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龙头节

龙头节

2020-08-20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二月二日,是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就是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轰隆隆的雷声惊醒,因之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人们还传说,龙于头年的冬至蛰潭,来年的二月二日抬头升天,开始行云降雨。
实际上,据科学家考证,所谓的“龙抬头”,与古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以28宿星名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其中的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为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东方苍龙),且角宿在室女座,有二星正好像龙的角一样。每当农历二月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这“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就自然而然地要纪念它了。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云:“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人们祭把“龙抬头”,当然与农业有关。二月二日前后正是农作物播种的时节,祈求龙神赐福,五谷丰登,其心迹可鉴。
二月二日,在民间还有爆炒豆花的风俗。说起这项活动,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相传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后,改国号周,自封为大周武皇帝。天上的玉皇大帝闻知大怒,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准向人间降雨。
这下可苦了老百姓,连年大旱,禾苗枯焦,大地龟裂,处处干得冒白烟。天上的小白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它不顾玉帝的圣旨,普降甘霖,解除旱情,百姓个个叩头谢恩。却说这条小白龙,上次曾救民行雨,被贬到凡间受罪,变成一匹白马,驮着唐僧西天取经,受尽了磨难。事毕,天帝念它取经有功,将它重新召回天河。这次,又公然违抗圣旨,玉帝盛怒之下,又把它打下凡尘压在一座山下受难,并在山脚下立一石碑,刻下御旨:
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
人们这才知道,玉龙又因为降雨遭受磨难,心里很不安,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报答白龙的救命之恩。后来,他们看着自家生产的金黄玉米,一条计策出来了:让玉米(苞谷)爆炒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于是,二月二日这天,民间家家户户爆炒苞谷,金黄色的苞谷都炸开了白花。 再说天上的太白金星,看到人间遍地金豆开花,便一招手收了拂尘。随着拂尘升起,白龙抬头长啸一声,腾空跃进了天河。原来,镇压白龙的那座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所化。后来,玉帝知道人间做了争脚,怪罪太白金星,太白金星认了错,玉帝也就罢了。从此,这种纪念“龙抬头”的活动,世代流传。
《帝京岁时纪胜》云:“(二月)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白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至今,在中原河南农村,还延续着引龙回的风习。是日,人们把灰和谷糠之类的东西撒在地上,撤出一条线来,从户外的井边河边一直引到厨房的水缸边,有的甚至还围着水缸绕一圈,希望治水的龙给民间带来足够的雨水,保证农业好收成。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龙头节。
在我国北方,有这样的传说:武则天做了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便谕旨龙王3年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龙王看到人间五谷干枯,饿殍遍野,就违旨降雨。玉帝闻之即将龙王压在山底受刑,并立石碑日:“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百姓为了搭救龙王,就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哪能找得到这样的豆呢?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提议家家户户都爆炒玉米花上供。玉帝见金豆真的开花了,就将龙王召回天廷,让他重掌风雨大权。不久,人问普降春雨,这天正是农历二月初二。打这以后,每年二月初二人们就炒玉米花吃,口里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的顺口溜,以寄托五谷丰登的愿望,并把这一节日取名为龙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龙头节,又称青龙节、春龙节、龙抬头。

说起龙头节,人们往往会想起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龙。古人把龙想象成威力无比的神奇动物,称它居住的地方为龙宫,藏伏的地方为龙潭。它时而藏伏于深潭,时而又腾云驾雾。它能兴云作雨,农业的丰歉和水早灾害,全都由它掌握。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们每年都要祭龙,还专门为其立庙,称龙王庙。遇到干早之年,还要专门举行向龙求雨的仪式。据传说,龙是一种冬天需要蛰伏的动物,在惊蛰这天苏醒。醒来后,龙就抬起头来,于是春雷滚滚,春雨绵绵,万物也因此而苏醒。

这不过是古人美好的想象罢了。实际上,龙抬头的原本意义与春天初见苍龙星座有关,它是指二月黄昏时角宿初见的时节。根据史书记载,至迟在西周时代,中国就有了二十八宿的概念。天文学家将日月五星行经的黄道带,划分成二十八个天区,用以表示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同时用二十八宿来判断季节。如每到初昏参宿中天时,正月就到了;每当初昏弧宿中天时,二月就到了。除了用昏旦中星来定季节外,古人还常用昏旦时在东方地平线上初见的星宿来定季节。如每当黎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参宿时,五月就到了。由于奎宿与角宿是相对的,相差150度,由《月令》二月日在奎便可以推知,每当二月初昏(奎宿位于西方地平线以下)时,东方地平线上便会有角宿出现。

