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湖南名茶简介

湖南名茶简介

2020-07-2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中国是茶叶原产国,国内产茶省市分布较广。从即日起开始系列介绍各省市自治区的名茶。(各地区排名以拼音字母为顺序)

本文介绍湖南名茶。

1、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成名于唐代,清代被列为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也是当代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君山银针属黄茶类,成品茶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汤色浅黄,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滋味甜爽。

2、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在汉代已有记录,南北朝时期已有盛名,唐代已被纳为贡品。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一带。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古丈毛尖条索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

3、安化黑茶(千两茶、茯砖茶)

安化黑茶源出渠江薄片,在宋代时期茶叶已有闻名。至明代末期,安化黑茶才得以定型出产。安化黑茶,顾名思义属于黑茶类产品。其花卷茶,根据重量不同,被称为千两茶、百两茶(千两、百两均为旧制重量单位)等。产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一带。

安化黑茶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有的略带独特的松烟香。滋味醇和,耐冲泡。具备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

4、湖红工夫红茶

湖红工夫红茶创制于清代后期(公元1854年)。1970年代是中国红茶出口量巨大的工夫红茶之一。产于湖南省从长沙、益阳、娄底至邵阳一带。以益阳市安化县出品较优。

另,湖南省常德、大庸市一带亦产红茶,称为湘红,归属于湖北省宜红工夫红茶范畴。

湖红工夫红茶条索紧结,较肥实,香气高,汤色浓,叶底红稍暗,滋味醇厚。

5、蒙洱茶

蒙洱茶闻名于唐代。蒙洱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便选带了蒙洱茶。产于湖南省娄底市奉家山蒙洱冲一带。

蒙洱茶外形细紧勾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持久,叶底幼嫩明亮,滋味醇厚鲜爽。

6、沩山毛尖

沩山毛尖闻名于唐代,是熏烟黄茶,熏烟工艺是其独特之处。产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沩山乡一带。

沩山毛尖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叶底黄亮嫩匀,滋味醇甜爽口。

7、南岳云雾茶

南岳云雾茶源起于衡山石廪茶和衡山钻林茶。在唐代已负盛名,产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一带。

南岳云雾茶成品条索紧细,挺秀多毫,香气馥郁,滋味甜醇,汤色黄绿,叶底嫩匀,饮之齿颊留芳,神清气爽。

8、安化松针

安化松针中国特种绿茶中针形绿茶的代表之一。安化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县,但其安化松针茶,却是1950年代末期的新创制茶。产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一带。

安化松针茶外形挺直秀丽,翠绿匀整,白毫显露,其形状宛如松针。香气浓厚,茶汤清澈明亮,叶底匀嫩。滋味甜醇,可耐冲泡。

9、碣滩茶

碣滩茶在汉代已有闻名,在唐代被纳为贡茶,在1970年代被称为“中日友好茶”,名极一时。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碣滩山区一带。

碣滩茶条索紧细,挺秀显毫,色泽绿润,有板栗香,香高持久,汤色黄绿清透,滋味鲜醇甘爽,饮后回甘。碣滩茶香气特殊,近闻不觉香,隔远满室香。

10、狗脑贡茶

狗脑贡茶在宋代已是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后失传。于1990年代恢复生产,沿用旧名。产于湖南省郴州资兴市汤溪镇一带。

狗脑贡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银毫满披,色泽绿润,香气高锐持久,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滋味鲜厚醇爽、回味悠长。

11、高桥银峰

高桥银峰创制于1950年代后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期创制的名优绿茶之一。产于湖南省长沙市高桥玉皇峰下的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茶场。

高桥银峰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显毫,香气高悦持久,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明亮,滋味鲜嫩纯甘。

12、牛抵茶(牛抵禅茶、夹山禅茶)

牛抵茶历史悠久,在唐宋时期已为贡品茶,一直延续至清代,后有失传。于1970年代后期恢复生产,沿用旧名。产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夹山寺一带。因夹山寺是中国“茶禅一味”的发源地,故牛抵茶又被称为牛抵禅茶。又因夹山寺所在,也被称为夹山禅茶。

牛抵茶芽头壮硕,条索紧结而稍扁,状如牛角,冲泡时叶柄朝下,毫尖朝上,摇荡于汤中,不落杯底,不漂水面,晃动茶杯则叶叶相碰,如牛抵角。
湖南省是中国产茶大省之一,也是中国产茶历史最为悠久的省份之一。南宋《路史》记载:(炎帝)“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此处的长沙,当为古时的长沙郡治辖属。湖南省株洲市的炎陵县,便是因炎帝神农氏的陵寝之地而得名。株洲市的茶陵县,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茶”字为名的行政县。

湖南省较为出名的其余茶叶还有:
源自远古时代,流传至今,产于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一带的江华苦茶;
成名于唐代,产于湖南省岳阳市一带的北港毛尖;
成名于唐代,产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尖山到白沙洲一带的河西园茶;
成名于宋代,产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豪山一带的冷泉石山贡茶(现为安仁豪峰茶);
成名于宋代,产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一带的岳麓毛尖;
成名于明代,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一带的保靖黄金茶;
成名于明代,产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一带,由苗族、侗族、瑶族保留制作的虫茶(也称虫屎茶,属代用茶)。
成名于明末清初时期,产于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清泉镇一带的桂东玲珑茶;
成名于清代,产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五盖山区一带的郴州米茶;
成名于清代,产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区一带的龙虾花茶(并非窨制花茶,只以花为名)。
成名于清代,产于湖南省长沙市及浏阳县、平江县一带的金井毛尖;
成名于清代,产于湖南省长沙市一带的茉莉花茶;
成名于清代后期,产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带的永丰细茶与永丰红茶;
创制于1960年代,产于湖南省长沙市一带的湘波绿;
创制于1990年代,产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天堂村一带的炎陵天堂茶。
……
在此,不一一详述。

湖南省茶史悠久,传统茶文化及茶俗亦流传甚广。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夹山寺是中国“茶禅一味”的发源地,湖南夹山禅茶与湖北武当道茶,一佛一道,是中国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两大宗教名茶。

湖南境内的少数民族众多,保留有很多沿自古代的吃茶习俗:
发源于湖南,兴起于汉代,盛于明清时期的擂茶,又名三生汤,是土家族的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
由侗族、瑶族保留至今的打油茶;由苗族保留至今的八宝油茶;在湘阴、汨罗等地保留至今的姜盐豆子芝麻茶;由瑶族、壮族保留至今的咸油茶;由土家族保留至今的大盆凉茶等。

与茶相关的还有,为纪念英雄而命名的岳飞茶;唐代的名窑岳州窑遗址;马王堆墓葬发现全国第一个墓葬出土的茶叶实物;炎陵县于茶陵县的命名……等等。

大量的历史遗迹及记录表明,湖南省是中国茶文化最为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湖南省在中国各产茶省中的地位不容小视。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