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茶礼、茶俗——茶宴与茶会(傻傻分不清楚啊。。。)

茶礼、茶俗——茶宴与茶会(傻傻分不清楚啊。。。)

2020-08-02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定义

按照现代词典的解释,茶会就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用茶叶和各种原料配合制成的茶菜举行的宴会,就叫做茶宴。

现在人们多把只喝茶汤和吃茶点的集会称为茶会,而把吃茶菜的宴会称为茶宴。

概括

茶会=茶/茶+茶点/茶+“琴棋书画”

茶宴=茶+饭菜/茶菜+饭菜(只要牵扯到吃饭,就是茶宴啦)

但在茶叶发展史上,茶会和茶宴都是指用茶来招待客人的聚会,聚会时,除了饮茶之外,有时也吃其他东西,甚至还喝酒吃菜。两者区分不是很明确。

以茶代酒

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孙皓的一次宴会上,因为他的爱臣韦曜不善饮酒,孙皓就暗中将茶汤装进韦曜的酒壶里以茶代酒。既然是偷偷放进酒壶里,说明其他人都是在喝酒,因此是酒宴而不是茶宴,更不算是茶会了。

陆纳杖侄

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兴太守陆纳素以清廉闻名,待客唯茶果而已,因为侄子擅作主张“遂陈盛馔,珍馐必具”招待来客谢安故而被打了四十大板。这段历史留下了陆纳杖侄的茶俗典故,也间接地说明了在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茶宴,只是尚未普及,仅仅是部分文人士族用来明志的方式而已。

茶会、茶宴正式名称出现在唐代

如钱起的《与赵莒茶宴》和《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椽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李嘉的《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武元衡的《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鲍君徽的《东亭茶宴》、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等等。

唐代的茶会、茶宴有清淡雅致的,也有富丽奢华的,跟音乐、舞蹈结合的也较多。最能体现唐代茶会情景的就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宫乐图》。

唐代无名氏宫乐图

宋代的茶会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代表性的如分茶表演(茶百戏)、斗茶会等,上至宫廷,下到市井,全民参与。而且茶会中加入了焚香、插花、弹琴等艺术形式。

宋徽宗文会图 局部

明代饮茶方式的改变,使得冲、泡饮法成为主流,这样的饮茶方式也更加亲民,茶会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

同时,明清的文人很会玩,“评书、品画、论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都可以在茶会上玩。

清代,几位嗜茶皇帝带动了宫廷茶宴的兴盛,而茶馆、茶坊和茶肆蓬勃兴起,让茶会更加地生活和日产化。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局部

今天茶会的内容和形式更多样了,广义的茶会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形式:茶话会、无我茶会和主题茶会。而我们常说的茶会多指狭义的茶会了,也就是主题茶会。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