那么,为什么每当二月初昏角宿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时,就叫龙抬头呢?原来,中国古代除了将黄道带分成二十八宿外,又将二十八宿分成四个部分,称四象或四神,这就是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其中,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了一条完整的龙,角宿为龙的角,亢宿为龙的颈项,氏宿为龙的胸,房宿为龙的腹部,心宿为龙的心,尾宿、箕宿为龙的尾巴。东方苍龙是全天星座中最为显著、也是最为美丽的星座之一。二月春分前后的时节之所以叫做龙抬头,其意义是:每当二月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三月间出来大半个身子;四月时整个龙身子便全部呈现在东南方;到五月的初昏,整个龙身子就位于正南方。而在正月以前,包括整个冬季在内,东方苍龙的星宿在黄昏时均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是看不见的,故人们称之为隐龙或潜龙。这就是传说中龙冬天要蛰伏的来历。古书《洪范五行传》

中说:“龙,虫之生于渊,行无形,游于天者也。”这条龙实际上就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龙,而是指一年围绕地球转一圈的苍龙星座。

龙抬头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节日,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它与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每年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计。

是否适时播种,对于农作物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故人们关心龙抬头的时节,以便做到适时播种。所以,每到龙抬头的时候,人们就相互告知,并加以庆祝,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节日—龙头节。但是,这个节日的真正起源却在流传过程中被人们遗忘了。人们一提起龙抬头,便和神话中的龙联系起来,并由此形成许多与龙有关的习俗。

有关龙头节的最早记载是唐朝,白居易《二月二》诗中有“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的句子。民间有以刀尺、百谷瓜果种子,迎富贵果子等相互馈赠的习俗。

明朝以后,有些地方如陕西,每到龙头节的清晨,人们点着灯笼,把草木灰或谷糠等物,自水边或井旁直撒到屋内的水缸边,祈求龙神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个仪式就叫引龙回。有的地方还提壶滴水,自门前一直引人庭中,叫引青龙。山东、江苏等地在这一天则多用草木灰围成大小不等、一层套一层的圆圈,名叫仓囤,祈求当年粮食丰收。为了收获得更多,有的地方还在仓囤旁边用灰撒成梯子的样子,以示仓囤之高。这天,除了妇女们要停止针线,以免伤着龙的眼睛外,人们还要把所吃的饭食都用“龙”命名,如饼叫龙鳞饼,饭叫龙子,面条叫龙须面,水饺叫龙牙等。

农业生产除了需要风调雨顺,还需要消除各种虫害。而这时除了龙,各种害虫也开始萌动,为害人畜了,于是龙头节还有除害灭虫的种种活动。这天,北方人要用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油煎而成吃食,或者用白面和稀摊为煎饼,这就叫熏虫,又叫煎虫、煎糕、虫儿等。有些地方还要禁百虫,或是在龙头节的早晨,家中的主妇用棍敲锅沿,叫震虫;或者是画葫芦装五毒虫于其中,以压攘不祥;或者以杖击炕和屋壁,以避毒虫;或者煎油饼,熏蝎;或者以炭灰围墙壁根,以避蛇蝎诸虫;还有煮蔓著汤,遍洒屋内壁间的,都称“禁百虫”。

而且在人睡后,忌唤起,以免百虫应声而起。

河北、山东、陕西的一些地方,这一天用吃油盐或糖炒黄豆来实现灭虫的理想,因豆在锅中“嚼啪”作响,故得“春雷鸣动,万蛰皆起”,“惊蛰闻雷米似泥”的谚语,此豆则名之“蝎子爪儿”。江苏有的地方要吃前一年留下来的的隔年糕,叫“掌腰糕”,据说吃了此糕,不会腰痛,可以胜任一年中繁重的劳动。有诗证曰:“二月二日春正饶,掌腰相劝吃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湖南有的地方这一天忌鸟雀,常将一种粘把把粘到树上,插到田里,据说这样可以把鸟雀粘住,使其不致为害。

北方有的地方还要吃爆玉米花。关于龙头节吃爆玉米花的习俗,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改国号为周,玉皇大帝很生气,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得向人间降雨。司管天河的玉龙不忍见人间土裂禾枯,百姓饿死,擅自下雨,被玉皇大帝惩罚下凡,并被压在一座大山下。玉皇大帝宣称:“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为了报答玉龙的救命之恩,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第二年二月初一,正值集市,一个老婆婆背着一袋包谷去卖,不小心撤了一地。人们一见顿悟,这包谷粒不就是金豆,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大家商定家家都炒包谷,没有包谷的炒黄豆。二月二日这天.各家各户都把炒开花的包谷用簸箕盛着,供于院内。玉皇大帝一看,真以为是金豆开花,只好把玉龙收回灵霄阁,继续司管人间降雨。从此,人们为了纪念玉龙,每逢二月初二这天,就炒玉米花吃。有的还边炒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则唱: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每到惊蛰前后,人们就迎来了龙头节。此时,春节已经过完,忙碌的田间劳动即将全面展开,人们既在物质上作准备,在精神上也希望邀神力以获丰收。龙头节的种种习俗既说明了人们希望借龙威实现令百虫蛰伏、不伤庄稼,获得农业丰收和人畜平安的美好愿望,也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对龙的崇拜。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