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具>紫砂茶具>西施壶历史由来及如何欣赏西施壶

西施壶历史由来及如何欣赏西施壶

2019-11-1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对于茶文化来说,明代是个重要的年代,不仅因为朱皇帝下圣旨命令“罢造龙团”,在士与仕两个饮茶的主力阶层中结束了唐煮宋点的繁缛传统,更有龚春祖师爷发明了树瘿子紫砂壶。当然紫砂器在明代之前早已出现,但用于瀹茗,这全是明代的功劳。然而今天我们看到的紫砂造型,有不少是粗蠢俗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满人入主中原后的瞎掺和所导致。满人很嫉妒汉文化,所以大搞文字狱,咬文嚼字只是个借口而已。这类似于二百年后,在同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满人边嫉妒汉文化,边偷偷摸摸地模仿,最光明的成果不是纳兰词,而是乾隆皇帝那玉体横陈的书法大作。这群擅长骑马打仗杀人的土鳖统治者,自然无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清代的文化成果非常可怜。

古往今来皇帝的品位,一般都不是很高。稍有点品位的皇帝,事业便会做得一塌糊涂,古时那几位著名的才子皇帝自不必说,就说离我们时代比较近的某位皇帝,治国是很不在行的,却拉得一手好胡琴。总之,皇室的品位,经常低得可怜。所以博物馆里珍藏的那些和皇帝相关的镇馆之宝,特别是瓷器,有些造型是非常傻且呆笨的。这种傻且呆笨与制造工艺无关,是骨子里的蠢。西方的皇帝从血统上讲,应该比中国抄起干活的工具就造反且成功的皇帝要纯粹高贵得多,然而品位也不见得高到哪里去,所以西方那些靠皇帝发工资的古典作曲家大都穷困潦倒。

“西施乳”这个名称虽然香艳,但比起一种叫“西施舌”的贝类食品,可就健康得多。有清人作诗曰“朝来饱啖西施舌,不负津门鼓棹来”,因为是入口的东西,所以以“西施舌”名之,食客们是以夫差或范蠡自居了。

西施壶之妙,在于形神兼备。其壶钮、壶身、壶流、壶把无一不具乳韵,更有资深的茶人曰:其壶流乃豆蔻之时,其壶身乃成年之形,其壶把则垂垂老矣也。因而西施壶的壶嘴要短而尖,含蓄而俏皮;壶身要饱满圆润,兼以昂然挺秀;壶把则要充分表现重力的作用,以至于多做成“倒把”,更显出颓然之势。乳形易成,乳韵难得,偶有一二佳作,还往往被作者刻上字画,鄙陋不堪。刻上字画便失却光洁,则乳韵永难觅也。因而再高明的陶刻,亦是添足。

西施壶是我爱的形制之一,不罗嗦,不拖沓,结实挺拔圆润饱满,简洁流畅一目了然。西施壶大概发源于明代,其全名当是“西施乳”。这名字实在是中国人惯常的自相矛盾,病秧子西施姑娘,肯定丰满不到哪里去,况且我们向来不欣赏丰满,仿佛只有削肩平胸的美人儿才配出现在幽篁明月的意境里。只曾有过一个喜欢丰满的唐代,还有高明的学者考证出先进的结论,认为唐人喜欢丰满是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所以姑娘们都吃得多,当时又没有健身房,瑜珈馆,只好任由腰围自然发展,肥胖成为社会风气,所以唐代的男人喜欢丰满是不得已而为之云云。

许多玩家喜好将紫砂壶持于掌心摩挲不止,一则有把玩风雅之趣,二则利于迅速包浆,以炫耀饮茶之频,养壶之勤。若道把玩,西施壶自然是最宜于置之掌上的,那手感比起画室中被摸得灰黑的石膏维纳斯局部,应该优越的多了。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