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昔日贡茶黄茶踏上现代化转型之路

昔日贡茶黄茶踏上现代化转型之路

2019-03-14 访问量: 36 茶礼仪网

昔日贡茶黄茶踏上现代化转型之路

    10月30日,在君山银针黄茶文化产业园内的包装车间里,工人在包装茶叶

    黄茶,因黄叶黄汤而得名,独特的焖黄工艺使得黄茶味甘香浓。历史上,黄茶在唐代即为贡茶,其代表品种君山银针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但在民国时期,黄茶出现了衰落,现在谈起中国名茶时,黄茶鲜有耳闻。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说:“我国共有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六大类茶产品,而黄茶由于生产规模和产量较其他茶类偏小,一直没有获得大规模开发,因此黄茶产销规模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据介绍,作为黄茶主产区,岳阳被认定为“中国黄茶之乡”,其黄茶销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5%以上,是全国黄茶生产、加工与贸易规模最大的集中产业区。

    近年来,岳阳市政府、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中国黄茶产业联盟,旨在推动全国各地黄茶产区政府和企业对黄茶的关注与支持,重新复兴黄茶这一历史悠久的名茶品类。据介绍,未来5年,岳阳市茶产业将实现“五个一”战略工程,即投资10亿元,新建1万亩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实现年产茶叶10万吨,综合产值100亿元,打造1个全国驰名的公共品牌即“岳阳黄茶”。黄茶企业加快转型,不再沿袭传统路子将黄茶定位为高端茶、特供茶,而是将黄茶打造成大众消费得起的特色茶。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有用+10
分享

黄茶VS黑茶,谁更养人呢!

   最近,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说黄茶和黑茶都有很好的帮助胃肠消化的作用,此说到底有没有道理,让我们先看看黄茶和黑茶制作工艺,你自己可能也就有定论啦。

   黄茶与黑茶的工艺区别

   尽管黄茶是这几年炒作的比较多,但是其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属轻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近似绿茶(杀青),但在制作过程中加以闷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黄茶按其鲜叶老嫩分黄大茶与黄小茶两种。目前属于黄小茶的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沩山白毛尖、皖西黄小茶等。黄大茶有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茶等。

   黑茶也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属六大茶类之一,黑茶的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属于全发酵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等四道工序。其中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主产区包括四川(边茶、藏茶)、云南(普洱)、湖北(老青砖)、湖南(安化黑茶)、陕西(茯茶)、广西(六堡茶)等。

   黄茶和黑茶这两者都具有象征性的加工工艺。黄茶的加工工艺中因为有了闷黄而与绿茶区别开来,品质也会因此改变,相较于绿茶,黄茶的茶叶外形变黄,滋味变得醇和。而黑茶的渥堆,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发酵使茶叶颜色和滋味也发生很大变化。近来,黄茶与黑茶吸引了部分爱茶人的注意,但一部分人对两者的区别,却并不是很明确。

   黄茶闷黄工艺增加了茶汤的鲜甜度

   闷黄工艺发生在杀青(茶叶采摘之后,放在热锅中翻炒,使茶叶中的活性酶失活)之后。而闷黄的实质是,利用杀青的余温与茶气蒸发的水分,产生湿热作用,通过湿热作用茶叶颜色发生改变,同时一些无色酚类物质也被分解,转化成有色物质,降低苦涩味,使黄茶变得清爽。因为同时也有多糖以及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了茶汤的鲜甜度。茶叶中的有机质在湿热情况下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导致茶叶颜色以及滋味的变化。目前闷黄工艺中的微生物作用机理还处于探究阶段,本文目前还无法做出严谨的相关判断。

   黑茶渥堆工艺各种色香味物质逐渐形成

   黑茶的渥堆实质上就是以微生物的活动为中心,以渥堆叶为基础,利用杀青余热和本身释放的生物热为能量,在体内酶系统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开始自身的发育周期,同时微生物也分解胞外酶。这些胞外酶的产生加快了茶叶中各种物质的分解速度。渥堆内的环境不断变化,有些胞外酶会被抑制,有些则被促进,各种色香味物质逐渐形成,发酵程度达到百分之百。在干燥后,还会有少量微生物继续反应(如茯砖的金花)。渥堆的最终结果,将使茶叶滋味变得绵甜醇和。

   黄茶特有的保健效果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类,其内含物较绿茶已有少量分解,但是黄茶依然属于凉性茶,月经期女性以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其具有绿茶的特性,但较绿茶更温和: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化痰止咳、清热解毒,防癌抗癌、抗菌消炎。

