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正山小种>正山小种红茶采摘介绍

正山小种红茶采摘介绍

2020-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正山小种祁门红茶都是红茶,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具体如下:

正山小种

1、创制历史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著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2、产地

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65平方公里,东至麻粟,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产地仍以桐木关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亦有生产。

3、品质特性

真正的桐木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其成品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铁青带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香不强烈,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

4、花色品种

成茶品质特别优异。但其总的品质特征,共分为五个花色:

叶茶: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

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

片茶: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

末茶: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末,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采用的原料为保护区内的菜茶。

菜茶:是武夷山最早的品种之一。其树丛很矮小,枝干较细。是靠种子播种的有性繁育之品种。花盛籽多,可供播种。

5、制作工序

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

传统红碎茶:以传统揉捻机自然产生的红碎茶滋味浓,但产量较低。

非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分为转子红碎茶(国外称洛托凡(RotOvane〕红碎茶);C。T。C红茶和L。T。P(劳瑞制茶机)红碎茶。如以C。T。C揉切机生产红碎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揉切方法。

萎凋叶通过两个不锈钢滚轴间隙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就达到了破坏细胞的目的,使叶子全部轧碎衣颗粒状,青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完成后,再用带有松柴余烟的炭火烘干。发酵均匀而迅速,所以必须及时进行烘干,才能达到汤味浓强鲜的品质特征。以不同机械设备制成的红碎茶。

祁门红茶

1、创制历史

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创始年:祁门产茶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

2、产地

祁门红茶,全县地区并非一致,分为三域,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转往祁西历口,在此区域内,以贵溪、黄家岭、石迹源等处为最优,;由闪里、箬坑特到渚口,在此区域内,以箬坑、闪里、高塘等处为佳,;由塔坊直至祁红转出倒湖,这区域以塘坑头、泉城红、泉城绿、棕里、芦溪、倒湖等处为代表。贵溪至历口这一区域红茶,因其质量最优。

茶叶的自然品质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历口古溪、闪里、平里一带最优。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

3、品质特征

特级祁门红茶外形:细嫩整齐,有很多的嫩毫和毫尖,色泽润;香气与滋味:香气高醇,有鲜甜清快的嫩香味,形成独有的"祁红"风格;水色:红艳明亮;叶底:绝大部分是嫩芽叶,色鲜艳,整齐美观。

4、品种

祁门红茶没有品种分类,只有等级分类。根据其外形和内质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

5、制作工序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大致分为采摘、初制和精制三个主要过程。

综上,正山小种和祁门红茶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产地的区别,其次是品质的区别,至于其他方面的区别更多。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