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祁门茶厂50年风霜雨打

祁门茶厂50年风霜雨打

2020-05-1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安徽省祁门茶厂是专门生产出口祁门工夫红茶的厂家,现全厂占地18万多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拥有生产设备300多台(套),年产祁红2500吨(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多次获得省创最佳经济效益夺魁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1989年晋升国家二级企业。

祁门茶厂的前身是解放前的祁门茶业改良场。

1949年4月祁门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祁门茶业改良场。全县私营茶商全部停业,祁红毛茶统一由国家收购、加工。1950年1月15日中国茶业公司屯溪支公司(后改为皖南分公司)宣布成立祁门、历口两个精制茶厂。祁门茶厂设于改良场原址,首任厂长姚政、副厂长黄奠中,黄于7月底病逝。陈季良于1951年3月升任副厂长。历口茶厂设于历口镇原中央信托局历口茶厂原址,首任厂长汪瑞琦,副厂长后派唐世伦。1952年底安徽省茶业公司成立,茶厂归属省公司,称为安徽省祁门茶厂。

祁、历两厂建立后,各新建精制车间1座,另设11个手工制茶场,1957年手工场全部撤销。同时,全县设立20红茶收购站,属祁厂13个,属历厂7个,自收自制。1950年收七成干毛茶,多是晒坯。1952年起,按上级规定,逐步委托供销社代收。1957年全县都改收于毛茶。

1956年1月,祁、历两厂合并,历口改为分厂。1954年在祁城南门、1957年在历口、平里各建1所初制厂,担负收鲜制干、提供高档原料的任务。

1954-1955年祁门茶厂学习前苏联经验推行“一厂制”,同时推行定额管理和作业计划。是时厂长张月棠、第二厂长汪瑞琦。内设6个股,由生产技术股每月制订作业计划,以厂长命令下达车间执行。“一厂制”后停止推行。

两厂合并后,厂长先是张月棠,后是王永彬,副厂长汪瑞琦、陈季良,内设机构基本未变。隶属关系归县农产品采购局(1年后撤销)领导。

在创建时期,加工能力逐年提高,管理日益完善。1950年加工18758.19市担;1951-1954年达2万担左右;1957年上升到45521.81市担。年平均人数1047人,精制机械从1950年45台发展到1957的65台。

1958年大跃进,随之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由于掠夺式采摘和“大气候”影响,厂加工原料严重不足,从1959年的74241.42市担猛跌到1961年16941.9市担,直至1962年15144.9市担。到1964年开始缓慢回升,但仍未走出低谷。

这个时期的厂党政领导人是:书记兼厂长刘玉才(1958-1963年).吴报国(1963—1966年),副书记刘永旺,副厂长汪瑞琦(1961年调出)、陈季良、李俊。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职工生活非常困苦,但政治气氛浓,全靠艰苦奋斗精神度过难关。

十年内乱,茶厂也卷入了政治风暴,但生产一直正常。其时,厂设革ming委员会,主任徐殿华,副主任李俊、何承海、吴报国、华森林,1972年后加副主任杜光力、汪跃明、陈季良、许明胜,党委副书记陈宏图。厂设生产、政工、后勤、保卫4大组,和6个车间,1970年省公司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县,厂归县供销社主管。这个时期,进厂原料逐年增加。1966-1968年3万多担,1969-1972年4万多担,1973-1976年5万多担,1977年达6.2万多担,相应的出口量也逐年递加。1972年,建立家属“五七”连和火柴车间(即今火柴厂)。

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10年。在这期间,厂党政领导人员是:1978-1979年党委书记徐殿华、副书记陈宏图,厂长邢明尧,副厂长陈季良、汪忠安;1980-1981年书记徐伟;1982-1986年11月书记王介生(后兼厂长)、副书记冯达人,厂长李义东,第一副厂长吴奕泽,副厂长闵宣文、汪圣善、何胜利,技术顾问陈季良;1986年11月-1989年,书记王介生,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冯达人,厂长吴奕泽,副厂长闵宣文、何胜利、谢胜平、解振新,技术顾问陈季良。

这10年,厂经历了几项重大改革:一是国家改革茶叶流通体制,实行多渠道经营,改变了祁红独家经营的局面,全县乡村精制厂到1988年增到12家,致使厂原料从1987年起以每年500吨左右的幅度递减。二是省政府下文规定祁红出口全交省经营,从而中断了同上海茶叶公司30多年的贸易关系。三是1985年茶厂与荼叶公司合并,实行收购、加工一体化。四是推行厂长负责、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新体制。五是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科室岗位责任制和安全卫生责任制。

二十世纪的最后10年,是祁门茶厂艰难奋进、深化改革的10年。这一时期厂主要领导先后为王介生、吴奕泽、何胜利、谢胜平等。由于种种原因,茶厂在生产经营上遇到严峻挑战,企业亏损严重,但全厂上下团结一致,千方百计谋求脱困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改变经营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果。

1997年4月,祁门茶厂分立、重组、改制为6大公司,即:祁门红茶、祁红袋泡茶、祁红实业、祁红机械修造、祁门茗盛5个有限责任公司和祁门名优茶公司。

50年来,祁门茶厂经历了由手工为主到机械为主,由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型,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解放后,祁门茶厂保持和发扬了祁门工夫红茶的传统风格。不仅两度荣获国家金奖和一次世界金奖,而且保持了质量长期稳定,产品出口合格率均为百分之百。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向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出厂产品援品质分有礼茶、特名、特级、1级至7级共10个级别,还有碎茶、片茶、末茶等,其中札茶、特名和碎茶是建厂后开发的新产品。

优良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加工技术日趋精湛,形成自身的特色,并在发展祁红经济中起着示范作用。解放前,祁门农村的红茶初制全用手工操作。1952年后,才逐步向机械化发展。本厂3个初制厂投产后带动农村初制厂迅速发展,到1985年已有340座。既出产品又出人才。建厂以来,除接待和指导大批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外,还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不同岗位上肩负重任。

建厂以来,尤其是1982年以来,祁门茶厂的企业管理特点就是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拿。在企业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全面管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管理的全过程,着力养成质董第一观念和主人翁精神,培育“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

有用+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