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影响普洱茶香气的因素

影响普洱茶香气的因素

2019-03-18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一、初制工艺对普洱茶的香气的影响;

 

  (1)不同茶叶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茶叶香气的不同:

 

  例如:以同一片茶园的景迈茶制作出的普洱茶与月光白、古典美人这三种茶在香气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2)加工方法中的差异(温度、受热时间、萎凋时间、干燥方式、干燥温度)也影响了香气的不同;

 

  例如:杀青(温度、时间),杀青温度过高、杀青不足、正常杀青在香气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杀青过高(类似绿茶的豆香)、杀青不足(青茶气)、正常杀青(清香/新茶香)。这是因为在杀青不足时,顺-3-已烯醇(具有强烈青草气)保留过度,但顺-3-已烯醇能在酶或热的作用下会反应生成正已醇,也可以在酶和热的作用下发生异构反应生成反-3-已烯醇(清香/新茶香)。

 

  二、普洱茶的香气取决于香气的前体物质;

 

  香气的前体物质主要是指茶鲜叶中所含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类、糖类等以及加工过程中形成香气的部分酶类。此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多寡,是影响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而影响此类物质的因素主要为茶树的品种、地区差异、温湿度、光照强度、光质强弱、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土壤环境、鲜叶的老嫩等等因素。

 

  三、仓储的不同对普洱茶的香气的影响;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吸附异味的特点,温度、湿度、异味对茶叶的香气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茶叶内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芳香物质等有机物质在氧的作

 

  用下极易氧化。不同仓储条件将决定这些香气类物质的变化方向。

 

  例如:高温高湿、低温低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和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温和有氧的情况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过多的游离脂肪酸);通风、密闭对茶叶香气的造成的结果也会不同。

 

  根据经验,超过75%的空气相对湿度,对茶叶的转化是很危险的,较低的湿度,对茶叶的转化很慢,但香气保留得很好。

 

  四、冲泡方式的不同对普洱茶的香气的影响;

 

  以新生茶为例:香气浓淡与水温成正比,高冲有利于香气的突出。

 

  好的香气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茶的命脉,从茶的香气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茶从鲜叶、制程、仓储中的种种不同。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属于哪一种发酵法?

普洱茶属于哪一种发酵法?

  首先应当确定的是,普洱茶属于最原始的发酵技术。它与我们现今的发酵工程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制作主流一直沿袭传统的制茶方法与发酵模式。这方面的技术创新,除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了一种“渥堆”——即快速人丁发酵方法外,基本上没有大的突破。而这种“渥堆”方法的出现,也只限于普洱茶熟茶的制作范畴。普洱茶传统制茶的主流——现今称之的“生茶”,即自然发酵的普洱茶仍属于最原始的发酵技术。因此,就这方面而言:

  普洱茶从发酵形式上划分,属于固态发酵;

  普洱茶从发酵工艺流程上划分,属于连续发酵;

  普洱茶从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划分,可分为:先是有氧发酵,后是厌氧发酵。

  我们说普洱茶是最典型的发酵食品主要依据上述这三方面的理由。

  1固态发酵——普洱茶独特的发酵方式

  发酵食品中,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的产品很多。如我们现在熟知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等。但这些发酵食品基本都破坏了发酵底物,它们更多的注重固态发酵后的衍生物——即蒸馏酒液。因此,这种发酵方法对发酵底物改变很大,几乎是“摧毁”性的,可谓“一场革命”。

  但普洱茶却不同。虽然它也属于固态发酵,可它却一直与发酵底物“荣辱与共”。极少对发酵底物外形进行破坏。这就使普洱茶的固态发酵与其它很多发酵食品的固态发酵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酒类产品的固态发酵最终脱离了发酵底物的“原形”,对发酵底物的“结局”可以忽略不记。但普洱茶则始终与发酵底物相互依存,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保留普洱茶原始架构下进行。因此,当我们细心观察一个陈年的普洱茶饼时,除了感觉到茶叶颜色的变化,几乎看不到茶叶条索,包括内涵物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普洱茶的同态发酵是“静悄悄的、渐进式的一场变革”,而非发酵底物的“一场革命”。如果不是冲泡品尝,仅从外观体验,很难发现发酵对其产生的作用。

  因此,普洱茶是真正意义上的固态发酵,是历史上延续下来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独特发酵方法。

