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功夫茶”,目前在潮汕地区最为盛行。海陆丰则唯有“咸茶”才是世所稀有,它与民情风俗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订婚要送茶待客不可少
在海陆丰人心目中,茶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男女订婚要送茶,新娘过门三朝要送茶;同时,茶还是一种待客之道,亲朋好友或邻居串门时也有“泡咸茶”招待客人的习惯。
海陆丰咸茶的制作叫擂咸茶,也叫泡茶。其工具是茶槌和牙缽,茶槌选用质坚的如拔仔树枝等做成,牙缽是内涩(起条状)外滑的阔咀陶器。擂茶时,把茶叶放进牙缽,待稍为润湿之后,便用茶槌把它擂成浆状,再加少许食盐冲入开水即成,十分简单。“茶泡”即是下茶的料,咸茶的品种根据“茶泡”的不同有油麻茶、花生茶、炒米茶、菜茶等。
“食咸茶”的讲究有很多。家庭妇女早起把咸茶制成后,不下任何料,盖严保温,供家人无时无地自饮止渴,叫“牙缽茶”。如果盛在碗里,撒上炒油麻或炒米或炒花生米,便成“油麻茶”、“炒米茶”和“花生茶”。若再加上熟饭、熟豆,则叫“饭茶”,这主要流行于客家山区。
菜茶最高档盛于元宵时
油麻茶有两种。一种炒熟,一种是把生油麻混于茶叶在牙缽擂成。炒米茶也有几种:一种用上好的油尖米蒸熟晒干炒成;一种用赤谷煮熟晒干去壳椿白——脱皮炒成,叫“炒粟米”。这两种,一般人家尤其是农家收冬之后便要制成备用;还有一种就是临时把大米加盐浸湿之后捞干即炒即食,叫“炒烧米”或“炒米仔”。陆丰一带擂咸茶还喜欢加进草药,海丰则比较少有,唯有加“苦刺心”(长在山坡、坑旁的植物),叫“苦刺心茶”。
再说菜茶,又叫“起鼎茶”,是海陆丰咸茶中最高档次的一种,盛行于蔬菜季节的秋末春初,元宵为顶峰(叫“泡灯茶”)。
菜茶是把炒熟的菠菜、包菜、芹菜、茼蒿、青蒜、香菜、荷兰豆和豆粉丝、豆腐枝、猪肉、腊味、虾米、墨脯、鱿脯、鲜蚝、鲜鳗鱼、鲜蚶肉等混合盛于碗里,泡上兼有鸡汤、猪骨汤的烧茶之后,再撒上炒米、花生米和胡椒粉等,便成为最上好的菜茶。
元宵期间,家家户户把滚烫的清茶和佐料摆在桌面上,殷勤伺候客人。不论远近亲疏,三五成群、情来礼往、上门串户、互相品食。在“茶战”中,客人越多,主人越觉得体面。这种活动一反常规,多以男人为主,女人则在家里忙于待客。
改革开放以来,菜茶还作为风味小食走进市场,并被融进庵寺,现在汕尾地区四处庵堂普遍都备有咸茶招待游客和香客。
深入传统中每日过茶瘾
一向以来,海陆丰咸茶都由妇女操作,男人不插手,但也喜欢享用。平时吃咸茶每天两次,分别在上午10时和下午16时左右。有竹枝词云:“辰时餐饭巳餐茶,牙缽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人们习惯称此时辰为“食茶晏”,常用来作约会亲朋的时间形象词。
吃咸茶被妇女当为敬客的礼仪,客人一到,即捧上咸茶一碗、两碗、三碗、四碗……动手动脚,像打架一样,硬劝你放开肚子吃,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走进社会日多,在机关和学校中,每当“食茶晏”时辰一到,她们总要凑合起来解决“茶瘾”,就像做“课间操”一样。而在现今的红白喜事中,也仍风行“泡茶”,如油麻茶、炒米茶或菜茶,属群体性的茶文化活动。白事亦吃咸茶,海陆丰老人逝世头七、二七、三七,都要吃咸茶,完坟后要吃“辞山茶 ”,百日之中每旬夜晚要吃“丁忧茶”,周年要吃“对年食”。
另外,凡新宅入火、订婚完娶、生男育女、远行归来、逢年过节、病痛痊愈、化险为夷、消灾匿祸、丧家白事,乃至现代平反冤案、儿孙考上大学等也都要“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