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这是工艺最简单,最古老、最原始的品质特征的茶?

这是工艺最简单,最古老、最原始的品质特征的茶?

2020-05-0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接作者上文《优质白茶的口感滋味如何?》。色、香、味、形、叶底是茶叶审评的五大因子,外形约占总比重的10—15%。茶叶的外形因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地域、不同生产季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不同原料级别而有差异。观察外形,是从视觉美感上评判茶叶。

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外形迥异。白毫类原料如政和大白、福鼎大白、建阳云南大白毫等,满身披毫,如银似雪;不显毫类白茶如黄山白茶、婺源白茶、信阳白茶则暗毫隐伏;白化变异种原料所制的白茶色泽黄亮、松散;以武夷水仙原料加工的白茶,条索较长,手感较重;以铁观音原料加工的白茶,叶张粗老,像秋天的落叶。

不同产地的白茶,外形大相径庭。福鼎白茶较肥壮直挺,外观漂亮;政和白茶较瘦弱,色泽银灰,显得较秀气;云南白茶手感较沉重,外观粗放豪迈;黄山白茶暗毫隐伏,外形较低调朴素。

相同地区、相同茶种,在不同季节生产的白茶,外形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春茶芽肥且长、叶节距较短,叶片肥厚;夏茶芽短小亮白,梗长,叶片单薄,手感轻飘;秋茶芽细长,黄片较多,较粗老。

不同栽培管理方法的白茶外形差别很大。茶树修剪过的白茶芽叶较粗壮,茶树不修剪的白茶芽叶较瘦弱;茶园不施肥的白茶叶节距较短、色泽偏黄,茶园施肥的白茶叶节距较长、色泽偏绿;茶园有管理的白茶嫩度匀齐,茶园荒废的白茶老嫩不一、欠匀齐。

不同工艺加工的白茶外形相去甚远。室内自然萎凋、不翻动的白茶,色泽偏暗、外形平展;室内自然摊晾、加室外日晒复合萎凋,翻动较少的白茶,外形较平展,翻动多则外形稍卷曲;用柔和阳光晒青萎凋的白茶外形较舒张,用高温烈日暴晒的白茶外形卷缩、色泽偏红;室内自然萎凋、加热风萎凋、翻动较少的白茶,色泽偏绿,外形稍卷曲;用高于30摄氏度热风萎凋、翻动较多的白茶外形卷曲,往往色泽不匀;高于60度高温热风吹干的白茶,更像烘青绿茶,外形卷曲,色泽翠绿。干燥工序对外形也有影响,低温慢烘的白茶色泽偏深油润,外形较舒张,高温急烘的白茶色泽偏绿,外形卷曲。

不同嫩度的原料加工的白茶外形不同。单芽白茶满披白毫、挺直如针,外形优美。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两叶的白茶如白牡丹,芽叶连枝,芽叶颜色相互映衬,外形松散;一芽三叶以上较粗老原料加工的白茶如寿眉、贡眉,往往茶梗长、色差大、外形蓬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色泽漂亮等自然招人喜爱。但相茶如相人,内在品质更重要。老茶人张天福认为:应该减小茶叶评审中外形所占的比重,甚至可以考虑取消外形评审。对此,笔者深有同感:白茶加工过程中,萎凋是核心工序,干燥是重要工序,精制是可以省略的美化工序。多一道工序,就必然多一点损耗、多一项成本、多一道品质把控的风险。另外,老黄片、茶梗的滋味和营养很好,去之可惜,这样更符合白茶工序最简单的工艺特点,符合白茶最古老、最原始的品质特征。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