  那么,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同态发酵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它具备原生态最基本的要素。保留物质的原始状态,让人们对它最初的形态有直观的感受,体验它的原始风貌,这在发酵食品中采用固态发酵方法中极少见到。

  其次,能够保留原始形态也证明其发酵的过程(包括加工的过程)必定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是高温高湿,必然对普洱茶的茶叶外观产生极大的破坏。普洱茶的发酵使其产生改变,但这种“改变”有一个前提,即外观形态变化不大,真正改变的是它的内在品质。当然,这里附带说明一点,普洱茶近几年的加工也存在一些弊端,一部分企业为了加大产量,竟舍弃晒青的方法,改用更便捷的烘青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表面上没对普洱茶的外观产生破坏作用,但却因加工温度过高,使微生物与酶“失活”,造成普洱茶发酵“受阻”。因为普洱茶是依靠发酵才能达到“上乘”的佳品。失去了微生物和酶,发酵便成了“空中楼阁”。我们之所以称普洱茶是最典型的固态发酵的杰作,其关键点在于发酵决定了普洱茶是“变的艺术”。而烘青终止了普洱茶的发酵,使其“不变”或走向“霉变”,则失掉普洱茶的精髓;再次,普洱茶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不同的选叶标准、不同的加工方法,再加上云南众多的茶区原有的“一山一茶、一茶一味”特点。让我们体验到普洱茶背后的文化属性。如果不是普洱茶特有的固态发酵方法,我们很难领略到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对普洱茶的独特制法。因此,我们经常说,普洱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

  2连续发酵——普洱茶最具魅力的发酵流程

  云南自古对普洱茶的制作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即爷爷制茶,孙子卖茶。这个习俗实际上告诉我们,普洱茶的陈化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而这个陈化过程就是连续发酵的过程。也正因为这个连续发酵,普洱茶才有“越陈越香”的美誉。

  我们习惯上把这个过程比喻为“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转变”。一饼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其苦涩味较重,但是存放至一定的年份,比如二十年以上,其苦涩味消失,换来的是一种甘甜、一种陈香或一种令人心清气爽的别样体验。如果能够品尝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其品尝后的感受更是难于用语言表述。这都是普洱茶的连续发酵——最具魅力的发酵流程所至。

  普洱茶的连续发酵也创造了两种奇迹:一是造就了“越陈越香”的品质;二是连续发酵的时间可延续一百年以上。我们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仍保留完好无缺的“万寿龙团”(普洱茶)和普洱茶膏上就可证明这点。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魅力,造就了普洱茶有一个特殊的发烧友阶层。这个阶层有一个普遍的共性:都储存一定量的普洱茶。而且,这种存储不是简单意义地将收购来的普洱茶堆在仓库“一丢了事”。而是细心观察不同仓储条件、不同的温湿度对普洱茶后续的发酵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实际上,由发烧友而形成的“存茶大军”也参与了普洱茶连续发酵的过程。这在发酵食品中,与酒类(白酒和红酒)发烧友一起,形成特有的“绝代双雄”。就这个层面上而言,我们也可将普洱茶视为发酵食品中又一个巅峰。

  3有氧发酵向厌氧发酵的转化——原始发酵最科学的方法

  普洱茶是延续千年制作工艺的茶品。虽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的科技工作者发明了“渥堆发酵”这一快速发酵方法。但传统的制茶方法(即现代人称之的“生茶”)仍是普洱茶制作的丰流。而且,普洱茶的极品基本部来自于这部分产品。

  传统的制茶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将普洱茶的发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为有氧发酵。主要体现在普洱荣初制阶段,即晒青阶段。它包括①茶叶揉摘,②脱水,③回软,④杀青,⑤揉捻,⑥晒干。⑦复揉,⑧分拣等。在这个阶段,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将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植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一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

  在这一阶段,普洱茶的“揉捻”显得尤为重要,基本采用“重力揉搓”的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式,使空气中“怂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侵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同时,多酚氧化酶在接触到茶叶的酚基低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酮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完成普洱茶初级氧化阶段。即有氧发酵。

  第二阶段为厌氧发酵阶段。普洱茶在初制加工之后(晒青毛茶),必须将其紧压成型,即团、饼、沱、砖等,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便于后续的持续发酵,也是连接发酵的延续。普洱茶界习惯上称谓的“后发酵”就是指普洱茶在紧压成型后的长期陈化过程。

