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你能不能喝:普洱茶与虚实冷热

普洱茶你能不能喝:普洱茶与虚实冷热

2020-01-0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当地仓储茶品适合当地人饮用,这就是说明气候环境对茶品的影响,而转化成适合当地人体质的茶品。

气候、环境、体质三个条件,加上普洱茶生、熟、新、老茶等交叉因素,确实有很复杂的条件,以轻松品茶的角度或许不需在意这么多,但如果以养生或是敏感体质的人,就需要多注意适饮时机。

现代有条件品茶的人,在饮食方面基本上已经是吃太好且不均衡,而不会不足。北方干燥、温差大,肉食多、饮食偏咸;南方温湿,饮食偏甜;以致大抵上来说,南方天候湿热,南方人体质多属寒,北方天候相对于冷,北方人体质多属热。

普洱茶新制生茶偏寒,新制熟茶虚热,老生茶、老熟茶转实温。以上几个条件,配合四季就有不同适饮的茶品。

老生茶、老熟茶属实温,除了特殊体质(实热),基本上任何地方与时间都适合品饮,量也不拘(当然不能太离谱,不然喝水过量都中毒);体质虚寒之人,不适合大量品饮新制生茶,夏天古树茶配合熟茶,冬天则熟茶比例加重。

虚热体质之人,尤其燥热之人(不少昆明人属之)基本上就不太适合喝新制熟茶,以新、老生茶与老熟茶为主。气血二虚之人,基本上只能喝老生、熟茶。实热之人,建议只喝新制古树,或配合少比例老茶。

​至于体质,可以依自己喝茶时肢体感受得知,最好是询问老中医把脉可明确了解。以上,只依寻常虚实冷热来简单区分,茶品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冲突,对身体负面影响很小,不需太介意。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要得坚持饮用

  如果坚持饮用普洱茶能达到:深层排毒的功效

 

  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特别适合有便秘困扰的MM,借助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恢复正常功能。彻底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淑女杀手”的口臭问题。

 

  如果坚持饮用普洱茶能达到:抗延老的功效

 

  普洱茶采用大叶茶制造,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叶品种,丰富的茶多酚帮助肌肤抵抗延老。

 

  如果坚持饮用普洱茶能达到:摆脱肤色暗沉的功效

 

  普洱茶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可以降低血脂含量,使血管舒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解决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肤色暗沉以及各种恼人的斑点。

 

  如果坚持饮用普洱茶能达到:纤体紧肤的功效

 

  法国巴黎圣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埃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茶作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对减少脂类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因此,坚持饮用普洱茶,可以达到减肥、降脂、降压的疗效。

 

普洱茶品鉴的八个步骤

 

  一、看干茶

 

  看干茶包括看生茶、熟茶。看新茶、老茶。看仓储情况,例如干仓会茶饼条索油亮,湿仓或湿度大的自然仓会有霉或饼面乌而不亮。品鉴古树与台地时可以看条索色泽,芽头多寡。品鉴不同山头茶要结合各山头茶的茶种和制作工艺,可以看条索粗细,看紧结度,有标准茶样最好。例如倚邦有小叶种,倚邦条索就比易武要细短。例如易武有做泡条习惯,条索就粗泡。而景迈条索较紧。班章芽头肥壮多绒毛。

  二、闻干茶

 

  香闻干茶香可以作为鉴别古树与台地,生茶与熟茶,干仓与湿仓,不同山头茶的依据之一。鉴别古树与台地茶的干茶香主要从香的深沉度判断,古树茶香较强烈,且有透人心脾的感觉,闻之香味似乎可以钻入大脑;小树茶香浅、淡、漂浮,闻之只能深达鼻腔。另外不同山头的古树茶香型有别,其中部分山头茶香型特征明显,如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景迈、黄草坝等。靠闻香鉴别生茶熟茶、干仓湿仓比较容易,要鉴别古树与小树,鉴别不同山头则需要有较多的实践体验,还需要有较灵敏的嗅觉。

 

  三、观汤色

 

