作者/王晶)

普洱茶对皮肤止痒的好处

普洱茶对皮肤止痒的好处:因为普洱茶中富含微量元素锰,对皮肤有不错的保护作用,有人说夏天喝绿茶好,但是普洱茶所含的锰比绿茶要更多些。另外也要多吃豆制品和坚果类,也能很好的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功能,皮肤除了平时要多补水和少吃辛辣食物外,饮用普洱茶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