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政和工夫红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政和工夫红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09-01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保质量 方能重现百年辉煌

政和种茶有千年历史,因“白毫银针”而荣膺县名。白茶红茶绿茶是政和的三大茶类,其中,政和工夫红茶因其独特品质而被誉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

源于深山 取政和大白之精华

政和县原名为关隶,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接壤,五代十国时期为闽国边陲兵防重镇。政和县城内山岭重叠,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园土层深厚,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微酸性红黄壤。

而锦屏村(明清时名“遂应场村”),离政和县城关40公里,产小叶茶,茶青品质居政和县同类茶之冠。村内茶园山场海拔为700-800米,气候清寒,水色碧蓝,其丰富的矿藏资源给茶树生长提供了一些微量的矿物质元素,最宜茶树生长。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锦屏茶商叶之翔就用政和大白茶树新叶制成了香高、鲜甜、醇厚,茶韵十足的工夫红茶,称为“政和工夫”。

然而,就在这座随处可见茶园的小城内,诞生了产好茶的福建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生产的“DAOXIANG稻香”牌白茶被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政和工夫”红茶、“白毫银针”白茶被福建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评为“省名茶”。值得一提的是,瑞茗茶业出产的“政和工夫四星红杏茗梅”日前已入选成为“东南快报十周年精品纪念茶”之一。

几经周折 政和工夫再掀风潮

政和工夫的问世,让世人体验到了政和红茶的独特魅力。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将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周期,兴衰交替总是贯穿其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和茶厂和乡镇茶厂均生产政和工夫,并以出口苏联为主。但到了1970年至2002年期间,受“红改绿”、“绿改花”的历史政策影响,政和工夫曾沉寂一时。

然而,转折出现在2003年。那年,茗香轩茶厂的刘际浩申请注册政和工夫后,政和工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锦屏仙岩茶业创政和茶叶小包装之先河。此后,政和各茶企纷纷推出政和工夫系列产品。如,瑞茗茶业生产的“盛世金毫”、“奇茗金针”;茂旺茶业生产的“醉红岩”、“红顶山人”;隆合茶业生产的“东方正红”、“满江红”;七珍茶业生产的“丹鼎”;锦屏仙岩茶业生产的“黄金龙”;神农茶业生产的“红土神农”等。

现如今,政和工夫已不满足于“屈居”县城,转而大举进驻省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政和工夫已在福州开出7家专卖店。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政和工夫的售价也连连攀升。其中,高端产品每斤售价动辄上千元。

放眼未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些年,当茶叶等农产品还未被要求农药残留检测时,大多消费者往往不会去关心什么是“无公害”、什么是“绿色”、什么是“有机”。可是,当食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时,茶园质量也随之被关注。

政和茶人深知,在消费者普遍难以用量化标准去界定产品好坏时,品牌往往成为购买行为的重要参考因素。有了品牌,意味着这个产品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而茶要做品牌,保品质,就必须从茶园做起。

据了解,2008年,政和县茶园面积已突破10万亩,总产量突破万吨。为了保证这些茶园的安全性,去年上半年,政和县共投入850万元,在 6800多亩标准化生态茶园里设置虫害测报站,种树种草,建水池,安物理灭虫器。同时,还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茶园建设。截至目前,无公害茶园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5%,其中建立瑞士IMO有机茶园生产示范基地2500多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2万亩,有3万余亩茶园通过无公害认证或绿色认证。

“其实政和从来没有停止过生产政和工夫,只是期间产量较少,品牌不被关注。但自去年政和工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后,政和工夫便崭露头角,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各茶叶厂家也更加重视品牌宣传、茶园建设,并下决心为创政和工夫中国驰名商标而努力。”瑞茗茶业总经理余步贵如是说。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