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茶树、树龄等的分类分级大全(多维度)

普洱茶茶树、树龄等的分类分级大全(多维度)

2019-03-19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静一号创始人分析出的古树普洱茶茶树、树龄等的分类分级,只能供爱茶人参考。

 

  一、茶园(按生态环境分)

 

  1、原始古茶林2、野化古茶园3、原生态古茶园

 

  4、生态古茶园5、近代茶园6、现代茶园

 

  二、茶树(按树龄分)

 

  1、千年野生古茶树2、野放大茶树3、原生态古茶树

 

  4、生态古茶树5、老茶树6、小茶树7、台地茶树

 

  三、树形

 

  1、乔木型2、小乔木型3、灌木型

 

  4、乔木种灌木栽培型5、小乔木种灌木栽培型

 

  四、叶型

 

  1、特大叶类2、大叶类3、中叶类4、小叶类

 

  五、工艺

 

  1、传统自然发酵工艺

 

  2、晒青茶工艺

 

  3、渥堆发酵熟茶工艺

 

  一、茶园(按生态环境分)

 

  1、原始古茶林(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茶树林,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树龄千年以上。茶树间距约20~50m,每亩约20~30株,亩产10~20kg,极其稀有。雨林中物种繁多,生态原始。

 

  2、野化古茶园(宋代,树龄500~1000年)

 

  原始雨林间空地或雨林边缘,古人种植、但被抛荒数百年,无人看管,逐渐形成了野化趋势,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10m左右,树龄500~1000年。茶树间距约8~15m,每亩约50~90株,亩产30~50kg,极为稀有。人工干预少,野化生态环境。

 

  3、原生态古茶园(明代,树龄300~500)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未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茶树间距约3~5m,每亩约120~220株,亩产约50~80kg,数量稀有。人工干预少,只进行适当采摘和修剪,不施肥、不打农药、不除草、不翻地。蕨类、地衣、多种热带雨林草本植物共生,生态环境优。

 

  4、生态古茶园(清代,树龄100~200)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已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茶树间距约1.5~3.5m,每亩约190~400株,亩产约60~90kg,数量较少。一定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施农家肥、偶尔打农药,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态环境好。

 

  5、近代茶园(民国,树龄60~100年)

 

  1912-1949民国年间,茶树矮化前,按照传统方式用种子繁殖的有性系茶园。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茶树间距约1.5~3m,每亩约200~400株,亩产约60~90kg。较多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施肥、有时打农药,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态环境较好。

 

  6、现代茶园(1949-至今)

 

  1949年以后,特别是64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园。树高60~90cm,每亩约3000~4000株,亩产约120~190kg。较强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打农药,除草、翻地。地表土裸露,靠施化肥维持产量,多数现代茶园生态恶劣,物种稀少,近年有向生态化、有机化发展的趋势。

 

  二、茶树(按树龄分)

 

  1、千年野生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之前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绿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2、野放大茶树(宋代树龄500~1000年)

 

  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一般情况下,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3、原生态古茶树(明代树龄300~500)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4、生态古茶树(清代树龄100~200)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5、老茶树(民国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

 

  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1976-至今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三、树形

 

  1、乔木型

 

  植株高大,主干直立明显的树型。乔木型茶树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达3~5米,野生茶树高达10米以上。如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茶,以及大部分野生大茶树等。(《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2、小乔木型

 

  亦称“半乔木型”。植株高度中等,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主干较明显的树型。小乔木型茶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较高大,根系较发达。如郑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是中国栽培最广的茶树类型之一。(《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3、灌木型

 

  植株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0m的树型。灌木型茶树近地面处枝干丛生,或从根颈处发出,分枝稠密。成年后无明显的主干。根系分布较浅,侧根发达。如毛蟹、苔茶等。是中国栽培最广的茶树类型之一。(《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4、乔木型灌木栽培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3页)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乔木型茶树条列式矮化密植以后,多数植株仅有60~90cm高,种植密度也从过去的300~500株一亩提高到每亩2000~3000株,实际并不具备高大的乔木树型外观,因此笔者认为这类茶树从实际出发应归为乔木型灌木栽培更为合适。

 

  5、小乔木型灌木栽培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3页)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小乔木型茶树条列式矮化密植以后,多数植株仅有60~90cm高,种植密度也从过去的400~800株一亩提高到每亩2000~3000株,实际并不具备较高的小乔木树型外观,因此笔者认为这类茶树从实际出发应归为小乔木型灌木栽培更为合适。

 

  四、叶型

 

  1、特大叶类

 

  叶长大于14cm,叶宽大于5cm,叶面面积在60平方厘米以上的为特大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2、大叶类

 

  叶长10.1-14.0cm,叶宽4.1-5.0cm,叶面面积40-60平方厘米的为大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3、中叶类

 

  叶长大于10cm,叶宽大于4.0cm,叶面面积20-40平方厘米的为中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4、小叶类

 

  叶长小于10cm,叶宽小于4cm,叶面面积20平方厘米以下的为小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五、工艺

 

  1、传统自然发酵工艺

 

  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现加工成“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茶”。(勐海文史资料:李拂一1939年著《佛海茶叶概况》)

 

  发酵工艺:晒青茶—少许水分回软—入篮—筑茶—分口堆存自然发酵,约需4-5个月,约15-30kg一篮。

 

  现在很少有厂家有能力和技术按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传统工艺接近失传。

 

  2、晒青茶工艺

 

  即常见的普洱生茶

 

  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晒干(有时低温烘干)

 

  3、渥堆发酵熟茶工艺

 

