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古树茶之谜四|云南古茶树的长寿之谜

古树茶之谜四|云南古茶树的长寿之谜

2020-05-0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上一篇讲了《大叶种茶树与中小叶种茶树的区别》,这期让我们把注意力再次聚集到古茶树最吸引人的问题上:古茶树的长寿之谜。

云南不仅有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树龄为1800年),同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茶树也不罕见,至于范围很大的古茶园更是多区域、成片状地存在。

这里隐藏了一个未接的秘密,这里隐藏了一个未解的秘密,即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之谜。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地区及其植物,不可能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以病虫害为例,它是定期暴发的,很多物种的灭绝和衰减都与它关联,而且它首先摧毁的是经济作物。能够躲过一劫的往往是药用植物,如。银杏树就有活上千年的。但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树,虽然属于乔木,但却是经济作物,是定期被采摘的,其采摘后留下的“创伤口”极易受病虫的侵袭。可事实是,云南大叶种古茶树不管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却能存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经得住如此之多,又如此之长的考验,至今仍显露出勃勃生机。这个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这些古茶树起码具备一种或多种我们未知的“长寿基因”。

很多科学家曾尝试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解释它长寿的原因,但这种解说又存在致命的缺陷,因为在同一个地理及气候环境下,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长寿的,包括很多乔木在内。

也有人曾试图通过它富含的矿物质探寻它“长寿”的原因,但仍感到证据不足。

如乔木大叶种茶树富含的矿物质锰Mn(manganess)。一般的茶叶含量在30mg/100克左右,比水果、蔬菜约高50倍。

Mn是植物多种酶的激活性剂,如丙酮酸脱羧酶、烯蠢化酶、柠檬酸脱氢酶等。茶树缺Mn,表现为“立枯病”,即叶子发黄,叶脉呈绿色,新梢顶端下垂,发展下去全枝萎蔫。乔木大叶种茶叶锰Mn含量比一般的茶叶要高,可达400—600mg/100g,远高于其他茶系。有可能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还有矿物质锌Zn(zinc),它是茶树必需的微量元素,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如醇脱氢酶、6-P-葡萄糖脱氢酶和磷酸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基。同时磷酸二酯酶、多肽酶等都是锌金属酶,这些酶有的可以促进呼吸作用,有的催化光合作用,有的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植物缺锌,会使色氨酸合成受阻,茶树生长迟缓,叶数、叶面积、茎干等生长均矮小,出现小叶现象,且在成叶上出现花斑,成为花叶病,根系也会发黑而枯死。在乔木大叶种茶树中,我们发现锌的含量竟高达3-6mg/100g,是其它茶系的茶叶无法比对的。也可能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我们也尝试通过破译微生物的“工作路径”来寻找古茶树长寿之谜,因为微生物也是乔木大叶种茶树的“保护神”。

现代科学已能确认植物生理与微生物间不可分离的共生关系。植物根部分泌物质来供应微生物的需求,同时微生物也生产各种不同物质来回馈植物体,两者实际上乃是共生的伙伴。要使植物生长茂盛,除了水分、养分之外,还需微生物的参与。

其实,当茶树刚一诞生,不管它是一粒茶种还是被嫁接的茶树苗,在它还极其弱小的时候,微生物就已经布满了它的周围。如同“保姆”般呵护它。我们会发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整体的表面穿着有一件微生物的外衣。

于是,它们快速地成立了一个个“团队”(微生物学称之为“群落”),分工有序地开展工作。一些光合成微生物如光合成细菌作为初级生产者,直接摄取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茶树光和作用提供一种“媒介”。

乔木大叶种茶树与其他植物一样,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分子氮。植物所需要的氮一般是通过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如闪电和火山爆发时出现的固氮)或工业固氮(将分子氮转化为氨或硝酸盐)等过程才能为植物所利用。于是,另一支微生物固氮细菌接手,持续为茶树“转接”氮源。而且,也有一支微生物群落又将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尸体分解而释放出氨,氨又先后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转变为硝酸盐为茶树所利用。

更大的茶树“保卫战”,则发生在茶树土壤中根茎表面周围约5厘米的根界区,这里重重地围绕着高密度的微生物,可谓重兵把守。微生物学称这一类细菌为“根圈菌”。这些微生物的任务是,不仅将植物、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分解转化,还要由这些微生物分泌出各种有机物,包括氨基酸、低分子醣类、低分子核酸、生长激素及各种酵素等等,来支撑茶树对营养物的需求,对乔木大叶种茶树的生长有显著的效果。一块土壤内的优势微生物可能影响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茶和繁育。不适于新环境的优势微生物死亡时,某些适生的新种便起而代之,此时就出现了类似地面上群落演替那样的变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我们在乔木大叶种茶树根部土壤剖面上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分层现象。

还有些微生物更为“激进”,干脆侵入根部组织内,在根细胞繁殖,这类微生物称之为“根瘤菌”,它不但不破坏根部组织,却更能与根部细胞交换物质,共存共荣,促使根部活力,增强其吸收力,有利于植物健全的生长与自然抗病力的加强。

文/陈杰(普洱杂志)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