  观汤色可以作为品鉴生茶与熟茶,新茶与老茶,制作工艺好坏,仓储好坏的依据。例如正常仓储的茶1~3年汤色金黄,3年后汤色从金黄转向金红,十年后转向栗红。湿仓茶新出仓汤会不够清亮,退仓几年后会清亮。制作过程中闷到的汤色会不清亮。看汤色无法用来鉴别古树与台地。

  四、品滋味

 

  品滋味包括品茶的苦、涩、甜、滑和汤质饱满度等。可以鉴别茶种、树龄、茶园类型、茶区、制作工艺、存放年份、存放条件等。例如同为老树茶的大小叶种,大叶的甜、苦涩、饱满度都明显高于小叶种,小叶种香会稍好。再如同样生长条件和茶种,树龄越长茶越不苦涩,汤质越饱满,甜滑越好。台地茶和古树茶比台地茶苦涩明显但不饱满,涩不易化,古树茶苦涩强烈而易化,甜滑感和饱满度高。就茶区而言,一般纬度低,光照强,茶物质能量多,茶味足,汤质好。而存放年份的鉴别首先要判断仓储,仓储条件不同年份差异会很大,湿仓存3~5年会象干仓十多年。正常的自然仓存茶,1~3年生味消失,3~10年转化味明显,10~20年转化味减少,苦涩降低,20~30年苦味先退完,涩到50年还会有。

 

  五、试耐泡度

 

  耐泡度与茶种(大叶种比小叶耐泡),树龄(古树比小树耐泡),投茶量等有关。在同等投茶量下,古树比小树耐泡度基本多一倍,古树可以泡15~20泡。同样在投茶量相同时,大叶种比小叶种基本多一倍。耐泡度用于鉴别渥堆熟茶时只能鉴别熟茶原料老嫰度(粗老叶发酵的耐泡度差一半),耐泡度不能用于鉴别熟茶用古树还是小树发酵,影响熟茶耐泡度与发酵程度有关,大树、小树如果都发到七成熟,则茶的内含物约分解了70%,只剩30%,因此耐泡度相近。

 

  六、闻杯底香

 

  闻杯底香可以作为鉴别新茶与老茶,生茶与熟茶,制作工艺,古树与台地的依据,但在实践中主要用来鉴别古树与台地。杯底香的强弱与持久,与茶的树龄,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同等条件下树龄越老杯底香越强烈越持久,同样的,同等条件下生态环境越好杯底香也是越強越持久。

  七、闻叶底香

 

  闻泡后的叶底味可以作为鉴别古树与台地,干仓与湿仓的参考依据。古树茶的叶底泡到茶汤已基本无味时闻之,仍然有茶叶的淡淡香味;台地茶、小树茶的叶底泡到茶汤基本无味时闻之则没有了茶香,闻到的只是树叶味。干仓茶叶底有正常茶香,湿仓茶叶底会有少许呛鼻味。

 

  八、看叶底

 

  看叶底是品鉴普洱茶的最重要步骤,凡普洱茶在原料、制作、仓储中存在的问题在叶底上一点有体现。从原料讲,茶种中的大叶小叶、野生栽培可以分辨;古树与小树可以分辨;是否单株制作可以分辨。从制作讲,制作闷红、焦片、糊边可以看到;轻发酵的茶叶或者有黑硬叶梗,或者叶底软烂;熟茶发酵的程度、好坏可以从叶底完整度,色泽是否一致等判断。从仓储看,干仓的叶底栗红有光亮,色泽一致,有弹性活力;湿仓叶底或有黑梗黑叶,或全黑,或无光泽,或软烂。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图为:南茗佳人古树春茶《贺开》

作者按:对邓时海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认真拜读了多遍,对于邓老本人,我的确是怀着十分的敬意的,只是对于文章中的个别观点,个人认为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冒昧撰写此文,纯属个人观点,请各位内行方家海涵!也愿能以此文抛砖引玉,让更多人为普洱茶产业与文化发展添砖加瓦,不啻为一件善事。