  即常见的普洱熟茶

 

  发酵工艺:晒青茶—湿水—渥堆—强制发酵,约需45天,一堆有数吨。

 

有用+10
分享

普洱府和普洱茶

 

 

  为统一对普洱茶的认识,2002年6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的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国内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多位茶叶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普洱茶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普洱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晒菁后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和散茶,经一定时间贮存演变而成,或经人工渥堆发酵后加工而成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而'普洱'一词是因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原普洱府)地名而得。其实,普洱府在元朝称'步日部',在元朝建立初期,因宫廷常用普洱茶,成吉思汗便问大臣普洱茶产自那里,因谐音缘故,把'步日部'传为'普洱府'。干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政府在普洱府道设茶局统一管理茶叶的制作和贸易,普洱府成了普洱茶的集散地,从此这个云南小镇也因普洱茶而名扬海内外。

品落水洞古树普洱茶:柔美却不失刚阳

  落水洞原来叫曼落,现在叫落水洞是因为寨子中有个很大的洞,直接连接到易武边缘的某条河流,因为地势差的原因就算是常年下雨也不会满出来。山寨位于易武乡东北边,距离麻黑约四五公里,距离易武街约五六公里,行政区域属于勐腊县易武乡麻黑村委会。

 

  落水洞海拔约1,287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95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等农作物,全村23户人家,约有人口94人,茶叶是该山寨的主要经济来源收入,落水洞系彝族村寨,全寨除1人苗族外,均为彝族。

 

  这片平凡的叶子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它默默地生长,悄然地成熟,倔强地繁衍,不高调,却也不过分低调;没有过分妖娆的身躯,却总是骄傲的挺立着,不屈不挠。

 

  易武落水洞的口感和香气也是代表易武古树茶的标杆之一。采用古传统工艺制作的茶饼饼型周正,条索紧实显白毫。

 

  开汤品饮,汤色金黄透亮,泛着明显的光圈,杯底易武特有的蜜香,花香扑鼻而来。小酌一口含在口腔,茶汤细腻饱满,没有浓烈迅猛的刺激感,却能让你感到整个口腔都被它的细腻柔滑密密缠绕,不舍咽下,慢慢入喉,微苦,却又很快化开,生津回甘,喉韵绵长。茶过八巡,甜味明显,韵味十足,让人呼吸舒畅,心情恬静喜悦。

 

  它虽然柔美却不失刚阳,虽然热情却又稍显内敛,沉稳而又优雅迷人。

 

  它可能不是你第一眼便能爱上的姑娘,却是你的第二眼美女,令你着迷而不能忘怀......

夏季三伏天,普洱茶还有这几个喝法。

夏天,是普洱茶快速转化的一个季节。

大概是从入伏天开始,生茶的茶香会有所减弱,水味加重,汤体也变得缺少厚重与饱满。怎么喝都有种不过瘾的感觉。

对于熟普来说,熟茶口味醇香润滑,具有暖胃、降脂等功效,适宜胃寒体虚的人饮用。在夏季里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于是,每当这个时候想喝点普洱茶,就总想着变点花样来喝。

冰镇普洱

冰镇生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尽管夏天生普的香气减弱,那我们就放下对于香气的执念,来喝杯冰甜吧。

普洱茶变冷后也风味十足,可以把泡好的普洱茶冷却,置入冰箱冷藏。取出饮用时,口感清凉醇和,加上普洱茶本就具有的良好解渴、防暑、提神作用,冰镇后效果更为显著,在出门的时候可以带上!

菊花普洱

在广州生活,总少不了喝早茶。而喝早茶的百搭,就是菊花普洱。通常都是熟普。

用普洱茶和贡菊一起冲泡,口感清爽。菊花清热解毒,普洱茶性温和,两者同时饮用,性能调和,功效倍增。值得一提的是:菊花普洱茶尤其适合热性体质的茶友!

枸杞普洱

在普洱茶中投放枸杞粒,共同冲泡,口感带有一点甜丝。喝枸杞普洱的时候,掌柜也喜欢把枸杞一起吃掉,嚼在口中更是软嫩甘甜。

枸杞明目,普洱有养颜的功效,两者同时饮用,效果更佳。枸杞普洱适合学生、白领以及长期面对电脑、手机的茶友们。

柠檬熟普

当然,我们不妨也时尚一点,来杯柠檬香草普洱。这种做法,加冰块会更好喝。

又或者在冲泡好的普洱熟茶中滴入柠檬汁,然后适当加点糖,口感酸甜可人。

柠檬与普洱茶一样,具有生津祛暑、健胃消食等功效,在饱餐之后,饮上一杯柠檬熟普也是非常不错的。

花茶普洱

在众多普洱调饮中,最简单有效的调饮可能就是玫瑰普洱了吧。玫瑰的芳香,加之普洱的醇厚,果然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特别适合晚上的阅读时光。

此外,在普洱茶中添加茉莉、桂花、熏衣草等花茶,共同冲泡。在弥散花草的芬芳,使得普洱花茶既醇厚又飘逸,在养生的同时,更增休闲温馨的气氛。

柑普茶

柑普茶是近两年才兴起的一种普洱茶喝法,如今在市场上也是非常热门的。熟悉博山茶馆的茶友们应该都对此有了解了。

柑普茶是把上等的普洱熟茶放到柑皮中,经过日晒或烘制而成的一种茶品。

将普洱茶与柑皮一同冲泡,柑皮滋味清爽带甘,它的香气能直沁脾肺,喝起来感觉十分通畅舒适,更可以理气健脾,去燥化痰。