   决定性工艺的不同,使黑茶与黄茶差异较大,黄茶的发酵程度低,内部自由基含量丰富,抗癌,防辐射效用高。黑茶在这一方面要比黄茶略逊一筹。

   黑茶的保健效果

   黑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的程度较深,滋味醇和,属于温性茶,适于各类人群。以下是其特有的功效:

   一、黑茶能增补膳食营养,黑茶有一定的矿物质与维生素以及一些特种茶多糖。

   二、能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从黑茶的历史渊源来看,这也是它能够作为边销茶的一个原因。

   三、能降脂、减肥、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压,还能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黄茶茶艺表演解说词,共有20个步骤!

黄茶是除了、红茶、绿茶、黑茶之外的又一种特色茶类,尽管知名度。熟悉度有红茶、绿茶广,但是它的“黄叶黄汤”却能让人过目难忘,黄茶的品质是因为黄茶的工艺形成的,冲泡这样与众不同的茶叶需掌握很多技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茶的茶艺解说词吧!

黄茶的茶艺解说词

第一道:恭请上座。邀请各位茶友上座,耐心等待,准备欣赏君山银针的泡制茶艺。

第二道:美蓉出水。茶艺表演者在冲泡君山银针之前一定要先将双手用清澈透明的泉水清洗干净,茶艺表演者的纤纤玉指在水中来回波动时,恰似芙蓉出水。

第三道:生火煮泉。冲泡君山银针所用之水,水温和水质都是很有讲究的,今天所烹之水是来自君山岛的泉水。水是生命之源,茶是灵魂之饮。茶中有道,水中亦有道,宜茶之水分为“五诀”,即清、活、轻、甘、铡。

第四道:银针出山。“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每年清明节前后大约五天左右是君山银针的采摘期,君山银针需要采摘单一茶芽,经过8道工序,历时72小时制作而成,大概5万个左右的茶芽才能制作成1公斤君山银针。

第五道:银盘献瑞。请仔细观看,君山银针芽身黄似金,茸毫自如玉,芽头壮实,紧结挺直。看茶如观景,鉴茶如赏玉。

第六道:湘妃洒泪。“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舜帝南巡,然而久去末归,其爱妃娥皇、女英寻其至洞庭山时,却得知舜帝在九嶷山驾崩,二人伤心欲绝,攀竹哭泣,泪染竹竿,遂成斑竹,不久之后,二妃在九嶷山驾崩,二人伤心欲绝,攀竹哭泣,泪染竹竿,遂成斑竹,不久之后,二妃抑郁成疾,不治而亡,葬于洞庭山之上,从此以后,洞庭山便改名为“君山”。毛泽东在《七律-九嶷山》一诗中写有,“斑竹一枝干滴泪”,这就是对二妃忠贞爱情的由衷赞颂。

第七道:金玉满堂。茶艺表演者将4-5克君山银针投入晶莹的水晶玻璃杯中,金黄闪亮的茶芽缓缓降落杯底,形成一道靓丽的景观,恰如洞庭湖中君山小岛的七十二座山峰,同时也象征着各位茶友幸福的家庭,美满的生活,辉煌的未来。

第八道:气蒸云梦。“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渡撼岳阳城”。我们可以借助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这首绝美的诗歌来描述冲水的整个过程,茶艺表演者运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将水冲至七分满。认真观看玻璃杯上方升起的浓浓热气,是不是很像唐诗意象“气蒸云梦”。而杯中正在翻腾的沸水如洞庭湖水一般,惊涛拍起千重浪,恰似烟波撼动岳阳城。

第九道:风平浪静。在沸水冲入茶杯中之后,用玻璃片轻轻盖住杯口,这样是为了保持水温,以有利于银针竖立起来。

第十道:雾锁洞庭。银针冲泡以后,便会呈现出八景奇观,这是一个逐时变幻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静心地欣赏。杯中的热气慢慢地形成一团白色云雾,如同君山岛上长年缭绕的云雾一样。正所谓杯中看茶舞,八景呈奇观。

第十一道:雀舌含珠。因为茶芽中含有空气,因此吸水之后便会产生很多气泡,微微张开的茶芽形状极似雀鸟之舌。

第十二道:列队迎宾。茶芽悬浮于水面之上,排列整齐而有序,寓意着热烈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第十三道:仙女下凡。茶芽慢慢吸收水分,徐徐降落杯底,恰如天女散花般美艳绝伦。

