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茶在植物学上的首次命名是谁?

茶在植物学上的首次命名是谁?

2020-05-07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图为:茶树绘图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茶在植物学上的首次命名却是瑞典的植物学家林奈。

林奈是现代生物学分类的奠基人。1737年,林奈试图在瑞典种植茶树。他委托奥斯比客船长帮他在中国采集茶树标本,很不幸此次采集的标本在回程中被好望角的飓风吹落坠海。之后林奈又委托瑞典东印度公司董事拉格斯托姆在中国带回两株茶树,经过一年的培育,发现带回来的并非茶树而是山茶,就又委托赴中国经商的厄客堡船长把茶籽埋在花盆中带回,没想在回程途中茶籽发芽,到岸时竟枯死了一半。

林奈将存活下来的茶苗移植到了乌鲁萨拉培育,欧洲由此而来第一次有了茶树活体。由于气候及水土差异,茶树只能长在植物园中,无法发展规模种植。林奈想在欧洲种茶制茶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林奈之后,英国也陆续指派了许多植物学家来中国寻找茶种、植株带回印度殖民地研究如何发展大规模种植。移植成功后,印度、锡兰茶大规模倾销致使中国茶在世界市场失势。

在欧洲的茶叶栽种历史上,植物学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这与植物学在西方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西方在结束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植物学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冲垮了神创论。19世纪英、法等欧洲强国向外扩张,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已开始致力于对世界各国植物的探索。从17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300多年间外国人在中国采集了121万余份植物标本,这些标本大多保存在欧美几个大的标本馆里。苗木和种子则繁殖引种在欧美一些大的植物园中,比如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

图为:1929年邱园的茶会

虽然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就在甲骨文上有了植物名称的记录,并发现有早期的植物分类思想的萌芽。但从十八世纪到辛亥革命大约200年的时间内,中国植物学却因发展缓慢而落后于西方。对茶树植物学价值的探索与发现是在解放后才逐渐有了起色。

在此之前中国人喝茶只知道帝王喝芽茶,百姓喝粗茶,文人则依托茶附会了许多想当然的文化符号。即使是现在,‘茶禅一味’仍不绝于耳,岂知植物学在一杯茶中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茶道。植物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密切相关,尤其是现代社会,对植物资源的拥有、研究和利用水平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如果用植物学的方法来喝茶,茶会是什么味道?不妨让我们按照茶树植物标本的顺序逐次饮来。

季节更换的味道都悄然的藏于茶梢中。茶树在冬季通过越冬休眠,体内氧份储藏充分,当年花芽尚未分化,耗费养分不多,春梢发生数量多,且整齐,采下的茶叶有效成分含量高。春梢的茶芽原料因氨基酸含量高,是全年中茶树原料鲜甜度最高的。追求极致味觉的茶客,必是只饮春茶的。

夏梢则由春梢的顶芽、腋芽发育而成,少数是春天时候营养差的短枝上刚刚发育出的越冬芽。夏梢是夏茶的主要原料。夏季气温高,新梢的生长速度快,由于春天消耗了茶树体内大量养分,夏天又是花芽的分化期,故夏梢的生命力不及春茶。夏梢内的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氨基酸的味道以鲜甜为主,茶多酚则易于发香,所以夏茶多被用于制作红茶。若拿来制成绿茶乌龙茶则容易香气低闷,味道苦涩。夏茶制作的原料,多会被茶农拼配到春茶当中来降低成本。拼配后的茶除了能品出春天的鲜爽外,收尾带着夏季的湿闷。

夏摘过后的秋天,茶树会形成秋梢。秋天温度跟光照都较夏季低,秋梢的发育比较夏梢要好,得益于季节,品质要高于夏季。在乌龙茶乡除了春茶,就是秋茶能卖上好价钱了。但秋季干燥,茶叶走水速度较春天要快,秋茶的高香往往带着某些季节的燥感。

冬至以后海拔较低的地方发育的冬季新梢,一般不采摘。因为市场需要,也有采摘后制成茶叶的,因经历了前三季的采摘,茶树的品质大不如前,滋味单薄、香气清淡。个别商家喜好把冬茶形容为‘清雅’、‘泠冽’,玩儿的也是文字游戏。这个季节若再行采摘,茶叶没有得到良好的休眠,春季时候味道必是打折扣的。

茶山有句话叫做:砍不完的麻,采不完的茶。说的就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茶作为经济作物,以创收为前提的情况下一年多次采摘的常态。现在的消费市场则更看重茶叶品质以及风格。在此前提下若想保证高品质的春茶,最好一年只采摘2~3季茶,若再多采摘容易损害茶味而得不偿失。原题:《植物学的味道(上)》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