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敢教“春芽”变“普洱”——王树文_春芽

敢教“春芽”变“普洱”——王树文_春芽

2020-08-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翻开15年前出版《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那微微泛黄的纸页上有着云南茶业每一步成长的印迹。在这被今天爱茶人们奉为“云南茶叶正史”的《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中清清楚楚地记录着1938年至1990年间云南普洱茶红茶绿茶等的生产加工及出口内销的资料。关于云南普洱茶我们还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记录“鉴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昆明茶厂于1974年试制大叶种普洱茶成功,乃在全省十多个茶厂扩大生产...”

当年历时5个春秋,主持《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编撰工作的就是云南省府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王树文。

王树文,这位伴随云南茶叶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云南茶人,有着诸多与茶相关的传奇。他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他在1985年首次开发用高级别的“春芽茶”加工普洱茶,改变了历史上普洱茶用料粗放,价格低廉的状况;他在1988年在35天里驱车5000公里走遍了云南的茶区;1989年他带领云南最早的茶艺表演队“云茶苑”闯进了“首届中国茶文化展示周”,让云南民族茶艺与日本茶道同台竞技,最后成为奥运会特选的表演项目;他在1990年编著了《茶的故乡---云南》,聚多位专家学者的科学论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云南是茶树起源地”...

谈起茶,他仿佛就有着说不尽的话题,但面对无数爱茶的人们,他自翊为一位普普通通的“爱茶人”。

上下五千里集纳民族茶饮文化

王树文一直认为,云南众多的民族饮茶习俗也是研究世界茶树原产地的重要内容之一。

1988年的初夏,他怀抱着着对民族茶文化的浓厚兴趣,开始了一次完整而艰难的“云南民族茶饮之旅”。当时云南各地州的道路状况还很落后,白色的丰田越野车奔驰在崎岖的昆洛公路上,昼夜兼程赶到了景洪。景洪城里正值傣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泼水节”,清亮的水花在傣族姑娘和小伙的手中飞扬四溅。王树文来不及细细品味这节日的场景,就和勐海茶厂的同志一起赶到了景洪城边的傣族寨子。

在傣家竹楼里,甜美的傣族姑娘玉罕把晒干的春茶,轻轻装入刚从山上砍回的香竹筒中,在火塘边烘烤。六,七分钟后筒里的茶叶软化了,玉罕用木棒把茶压紧再次填满茶叶再次烘烤,就这样边填边烘,一直到整个竹筒填满了紧实的茶叶,茶在慢慢地烤干,诱人的茶香味也慢慢四散在竹楼。玉罕把竹筒劈开,里面的茶叶已成园柱型。掰下一小块,冲入滚沸的山泉水,这既揉和了青竹清香和茶叶芬芳的竹筒茶让王树文赞不绝口,他详细记录并拍下了整个制作的过程。

第二天王树文一行继续驱车来到了勐海县的南糯山。在僾尼山寨,僾尼人用南糯山特有的“南糯白毫”煮出了别具匠心的“土锅茶”。第三天,他们又穿越原始森林来到了基诺族聚居的巴雅乡新寨村,那由新鲜茶叶和酸笋,酸蚂蚁,大蒜,黄果叶加盐巴拌出来的“拉拨批皮”,就是基诺族世代流传下来的“凉拌茶”,而这古老的吃茶习俗估计有三千年之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青茶养一寨众生。如此五彩缤纷的饮茶习俗不仅让王树文由衷地赞叹着云南少数民族茶饮的瑰丽多姿,更让他深深地坚定了“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的设想。接下来的日子,王树文在35天里行程5000公里,几乎走遍了云南的各个茶区收集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从勐海巴达乡布朗族的“青竹茶”,澜沧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烧茶”,到大理洱海边白族的“三道茶”,玉龙雪山下丽江纳西族的“龙虎斗”,再到昆明“九道茶”。洋洋滇茶大观,汇集在了王树文的心头和笔下。回来后他撰写了“云南民族饮茶习俗考察记”,分别在《云南日报》,《茶的故乡---云南》,《中国---茶的故乡》,《中国茶经》,《世界茶树原产地---云南》等茶叶专著和报刊里发表。首次把云南民族茶饮提升到了茶文化的高度,让世界了解到了云南民族茶饮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王树文于1989年在《云南日报》上发表了《民族茶道异彩纷呈,招待游客别有情趣》一文,提出了将民族茶饮做为旅游项目开发的构想。一石激起千层浪,随之昆明,大理等云南的各个旅游点开始出现了民族茶艺表演。

1989年,由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和新华社北京分社共同在北京举办了“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活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组织了“云茶苑”茶艺表演队赴京,王树文精心编导创作了“白族三道茶”,“昆明九道茶”,与久负盛名的日本“里千家”茶道同台表演,这是云南民族茶文化在国际茶界的一次精彩亮相。“白族三道茶”,“昆明九道茶”,从广东,湖南,福建,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表演队中脱颖而出,被主办单位力推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唯一茶艺表演项目。王树文再次编创了“古朴的阿诗玛罐罐茶”,“有趣的白族三道茶”,“高雅的昆明九道茶”,率“云茶苑”茶艺表演队在北京亚运会期间进京连演35场,云南民族茶饮文化一时成为中国茶界的关注热点,而“轰动茶馆,称誉京华,名扬海外。”

敢教“春芽”变“普洱”

历史上加工普洱茶原料一般级别不会太高,这也形成了当时普洱茶没有高档茶的局面。1985年,王树文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货源科主持工作,当时茶叶进出口公司设在跑马山的仓库有三万多担(近百吨)从各茶区调拨来的“春芽茶”积压。一堆堆的茶叶小山似的堆着,茶叶进出口公司和省外经贸厅的领导都很着急,曾几次带茶样到陕西甘肃等地推销都没奏效。这批“春芽茶”在当时是国家标准晒青的二级茶,品质很好。王树文反复考虑后,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用高级别的“春芽茶”来做高级别的普洱茶。于是,这批“春芽茶”一部分和下关茶厂签定了加工协议,压制成沱茶。因为茶叶原料好,又经两,三年时间天然的后发酵,制成后沱茶口感很好,味道纯酽,茶气足。为和下关茶厂的原有产品区别开来,特别命名为“大理沱茶”。“大理沱茶”试销后市场反响不错,就边加工边销售,到年底回收了1千多万元占压资金,中国土产畜产总公司还专门对此做了奖励。

另一部分“春芽茶”在昆明茶厂和宜良茶厂进行了发酵,这批编号4211的熟茶,一部分做成了方砖,一部分仍以散茶的形式出口日本。在当时就卖到了6000美金/吨的高价。后来,“春芽茶”和4211还分别做成了青,熟竹筒茶,使传统普洱茶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奠定了云南普洱茶在今天成为国内外追捧的高级别健康茶品的基础。

王树文在几十年的茶叶工作中,熟谱云南各茶区不同茶种的特点,熟懂每一种茶的性格。他说;其实,茶也和人一样,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点,茶之道也近似为人之道。取长补短,才能汇集百家之长成就自己的完满。因而,他1998年创办昆明瑞草堂保健茶有限公司所出品的普洱茶,就重在原料的精选和拼配。秉承当年4211的拼配秘诀,他采用三种不同茶区原料而拼配出的普洱熟茶,互相弥补了不足而弘扬了优点,是独具个性的茶品,也是其它品牌口味所无法替代的奥秘所在。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疑问请联系1510tea茶叶网。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