第十四道:三起三落。茶芽沉人杯底之后,忽而升起,忽而降落,极具变化之能事。能起落的芽头数量并不是很多,一个芽头起落三次,更是实属罕见,“三起三落”,正是“未饮清香涎欲滴,三浮三落见奇葩”。

第十五道:春笋出土。这是君山银针最具观赏价值的一道风景,也是所有考验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茶芽如雨后春笋一样竖立于杯底。

第十六道:林海涛声。茶芽竖立于杯底,芽光与水色浑然一体,叠翠堆绿,妙趣横生,轻轻摇动茶杯,茶芽缓慢摆动,“林海涛声”遂隐约可闻。

第十七道:白鹤飞天。移去杯盖以后,杯中升起一股蒸汽,犹如一群白鹤飞上碧蓝的天空。第十八道:敬奉佳茗。将冲好的君山银针敬献给茶友。

第十八道:玉液凝香。鼻品君山银针,积淀着厚重的茶文化书香,有联为证:“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藤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阻三过必醉”。

第十九道:三啜甘露。口品茶之甘甜醇美,回想茶芽“二起三落”的现象,问味茶汤“先苦后甜”的滋味,回韵景观“上下浮动”的奥妙,逐渐领悟爱国诗人屈原“上下求索”的探求精神。

第二十道:尽杯谢茶。“君山茶叶贡毛尖,配以洞庭白鹤泉。人口醇香神作意,杯中白鹤上青天”。醉翁之意不在于酒,而品茶之韵亦不在于茶,茶中有道,品茶是悟道。

黄茶虽小众低调,但却是真正的“茶中贵族”!

黄茶,它在六大茶类中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都最低,但其独特的“闷黄”工艺却让其跻身在六大茶类当中,可以说是六大茶类当中低调而又高贵的“隐君子”。

01、黄茶的历史

黄茶的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明朝时就出现了“闷黄”技术,霍山黄芽和蒙顶黄芽此时都有记录。

清朝是黄茶发展的颠峰时期,各地独自发展的黄茶技术开始成熟,很多黄茶纷纷出现,如平阳黄汤、贵州海马宫茶、广东大叶青等。

民国以后,黄茶产量逐渐减少,很多技术失传。

至近代,黄茶开始复燃,但因其制作技术要求较高,没有普及的价格优势,产量虽在提高,但在六大茶类中仍然算是少有人知的一个品类。

02、黄茶有哪些?

黄茶具有黄汤黄叶,叶甜爽醇的特征,属于轻发酵茶,最重要的特点是制作工艺中“闷黄”这一工序。

虽小众而低调,黄茶却是真正的“茶中贵族”

黄茶按原料的成熟度来分类,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黄芽茶】

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安徽的霍山黄芽、浙江的莫干黄芽。

【黄小茶】

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黄大茶】

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包括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03、黄茶的“黄”是怎么来的?

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闷黄—干燥。

其中闷黄是黄茶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茶“黄汤黄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在闷黄过程中,将杀青叶趁热堆积,使在制品在湿热条件下发生热化学变化,最终使叶子均匀黄变,其本质是在高温、高含水量下,在制品的叶绿素降解,多酚类化合物进行非酶氧化,产生黄色物质,使产品干茶、茶汤和叶底表现出黄或黄褐的色泽特征,以及甘醇的滋味品质。

黄茶的闷黄工艺繁杂,有的只闷一次,有的要闷两次三次,方法不一、工序也不同,如蒙顶黄芽需要三闷三炒,君山银针需要两烘两闷。

闷黄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差之毫厘,就可能造成“黄茶不黄”,对技术、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目前市场上真正的黄茶产量低而价格高的原因。

04、黄茶的存在感为何低?

黄茶在日常茶饮中并不多见,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黄茶,黄茶的存在感为何如此之低?

黄茶中的主要品种均为历史名茶,底蕴深厚,很多以前都是贡茶。但近代以来,受制于极为严苛的闷黄工艺,黄茶相对于其它茶类出品率较低,很多黄茶产区都“黄改绿”,上佳的黄茶产量愈发稀少。较低的市场占有率,甚至使黄茶中的一些品类真正消失了,例如广东大叶青。

工艺复杂、产量少、价格高、市场普及率低,这些因素导致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小众而低调。但物以稀为贵,在高端茶饮市场,黄茶尤其黄芽茶却因独特、稀少而成为真正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