  紧压成型后普洱茶的发酵与前面有氧发酵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有氧发酵主要针对的是散形茶。紧压成型后的普洱茶的发酵则进入到厌氧发酵阶段。因为茶叶在紧压成型后,除了表面与空气接触外,其内部则是缺氧状态,这恰恰有利于厌氧发酵的发生;因此,普洱茶的“后发酵”基本借助的都是紧压成型的方式。

  其次。自然界中有氧菌与厌氧菌分工是不同的,有氧发酵更多的是完成一组物质的生物氧化,而厌氧发酵是将有氧发酵不能完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普洱茶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这两个阶段的轮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酵链条。

  因此,历史上留传下来的陈年普洱茶,基本上足以团、饼、沱等紧压成型模式出现,极少见到散形条。因为散形茶只存在有氧发酵的过程,缺少厌氧发酵的程序,必然造成散形茶后续的演变呈碳化的趋势。文章来自《普洱》杂志!
 

我们所常见的普洱茶它是否具有收藏价值

很多人说,其实普洱茶算得上是一种可以饮用的古董,因为它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其实很多人认为普洱茶可以用来收藏是道听途说的,所以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其中的渊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普洱茶是否真的具有收藏价值吧!

普洱茶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叶,随着普洱茶的快速发展,是有一部分的收藏爱好者在高端的普洱茶价格比较低的时候进行大量的采购,等待高端的普洱茶的价格上涨的时候再卖出,这样就是能赚取更多的利润的。目前,高端的普洱茶的平均价格的增幅在年均20%以上了,这是让更多的茶叶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啊。

根据一个调查,其实有很多的人对于普洱茶的收藏是存在着很多的误区的,一就是很多的人就是认为带有“老”、“古”字样的普洱茶就是我们所说的老茶;二就是很多的藏友则是认为包装上要是标注的年份越是久远的话、价格越是贵的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就是越高的;三是他们一看到知名的“山头茶”,就认为哪个是具有收藏的价值的。

如果你们想要购买普洱茶去进行一个收藏的话,那么你们是有必要去到正宗的销售普洱茶的地方进行一个购买的,否则你们所买到的如果是劣质的普洱茶,那么其实是没有什么必要再去收藏了,因为你们越收藏那个口感就会越糟糕。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云南双江县古树普洱茶简介


  云南双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勐库镇位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北部,东北与临沧博尚、圈内、勐驮一镇两乡毗邻,南与双江沙河、贺六两乡接壤,西与耿马大兴乡交界,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河谷交错、山峦起伏、河沟纵横,条条溪流汇集南勐河,南勐河纵贯全镇37公里,把勐库分为东西两半。境内最高海拔为3233米的大雪山,最低海拔为勐库大河与回雷河交汇的大河湾,为1040米。勐库的植被呈现南亚热带的景观特点,生物多样性且保护较好,森林覆盖率为35.4%。历史以来勐库都是有名的云南普洱茶古茶树成片生长的地方,以盛产云南普洱茶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

  双江县境内大叶种茶产区分部:

  西半山茶区包括:公弄(小户赛,中户赛)产茶区,大户寨产茶区,懂过产茶区,坝卡产茶区,冰岛(南迫,坝歪)产茶区,丙山(滚上山)产茶区,邦改产茶区。

  东半山茶区包括:亥公(东弄,亥公)产茶区,那赛产茶区,那蕉产茶区,坝糯产茶区,忙蚌产茶区,章外(上章外,下章外)产茶区。

  四排山之沙河茶区包括:帮协(小勐俄,旧笼大寨)产茶区,邦木产茶区,营盘产茶区。

  小黑江沿岸之大文茶区包括:邦丙街(邦丙大寨,岔箐,大平掌)产茶区。

  澜沧江沿岸之大文茶区:大梁子产茶区。

  澜沧江沿岸之忙糯茶区:忙糯街产茶区,黄草岭产茶区,滚岗村产茶区,大必地产茶区。

  其中最著名的是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茶种,冰岛村位于勐库镇最北部,行程33公里,也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地。冰岛古茶园的种子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品种。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茶的发祥地之一。1984年勐库大叶茶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位排云南大叶种榜首,中国茶界专家通过对勐库大叶产地考察、生化分析后认为“勐库大叶种是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长久以来,冰岛茶叶都是云南省最珍贵的普洱茶之一,它最典型的特点是:大叶种乔木,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除此之外,云南冰岛茶还有非常独特之处: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
专家评价:云南冰岛茶一芽四叶还很柔嫩,不象某些良种茶一芽二叶就显老相。属于云南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