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的省思》写道:“好比农作物的耕作方式一样,一块农地耕耘过久,必须给大地予以休耕的休养生息机会,决不能让土地操劳过度。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普洱茶茶树的生长历史,其地气灵性的移动与变化,从汉朝的益州,移向唐、宋间的银生城,明朝渐向点苍山,清朝走入普洱府,民国初年在易武茶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滇南地区六大茶山,直至2000年移至班章,2010年转往西移在冰岛、昔归……”细心的话,我们从历史文献中的这些地名可以看出,其实邓时海先生在这里还是承认普洱茶所产区域都在云南境内,这和邓时海先生之前所讲的云南以外所产的茶叶原料也可以制作成普洱茶的观点自然是相悖的。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从地理生态学的角度,原本“给大地予以休耕的休养生息机会”这一观点是非常有道理,也是很有意义的,并且应该各方面积极引导茶农也好,菜农也罢,都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轮番耕作。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作为。但若扯到“地气灵性的移动与变化”这种观点,而且言之凿凿地追溯到汉唐明清,似乎完全可以穷究于天地之间,不知道其依据究竟是什么。更何况,邓时海先生提到的“普洱府”、在清代和民国时本来就包含了“易武”、“六大茶山”,也包含了澜沧江以西的“班章”。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在我理解,这种表述,有点类似于我们老家乡村里的风水先生给普通百姓讲所谓的“地气”、“龙脉”之类的玄之又玄的概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按照邓时海先生的“地气灵性”这一说法推而广之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如此推论:既然地气灵性都移到冰岛、昔归了,是不是只有这些地方的人才是最有灵性的。其它地方的,要么早已因“地气灵性”转移,都变得愚钝不堪;要么就是“地气灵性”还没有转移到,自然还是蒙昧无知?人类的生活、生产经验是不断演变、不断提升的;人类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人类的物质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积累,逐步丰富完善的。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没有什么事可以一蹴而就,也没有什么事物是毫无由头的。邓时海先生在“关于传统工艺的省思”一节中认为“过往制茶的工艺早已流逝,不管号字级、印字级茶品,都没能留存下来。实际上,我们今天在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仍能看到的用木甑微微蒸软普洱茶原料,以石磨压制普洱茶的工艺,就是从祖先传承下来的传统工艺。有的还授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至于利用机械流水性生产制作茶品,这是人类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充分挖掘智慧所取得的物质文明结果。作为当今社会的人类,在做好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更应该以人类发展为追求,不断改善生活质量。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有时候,绝对的肯定或否定都不好。谈及普洱茶产品的包装,就如人类衣着服装演变一样,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于我们面对的各种商品,自然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社会不断变迁,人们自然形成各种消费主张与观念。今天的各种普洱茶的包装也体现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消费观念,其实也是社会和谐的一种体现。

纵观当今市场上的普洱茶包装,的确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包装设计非常具有文化内涵,足以展示各种文化元素,让我们在品饮之外,又能感受另一种文化信息与魅力。如果一味地、绝对地排斥现代化的、优秀的包装设计,其实也是对自己活在当下的一种极端否定。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图为:贺开古茶树(由南茗佳人摄影工作室提供)

更重要的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中,之所以逐步会对商品进行包装,其中一点就是为了保证商品的卫生安全。假如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的普洱茶产品,依然是没有任何外包装,谁能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沾染灰尘、杂物,乃至吸收异味?“包装纸质量如何不谈,不如传统,若是有纸装的,也是手工制作的米浆纸张。现在就不详原料也不详质量了。”“我们唯有凭过去品饮老茶陈品的经验与体悟,去寻找值得收藏的茶品。”诸如此类,在邓时海先生的文章中常能见到,只能说邓时海先生是一个有相当复古情结的人。

读邓时海《普洱茶的省思》有感:用发展眼光看普洱

最后想说的是:当我们走进云南的每一座古茶山,面对那些生长了成百上千年的古茶树,最好的办法,是保持肃静,以一颗敬仰的心去朝拜这些古树,不仅是对古茶树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自然,以及大自然馈赠我们的一草一木。面对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财富,面对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还需要进化,还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